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軒轅繼續前行,行至一片大澤,湖麵波光瀲灩,煙霧繚繞,景色尤為迷人。


    岸邊柳垂,輕風拂過,波紋輕蕩,仿佛訴說著歲月的悠然與安寧。


    此時,天邊彩霞漸升,映照水麵,宛若仙境,令人心曠神怡。


    軒轅心中遐想,思慮未來,願將此地美景銘記於心,與四方英雄共建偉業。


    恰見一樵夫於山林間,神情凝重,左顧右盼,似有警覺。


    彼身披粗布,手持斧頭,肩掛柴禾,燦爛陽光透過枝葉,灑落在其身,顯得頗有氣派。


    麵容堅毅,雙目炯炯有神,耳側風聲細語,仿佛隨時可應對突發之事。


    此時此刻,風動林響,鳥雀輕鳴,樵夫立於林間,宛若守護山林之勇士,氣宇軒昂,氣氛緊張卻又充滿生機。


    軒轅細察良久,乃見樵夫身形健朗,氣宇軒昂,威風凜凜,渾身自有一股英雄之氣,恍若山嶽之巍峨,令人肅然起敬。


    其目光如炬,直視前方,似乎洞察萬物之變,內蘊洶湧之誌,更顯豪情壯誌,義無反顧。


    樵夫立於林間,四周風聲拂動,仿佛為其助勢,渾然天成,令人不由心生敬仰之情。


    宛若英傑重現,氣氛凝重卻又振奮,真乃壯士之風也。


    軒轅心中暗喜,撫心而思,欲傾心與之對話,以問其才幹,圖謀共事之良策,以助己之大業。


    其意念流轉,誠欲探其誌趣,以期於此英傑之助,成就宏圖偉業。


    軒轅命人停下禦輦,華貴氣派,四下幽靜,漸漸走至樵夫跟前,神情凝重,詢問道:


    “賢士,在此閑遊,不出輔國安民?”


    樵夫聞言,慌忙跪伏,恭身拜道:


    “臣駕鈍之材,不足用世,故避於此,惟願清靜。”


    軒轅見其恭謹,複問道:


    “不知賢士高姓大名,以便精誠所至?”


    樵夫答曰:“臣乃力牧是也!”


    言辭樸實而誠懇,神色不馴,似乎是江湖散人。


    軒轅聞之,心中大喜,賜以貴人之禮,笑道:


    “爾可願隨我還朝,輔弼江山社稷,以謀國之興衰?”


    力牧見此,思慮良久,心中誌向已決,便爽快答道:


    “願為驅使,鞠躬盡瘁,不辭勞苦!”


    軒轅見力牧應允,心中歡喜,遂哈哈大笑而道:


    “今日天佑於我,竟讓吾尋得兩位賢士,可見天意常助我人族!”


    言罷,親自拉著力牧上了禦輦,神情自若,顯得英氣勃發。


    軒轅麵向左右之人,言辭懇切:


    “卿等乃是吾之左膀右臂爾,吾得卿實乃幸甚哉!”


    聲音洪亮,振動四野,似乎能感動風雲。


    風後聞言,心中感動,謹慎躬身,恭謹答道:


    “共主之言,令臣等汗顏!臣等何德何能,竟得共主如斯讚譽?”


    言辭中雖存謙恭,然其誌向已然堅定,目光炯炯,顯露誌圖之心。


    軒轅莞爾一笑,視其二人如良友,心中欣慰,眾人觀之,皆無不為之振奮,感受到了那股齊心共濟、輔國安民之豪情。


    天地響應,風輕雲淡,似為這才俊相聚而歡慶,前途宛如青雲,光明燦爛。


    軒轅聽後,語氣堅毅,誇讚曰。


    “卿等毋需如此自謙!”


    “吾知爾等乃是大才,有你們輔助何愁人族不興盛?”


    言已畢,軒轅仰天大笑,聲如洪鍾,響徹雲霄。


    風拂殿前,煙雲繚繞,仿佛連天地亦為之歡騰。


    群臣見主君豪情滿懷,皆不禁隨之而笑,殿內盈盈之聲,回蕩不息。


    軒轅返回都城,登高而命,召集群臣,廣開大會。


    殿內燈火明亮,氣氛凝重,眾臣肅立,兩目聚焦於軒轅之身。


    軒轅抬手示意,聲如雷霆,振振有詞,曰:


    “今特命風後為上相,輔佐吾治理國政。


    力牧為上將,統領武戎,以禦外敵!


    此二位皆才智兼備,願爾等共同支持,共同扶持人族之盛!”


    言罷,群臣齊聲應諾,立誓擁護新任者。


    風後與力牧麵麵相覷,各自心中感慨萬千,尊重無比,心力俱增,立誌不負軒轅之托,殫精竭慮,輔佐國君,圖謀人族之昌盛。


    殿內氣氛漸趨和煦,眾士心中熱血沸騰,似乎已於這一刻,感受到了未來宏圖偉業即將展開之豪情。


    自此,軒轅朝中得風後輔佐,文才卓絕,善謀國政。


    武則有力牧輔其統軍,日以訓練精銳,壯師威名。


    後又得大鴻、凰等等賢士相助,皆能輔弼治理,有智謀,有計策,相得益彰。


    群賢畢至,風雲際會,政令如虹,眾心齊聚,軒轅乃將人族之政務治理得井井有條,條理分明。


    四方安寧,百姓安居樂業,田疇沃野,商賈頻繁,日盛月長,生生不息。


    朝堂之上,議事如流,群臣皆心悅誠服,互相扶持,誌同道合。


    然則四麵八方,諸國臣服,皆聞人族之聲威,眾誌成城,盛世之景,恍如青天白日,光輝燦爛。


    軒轅心中自得。


    因軒轅仁慈,愛民如子,百姓皆知其德,口口相傳,人人稱道。


    州裏鄉間,皆有閑談,談及其恩惠,感佩之情溢於言表。


    日升月落,民心歸附,田間勞作者,豐收之際,亦不忘讚美其主。


    又因軒轅生而有土德之身,德之所歸,氣象襟懷,故人皆尊之為黃帝,以示擁護愛戴之意。


    常有人於街巷相聚,論道評議,讚其仁政之美,盼其英明之治,望人族繁衍生息,延綿不絕。


    此乃眾望所歸,天人共冶之象也。


    軒轅心知其所望,惟願鞠躬盡瘁,與眾同甘,共創美好明天。


    是日,軒轅黃帝剛剛理畢政務,思索國事。


    然未及深思,忽見一衛兵急匆匆而至,步履匆忙,麵色蒼白,氣喘如牛,俯身跪地,聲顫言道:


    “啟稟共主!薑氏部族族長榆罔,驅兵作亂。


    今已大兵逼近阪泉,勢不可擋,望速為計!”


    軒轅聞之,神色一凜,心知事態嚴重,忙喚至近前,令其更詳述其事。


    衛兵頓感壓力,額上冷汗淋漓,更加慌亂,遂言。


    “小人聞得,榆罔欲傾覆我人族之政,聚眾數萬,蠶食我疆土,恐將生大亂!”


    軒轅凝神思慮,內心波動,惟有眾將之望於此刻,掘戰備以應之。


    他勉力鎮定,吩咐群臣速集議事,調度兵員,以迎擊來敵。


    朝堂之氣陡然緊張,眾臣心中憂懼,然皆知主君之決策關係千秋,眾誌成城,願共赴此險境。


    軒轅心中暗自祈禱,唯願此亂能早平,百姓安寧。


    而後軒轅遂命力牧急集士兵,調遣精銳,迅速奔赴阪泉之野,助國防守。


    力牧聞命,精神振奮,立刻召集各營將領,悉告敵情,爾後號令十萬之軍,整裝待發,士氣高昂,欲於此役中彰顯英雄本色。


    軍隊如虹,紛紛響應,弓刀齊鳴,戰鼓雷動。


    風聲陣陣,塵土飛揚,足音如雷,連綿不絕。


    力牧親自檢閱,逐一檢查裝備,確保無誤。


    次日,軒轅黃帝統領士卒,拔劍而立,以赤誠之心,誌在扞衛人族。


    在陽光灼灼之下,戰旗獵獵,士卒如潮,整齊列陣,氣勢磅礴,仿佛山河在其間生輝。


    敵方炎帝榆罔,領軍而至,亦是戰意昂揚,雄風萬丈。


    他率領薑氏族人,來勢如虹,旌旗飄揚,號角聲震,士氣高昂,意欲一決高下,以圖疆土之擴張。


    雙方在扳泉之野對峙,天地之際,風雲變色,戰意如火。


    戰鬥驟起,雙方將領怒吼,命令各自軍隊進攻。


    軒轅黃帝親自策馬揮刀,縱橫其間,擒敵將,斬先鋒,戰場猶如翻騰之浪,士卒拚命,爭先恐後。


    箭雨如虹,飛石如雨,戰馬嘶鳴,刀劍碰撞之聲響徹雲霄。


    而榆罔亦不甘示弱,舉刀斬敵,善用兵法,命眾將圍攻,誓圖一舉擊潰軒轅之軍。


    戰鬥愈演愈烈,血流成河,蒼天見證,戰場上屍橫遍野,塵土彌漫,彌漫著血與汗的氣息。


    此役若能勝,則可固國安民;若敗,則屍骨無存。


    軒轅與榆罔,二者皆心懷壯誌,決意在此一戰之中,書寫人族之命運,千古之傳說便在此刻悄然鑄成。


    兩軍交鋒,鬥智鬥勇者,已鬥戰於三時。


    戰局漸漸明朗,雙方攻守之勢日漸分明。


    炎帝一方,逐步占據上風,士卒奮力,兵鋒所指,無不潰敗。尤以榆罔為首,意氣風發,氣宇軒昂。


    此時榆罔,嘴角微翹,麵露得意之色,心中暗自狂喜,思忖間言:


    “此戰之後,吾必能號令天下,統禦四方,成為共主,名揚萬世!”


    此念一出,心中遂自得意忘形,越發狂妄。


    未曾料及,軒轅黃帝運籌帷幄、英明果敢,在險象環生之際,力挽狂瀾。


    雖處劣勢,然靜觀其變,察敵之弱點,巧設伏兵,等待反擊之機。


    在他耳邊,似乎傳來百姓之呼喚與期望,激勵著他不屈奮鬥。


    山河動蕩,百戰之苦,猶如蒼鷹展翅,奮力獨立於風雨之巔。


    戰鼓雷聲,硝煙彌漫,雙方將在此刻不斷碰撞、交錯,悲壯之氣籠罩四野。


    榆罔雖得先機,然尚未可知勝負,軒轅將士之心,亦不可小覷。


    於是,戰場上血戰未已,縱然榆罔心懷雄圖,然勝利之果,終尚未然。


    天道無常,勝負未卜,戰局之變,常在一念之間。


    正值榆罔獨自得意之際,欣然自喜,突然間響起一聲鍾鳴,淒厲而壯烈,似天邊之雷霆。


    眾人心中一凜,旋即耳聞炎帝後軍傳來騷亂之聲,宛如猛獸驚覺,吼聲四起,氣氛頓時凝重無比。


    榆罔心中一驚,麵色驟變,暗道:


    “何故後軍動蕩?難道是敵兵來襲?”


    正思索間,便有探馬飛馳而至,塵土飛揚,氣喘籲籲,直入榆罔之前,恭身稟告:


    “啟稟大王!我軍後方突然遭敵襲擊,敵襲來勢洶洶,士卒亂作一團,不得其故!”


    榆罔聞言,心急如焚,遂命令眾將士速歸後軍,攜兵抵敵。


    他重整心誌,恍若災難降臨,然而自知未可遲疑,急召眾將集議。


    當下,榆罔盡顯其天生之勇,斬釘截鐵,欲挽狂瀾於既倒,穩住軍心。


    然或許冥冥中自有天意,榆罔雖欲一戰而成君主,然此時後軍動蕩,若不能及時平定,助敵之計猶如利劍,直刺其心。


    戰局之變,瞬息萬千,成敗在此一念之間,榆罔心中隱隱覺察,若無他法,將會喪失先前之優勢。


    風煙四起,戰場之勢愈加劍拔弩張,榆罔心內焦灼,深知此時不容忽視。


    彼時,決勝之機,已然迫在眉睫。


    榆罔怒火中燒,麵色陰沉,指向軒轅,聲如雷霆,喝道:


    “公孫軒轅,爾敢使詐!豈有此理!”


    軒轅對此不屑一顧,冷哼一聲,依然鎮定自若,調兵遣將,指揮戰鬥,似無所畏懼。


    榆罔心中憤懣,頓足不停,咬牙切齒,怒聲道:


    “公孫軒轅,我榆罔與你勢不兩立!”


    言罷,心中已然決意,若不迅速退去,則國破家亡,必遭覆滅。


    於是,榆罔迅速命令部下,以精銳之兵為掩護,恨恨而逃,心念已不再於爭鬥,唯盼脫身以避此劫。


    殘兵敗將匆忙追隨,盡顯狼狽之態,朝薑氏部族之方向奔去,心中惶惶,不知前路幾許安穩。


    一時之間,戰場上烽火連天,士卒怒吼,弓箭呼嘯,然而榆罔之心,已然不再於此,他隻想帶著這所剩無幾之兵,逃離戰場,重整旗鼓,日後再圖他日之複興。


    望著遠方的蒼穹,榆罔心念湧動,早已隱隱知曉,今日之敗,將成他心中之重負,難以釋懷。


    一夜狂奔,行程百裏,至曉光初現,金烏東升,已臨天際。


    榆罔登高遠眺,凝視初生之朝陽,溫暖陽光普照身軀,然心中卻是寒冰刺骨,愁苦難忍。


    昨日之戰,已盡十成之眾,唯剩半成殘兵,敗績之痛,如刀割心。


    向後瞧去,寥寥若星之將士,神色黯淡,步履沉重,正如秋葉飄零,難於自持。


    滿腔之雄心壯誌,此刻皆化為烏有,縱有千般豪情,似乎俱隨風逝,杳無蹤跡。


    深思之間,萬般惆悵湧上心頭,心灰意冷,旦夕無所歸依。


    榆罔自知今日之辱,非但身敗名裂,更難以再圖江山,仰頭長歎,天道無常,盛衰難料,成者敗之道,世間常事。


    然此刻自問,何以自處?


    前路猶在,然心初心誌,俱皆黯然。


    奮鬥之念,似隨朝陽之升,微光中顯愈微弱。


    ““殺!”一聲響徹天地之喝聲,猶如霹靂,震蕩四方。


    榆罔等人皆大驚,怔於原地,目光四顧。


    忽見四周已然布滿有熊族士兵,列陣如林,勢不可擋。


    其間弓箭手各自張弓搭箭,猶如春雷隱乎於空,箭頭閃爍寒光,鋒銳可畏,直指榆罔眾人。


    此時眾人心中惶恐,麵麵相覷,唯見敵軍如狼似虎,氣勢逼人,弦張欲發,似待號令而射。


    萬箭齊發之勢,宛若傾天一般,令人心生寒意,仿佛前路已無生機可言。


    榆罔心中一緊,暗自驚慌,然而作戰之際,豈可失禮,遂勉力鎮定,恨恨言曰:


    “眾將士,勿懼,勿慌,吾當誓死扞衛爾等性命,決不讓敵人得逞!”


    然敵軍指向榆罔眾人,弓箭相對,氣氛如火,任誰亦知此刻生死存亡,未可再得輕視。


    心知危機之重,箭在弦上,唯待一聲號令,便是萬箭齊發,擊潰人心。


    榆罔心懷諸多計策,欲圖一線生機,然麵對如此危局,富有千籌之智,也難以敵之鋒銳。


    生死一念間,時不我待,轉瞬間便又陷入生死攸關之境。


    他所能做者,不過一搏而已。


    然經過一番激烈之大戰,榆罔等眾寡不敵,有如草木皆兵,難以抵擋有熊族之強大力量。


    箭雨紛飛,殺聲震天,眾將士盡顯疲態,士氣漸衰,眼見生死存亡之際,已無退路可言。


    榆罔心中惶急,然自知敗勢已成,若再頑抗,唯有一死之結果。


    思慮再三,長歎一聲,遂而呼喊:


    “眾弟兄,此刻已無力回天,寧為刀俎之魚,不為鬥餓之鹿。


    若可保全性命,何不歸降敵軍,以圖他日之複興!”


    在此重壓之下,眾將士無不心有戚戚,俯首屈膝,以自保全。


    環顧四周,有熊族士兵正虎視眈眈,氣勢如虹。


    榆罔心中頹然,滿腔壯誌此刻盡成泡影。遂命眾人齊集,表示歸降之意,願投戈入伍,以待未來之機。


    於是,榆罔緩步上前,麵向有熊族之統帥,恭聲道:


    “吾等願投誠,願以忠誠效力,求一條生路。”


    眾人隨之跪地,心中雖不甘,然求生之念迫切難忍。


    有熊族之首見狀,冷笑不已,滿目得意,遂下令收編榆罔之眾,意圖以其餘力,強大己軍。


    榆罔心中雖有萬千不甘,然此刻已陷絕境,唯有默默忍受,暗自期盼,未來尚有翻身之機。


    軒轅一族,戰後氣勢如虹,威風凜凜,仿佛日月升騰,已隱有一統人族之勢。


    所至之處,眾人皆畏,部族之中,皆感危機潛伏,心神不寧,惶惶不可終日。


    諸部落相繼傳訊,狼狽而聚,紛紛備戰以圖自保。


    有熊族之眾,兵強馬壯,然見軒轅一族之勇猛,亦心生畏懼,各大部落談論紛紛,議論軒轅之雄圖偉業。


    若任其發展,恐難有善終,皆然不安,生怕為之所吞並。


    至此,四方部族呼號紛至,招募勇士,鍛造兵器,急速備戰,欲整裝待發,抵禦軒轅之威。


    各部族紛紛設法結盟,或暗通款曲,或明言結約,欲謀劃共同抗敵之計,以圖保全。


    軒轅一族長風破浪,豪情滿懷,然其他部族亦不甘沉淪。


    隱隱之間,早已燃起逐鹿之誌,徘徊於風雨欲來之際,世局未見平息,戰火將重燃於寰宇之上。


    爾後,黃帝號令群雄,奮勇征討東夷,若電閃雷鳴,勢不可擋。


    諸將士披甲執銳,士氣高昂,隨黃帝驅馬千裏,縱橫馳騁,直指東夷之境,欲圖一戰而定勝負。


    戰鼓雷鳴,號角嘹亮,東夷聞之,內心悸動,早知黃帝雄圖壯誌,然無意屈服,乃集眾兵於山野,銳意抗敵。


    然其勢已分,東夷士卒雖勇,然與軒轅之軍相較,猶如涸轍之鯉,屈指可數。


    戰場之上,黃帝親臨,揮斥方遒,指揮得宜。


    箭雨如織,刀光劍影,東夷之兵鬥誌未減,然敵眾我寡,終難抵擋。


    經過數番搏殺,敵陣潰散,東夷士卒紛紛潰逃,如潮水般退卻。


    黃帝乘勝追擊,勢如破竹,何所不克,橫掃東夷之地。


    戰後,東夷首領見大勢已去,無路可逃,心中震懾,遂使人向黃帝求降,願以誠心歸附。


    黃帝以寬厚治軍,聽其請降,義不偏私,賜予安民之政,安撫東夷之眾,令其歸順。


    自此,東夷歸降,出送而入,眾心所向,皆歸黃帝之麾下,成為軒轅一族之附庸。


    四方聽命於黃帝,初平天下,氣象赫然,東夷之地,百姓安寧,山河再添新序。


    黃帝之威望,愈發巍巍,成為人族之領袖,尚未見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洪荒:截教大師兄道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語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語春秋並收藏洪荒:截教大師兄道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