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狐峪之戰結束後,蔚州岌岌可危,完顏宗輔本欲堅守城池,但聽聞又有一支漢軍北上來援,猶豫了許久,便主動向媯州方向後撤。


    前來支援的正是唐斌,唐斌此前就負責範陽府到真定府一線的防務,隻是王倫要重建南北衙禁軍,需要一個能練兵、又非常信任的人協助,唐斌便被抽調回去。


    這一次唐斌帶來的就是改組重建後的北衙五營禁軍,這樣一來,蔚州境內中山都督府五千人、呼延灼部四千人,兵力就達到了一萬四千人之多。


    飛狐峪之戰,盧俊義、呼延灼兩部,以六千騎兵、三千步兵對抗完顏宗輔的近兩萬大軍,但完顏宗輔帶來的本部女真騎兵不過二千之數,故而這一戰從某種意義上,是新漢與遼國遺存的軍隊之間的廝殺。


    這一戰也是新漢自西北對西夏的反擊以來,第一次沒有築京觀,被俘的金國步兵多為漢人,朝廷要籠絡燕雲十六州淪陷的漢人百姓,故而尚書省行文,樞密院下令,王倫要求不得隨意屠殺漢人。


    跟隨唐斌前來的還有一批河北行省召集的官吏,他們的任務是迅速接管地方,向民眾宣示新朝政策,彌合隔絕百餘年之久的南北漢人之間的諸多矛盾。


    在唐斌身後,郝思文、楊誌等領大軍正在向北方不斷趕來,一旦燕雲十六州全境光複,郝思文等人便要負責舊長城以南州縣的防務。


    飛狐峪之戰晚於嶽飛在來州方向的出擊,而幾乎與飛狐峪之戰發生的同時,河東行省的邊軍也開始行動了。


    保寧砦大戰過後,偷雞不成蝕把米的西夏徹底不敢再蠢蠢欲動了,現如今的西夏國主李乾順已經徹底明白,新漢不是大宋,西夏再也不能像從前那樣百般騷擾了。


    既然新漢與大金兩個巨人打架,為了避免殃及池魚,李乾順決定不摻和,他知道這個決定是錯誤的,因為一旦兩個巨人分出了勝負,西夏這個小池塘總歸要被踏平的。


    但他還能怎麽辦?前宋時期靠著西軍就能夠與西夏打得有來有回,現如今新漢在陝西、隴南兩個行省又組建了西北軍,吳用在拉著吐蕃諸部搞了兩次騷擾戰後,便開始關注對西夏的經濟戰。


    已經嚐到甜頭的吐蕃諸部,便時不時以小股遊騎兵翻越祁連山,從沙州、甘州宣化府、西涼府,不斷發起騷擾。


    李乾順派出使者前後三次向新漢提出抗議,但隴南行省的文武官員們都表示,西海以西諸部吐蕃又不受我朝羈縻,我中原王朝向來講究以和為貴,既然與爾平夏部和議,如何再搞這許多小動作,沒來由丟了大國的臉麵?


    李乾順第一次見識到了漢人如此“無恥”的一麵,他開始懷念起大宋來,大宋在時,戰爭雖然也是常態,但至少宋朝的文官們是真的有大國的仁慈啊!


    故而西夏開始收攏兵力,將重點放在了祁連山脈一線,防備吐蕃諸部的侵擾。


    岢嵐府的韓世忠眼看西夏已經老實了,便引兵再次向草原奔來,這一次他身邊多了個石秀。


    石秀先前兩次北出草原尋找耶律延禧的蹤跡,故而對陰山以東、以南的草原最是熟悉,他的任務就是遊說草原諸部,協助新漢發起對金國西京道的“入侵”。


    此時的馬擴還在斡魯朵城,忽兒劄胡思對他已經相當信任了。正是馬擴的計策,忽兒劄胡思從漠北南下,趁著金國來不及接收遼國遺存的草原勢力,對漠南發起了一次大襲擾。


    他從陰山東南搶掠了一番,等到完顏婁室領兵追來時,立刻西逃,順手對西夏黑水城騷擾了一番,如同遊行一般,將整個陰山逛了個遍,然後從金山方向返回了漠北。


    忽兒劄胡思一場大仗都沒打,就搶掠了數萬人口以及數十萬的牛羊馬匹,這讓他的克烈部在漠北的威信達到了頂峰。


    但他忽略了一件事,他這一番搶劫後,卻使得漠南諸部對克烈部也記恨上了,任誰在前方打架,被人偷了家都要怨恨的。


    不過草原本就不是一個整體,最後一個草原大帝國回鶻汗國消亡後,草原諸部混戰、漠南漠北彼此仇視已經延續了三百多年。


    於是李乾順想要效仿新漢對高麗的騷擾,主動引發的對河東行省的入寇,結果就是西夏徹底老實、忽兒劄胡思偷雞吃了個飽、金國西京道幾個州縣被搶劫、漠南諸部損失慘重。


    金國唯一獲利的,是西京道陰山東南方向,漠南草原諸部實力大損,對西京道再無實質性的威脅,可以放心南下入侵中原了。


    石秀這一次找上門的,並不是已經嚇破了膽的陰山東南諸部,而是陰山以北的白達靼部,也是金國稱呼的汪古部。


    此前石秀第二次尋到耶律延禧時,歡喜不已的耶律延禧打算封石秀為遼國護韃靼諸部詳穩,這個官職中的“韃靼諸部”,其實說的主要就是汪古部。


    汪古部的自稱很有意思,他們認為自己是大唐晉王、沙陀雁門節度使李克用的後代,不過石秀認真考證過,汪古部的族源很複雜,大致上是前唐時回鶻汗國滅亡,一部分回鶻人南遷至陰山以北。


    唐末時李國昌、李克用父子造反,被幽州回鶻、雲州吐穀渾打得逃亡陰山,便有部分從西域進入中原的沙陀人,又北去陰山留在了當地。


    由於回鶻、沙陀對唐朝的畏懼,故而以回鶻、沙陀人組成的汪古部,又吸收了大量的北逃漢人、黨項人等,便成為陰山北一個遊牧的小部落。


    唐朝至五代,中原都將其視為達靼別部,即認為他們是室韋諸部族的一支,但遼國對他們的認知更深,覺得這些部落牧民容貌、語言類突厥而異於室韋,於是稱之為白達靼。


    這裏的“白”,卻不是說這些部族牧民都是白種人,而是相對於已經被改稱為塔塔兒部的韃靼,這些人的容貌更接近漢人,膚色相對更白皙一些。


    似克烈部等漠北室韋、韃靼諸部,也往往被稱為黑韃靼。


    耶律延禧為什麽想要給石秀封這麽個官,是因為他覺得“石”姓或許是出自粟特,也就是昭武九姓,而沙陀起源自西域,與粟特人有著不清不楚的聯係,那麽石秀這個粟特後人出任白達靼部的將軍,也就在情理當中了。


    也幸虧石秀當初拒絕了他的封官,若是知曉耶律延禧這個契丹皇帝將自己當作漢化了的胡人,隻怕石秀當場就要展示一下自己的江湖綽號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奪宋:水滸也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人叢中一回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人叢中一回首並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