從高空俯視整個柳河縣,這座小小的縣城場麵變得十分生動:城北大量的金兵們倉皇地想要逃走,甚至開始彼此毆打廝殺,隻為搶一條生路;城南吳乞買已經集結了所有仍舊願意跟隨他的軍隊,準備悲壯地迎接最後的命運!
城外東西南三麵,漢軍已經包圍了上來,但並未發起進攻,衣甲通紅,旗幟鮮明,嚴陣以待的漢軍靜寂無聲。
王倫抬頭看向了天空,秋初的遼東,天空湛藍,幹淨得沒有一絲被汙染的痕跡,視野所至的遠方,山林的秋葉或變紅、或變黃,帶著一股無法抑製的勃勃生機,似乎想要在冬日來臨之前,努力地展示著最後的生氣。
他看向了圍在四周的將領、官員們,這一張張或蒼老、或成熟的臉龐,都同他一樣,都是一股壓抑不住的激動。
柳河縣南門大開,吳乞買領著金兵緩緩出城,背靠著城牆列下陣型,一直到排兵布陣結束,漢軍都沒有趁機發起進攻。
吳乞買知道,這是驕傲的漢軍向自己展示著所謂的氣度,仿佛認定了哪怕給自己再多的準備時間和機會,金軍都不是漢軍的對手一般。
吳乞買又回想起了七八年前,那時他陪著兄長阿骨打在雄州的河橋上,與王倫第一次見麵,他現在還記得王倫的模樣,與自己個頭相仿,看上去頗有些書生氣,完全不像是個山大王,也缺少了幾分霸氣。
被一個書生逼迫至此,吳乞買有許多話想同王倫認真談一談,於是他主動派出了使者。
但使者的請求被王倫拒絕了,中原王朝若要再度威臨四海八荒,臣服天下,就必須打一場讓四夷畏懼的戰爭,滅金之戰就是華夏再度崛起的最好墊腳石。
所以他沒有什麽話可以與吳乞買談,現在他和所有的漢軍將士們想的都是一樣,隻想要吳乞買的人頭!
使者被漢軍客客氣氣地送了回去,吳乞買聽完轉述後,長歎一聲,他今年才五十五歲,卻已經蒼老得仿佛被遼東的山風吹了七八十年一般。
“那就戰吧!”吳乞買摸了摸他的鎧甲,那是按出虎水起兵後,他從一個遼國將領身上剝下來的,那個遼將叫什麽名字?是姓耶律,還是姓蕭?吳乞買有些恍惚。
“金兵隻有不到六千人!”
馬麟眼尖,而且很有經驗,大致掃了一眼,就判斷出吳乞買所剩的兵力,便來向王倫匯報。
這個數字大差不差,吳乞買還剩不到三千鐵浮屠,一千餘女真士兵,以及差不多一千左右的漢臣家奴、家丁人等。
原本還有兩千多生女真、東海女真、使鹿、使犬等諸部野人可以用,但吳乞買並沒有將這些士兵帶出來,漢金兩國的戰事太匆忙了,他沒有時間將這些野人訓練起來,不識旗號,不辨金鼓,上了戰場若被漢軍衝散,反倒成了金兵的拖累。
“諸部按計劃行事!讓呼延灼領具裝騎兵迎上去!”
不管吳乞買如何排兵,王倫仍舊下令按照已經製定並下達的作戰計劃發起進攻,哪怕到這個時候,他也要確保戰鬥的順利進行。
唐斌再次被派了出去,向城北追趕那些逃走的金軍,所以王倫帶到柳河縣城下的大軍,總共隻有不到三萬,但已經足夠了。
吳乞買倒是很期望著王倫也披掛上陣,與自己暢快廝殺一番,可惜王倫很有自知之明,他這個皇帝隻要站在這裏,將龍旗高高舉起,讓所有漢軍將士一回頭就能看見自己,這就足夠了。
假設他執意要衝上戰場,隻怕將領們都要抱怨一句:陛下還是不要來添亂了!
在這個時代,對付重騎兵最好的辦法永遠是另外一支重騎兵,此外就是以火炮為配合的重步兵。
對於吳乞買而言,壞消息是,迎接他所帶鐵浮屠的,是漢軍的具裝騎兵;更壞的消息是,漢軍同樣派出了火炮與重步兵。
凡用兵,不論何種情況,都要拿出獅子搏兔的全力與氣勢,這是王倫對戰爭的理解,也成為漢軍對外用兵的準則。
首先接敵的是楊誌帶領的漢軍輕騎,呼嘯而過的漢騎,將護在鐵浮屠側翼的金兵與漢人士兵攔了下來,欒廷玉興奮地揮舞著雙頭鐵棒,口中大呼,帶領部下發起了第一波的衝鋒。
欒廷玉覺得陛下實在太夠意思了,不枉自己喊了許多年的“哥哥”,圍殺金主的最後一戰,陛下還是選擇了呼延灼與自己為將,那還等什麽?
護在漢軍具裝騎兵右翼的,是索超所領的北衙禁軍騎兵。索超原本跟著花榮為副將,後來被抽調回京師,訓練整編京師騎兵,跟隨王倫親征以來,“急先鋒”也立了不少戰功,隻是遠不如漢軍諸多將領那般顯眼而已。
索超對上的,是前遼時的狀元、投降金國後出任太常卿的韓昉,韓昉本是文人,但他的出身和階級立場,決定了他根本不可能投降中原王朝,所以他對完顏吳乞買可謂是死心塌地,覺得這位是夷狄中少有的明君。
韓昉的手下,幾乎都是金國漢臣的家奴、家丁人等,他們的老家在燕山府,原本的土地已經被大漢均分,本來還可以在金國做個二等人,卻被漢軍逼得連給女真人當狗都當不下去了,所以這些人對漢軍格外憤恨。
隻是憤怒、怨恨從來無法轉化為戰鬥力,索超輕易地殺穿了這些漢人金兵的陣列,來回衝殺了兩次,他突然驚訝地發現,柳河縣的南門,居然仍舊是大開著的!
索超試探性地派了一什騎兵衝進南門,很快那個什長就從城頭探下頭來,欣喜地高喊:“將軍,守城的金兵全都逃跑啦!”
“他娘的,老天有眼,將這奪城之功塞給我索超啊!”
索超喜出望外,那還等什麽,先把漢軍的大旗插上城頭再說啊!
看到漢軍的大旗突然出現在柳河縣城頭,再聽到索超派來的傳令兵報信,王倫與一眾官員將領麵麵相覷,不是,你金國這般表現,大出意外,莫不是搞什麽花招?
但是很快地,王倫便無所謂什麽花招不花招了,因為鐵浮屠已經被漢軍擊敗,吳乞買徹底陷入了重重包圍之中!
城外東西南三麵,漢軍已經包圍了上來,但並未發起進攻,衣甲通紅,旗幟鮮明,嚴陣以待的漢軍靜寂無聲。
王倫抬頭看向了天空,秋初的遼東,天空湛藍,幹淨得沒有一絲被汙染的痕跡,視野所至的遠方,山林的秋葉或變紅、或變黃,帶著一股無法抑製的勃勃生機,似乎想要在冬日來臨之前,努力地展示著最後的生氣。
他看向了圍在四周的將領、官員們,這一張張或蒼老、或成熟的臉龐,都同他一樣,都是一股壓抑不住的激動。
柳河縣南門大開,吳乞買領著金兵緩緩出城,背靠著城牆列下陣型,一直到排兵布陣結束,漢軍都沒有趁機發起進攻。
吳乞買知道,這是驕傲的漢軍向自己展示著所謂的氣度,仿佛認定了哪怕給自己再多的準備時間和機會,金軍都不是漢軍的對手一般。
吳乞買又回想起了七八年前,那時他陪著兄長阿骨打在雄州的河橋上,與王倫第一次見麵,他現在還記得王倫的模樣,與自己個頭相仿,看上去頗有些書生氣,完全不像是個山大王,也缺少了幾分霸氣。
被一個書生逼迫至此,吳乞買有許多話想同王倫認真談一談,於是他主動派出了使者。
但使者的請求被王倫拒絕了,中原王朝若要再度威臨四海八荒,臣服天下,就必須打一場讓四夷畏懼的戰爭,滅金之戰就是華夏再度崛起的最好墊腳石。
所以他沒有什麽話可以與吳乞買談,現在他和所有的漢軍將士們想的都是一樣,隻想要吳乞買的人頭!
使者被漢軍客客氣氣地送了回去,吳乞買聽完轉述後,長歎一聲,他今年才五十五歲,卻已經蒼老得仿佛被遼東的山風吹了七八十年一般。
“那就戰吧!”吳乞買摸了摸他的鎧甲,那是按出虎水起兵後,他從一個遼國將領身上剝下來的,那個遼將叫什麽名字?是姓耶律,還是姓蕭?吳乞買有些恍惚。
“金兵隻有不到六千人!”
馬麟眼尖,而且很有經驗,大致掃了一眼,就判斷出吳乞買所剩的兵力,便來向王倫匯報。
這個數字大差不差,吳乞買還剩不到三千鐵浮屠,一千餘女真士兵,以及差不多一千左右的漢臣家奴、家丁人等。
原本還有兩千多生女真、東海女真、使鹿、使犬等諸部野人可以用,但吳乞買並沒有將這些士兵帶出來,漢金兩國的戰事太匆忙了,他沒有時間將這些野人訓練起來,不識旗號,不辨金鼓,上了戰場若被漢軍衝散,反倒成了金兵的拖累。
“諸部按計劃行事!讓呼延灼領具裝騎兵迎上去!”
不管吳乞買如何排兵,王倫仍舊下令按照已經製定並下達的作戰計劃發起進攻,哪怕到這個時候,他也要確保戰鬥的順利進行。
唐斌再次被派了出去,向城北追趕那些逃走的金軍,所以王倫帶到柳河縣城下的大軍,總共隻有不到三萬,但已經足夠了。
吳乞買倒是很期望著王倫也披掛上陣,與自己暢快廝殺一番,可惜王倫很有自知之明,他這個皇帝隻要站在這裏,將龍旗高高舉起,讓所有漢軍將士一回頭就能看見自己,這就足夠了。
假設他執意要衝上戰場,隻怕將領們都要抱怨一句:陛下還是不要來添亂了!
在這個時代,對付重騎兵最好的辦法永遠是另外一支重騎兵,此外就是以火炮為配合的重步兵。
對於吳乞買而言,壞消息是,迎接他所帶鐵浮屠的,是漢軍的具裝騎兵;更壞的消息是,漢軍同樣派出了火炮與重步兵。
凡用兵,不論何種情況,都要拿出獅子搏兔的全力與氣勢,這是王倫對戰爭的理解,也成為漢軍對外用兵的準則。
首先接敵的是楊誌帶領的漢軍輕騎,呼嘯而過的漢騎,將護在鐵浮屠側翼的金兵與漢人士兵攔了下來,欒廷玉興奮地揮舞著雙頭鐵棒,口中大呼,帶領部下發起了第一波的衝鋒。
欒廷玉覺得陛下實在太夠意思了,不枉自己喊了許多年的“哥哥”,圍殺金主的最後一戰,陛下還是選擇了呼延灼與自己為將,那還等什麽?
護在漢軍具裝騎兵右翼的,是索超所領的北衙禁軍騎兵。索超原本跟著花榮為副將,後來被抽調回京師,訓練整編京師騎兵,跟隨王倫親征以來,“急先鋒”也立了不少戰功,隻是遠不如漢軍諸多將領那般顯眼而已。
索超對上的,是前遼時的狀元、投降金國後出任太常卿的韓昉,韓昉本是文人,但他的出身和階級立場,決定了他根本不可能投降中原王朝,所以他對完顏吳乞買可謂是死心塌地,覺得這位是夷狄中少有的明君。
韓昉的手下,幾乎都是金國漢臣的家奴、家丁人等,他們的老家在燕山府,原本的土地已經被大漢均分,本來還可以在金國做個二等人,卻被漢軍逼得連給女真人當狗都當不下去了,所以這些人對漢軍格外憤恨。
隻是憤怒、怨恨從來無法轉化為戰鬥力,索超輕易地殺穿了這些漢人金兵的陣列,來回衝殺了兩次,他突然驚訝地發現,柳河縣的南門,居然仍舊是大開著的!
索超試探性地派了一什騎兵衝進南門,很快那個什長就從城頭探下頭來,欣喜地高喊:“將軍,守城的金兵全都逃跑啦!”
“他娘的,老天有眼,將這奪城之功塞給我索超啊!”
索超喜出望外,那還等什麽,先把漢軍的大旗插上城頭再說啊!
看到漢軍的大旗突然出現在柳河縣城頭,再聽到索超派來的傳令兵報信,王倫與一眾官員將領麵麵相覷,不是,你金國這般表現,大出意外,莫不是搞什麽花招?
但是很快地,王倫便無所謂什麽花招不花招了,因為鐵浮屠已經被漢軍擊敗,吳乞買徹底陷入了重重包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