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有一個小請求,煩請馬先生將在金國的見聞、對女真的了解,寫一篇文章出來。寫完後,先生要回東京城,我也派人送你,絕不阻攔!”
馬擴頓時長出了一口氣,不管梁山被朝廷視為反賊,但梁山有一點做得相當好:說話算數!
他羨慕地說:“朝廷欲贖買燕京七州,可惜童貫不敢相迎,如今大將軍與金國皇帝談妥,想來北地會和平很長一段時間了!”
王倫卻大笑了起來,說:“馬先生,你難道看不出來,完顏阿骨打命不久矣了麽?金國不敢在南京道久留,因為皇帝要換新人,總歸是要動蕩一番的。阿骨打屬意吳乞買,他臨死前與我梁山和談,等到吳乞買上台,這和約卻是隨時都可以撕毀的,因為一切決定,都出自阿骨打之手,關吳乞買何事?”
“最多一二年,金國必然南下!留給我梁山的時間,不多了!”
馬擴的臉色頓時慘白,以他對女真人的了解,王倫所說的事情大概率會發生,金國要南下,梁山肯定會趁著這段時間猛攻大宋,大家都在爭取時間,但是留給大宋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大將軍就不怕我回到東京城,將這些事情如實稟報麽?”
王倫沒有說話,許貫忠便接過話來:“馬先生,以你對趙官家的了解,若他得知金國退走,我梁山繼續南下攻來,他是會南逃,還是會死守呢?”
馬擴幾乎要哭出來了,這還用問嗎?趙官家肯定第一時間逃走,他若當真是個有擔當的皇帝,又何必要花錢贖買燕京七州呢?
趙官家為了保命南逃,就意味著他主動拋棄了北方和中原的子民,主動拋棄了上天賦予他的責任,那麽百姓還會繼續視他為君麽?
馬擴已經不敢去想了,河北軍民已經做出了選擇,那麽天下的百姓呢?
負責與金國談判具體事宜的,是同樣被緊急抽調北來的蔣敬。中原有許多金國需要的貨物,而金國以往對中原貿易的大頭,卻是草藥、皮革等。
梁山需要戰馬和耕牛,金國同意售賣耕牛,也同意售賣戰馬,但戰馬都是騸過了的公馬,不賣母馬和小馬駒。
梁山防備著金國,金國又何嚐不是如此呢?所以王倫要在河北兩路將原本大宋朝廷的馬場重新修建起來,就得另外想辦法。
不管怎樣,雙方的談判進程很快,金國那邊,是著急著趕快返回黃龍府,完顏阿骨打需要盡快安排好後事,將權力順利交接出去,梁山這裏,也希望盡快騰出手來治理河北。
雙方可謂是一拍即合,於是大批的貨物從京東兩路上船,由水師護送,陸續向滄州方向運送,然後上岸,從陸路送到了南京道。
第一批貨物送達,金國先將耶律大石的家眷都送了回來。
耶律大石親自向王倫表達了感謝,但態度仍舊堅決:“若要我投降於你,絕無可能!”
王倫心想你話不要說的太滿,便問:“大石林牙就忍心看著契丹和奚人被女真人掠走,不顧自己的族人麽?”
“金國既願將南京道歸還我梁山,治下頗多遼人,林牙不肯投降,就不要怪我梁山不得善待了!”
“你…”耶律大石怒目而視,隻覺得王倫是越來越無恥了,居然用南京道的契丹人性命來威脅自己。
王倫已經與許貫忠商議過了,確定了金兵退走後南京道諸州的官員以及駐兵將領的人選,若要盡快安定民心,王倫的應對辦法是兩個字:公平。
不刻意搞區別對待,既不歧視也不抬高南京道的契丹、漢人等,隻編入官方戶籍,在政治、社會地位上,將其視為與河北軍民對等。
但宋遼兩國畢竟對峙多年,這其中的南北隔閡,不是一兩年就能消解的,甚至可能需要整整一代人才能彼此再度融合。
要安南京道契丹人、奚人的心,就必須挑選一個契丹人代表,這個人必須有足夠的威望,能夠讓契丹、奚人信服,至少眼下,梁山就隻有耶律大石這麽一個合適的人選。
在完顏阿骨打領兵攻破居庸關後,析津府的遼國勢力就此分裂,一部分以蕭普賢女、遼國駙馬都尉蕭勃達為首,逃向了西京道,投奔耶律延禧去了;另外一部分則跟隨蕭幹,逃回上京道繞州附近的繞樂水,那裏是奚人的故地。
殘餘的南京道諸多契丹人、奚人,則大多選擇了投降金國,他們也害怕被南朝官兵報複,至於留下來的契丹人等,大多已經漢化,適應了農耕的生活方式,但這些人依舊自認為是契丹人而非漢人。
就在梁山與金國迅速交接完畢,金兵後撤,允許梁山大軍北上占據涿州時,耶律大石終於無奈地向王倫低下了頭。
因為金國那裏專門送來了兩個消息,蕭普賢女、蕭勃達等前往西京道的途中被金兵從居庸關方向追襲,在耶律淳之後被推舉為帝的耶律延禧第五子秦王耶律定以下的諸王、諸妃、公主、從臣皆被金兵俘獲。
蕭普賢女被蕭勃達護送著,倒是逃了出去,見到耶律延禧後,卻被遼帝下令誅殺。繼而耶律延禧在白水濼又被金兵擊敗,繼續向西逃去。
蕭幹則在繞樂水邊自號大奚國神聖皇帝,改元天複,由於他的地盤靠近南京道,金國故意不派兵往攻,準備將其留下,當作給梁山埋下的一顆釘子。
按照金國的說法,耶律延禧所生的皇子、公主,全部被金兵所擒,耶律大石已經沒有堅持下去的任何意義了。
繼續為耶律延禧守節?遼帝西奔,已經不知去向;投靠蕭幹?蕭幹稱帝,就是在分裂契丹與奚人!
對於耶律大石的低頭,王倫並無心喜,其實最好的人選,是金國送給梁山一個皇子或者遼國宗室,在梁山當個傀儡,也能夠使南京道百姓心安。
耶律大石實在不是一個合適的人選,但王倫別無選擇!
於是許貫忠出任征東大將軍府名下燕山府知府,領遼國南京道七州一切軍民事務,耶律大石出任別駕,參讚民事;林衝、關勝、金鼎、武鬆等進駐燕山府,負責本地防務。
五月下旬,金兵繼續撤兵,一部分向西進入遼國西京道,大部分則跟隨完顏阿骨打向黃龍府方向退去。
到了六月初,梁山完成了對燕山府的交接。
馬擴頓時長出了一口氣,不管梁山被朝廷視為反賊,但梁山有一點做得相當好:說話算數!
他羨慕地說:“朝廷欲贖買燕京七州,可惜童貫不敢相迎,如今大將軍與金國皇帝談妥,想來北地會和平很長一段時間了!”
王倫卻大笑了起來,說:“馬先生,你難道看不出來,完顏阿骨打命不久矣了麽?金國不敢在南京道久留,因為皇帝要換新人,總歸是要動蕩一番的。阿骨打屬意吳乞買,他臨死前與我梁山和談,等到吳乞買上台,這和約卻是隨時都可以撕毀的,因為一切決定,都出自阿骨打之手,關吳乞買何事?”
“最多一二年,金國必然南下!留給我梁山的時間,不多了!”
馬擴的臉色頓時慘白,以他對女真人的了解,王倫所說的事情大概率會發生,金國要南下,梁山肯定會趁著這段時間猛攻大宋,大家都在爭取時間,但是留給大宋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大將軍就不怕我回到東京城,將這些事情如實稟報麽?”
王倫沒有說話,許貫忠便接過話來:“馬先生,以你對趙官家的了解,若他得知金國退走,我梁山繼續南下攻來,他是會南逃,還是會死守呢?”
馬擴幾乎要哭出來了,這還用問嗎?趙官家肯定第一時間逃走,他若當真是個有擔當的皇帝,又何必要花錢贖買燕京七州呢?
趙官家為了保命南逃,就意味著他主動拋棄了北方和中原的子民,主動拋棄了上天賦予他的責任,那麽百姓還會繼續視他為君麽?
馬擴已經不敢去想了,河北軍民已經做出了選擇,那麽天下的百姓呢?
負責與金國談判具體事宜的,是同樣被緊急抽調北來的蔣敬。中原有許多金國需要的貨物,而金國以往對中原貿易的大頭,卻是草藥、皮革等。
梁山需要戰馬和耕牛,金國同意售賣耕牛,也同意售賣戰馬,但戰馬都是騸過了的公馬,不賣母馬和小馬駒。
梁山防備著金國,金國又何嚐不是如此呢?所以王倫要在河北兩路將原本大宋朝廷的馬場重新修建起來,就得另外想辦法。
不管怎樣,雙方的談判進程很快,金國那邊,是著急著趕快返回黃龍府,完顏阿骨打需要盡快安排好後事,將權力順利交接出去,梁山這裏,也希望盡快騰出手來治理河北。
雙方可謂是一拍即合,於是大批的貨物從京東兩路上船,由水師護送,陸續向滄州方向運送,然後上岸,從陸路送到了南京道。
第一批貨物送達,金國先將耶律大石的家眷都送了回來。
耶律大石親自向王倫表達了感謝,但態度仍舊堅決:“若要我投降於你,絕無可能!”
王倫心想你話不要說的太滿,便問:“大石林牙就忍心看著契丹和奚人被女真人掠走,不顧自己的族人麽?”
“金國既願將南京道歸還我梁山,治下頗多遼人,林牙不肯投降,就不要怪我梁山不得善待了!”
“你…”耶律大石怒目而視,隻覺得王倫是越來越無恥了,居然用南京道的契丹人性命來威脅自己。
王倫已經與許貫忠商議過了,確定了金兵退走後南京道諸州的官員以及駐兵將領的人選,若要盡快安定民心,王倫的應對辦法是兩個字:公平。
不刻意搞區別對待,既不歧視也不抬高南京道的契丹、漢人等,隻編入官方戶籍,在政治、社會地位上,將其視為與河北軍民對等。
但宋遼兩國畢竟對峙多年,這其中的南北隔閡,不是一兩年就能消解的,甚至可能需要整整一代人才能彼此再度融合。
要安南京道契丹人、奚人的心,就必須挑選一個契丹人代表,這個人必須有足夠的威望,能夠讓契丹、奚人信服,至少眼下,梁山就隻有耶律大石這麽一個合適的人選。
在完顏阿骨打領兵攻破居庸關後,析津府的遼國勢力就此分裂,一部分以蕭普賢女、遼國駙馬都尉蕭勃達為首,逃向了西京道,投奔耶律延禧去了;另外一部分則跟隨蕭幹,逃回上京道繞州附近的繞樂水,那裏是奚人的故地。
殘餘的南京道諸多契丹人、奚人,則大多選擇了投降金國,他們也害怕被南朝官兵報複,至於留下來的契丹人等,大多已經漢化,適應了農耕的生活方式,但這些人依舊自認為是契丹人而非漢人。
就在梁山與金國迅速交接完畢,金兵後撤,允許梁山大軍北上占據涿州時,耶律大石終於無奈地向王倫低下了頭。
因為金國那裏專門送來了兩個消息,蕭普賢女、蕭勃達等前往西京道的途中被金兵從居庸關方向追襲,在耶律淳之後被推舉為帝的耶律延禧第五子秦王耶律定以下的諸王、諸妃、公主、從臣皆被金兵俘獲。
蕭普賢女被蕭勃達護送著,倒是逃了出去,見到耶律延禧後,卻被遼帝下令誅殺。繼而耶律延禧在白水濼又被金兵擊敗,繼續向西逃去。
蕭幹則在繞樂水邊自號大奚國神聖皇帝,改元天複,由於他的地盤靠近南京道,金國故意不派兵往攻,準備將其留下,當作給梁山埋下的一顆釘子。
按照金國的說法,耶律延禧所生的皇子、公主,全部被金兵所擒,耶律大石已經沒有堅持下去的任何意義了。
繼續為耶律延禧守節?遼帝西奔,已經不知去向;投靠蕭幹?蕭幹稱帝,就是在分裂契丹與奚人!
對於耶律大石的低頭,王倫並無心喜,其實最好的人選,是金國送給梁山一個皇子或者遼國宗室,在梁山當個傀儡,也能夠使南京道百姓心安。
耶律大石實在不是一個合適的人選,但王倫別無選擇!
於是許貫忠出任征東大將軍府名下燕山府知府,領遼國南京道七州一切軍民事務,耶律大石出任別駕,參讚民事;林衝、關勝、金鼎、武鬆等進駐燕山府,負責本地防務。
五月下旬,金兵繼續撤兵,一部分向西進入遼國西京道,大部分則跟隨完顏阿骨打向黃龍府方向退去。
到了六月初,梁山完成了對燕山府的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