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北方的幹冷嚴寒,嶺南就顯得格外溫暖了。
嶺南水師大都督李俊的日子一直波瀾不驚,他的任務就是肅清南海、尋找合適的港口修建,對於北方發生的戰事,李俊並不羨慕。
因為南海多海盜,李俊自領水師南下後,頭幾年連番出海,將廣東、廣西二行省的沿海、瓊崖府附近的海盜團夥清剿一空,嶺南海路頓時大暢通。
南海海盜有少部分是貧苦的海上漁民,其中頗有許多在岸上犯了罪、逃到海上的罪犯,李俊對這一部分海盜是招剿兼行,不少罪大惡極的海盜頭目被朝廷水師生擒,押上岸去砍了一刀示眾。
也有相當一部分海盜團夥,其實是東南海商私自豢養的打手,專門幹各種髒活。這種海盜很難清剿,他們平時偽裝成正規商船隊伍,陸上又有照應,陸上不除,海上不寧。
故而王倫同意了吏部的推選、認可了政事堂的“堂推”,將前宋臣子王庶任命為福建行省布政使,朱勝非則出任廣東行省布政使。
朱勝非是河南人,王庶是隴南人,前者四十餘歲,後者三十歲出頭,都屬於在前宋時就支持改革的新派人士,王倫對朱勝非沒什麽印象,但與之交談後,覺得此人可用,便調往廣東。
至於王庶,則是二十年前的進士,曆任州府,做官經驗相當豐富,民望也很不錯,此前負責解州青鹽事務,是個妥妥的幹吏之才。
李俊便與朱勝非密謀了許久,然後突然發作,軟禁嶺南海商三十餘家,捉偽裝的海盜團夥四千餘人,罪大惡極者盡殺之,其餘全部流放隴南、陝西。
王倫原本對嶺南海商還是很寬容的,在嶺南歸附後,就派人宣撫,並明示隻要海商願意與朝廷合作,萬事可談。
但海商們在地方上囂張跋扈慣了,覺得前宋時趙家朝廷就不敢動自己這群人,況且天高皇帝遠,這南海不是我等說了算,難道是你王皇帝說了算?
然後李俊與朱勝非就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嶺南這片天,還真是朝廷說了算。
在清除了嶺南大海商後,南海府市舶司迅速設立,在嶺南水師的威懾下,海商們頓時變得十分老實起來。
這讓李俊很著急,嶺南還有那麽多大小海商,你們倒是鬧事啊,你們不鬧一鬧,我提著刀,手腕都酸了啊!
按照朝廷製度,水師打擊海盜,繳獲所得可以分配一半,若攻入海盜巢穴,在島嶼所得,盡歸水師官兵所有,可以說嶺南水師就是李俊靠著剿滅海盜維持下來並發展壯大的。
李俊這個嶺南水師大都督十分稱職,他此前想要在瓊崖府發展檳榔產業,因為前宋時嶺南的這幾個府就要上貢給朝廷檳榔的。
但王倫廢除了許多各府的貢品,又下令嚴禁檳榔在內地售賣,反而讓李俊發了幾艘大船,將檳榔運送到了北方,打算坑一坑草原牧民們。
隻可惜檳榔在北方的銷售很不好,所以李俊一直想要將瓊崖府發展起來,卻苦於尋找不到更好的辦法。
於是李俊默默地在南海又幹了一件事,他將呂宋諸島靠近瓊崖府的方向,以打擊海盜的名義清理了一遍,逼迫島上的野人部落推選首領,號稱國王,然後派人打包送去了寧波府。
我天朝再複漢唐氣象,怎麽著也得萬國來朝不是?
在發現清剿南海海盜這個借口相當不錯後,李俊的膽子也越來越大,便沿著大越李朝的沿海不斷南下,與藍無裏、三佛齊、闍婆、占城、滿剌加等東南諸國取得了聯係。
三佛齊國是南海諸國之中國力最為強盛的,盛產檀香、乳香、紅花、胡椒、肉蔻等,甚至從嶺南流向北方的胡椒和紅花染料,多半出自三佛齊國。
前宋時由於三佛齊、闍婆等國流入的胡椒太多,導致銅錢大量外流,宋朝甚至禁止了與這些南海小國的貿易,逼得諸國商人不得不冒稱某國使者,跑到嶺南與華夏交易。
王倫上台後,首先便不再承認京師外國的商人為使者,又通過設立市舶司,規定了貿易地點、貿易物資價格,於是三佛齊等國與新漢的海上貿易再次繁榮了起來。
李俊親領十二艘大船到了三佛齊外海,卻被三佛齊拒絕進入港口,顯然三佛齊的國王覺得,不能任由華夏商人南下,這樣貿易的主導權就被搶走了。
吃了閉門羹的李俊立刻調頭返回,兩個月後,他再度領二十艘火炮船,以清剿海盜為名,將三佛齊的半個水軍消滅,順手擊沉了八十餘艘民船。
這其中還有十餘艘滿載著胡椒的闍婆國船隊,李俊表示不好意思,你們這些民船混在海盜船中,我天朝水師來不及辨認。
想要賠償?好啊,等本大都督親領船隊,與汝國國主商議具體該怎麽賠償。
李俊的強硬態度,頓時讓三佛齊、闍婆二國服軟,從國都逃出去幾十裏的三佛齊國王戰戰兢兢地派了使者,李俊便提出了要求:三佛齊“送”給天朝一座小島,以作為來往華夏船隻停靠、補給所用,允許華夏商隊前來貿易。
作為誤傷的賠償,天朝願意接納兩國貴族子弟入東京城求學,學習華夏燦爛的文化,並放開部分商品的貿易份額,比如銅礦。
當然這個銅礦,是三佛齊輸入華夏,天朝通過寶泉司,放開了鑄造洪武通寶,這一次朝廷不會像前宋那樣,限製銅錢流出啦!
至於三佛齊有沒有銅礦,李俊並不關心,他隻提出條件,三佛齊運到南海府一船銅礦,朝廷就願意售賣銅錢。
這個差價是多少呢?李俊的心也不黑,大概也就翻了十五倍。
按照前宋的數據,南海諸國采購前宋銅錢當作本國貨幣,匯率大概是一比三到一比五之間,也就是說一枚宋朝銅錢,在南海的購買力相當於三到五枚銅錢。
現在李俊大口一開,這個比例翻了五倍,但南海諸國隻能捏著鼻子認了,誰叫他們本國根本沒有鑄造貨幣的能力、前宋又禁絕了相當長一段時期的貨幣外流呢?
此前還有前宋海商冒險走私,現在李俊與朱勝非將敢走私的海商剿滅了,一切海貿行為都必須通過市舶司,這讓嶺南海商們也隻得認下了。
因為市舶司規定了商品的最低售價,不管怎麽算,對華夏商人都是有利的,朝廷給一大棒子再給一把甜棗,不吃也不行啊!
從三佛齊返航,途經南海時,李俊愜意地迎著海風,隻覺得原來仗勢欺國,竟然這麽爽!
嶺南水師大都督李俊的日子一直波瀾不驚,他的任務就是肅清南海、尋找合適的港口修建,對於北方發生的戰事,李俊並不羨慕。
因為南海多海盜,李俊自領水師南下後,頭幾年連番出海,將廣東、廣西二行省的沿海、瓊崖府附近的海盜團夥清剿一空,嶺南海路頓時大暢通。
南海海盜有少部分是貧苦的海上漁民,其中頗有許多在岸上犯了罪、逃到海上的罪犯,李俊對這一部分海盜是招剿兼行,不少罪大惡極的海盜頭目被朝廷水師生擒,押上岸去砍了一刀示眾。
也有相當一部分海盜團夥,其實是東南海商私自豢養的打手,專門幹各種髒活。這種海盜很難清剿,他們平時偽裝成正規商船隊伍,陸上又有照應,陸上不除,海上不寧。
故而王倫同意了吏部的推選、認可了政事堂的“堂推”,將前宋臣子王庶任命為福建行省布政使,朱勝非則出任廣東行省布政使。
朱勝非是河南人,王庶是隴南人,前者四十餘歲,後者三十歲出頭,都屬於在前宋時就支持改革的新派人士,王倫對朱勝非沒什麽印象,但與之交談後,覺得此人可用,便調往廣東。
至於王庶,則是二十年前的進士,曆任州府,做官經驗相當豐富,民望也很不錯,此前負責解州青鹽事務,是個妥妥的幹吏之才。
李俊便與朱勝非密謀了許久,然後突然發作,軟禁嶺南海商三十餘家,捉偽裝的海盜團夥四千餘人,罪大惡極者盡殺之,其餘全部流放隴南、陝西。
王倫原本對嶺南海商還是很寬容的,在嶺南歸附後,就派人宣撫,並明示隻要海商願意與朝廷合作,萬事可談。
但海商們在地方上囂張跋扈慣了,覺得前宋時趙家朝廷就不敢動自己這群人,況且天高皇帝遠,這南海不是我等說了算,難道是你王皇帝說了算?
然後李俊與朱勝非就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嶺南這片天,還真是朝廷說了算。
在清除了嶺南大海商後,南海府市舶司迅速設立,在嶺南水師的威懾下,海商們頓時變得十分老實起來。
這讓李俊很著急,嶺南還有那麽多大小海商,你們倒是鬧事啊,你們不鬧一鬧,我提著刀,手腕都酸了啊!
按照朝廷製度,水師打擊海盜,繳獲所得可以分配一半,若攻入海盜巢穴,在島嶼所得,盡歸水師官兵所有,可以說嶺南水師就是李俊靠著剿滅海盜維持下來並發展壯大的。
李俊這個嶺南水師大都督十分稱職,他此前想要在瓊崖府發展檳榔產業,因為前宋時嶺南的這幾個府就要上貢給朝廷檳榔的。
但王倫廢除了許多各府的貢品,又下令嚴禁檳榔在內地售賣,反而讓李俊發了幾艘大船,將檳榔運送到了北方,打算坑一坑草原牧民們。
隻可惜檳榔在北方的銷售很不好,所以李俊一直想要將瓊崖府發展起來,卻苦於尋找不到更好的辦法。
於是李俊默默地在南海又幹了一件事,他將呂宋諸島靠近瓊崖府的方向,以打擊海盜的名義清理了一遍,逼迫島上的野人部落推選首領,號稱國王,然後派人打包送去了寧波府。
我天朝再複漢唐氣象,怎麽著也得萬國來朝不是?
在發現清剿南海海盜這個借口相當不錯後,李俊的膽子也越來越大,便沿著大越李朝的沿海不斷南下,與藍無裏、三佛齊、闍婆、占城、滿剌加等東南諸國取得了聯係。
三佛齊國是南海諸國之中國力最為強盛的,盛產檀香、乳香、紅花、胡椒、肉蔻等,甚至從嶺南流向北方的胡椒和紅花染料,多半出自三佛齊國。
前宋時由於三佛齊、闍婆等國流入的胡椒太多,導致銅錢大量外流,宋朝甚至禁止了與這些南海小國的貿易,逼得諸國商人不得不冒稱某國使者,跑到嶺南與華夏交易。
王倫上台後,首先便不再承認京師外國的商人為使者,又通過設立市舶司,規定了貿易地點、貿易物資價格,於是三佛齊等國與新漢的海上貿易再次繁榮了起來。
李俊親領十二艘大船到了三佛齊外海,卻被三佛齊拒絕進入港口,顯然三佛齊的國王覺得,不能任由華夏商人南下,這樣貿易的主導權就被搶走了。
吃了閉門羹的李俊立刻調頭返回,兩個月後,他再度領二十艘火炮船,以清剿海盜為名,將三佛齊的半個水軍消滅,順手擊沉了八十餘艘民船。
這其中還有十餘艘滿載著胡椒的闍婆國船隊,李俊表示不好意思,你們這些民船混在海盜船中,我天朝水師來不及辨認。
想要賠償?好啊,等本大都督親領船隊,與汝國國主商議具體該怎麽賠償。
李俊的強硬態度,頓時讓三佛齊、闍婆二國服軟,從國都逃出去幾十裏的三佛齊國王戰戰兢兢地派了使者,李俊便提出了要求:三佛齊“送”給天朝一座小島,以作為來往華夏船隻停靠、補給所用,允許華夏商隊前來貿易。
作為誤傷的賠償,天朝願意接納兩國貴族子弟入東京城求學,學習華夏燦爛的文化,並放開部分商品的貿易份額,比如銅礦。
當然這個銅礦,是三佛齊輸入華夏,天朝通過寶泉司,放開了鑄造洪武通寶,這一次朝廷不會像前宋那樣,限製銅錢流出啦!
至於三佛齊有沒有銅礦,李俊並不關心,他隻提出條件,三佛齊運到南海府一船銅礦,朝廷就願意售賣銅錢。
這個差價是多少呢?李俊的心也不黑,大概也就翻了十五倍。
按照前宋的數據,南海諸國采購前宋銅錢當作本國貨幣,匯率大概是一比三到一比五之間,也就是說一枚宋朝銅錢,在南海的購買力相當於三到五枚銅錢。
現在李俊大口一開,這個比例翻了五倍,但南海諸國隻能捏著鼻子認了,誰叫他們本國根本沒有鑄造貨幣的能力、前宋又禁絕了相當長一段時期的貨幣外流呢?
此前還有前宋海商冒險走私,現在李俊與朱勝非將敢走私的海商剿滅了,一切海貿行為都必須通過市舶司,這讓嶺南海商們也隻得認下了。
因為市舶司規定了商品的最低售價,不管怎麽算,對華夏商人都是有利的,朝廷給一大棒子再給一把甜棗,不吃也不行啊!
從三佛齊返航,途經南海時,李俊愜意地迎著海風,隻覺得原來仗勢欺國,竟然這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