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仙本名李孝忠,其家本在永興軍路的寧州,後徙居秦鳳路的鞏州,因為這裏屬於漢朝以來的隴西郡,他自認為是隴西李氏,生來便要殺胡虜的。


    大宋在關中的邊地州縣,百姓青壯往往自幼習弓馬,為的就是隨時跟隨官兵阻殺入寇的黨項騎兵。


    李孝忠少有大誌,與鄉間豪俠少年多有來往,這群少年膽子大,甚至結伴越過會州,搶奪黨項牧民所放的良馬,並以此自誇。


    王倫領兵圍困東京城,趙佶下詔各地勤王,李孝忠與同伴們一合計,一呼百應,招募了數千人,就要東出潼關,卻在半路被範致虛攔住。


    李孝忠膽子大,認為範致虛根本不知兵,應該早下潼關,防備賊軍西來。彼時範致虛正忙得焦頭爛額,覺得你一個民間武夫,卻來指導我如何做事,心有不喜,就要收了他的兵權。


    李孝忠無奈,領著鞏州青壯逃走,等到範致虛逃到鳳翔府,本地官員為了討好,就下令有司追捕,李孝忠無奈,隻得改名為李彥仙,逃回了寧州。


    在寧州聽聞秦檜已經在京兆府開始主持均田,他覺得新漢朝也不錯,就又偷偷逃回了鞏州,聽聞範致虛兵敗被擒,李彥仙歡喜不已。


    故而等到史文恭招募兵馬,他當即來投,他的想法很簡單,誰敢打西夏,他就跟定了誰。


    而王倫也指派了新的鳳翔知府,前太常寺少卿李彌大奉命西來,並兼任秦鳳路宣撫副使。


    史文恭之所以這麽著急地招募民間青壯為兵,是因為西夏黨項兵在西安州、懷德軍兩地,準備繼續南侵時,遭到了德順軍、鎮戎軍的軍民強烈抵抗。


    涇原路原第三將曲端,也在涇州領兵,統副將吳玠、隊將吳璘兄弟,北上支援。


    西安州、懷德軍二地淪陷時,原秦風路經略使席貢往救不及時,統製官李庠大敗,隻有曲端苦戰擊退了西夏兵,護全了已經潰散的官兵。


    秦檜到了京兆府後,就要求席貢歸順,席貢無奈,隻得領命離去,而曲端也接到了王倫的任命,猶豫了許久,這才受命,成為涇原節度使。


    大宋朝的官職製度實在太過於複雜繁瑣,王倫正在商議改革,故而一些原本大宋文武官員們較為熟悉的官職,暫時就沿用了下來。


    隻是王倫稍微做了點兒改變,領二州兵馬者,為節度使,並開始沿用唐朝的“行軍總管”名號。


    這樣河東路、永興軍路、秦鳳路,為了抵禦西夏,王倫就沿著邊境,自東向西,放了廣惠大師與折可存部在府州,防止黨項向東跨過黃河;在永興軍路,則以魯智深領兵;秦鳳路東麵,以曲端領兵,史文恭的任務,就是繼續向西,抵達蘭州、西寧州一帶。


    這不是王倫刻意要分史文恭的兵權,而是西北地廣,隻看西夏的反攻,東至黃河,西至會州,完全是一副遊擊騷擾的姿態。


    在曲端領兵北上,穩住了鎮戎軍的邊防後,西夏果然又換了個方向,直入蘭州,大肆搶掠,史文恭招募青壯,就是要趕往蘭州布防的。


    收到蘭州被劫掠的消息後,王倫站在屏風前掛著的地圖上看了許久。


    他再一次對趙佶動了殺心,究竟是多麽無能的皇帝,才能讓已經被宋哲宗打得要喘不過氣的西夏,又活蹦亂跳了起來?


    西北邊事,可稱糜爛,每當想起自己就像是個裱糊匠一般,到處彌補趙佶留下的爛攤子漏洞,王倫心中的怒火就更盛!


    他娘的,但凡趙佶能做一件好事,王倫都願意給他換個爵位封號!


    “陛下,尚書令求見!”一個小黃門戰戰兢兢地立在宮殿門口低聲喊到。


    王倫努力平複了心情,看到許貫忠匆匆趕來,勉強擠出來一個微笑:“軍師,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自是好消息,嶽鵬舉在道州大捷,荊湖南路已定!”


    這確實是近日來少有的好消息,王倫的心情頓時變得好了一些。


    嶽飛的捷報寫得很詳細,曹成本是淮南西路的一名前宋禁軍軍官,但韓世忠打出符離大捷後,曹成僥幸逃脫,與幾十個禁軍殘部就在江、淮之間遊蕩,淪為土匪。


    但很快韓世忠再次領兵入兩淮,曹成繼續南逃,便逃回了家鄉荊湖南路的道州,並被知州委任為代理提轄官,迅速地掌握了道州兵權。


    梁楊祖江陵府造反,曹成也立刻響應,但他並沒有第一時間領兵北上,而是聚眾數萬,轉去攻打永州,短時間內便擁兵號稱十萬。


    曹成不敢北上,反而對廣南西路的桂州、昭州,廣南東路的漣州進行騷擾。


    此時李俊的水師還在福建路招撫地方,曹成的騷擾讓幾個州縣的官員百姓不堪其擾,廣南東路的官員本意要勤王,幹脆推舉了趙鼎為首領,對抗曹成。


    趙鼎本是開封府士曹官,得給事中、權直學士院兼侍講吳敏推薦,從河東路縣丞調入京師為官的。


    劉光世在大名府被逼著出戰失敗後,當時東京城的重臣們紛紛建議割地求和,趙鼎反對得尤為激烈,不但上書,還當麵斥責主和的白時中:“祖宗之地不可以與人,何庸議?”


    白時中大怒,覺得你一個小官還敢指點起了江山,於是在趙佶麵前一頓忽悠,趙鼎就被貶官,謫居潮州。趙鼎還沒出京畿路,白時中想了想不解氣,又繼續忽悠,趙鼎便被發配流放到了瓊州吉化軍。


    廣南東路的官員聽聞趙鼎的遭遇,都憤憤不平,恰好趙佶父子投降,王倫下詔將發配流放官員全部召回,趙鼎不肯回東京,就被挽留在了廣州。


    趙鼎雖然官職不高,但畢竟是京官,而且敢麵斥宰相,在嶺南很快揚名,眾官員都信服他。趙鼎也不推脫,主持事務,將曹成的亂兵趕出了漣州。


    嶽飛也在這個時候領兵急行軍,趕到了道州,並在江華縣一戰,以八千人大敗曹成主力三萬餘人,曹成狼狽逃向了桂州。


    “打得漂亮!”王倫看完戰報,忍不住誇讚。以少勝多,迅速取勝,不空耗錢糧,及時安穩地方,這就是不世出的名將的巨大作用啊!


    “趙鼎此人可用!”許貫忠建議道:“陛下宜再下旨意,召入京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奪宋:水滸也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人叢中一回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人叢中一回首並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