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豐縣,吳用已經指揮著鄧元覺部,全部登船,準備就此北上。


    鄧元覺部多是江南人,本就熟悉水性,雖然未必熟悉海上航行,但李俊派童猛帶了三十人,這些可都是一路從登州渡海到了漳州的,自然對航海已經有了了解。


    隻是隊伍之中,又多了百餘個疍民,這是吳用再次動用三寸不爛之舌,遊說而來的。吳用也不講什麽大道理,隻是告訴他們,若梁山得了天下,疍民立得功勞,征東將軍做了天子,就放他們為良籍,許他們自由上岸登陸。


    這一番話的確吸引了不少疍民,但一想到嶺南北去登州數千裏,許多人還是打消了念頭,吳用也不強求,畢竟現在的梁山,確實也吸引不到太多的人才。


    他們沿著海岸線一路北上,童猛便先駕一條快船,前往漳州報信。


    漳州月牙港,李俊詢問了本地漁民後,得知似這樣的颶風天氣,一旦入秋後,基本也就少了,便打算繼續派船隊南下找尋吳用。


    他在這裏也不敢繼續停留得太久,因為福建路已經集結了一支官兵,要來奪回月牙港了。


    好在童猛及時返回,通報了消息,李俊這才舒了一口氣,這一次南下,對於梁山而言,收獲是巨大的。


    李俊走通了直達嶺南附近的海路,也親眼看到了江南海貿是如何的昌盛,若是能夠從登州參與進來,對梁山事業發展的幫助就是巨大的。


    就在吳用與李俊在漳州會合時,一封捷報自廣南東路發出,表示流竄到本地的方臘餘部已經被盡數剿滅,隻有些殘賊逃入大海,本地官兵已經乘船追擊了。


    李俊在月牙港也沒有繼續逗留,隻是花重金延請了幾位有經驗的船工和造船師傅,便浩浩蕩蕩地向北而去。


    廣南東路的官員打好了樣,於是福建路的官員也上了一封捷報,隻說漳州的海賊已經被剿滅,海上也被肅清了。


    按照兩路官員的說法,他們各自都派了水師追擊,但李俊完全沒有看到一條官船出海追來,隻是經過泉州時,李俊專門派人向張公裕老先生解釋了一番,免得這位又過激,再帶船隊攔截。


    吳用則將一份名單交給了李俊,這是他統計的鄧元覺與龐萬春兩部中,受了方臘所封的“大吳國官員”,有“鎮南大將軍”鄧元覺、“飛龍大將軍”劉贇、王績、薛鬥南、徐白,以及龐萬春、沈壽、包康、雷炯、“衝波龍”喬正、“錦鱗龍” 翟源、侍郎衛忠、引進使馮喜等。


    李俊看得目瞪口呆,吳用此番南下,在“方臘超市”進了一大批“貨”,當真是收獲極豐。


    吳用又指著名單的後四人,說:“這四個好漢,號稱‘太湖四傑’,先前大名府那位梁中書,在睦州任知州時,給他老丈人送生辰綱,就被人劫了,無人知曉是誰的。”


    “後來方臘命‘浙江四龍’總管水軍,在太湖與官兵好一番糾纏大戰,‘太湖四傑’本隱居在榆柳莊,眼看童貫派來的水軍禍害太湖百姓,就也投軍,列在喬正部下,與官兵作戰。”


    “方臘退出湖州時,這四個好漢也跟著南下,一路輾轉,隨著侍郎衛忠跟了龐萬春,就到了廣南東路。”


    “某得知這四人與方臘諸將並無瓜葛,就有意結交,才知道竟是他們奪了梁中書的生辰綱,卻隱瞞得緊。”


    “這四人水性了得,李俊兄弟,你可以多與他們結交一番,回到登州,我這裏是須不好向將軍那裏舉薦,你卻可以引入本營。”


    李俊盯著吳用看了好一會兒,吳用擺擺手:“我可不是要在梁山中立什麽山頭,你一路南下尋石秀兄弟與我,我感激萬分,別無他意!”


    吳用是當真沒有任何算計的,他是真心實意地感激李俊,若是沒有李俊的接應,他就隻能舍了鄧元覺等人,任其自生自滅,卻與石秀兩個跑路。


    這一回帶了幾千人加入梁山,吳用自覺得功勞足夠大了,給李俊介紹幾個水軍人才,讓他提前下手,不過是順手而為的事情。


    李俊暫且相信了吳用的話,便將“太湖四傑”請來,看到費保、倪雲、卜青、狄成四人,果真磊落,一番交談後,頓時大喜,便說:“我家吳用軍師專門舉薦,說四位都是一等一的人傑。此番隨我等北去,不如就來水軍我這營中,如何?”


    費保四人對視一眼,便拱手說:“都聽哥哥吩咐!”


    李俊笑著說:“以著我家王將軍的脾氣,咱們既然走通了南下的海路,日後水軍必然要大擴。我這裏也說句大話,南下的事務,將軍多半是要讓我這一營負責,咱們就在這大海上,肆意一番,也展心中豪氣!”


    他這裏與四人說話,吳用卻在隔壁船上,與包康對坐閑談。


    包康的來頭更響亮,因為他是仁宗皇帝時的名臣、龍圖閣直學士包拯包孝肅的五世孫。


    包康青年時曾四處遊學,就結識了方臘。方臘起義後,他就出任軍師,隻可惜方臘不聽他的建議,不去北攻潤州,奪取大江南岸,非得猛攻蘇州,卻落得慘敗的下場。


    包康與吳用兩個又說起此番話來,各自歎息了一番,吳用就笑著說:“包先生,我家王征東一向渴慕賢才,先生此去登州,必受大用。”


    包康搖了搖頭,他是因為反對方臘退出杭州,就被派到歙州的,原本打算依托本地山林繼續抵抗,但方臘敗得太快,他來不及熟悉情況,就不得不匆匆跟著潰兵南逃。


    “趙官家昏聵無能,包某隻願天下河晏海清,百姓安居樂業,高官與我何加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奪宋:水滸也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人叢中一回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人叢中一回首並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