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下各路、各州府縣的士子入京,東京城更顯得繁華了起來。


    寶津樓是東京城著名的七十二酒樓之一,二樓一座雅間,兩名士子相對而坐。


    “文冕兄,你久在京師,一向還好嗎?”說話的人名叫歐陽澈,字德明,美須眉,美姿儀,是江南西路撫州崇仁縣人。


    隨口與友人搭著話,歐陽澈隨意推開窗,四下裏張望了一眼,幾個經行的女子偶然抬頭一看,看到一個大帥哥,頓時看得癡了。


    對麵的孟鉞在東京城已經住了二十餘年,數年前歐陽澈入太學,因為看不慣趙佶趙官家重用蔡京,幹脆辭學回到家鄉苦讀。而孟鉞正是他在太學時的同學和同舍生。


    “有甚好的,去年陛下領兵北來,我就打算南逃的,可惜趙官家開城投降太快,我這個守東門書令史的小吏就被留任,便做了新朝的小官嘍!”


    孟鉞笑著將衣袖卷起:“難得今日你請客,你也知我平生無所好,唯好一口吃的,我便來點菜。”


    他也不看菜單,對著站立一旁的店小二隨口報著菜名:“還元腰子、蓮花鴨簽、蔥潑兔、煎鵪子、炒菠棱、生燙矮黃,再加一壇青州產的蓮花白!”


    點完菜,看到歐陽澈倚窗遠眺,似乎是東華門的方向,便湊了過來,一探頭便嚇了一跳,樓下圍了一群行人仰頭看。


    孟鉞便將歐陽澈拉了回來,將窗戶半掩了,便聽見樓下傳來許多女子失望的歎息聲。他哈哈大笑,說:“德明,便憑著你這張臉,京師少不得有貴人要來求結姻緣的!”


    歐陽澈這時方才醒悟過來,也跟著大笑:“可惜我已經有了家室,隻怕不能如人願了!”


    他將窗戶關閉,便低聲問:“當今天子何許人物也?”


    孟鉞搖了搖頭,也低聲說道:“有英武之氣,殺伐重,有汰舊革新之誌,朝廷有官員目以為漢武之流,皆擔心天子欲以漢唐為誌向,行窮兵黷武事也!”


    歐陽澈又大笑了起來:“我聽聞朝廷對西夏用兵,前後殺蕃兵數萬,皆割首級、築京觀,西夏惶惶遣使臣服,可是真的麽?”


    “這卻作假不得!我認得一個在兵部的朋友,便是負責前去西安州點檢人頭的,回京後連最喜食的兔頭都不吃了,隻說逐個點檢腦袋,犯惡心了!”


    “如此說來,新朝氣象萬新,一掃前宋武事頹廢,當勝飲一杯啊!”


    歐陽澈飲了一口香茶,又說道:“原先韓世忠韓將軍領兵南下時,撫州多有傳言,說天子起事草莽,做事不合禮法,當興兵作反,迎回二帝,光複炎宋,還有人勸我捐家資相助,可惜那夥人不成事,旬月即被平定了!”


    他看向孟鉞:“你如今仍舊是新朝小吏,我聽聞朝廷新製,小吏亦可報名科舉,兄為何不試一試?”


    孟鉞也笑了起來:“天子不以佐官小吏為流外,在京東路時就有吏員考試。士子多反對小吏參考,我能參加吏員考試,何必與你們這些風流文士摻和?”


    歐陽澈笑罵了一句,他覺得吏員考試也挺好的,小吏中有見識的能人不少,至少比他遇到的一些科舉文官更有治理地方的能力。


    酒菜很快上齊,兩個人邊吃邊聊,畢竟科舉在即,歐陽澈便聊起了考試可能的題目,都猜測王倫大概會將策論向邊事上提問。


    孟鉞卻搖了搖頭,說道:“仁宗皇帝時,天聖八年設書判拔萃科,殿試問題十通,涉文、史、工、刑、兵事等。我曾委人求得一副河北路去年吏員考試的題目,多涉算術。”


    他壓低了聲音:“故而我以為,此次科舉,或現仁宗舊事,德明宜尋些京東、河北諸路的吏員考試問題細細研讀一番。”


    這是孟鉞的猜測,但歐陽澈以為他知道些內情,便鄭重地點了點頭,畢竟這是新朝、新帝第一次開科舉,誰也摸不清楚王倫的一些想法。


    大宋延續唐朝製度,科舉分為兩級,士子讀書人要先通過州縣的發解試,然後才能獲得尚書省禮部的省試資格。


    州縣發解試的第一名稱解元,省試第一名稱省元,然後才是天子親臨的殿試,第一名稱狀元。


    故而似歐陽澈這樣的士子,都是通過了發解試,要來東京城參加省試以及殿試的。


    歐陽澈得了孟鉞的指點,果真到處搜尋此前京東兩路、河北兩路吏員考試的題目,發現皇帝陛下真如孟鉞所言,重視算術。


    事實上讀書人群體裏的聰明人相當多,不少人也都搜尋吏員考試的題目,最後大家得出一個結論:新朝洪武元年的科舉,肯定不會考算術的。


    若是朝廷敢大考算術,數千讀書人,從各地陸續趕來的士子與太學生們就要鬧起來了。


    等到省試的那一天,歐陽澈心情忐忑地到了考場,發現是十六衛的禁軍負責看守,搜身也似走了過場一般並不嚴格。


    這新朝也太不將科舉當做一回事了吧!不少士子腹誹了起來。


    但拿到考卷的時候,絕大多數考生突然覺得,就是有夾帶,大約也是沒法作弊了。


    科舉科舉,自然是要分科舉士的,故而大宋的科舉,要考詩詞、賦、策論等內容,而且還分為明經、明法、進士等諸個大科。除了進士科外,根據舉子所習的經、禮、史、傳、法等,考試的題目也略有區分。


    但洪武元年的這一次科舉,卻隻有一個進士科,考試的問題一共十道,涉及文、史、法、基礎算術,詩詞賦各一,簡直是一個大雜燴。


    不少考生哀歎了起來:“朝廷詔令竟是真的!”王倫頒布科舉考令時就明言了,但許多考生覺得,前朝製度傳承幾百年,總不能說改就改吧。


    好在這些考題側重於常識,多客觀題而少主觀題,艱難熬過了這一次省試後,不少考生已經徹底放棄了,他們現在已經無力再去反對,總不能說有些題太刁鑽我不會做吧?


    比如有一題問:官物有印封,不請所由官司,而主典擅開者,合當何罪?這道題都答不出來,以後還做什麽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奪宋:水滸也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人叢中一回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人叢中一回首並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