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後土輪回之後,化身為平心娘娘,身姿端莊,氣宇軒昂,肅然立於山巔,俯矚四方,目光溫和,然內心卻暗藏波瀾。


    她對道玄言道。


    “道友大德,貧道感激不盡,今地府之事,懇請道友辛勞,助我一臂之力。”


    “另有此物,一滴祖巫精血,願托付於道友,還請為我送往巫族,以示後土不負巫族情義。”


    語氣誠懇,字字鏗鏘,透著一份沉甸甸的托付。


    後土之言,蘊含著地府的責任與巫族的深厚情感,體現出其對天地之間生靈的關懷與期待。


    道玄聞之,凝重其顏,點頭應是。


    心知此事關係重大,既是承載著後土的厚望,更是地府與巫族之間的信義。


    道玄答道。


    “平心娘娘放心,貧道定盡心竭力,代為送往,務必使精血安全無恙。”


    道玄接過後土遺留之精血,目光注視其間,見其晶瑩剔透,宛如晨露,然散發出一股厚重戊土之氣,赫然盈盈而出。


    此氣環繞四周,仿佛天地間之靈氣盡匯於此,穩重而凝實,帶著古老而深厚之力量。


    道玄心中暗自思忖。


    “此乃祖巫精血,承載著巫族之根脈,實乃非凡之物。”


    他緩緩將其捧起,細心端詳,感受到其蘊藏的渾厚氣息,心中一時生出幾分敬畏。


    這股戊土之氣,似乎通達大地之靈,蘊含著萬物生息之道,令人心寧意靜,宛若置身於廣袤的土地之中,萬物滋生,富饒而旺盛。


    其間,仿佛隱隱聽見祖巫之聲,似在低吟曼唱,傳遞著世代流傳之法則。


    就在此時,空中幻影縹緲,閃爍光華。


    忽然有兩件寶物自天而降,輕盈如雲,漸漸映入眾人眼簾。


    其一,乃為極品先天靈寶,名曰生死薄,紙張如絹,五色流光,似乎蘊藏著生死輪回之奧秘,晃動間透著無盡的法則氣息。


    其二,極品先天靈寶春秋輪回筆,筆鋒如虹,猶如時光之流,隱隱閃爍著歲月的沉澱,未見其形,已感其中萬千變幻。


    生死薄輕盈落地,隨即綻放出蒼莽之氣,似乎在呼喚眾生之名,記錄著世間萬象,生死成敗,無所不包。


    而春秋輪回筆亦不甘示弱,灑下一縷筆意,似有千年歲月之重,凝聚天地間的因果法則,仿佛時光在此停滯,塵世浮華盡在掌握。


    道玄見之,心中驚駭,暗想。


    “此乃天地間無價之寶,生死薄可錄萬物之命,春秋輪回筆則可書寫世間之變,二者相輔相成,合為一體,實乃助力無量。”


    平心娘娘於此二寶之際,心有所感,遂拿起春秋輪回筆,筆鋒輕靈一揮,頓時光景變幻。


    霎時間在幽冥入口處顯現出一扇巍峨大門,聳立如天際,氣勢磅礴,若要橫貫四方。


    其門雕刻精致,浮現出無數鬼怪神隻之形態,似與幽冥之氣交融,令人心生敬畏。


    門之上,一塊血鏽般的橫匾赫然在目,微微散發出陰暗之光,古樸而渾厚,匾上鐫刻著三個大字。


    “鬼門關!”


    字跡蒼勁有力,似有千年古風,儼然一座移天換地之門,幽冥氣息愈顯濃重,仿佛可吞噬萬靈之魂。


    平心娘娘凝視此門,心中明了,既為輪回之道,亦為生死之界,然此寶之顯現,正是為地府注入新生之力,輕聲道、


    “此乃鬼門關也,從此我可掌控幽冥之道,載人之靈。冥界與陽世之事,悉如掌中之物。”


    於鬼門關旁,聳立一方石碑,碑身蒼勁,仿若歲月之淬煉,勾勒出無盡的滄桑。


    其上鐫刻四個大字,遒勁有力,筆勢遏雲,字跡如磐石般堅毅,赫然相顯。


    “陰曹地府”。


    碑文散發出陰冷之氣,似乎蘊含著陰司之秘,映照出人間生死輪回之道。


    四周鬼氣縈繞,愈顯得此碑莊重神秘,仿佛在警示著路過者。


    言傳於世:生者當珍惜生命,亡者亦應安息歸途。


    道玄凝視碑文,心中震動,思索其義。


    “陰曹者,乃冥界所統,闡明生死之道,謂我等應以德行修身,方能無愧天地。”


    “陰曹地府,乃萬靈歸宿,眾生之所歸,寧可謂之拯救世間,亦可維係眾生安穩。”


    道玄見平心娘娘著手打造地府,目光所注,心中感歎,見其秉承天道,弘揚善念,功德無量,遂生助力之想,欲與之共創輝煌。


    他上前一步,恭敬而立,稍作停頓,麵色凝重,心懷誠意,言道。


    “我來助娘娘一臂之力。”聲若洪鍾,清晰響亮,直抵平心耳畔。


    “道玄賢者,助力自是寬心,然此事乃關乎眾生,需細謹周全。”


    平心娘娘笑言,言語中流露出欣賞之意。


    說罷,道玄見遂取出三光神水,水色透澈,宛如晨曦之輝,明亮照人,搖曳生姿。


    他一掌翻轉,倏然倒懸於空,神水之流如星辰隕落。


    傾瀉而下,灑落四方,無量靈水頓時散布開來,瞬間化作無邊水霧,繚繞於幽冥之間。


    那水霧輕盈而柔和,漂浮於空中,仿若無數精靈翩翩起舞,彌漫在鬼門關旁,覆蓋著大地。


    似乎為陰司鋪就一層神秘的盈盈紗幕,恍如夢境,愈顯得幽冥之地的神秘與莊嚴。


    而在這雲霧繚繞之際,一條羊腸小道從鬼門之後悄然延伸而出,若隱若現,宛如天際之虹,蜿蜒曲折,帶著幾分神秘。


    小道兩旁,水霧朦朧,似有淒涼之意,亦隱含著無盡可能,惹人憐惜。


    道玄心中浩然,見此景象,道。


    “此小道乃通往幽冥之途,前路雖顯曲折,卻是生靈歸宿之徑,唯有守正之人,方能暢遊於其中。”


    他神情凝重,心中已然明白,隧道之延展,將是眾生靈魂歸位之所,也是地府正道的象征。


    平心娘娘亦察覺這水霧所蘊之靈氣,望著那隱約小道,心生欣慰,認為此乃開啟地府的契機。


    逐漸形成無量的陰魂德澤,必能使幽冥之地生機盎然,庇佑無數生靈。


    羊腸小道之外,四周皆被無數濃霧包裹,濃稠如墨,籠罩一切,仿佛將幽冥之地化作一片迷蒙的幻境。


    霧中幽靜無聲,然不時有隱隱約約的鬼哭狼嚎之聲從霧影深處傳來,淒厲悠長,宛如悲鳴之靈,令人心中生寒,意生未盡之畏。


    其聲寂寥而幽怨,似是在訴說千古之冤屈,隱現於濃霧之中,似乎有無數亡魂在其中徘徊,難以得安,徒然嗚咽,令人感受到幽冥之苦與生死之重。


    此情此景,正是陰司所重,生死輪回,感而愈發顯得淒涼而沉重,令人動容。


    而那羊腸小道,恰似黃泉道,蜿蜒而出,乃為進入陰司之接引之道,光明與幽暗的分界線,通向眾生歸宿之所。


    小道之上,雖被濃霧環繞,卻透出一絲清晰之意,使人心中安寧,似乎在喻示著生靈的歸正與輪回的再生。


    羊腸小道之上,還有有無數火紅花朵競相盛放,煥發著奪目光彩。


    紅豔如血,鮮明異常,仿若烈焰在微風中搖曳,分外詭異。


    這些花朵,乃是彼岸花,幽冥間獨特之屬。


    彼岸花花瓣重重疊疊,宛如精靈之舞,生機勃勃,卻又蒙上一層神秘之氣,猶如幽靈的笑靨,透出幾分嫵媚與淒美。


    道玄與平心娘娘佇立於小道之旁,瞬間被這火紅花朵所吸引,心中暗想。


    “彼岸花雖美,然其生於幽冥,實為輪回之象,生靈須知其背後之寓意,切不可沉迷於此。”


    其時,眾花隨風搖曳,似在低聲耳語,如訴陰司沉重之道。


    道玄凝視著那耀眼的花朵,感悟深遠,心中道。


    “此花乃引導亡魂之路,生者見之,宜知其意,然亦可識得回歸之途。”


    三光神水者,乃天地間之靈泉,能活死人肉白骨。


    然自遣於幽冥地府之中,竟化作九幽弱水,浩浩蕩蕩,奔流不息,形成一條波濤洶湧的大河。


    此河岸旁,映襯著陰沉的天色,波浪滔天。


    如同愁苦的心靈,在無盡的記憶中翻滾,仿佛訴說著生死之事,輪回之苦。


    水麵上霧氣彌漫,影影綽綽,隱約可見眾多幽魂蕩漾其中,恍若徘徊於世,尚未得安寧。


    在此之外,河邊屹立著一塊巍峨石碑,蒼蒼磊落,似為千古之沉澱。


    石碑上,篆刻著“忘川河”三個大字,字跡蒼勁有力,滲透著歲月的滄桑與淒涼。


    此河名曰忘川,乃是陰司引導亡魂歸宿之地,洗淨前塵往事,助其忘卻生前之苦,得以往生。


    道玄與平心娘娘立於岸邊,靜觀這條洶湧澎湃之河,彼此心中皆生感慨。


    道玄心想:“忘川河,實乃生死之道,眾魂渡此,若無法忘卻往生之苦,豈能安寧?”


    道玄見其三光神水化作忘川河,心中感慨,隨即取出一枚蓮子,潔白如玉,蘊藏著生生不息之氣。


    提息凝神,輕揚手腕,蓮子在空中劃出一道柔和的弧線,緩緩落入波濤洶湧的忘川河中。


    瞬時,蓮子入水,波光粼粼之中,化作一夜扁舟,輕盈而動,舟身似蓮花盛開,綻放著幽幽光華,宛如月下之影,柔和而寧靜。


    扁舟載著清香,伴著水聲,仿佛時光在此刻凝固,世間的紛擾盡皆拋卻,唯有這舟,靜謐而安詳。


    道玄見舟成,心中一振,暗自思。


    :“此舟乃為渡亡魂而造,載著前行之願,直通彼岸,助其解脫,重聚安寧。”遂


    向平心娘娘道。


    “吾以蓮子之舟,渡此忘川,謹以此行解眾生之苦,何其美哉!”


    平心娘娘微微一笑,目光如水,投向那一夜扁舟,已然明了其意。


    她輕聲道。


    “忘川河乃輪回之道,唯願此舟能載走苦難,帶領亡魂重歸故裏,洗盡前塵,再獲新生。”


    道


    玄見舟已成,遂在河邊屹立一塊壯麗石碑,石質堅硬,刻工精湛。


    碑麵上,篆刻著“忘川”二字,字跡雄渾,氣勢磅礴。


    乃亡魂渡河之所,賜予生者以警示。


    石碑之背,更有八字工整,曰:“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此言深慧,透出無盡之蘊意,字字珠玉,寓意深遠,使得眾生在苦海之中,能知尋回之道,解脫於煩惱。


    望向那石碑,道玄心中自有感慨,思緒如潮,心念道:


    “眾生若能銘記此語,必能回首,跳脫輪回之苦,求得生機。”


    平心娘娘側目相視,動容頷首,亦為此碑仰慕,心生讚許。


    “願此碑之言,能指引迷途,化解無盡之苦,助爾早日尋得安息!”


    自此,石碑巍然屹立於河邊,仿佛一位守護者,默默守望著每一個經過的靈魂。


    願其能領悟碑上之言,勇敢回頭,脫離此無涯苦海,重尋歸岸之道。


    度過忘川的人都會忘記前生的一切,所以此河叫做忘川。


    道玄見亡魂渡河之需,心生大願,遂又建造一座,奈何橋。


    此橋架於忘川之上,橫跨流波,宛如一條銀帶,連接生與死之境,陰與陽之路。


    橋身用堅石砌成,石磚光潤,透出微微寒氣,宛如諄諄細語,訴說過往之事。


    道玄親自雕琢橋欄,篆刻著字句:


    “奈何橋,路在何方”。


    橋成之後,道玄又協助設立“望鄉台”。


    此台巍峨高聳,俯瞰忘川河流,四周雲霧繚繞,宛如人間仙境。


    台上石階壘砌,顯得古樸典雅,環抱之處,供遊魂靜坐,眺望故鄉。


    台旁鮮花盛開,香氣四溢,為荒涼的幽冥之地增添幾許生機。


    道玄道:“此乃亡魂懷念故土之所,能以此台寓情,放眼神州,感受昔日溫暖。”


    繼而,道玄又驅筆為“ 三生石”立碑,石上雕刻三生三世之言。


    “今生、來生、再生”,寓意眾生輪回之道。


    三生石靜立於望鄉台旁,承載著無數遊子的情思,綿延不絕。


    道玄曰:“若能銘記此石之言,望鄉情深,必能感悟世事之無常,珍惜今生之際。”


    自此,奈何橋巍然屹立,望鄉台恍若仙境,而三生石更是印證人間悲喜離合,見證生死輪回。


    至此,道玄這才停了下來。


    道玄建造地府,幽冥世界因之煥然一新,陰司眾生亦獲安身之所。


    驀然之間,虛空中璀璨之光降臨,猶如星河傾瀉,無數功德自天而降,灑落四方,輝映於幽冥。


    功德如雨,細灑四野,宛如甘霖滋潤大地,灑落於地府之中,靈動而生輝。


    道玄見此,心生感慨,暗自驚歎。


    其元神隨風而動,自然吸納,功德之光逐漸匯聚,似沐浴於溫暖的陽光,身心俱化,虛靈而飄然。


    平心見狀,莞爾一笑,目注那浮動於空中的光華,心中明了。


    “此乃地道所賜,感謝君之辛勞,助我平心修複幽冥。”


    道玄心念流轉,喃喃自語。


    “以功德為伴,願以此光,照耀迷途之靈,助其解脫,超脫六道之苦。”


    隨著無盡功德入體,道玄感受元神逐漸圓滿,心中澎湃,宛如清泉湧動。


    忽然之間,內有一物似欲飛出,如風箏脫弦,奔騰而至。


    道玄心中一動,瞬間領悟:“此乃我之真元所化,時至今朝,正是斬去惡屍之際!”


    思至此處,他眸光凝聚,果斷起身,麵對那潛藏在塵世的惡屍。


    道玄迅速匯聚聚光,元神如烈焰般熊熊燃燒,內有真元盤旋而動,四周空間氤氳,宛如雷霆電閃。


    隨即道玄取出一枚五彩靈珠,正是極品先天靈寶五行珠。


    道玄將此珠祭起,而後立於幽冥之界,聲若洪鍾,朗聲道。


    “惡屍,斬!”


    話音未落,長空中電光乍現,仿佛天地為之傾斜。


    道玄胸膛之法力猶如潮水翻湧,集聚一處,化為無形之刀,銳氣逼人,直指元神。


    驀地,一道光影自道玄元神迸發,勁風呼嘯,掀起天外之雲,撥雲見日之間,乍現神異之影。


    隨即,光影漸凝,化作一位黑袍道人。


    此人目光如炬,麵容凝重,麵型與道玄有八九分相似,神態間卻隱含一絲寒意,似有無盡深邃之謎。


    其黑袍飄然,隨風搖曳,似掩蓋了無盡陰影,仿佛背負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道人手中握著五彩珠子,珠子絢麗多姿,炫光流動,宛若星河墜落,光影紛飛之間,眨眼間,便似蘊藏無量靈力,令人心生敬畏。


    道玄見此,大笑曰:


    “見過道友!”


    道人麵目冷峻,緩緩開口,聲音如寒冰碎裂,傳入道玄耳中。


    “吾名道煞子,乃惡屍也!”


    說罷,黑袍道人凝聚神念,忽然一揮手,頃刻間,身形迸裂,化作金、木、水、火、土五道分身。


    五道分身宛如五彩祥雲,縱橫而動,各具靈性,宛若天地之精華,匠心獨運,齊舞於空。


    金光閃爍,猶如鑄器之神,氣勢磅礴。


    木影輕盈,似春風拂柳,溫柔纖巧。


    水波瀲灩,宛如清流湧動,靈動自如。


    火焰騰騰,惹人畏懼,似烈焰狂舞。


    土石厚重,底蘊深厚,顯露穩重之姿。


    五道分身,似各顯神通,共同圍繞惡屍,形成一股無形之力,齊齊壓迫而去。


    道玄目睹此景,心中大喜,頓時發出狂笑。


    “妙,妙,妙!”


    其聲宛如洪鍾,響徹幽冥,激蕩無邊。


    “此乃五行之靈,合而為一,乃是天道之妙用,勇猛逼人,正合我意。”


    道玄慨然相向,心念已定,欲與黑袍道煞子合力,斬之。


    五道分身雖各自展現不同之能,但皆為同源所化,合力可敵千軍。


    至此,道玄氣勢如虹,元神凝聚至極,猶如出鞘之劍,光芒四射,已然成為斬卻兩屍之準聖大能。


    天地間風雲變幻,似為他之異能所感,靈氣回蕩,萬道光華匯聚,滲透於幽冥之境。


    道玄目光炯炯,心意堅定,揮手之間,五行分身環繞其側,宛如護衛之神,凝聚力量,似洪流奔湧。


    體內諸般功德流轉,猶如長江大河,綿延不絕,化為一股無法抗拒之能量,冉冉滋長,直欲衝破界限。


    斯時,他心念一動,丹田中真元瞬間運轉,渾然一體,方寸之間盡顯鋒芒。


    他朗聲道:“生死之事,豈容兒女情長。今當一斬,趨邪赴正,蕩滌幽冥之濁氣!”


    話落,五道分身隨之回應,齊心合力,化作一道璀璨光芒,疾馳而出。


    猶如日月星辰齊聚,星光轉瞬即逝,衝擊而至,飛入元神之中。


    自此以後,道玄之名將赫然於世,成為玄門之中赫赫有名之準聖大能,幽冥之守護者,亦為世間眾生所稱頌、敬仰。


    道玄斬卻兩屍之後,昆侖山巍峨,通天聖人正於高峰之巔靜坐觀天。


    忽覺四方靈氣湧動,氣運如潮,驟然猛漲,似欲衝破雲霄,猶如巨浪滔天。


    彼時,他眉頭微皺,心有所感,遂掐指算去,片刻之後,臉色頓時大悅,言道。


    “此乃我徒弟道玄之所致,已成斬卻兩屍之準聖大能,果然不負我所望!”


    通天麵露欣喜之色,朗聲大笑,笑聲如雷,回蕩於昆侖山中,仿佛在這一聲笑中,便將山川大地皆震動。


    他隨即抬頭望向蒼穹,神情激蕩,目光灼灼,如星辰般閃耀,直視那蔚藍的天宇,連連讚歎道。


    “好徒弟!真乃我截教之光,亦是未來榮耀之承載!”


    言罷,通天撫須而笑,自是心中自豪,堪歎道。


    “此世間修行之道,唯有堅定意誌,方能成就大業,徒弟能於此時之際,頓悟真理,令人信心倍增,截教氣運,必將大展宏圖!”


    元始天尊與老子觀於側,見道玄斬卻兩屍,心中皆生欣喜,互相矚目,神色愈加明朗。


    元始挺身而出,麵露歡笑,緩步上前,對通天岩道。


    “道玄之能,超然脫俗,斬邪滅惡,力挽狂瀾,實乃截教盛事,值得祝賀師弟!”


    老子聞言,亦點頭稱許,心中頗有同感,補言道。


    “道玄乃天資聰慧,氣宇軒昂,能悟此道,足見其心誌亦非凡。”


    “此役既成,氣運亨通,截教必將綿延萬世,福澤眾生。”


    “通天師弟,喜賀爾徒道玄,已成準聖,未來光耀,必將繼續開創千古之業。”


    通天聞此,湧起歡愉,抬手拈須,笑而回應。


    “多謝二位師兄!”


    道玄成準聖,諸天神明皆覺其才華卓絕,元始天尊心生敬仰,乃動了收徒之念。


    遂邀請通天與老子共商,欲於昆侖山上設下考驗陣法,以拈眾生中之英才,拜於三清之下。


    元始語氣凝重,曰。


    “若有誌者,皆可於此間試煉,若能通過考驗,便可歸我昆侖,拜師學道。惟此乃真心求道之士,才能為我宗之棟梁。”


    通天眼中閃爍智慧之光,點頭稱是,接言道。


    “然則陣法須設,宏圖須繪,以引導士人,方可顯其真性。若果能爾,為我截教添增氣運,宏揚大道,豈不美哉!”


    老子微微笑道。


    “陣法可分為三重,乃忠、信、智之試,唯以剖析三者,顯其心誌,非一時之勇氣所能過也。願以此法,選賢任能,俾使我截教之道傳承不息!”


    於是,三清攬聚群靈,揮手捏訣,布下陣法。


    頃刻間,昆侖山上幻化出一道光芒四射之陣,若星辰齊聚,熠熠生輝。


    陣中更有道韻流動,乃教眾生入其法境,以心誌應試,直達靈魂深處。


    傳訊四方,號召聞者皆來,凡有誌於求道者,無不神往,向往昆侖佳境,欲探其中奧義。


    三清聖人發布收徒之令,洪荒之際,氣氛頓時沸騰,猶如驚濤駭浪,四方修士聞之,無不心懷向往,競相湧向昆侖山。


    各路英才,英雄誌士,爭相踏上尋道之旅,欲一試身手,謀求拜師之機。


    山川震蕩,靈氣滲透,修士如潮水般奔赴,聚集於昆侖山腳,姿態各異,風采迥然。


    或持劍而立,或步伐堅定,或運氣凝神,各懷絕技,皆為潛力之士,欲展其才於眾。


    此時,昆侖山巍峨聳立,宛如宇宙之中之極峰,光輝熠熠,層雲繚繞。


    道場附近已然鋪滿修士,若星辰閃爍,氣氛熱烈,轟鳴聲此起彼伏,令人振奮。


    “我等定要通過考驗,得到聖人垂青!”


    一位英俊少年懷激昂之誌,語聲鏗鏘,振奮人心。


    “今朝若能入昆侖,攬獲聖人教誨,豈不快哉!”


    又有修士激越而言,目光熾熱,熱切期待。


    競爭日益白熱化,眾修士心中憧憬,皆期望能脫穎而出,踏入道門之中,從此揚名立萬,成就不凡。


    修士們個個攀援而上,期冀能率先進入陣法之中,接受聖人的考驗。


    天穹之下,惟見各色修士匯聚於昆侖。


    道玄斬卻兩屍之後,雖獲準聖之名,然心中欲求更廣,故未返昆侖,以遊曆洪荒之地為誌。


    彼時,天際蒼茫,雲卷雲舒,洪荒大地浩浩蕩蕩,宛如無垠之海,任其自由馳騁。


    獨步於山川河嶽之間,道玄腳踏青石,行蹤如風,心中生出無數感慨。


    諸般奇觀於目,蒼鬆翠柏,雲海波瀾,皆映現於其心跡。


    每至一地,皆留心於風土人情、萬物靈性,靜觀自然之法,沉浸於道理之中。


    時光流轉,道玄遊曆至一座仙山,巍峨挺立,雲霧繚繞,似人間仙境。


    山中靈氣豐盈,鳥語花香,氣候宜人,仿佛蘊藏著無盡的道機。


    道玄心中歡悅,遂遽然攀登。


    行至山巔,忽見一隻五德麒麟,形態偉岸,鱗甲璀璨,五色光華耀眼,仿佛天地靈氣所化。


    其身雖狼狽,然目似星辰,光芒四射,流露出無比智慧與尊貴之氣,令人不自禁生敬。


    道玄見五德麒麟,心中喜悅,知其乃天賜良緣,遂急步上前,和顏悅色,言道。


    “五德麒麟,真乃機緣至,願與我共遊天地,如何?”


    小麒麟聞言,目中微露不悅,心想。


    “我乃神獸,靈性非凡,何以甘為人之坐騎?”


    遂不屑一顧,冷聲回答。


    “你雖言似重,然麒麟豈可輕賤?我自有自由,何必為爾所役?”


    道玄睜目而視,察覺小麒麟心中不快,然亦不以為忤,默默一笑,心中暗想。


    “若爾心誌不甘,亦無強求之意。”


    然其氣質依舊坦然,複道。


    “小麒麟,我非欲侮辱於你,然以我之道行,必能令爾名揚四方,助爾成就更高之位。”


    五德麒麟不為所動,憤然一躍,展現威風,將四蹄猛擊而出,宛若狂風暴雨,直撲道玄而來,似欲報複於他。


    道玄卻在心中暗笑,決不懼之,手中法訣一轉,瞬息間已凝聚靈氣,化作一道光幕,徑自將其抵擋。


    小麒麟推動力道已至,方覺光幕堅固,力不能破,心中一驚,意欲退去,然為道玄已然布下法陣,四圍靈氣恰如其分,反而退無可退。


    道玄遂以柔和之勢引導其力道,試圖將小麒麟收伏。


    “爾可暫息,非要以力相壓,此為大道之理。”


    道玄語氣平和,且自若然。


    五德麒麟見其手段高妙,力道被製,心下驚慌,旋即心誌漸冷,雖有不甘,亦喻其情勢已然。


    良久之後,五德麒麟在道玄仙法之下,終究心誌漸平,意識到其緣分既定,遂心中之執念漸漸釋然。


    小麒麟微微頷首,猶豫片刻,終於低頭,誠懇拜伏於地,聲音清脆,如晨鍾初鳴,流露出崇敬之意。


    “拜見老爺。”


    聲中帶著些許顫抖,但意圖真誠,似乎在承認二者間的新契約。


    道玄見此,不禁心中大悅,心想。


    “此乃天意,麒麟之靈,共赴修行之路,豈不美哉!”


    輕聲應道:“無需多禮,老爺我乃聖人之徒,給我做坐騎也不算辱沒你”


    道玄收服五德麒麟之後,便又重新於洪荒遊曆起來。


    一路上不時講道傳法,倒也自在。


    忽然,這一日。


    天地間,倏然之間,一股莫大的悲鳴驟然響起,聲勢浩蕩,直衝三十三天外,猶如蒼穹之下的雷霆,震動四野,回響至道玄耳畔。


    那悲鳴之音,卻透出無盡的悲戚,宛如泣訴,熏染了天地之間的靈氣,令人心神俱昭。


    道玄意念微動,心中不覺生出一絲憂懼,似那悲鳴穿透人心,波蕩蕩蕩,直抵其心中最柔軟處。


    胸中情緒如波濤洶湧,浮現諸種淒涼之景,像是無數無辜之魂,在幽冥之境遊蕩,欲尋歸路,卻又陷於無盡苦海之中,難以自拔。


    “何處傳來此等悲鳴?”


    道玄自言自語,心中不忍,循聲而去,似乎渴望揭開此景之謎。


    隻見周圍的山川草木皆為之動,靈禽哀鳴,流雲低垂,似也為之所感,俱為悲戚之情彌漫,天地萬象響應。


    道玄心中一驚,驚覺其悲鳴之聲乃是某種異象所引,方才默運天機,心念轉動。


    雖曰非聖人,然其睿智之能,亦頗為高明。


    斬卻兩屍之資,已然是準聖大能,天機演算之間,所涉變化,盡可窺見風雲變幻。


    沉心靜氣,運起靈力,匯聚神念於一處,試圖在這浩瀚天際中探知其源。觀於天,俯於地,四方風雲皆在其掌握之中。


    心中暗想:


    “天下間,雖無不可算之事,然此悲鳴之音,如何能引動萬象,必有深意所在。”


    其神念如電,迅速穿越九天十地,細致入微,仿佛能捉摸那隱秘之力


    。道玄閉目靜思,腦海中浮現出種種異象:靈獸哀嚎,萬物俱悲,似乎在無盡的輪回中,藏著悲恨與遺憾。


    而那股洶湧的情感,竟似一條無形的河流,源遠流長,向其心頭奔湧而來。


    這一算,道玄驀地色變,心中一凜,竟見慧光之中,映出一幅慘烈之景:


    無數人族血淚橫流,倉皇逃竄,艱難求生。


    妖族如狼似虎,大舉屠刀,直撲而至,殘忍無比,斬殺人族,血泊成河,倒映著無盡的哀痛與絕望。


    天地浩蕩,大地之上,怨氣如潮,衝天而起,似有幽魂呼嘯,訴說著無聲的冤屈與悲哀。


    人族在此危難之中,愈發顯得脆弱,舉目無親,心生恐懼。


    人族百姓奔走呼號,緊縮於那首陽山三賢宮前,麵顯惶急之色,連連叩首,懇求上天佑護。


    三賢乃人族之棟梁,祈請聖賢庇佑。


    眾人懇切呼喚:“三賢,望賜我等庇護,助我族渡過此劫!”


    言辭懇切,聲聲入耳,宛若泉湧。


    心中願望,恰如海潮湧動,渴望神靈之助,拯救於眼前的滅頂之災。


    聲中夾雜著對人族聖母女媧娘娘的祈禱,眾人齊聲懇求:


    “女媧娘娘,求您慈悲,護我人族於此險境!”


    其意愈發真摯,求神拜佛,猶如億萬希望,凝聚於此,似欲追尋那一縷庇佑之光。


    同時,眾人也不忘向人教教主太清道德天尊老子奉上虔誠之言,望其傳承道義,保佑人族安寧,終能平息這場血雨腥風。


    道玄觀此情景,心中不禁愈加沉重,痛感人族之苦難,欲將此怨氣蕩平,力挽狂瀾,須得力行之策,以解此劫難。


    道玄心中沉思,念及人族之未來,乃是天地主角,廣袤洪荒之間,承載億萬眾生之希望。


    而他作為人族聖父,氣運與人族相連,二者猶如一體,分不可得。


    在此時刻,人族遭逢如此大變,血淚橫流,生靈塗炭,豈容道玄無動於衷?


    回首昔日,人族曆經風雨,漸顯光輝,然如今妖族肆虐,肆意殘殺,令道玄心中痛楚,宛如利刃劃過。


    正道浩蕩,正氣環繞,豈可以任由亂世肆意橫行?


    他心中再無懼慮,唯餘堅定之誌,誓要為族人平冤屈,抵禦敵寇。


    “既為人族聖父,何懼艱險,何避風波?須挺身而出,護我萬民!”


    道玄暗自立誓,心頭燃起一股無畏之氣。


    在他心中,驚濤駭浪漸起,浮現無數人族麵龐,仿佛在呼喚:


    “聖父,救我等於亡絕之境!”


    正是那無聲的呼籲,曆曆在目,激起他心中的共鳴。


    原來,自人族日益壯大,其勢力範圍亦愈加寬廣。


    歲月荏苒,洪荒大地之上,人族已積累數百億之眾,億萬生靈,眾口相傳,聲勢赫然,令人矚目。


    而經過諸教傳道之力量,人族亦漸生神通者,諸般異能陸續而出。


    雖未見太乙金仙之身影,然諸多真仙已然示現,且更有幾位金仙嶄露頭角。


    其間,燧人氏、有巢氏、緇衣氏等三賢,身具大羅金仙之修為,統領人族,輔導萬眾。


    彼等皆為人族之棟梁,宛如蒼天之星辰,照耀洪荒,令其不致於任人宰割。


    人族在皓月盈空之際,逐漸展開自己的宏圖,穩步發展,勢如破竹,飛速而成。


    大地之上,村落興起,田野繁茂,經濟繁榮,文化燦爛。


    人族百姓,勤懇耕作,積累德行,日漸強盛,和諧共生,恰如春風化雨,滋潤著這片土地。


    人間繁華,美景如畫,群山環抱,江河奔流,處處皆是生機勃勃。


    本來,人族與妖族之間,初時相安無事,各自為營,平和共處。


    然而,隨人族勢力愈發壯大,彼此間微妙之摩擦漸生,似細沙入泥,卻漸顯許多端倪。


    時有妖族始驚鴻起舞,發現吞食人族之肉,竟可增進修為,此乃一項未曾有之秘技。


    而後,愈來愈多的妖族悄然探知,人族之靈魂,乃是道巫之敵,能損其巫體。


    此一發現,初始不過數妖之所為,多是悄聲暗語,毫無顯赫。


    然隨著事態發展,漸多妖族趨之若鶩,欲以此為利,遂致數樁小妖傷人之事頻繁發生,逐漸蔓延開來。


    此等細事,終究逃不過天聽,豈能隱匿於蒼穹之下?


    終至帝俊、太一兩位,相視而識,心知難安。


    若是任其發展,必將引發滔天之禍,後果不堪設想。


    帝俊神目如炬,靜觀四方動靜,暗中詢問輿論,得知近來人族受妖之侵擾,怨聲載道,心中審諒。


    太一亦覺憂慮,心念電轉,思慮萬千。


    “人族既日漸昌盛,若以此為亂,必無安寧之日,慎不可坐視不理。”二


    於是,天中氣氛愈發凝重,四方四境間,妖族與人族間,微妙之緊張逐漸顯露。


    況且,時至巫妖決戰之關鍵時刻,帝俊與太一聞得此等秘辛,豈能坐守不動?


    遂聚集十大妖聖,統領百萬天妖,碧空之下,翩然下界,意欲捕殺人族。


    天庭之上,旌旗招展,金戈鐵戟交錯,錚然作響,皆顯出戰意之烈。


    諸妖士兵,排列陣勢,嚴整如林,振鐸振戟,霸氣淩人。


    勢如破竹,自九天之上而下,浩浩蕩蕩,攜風帶雨,直奔不周山而去。


    彼時妖族群聚,聲勢浩然,四方集結,醞釀著滔天之怒。


    動地之聲,震耳欲聾,煙塵四起,猶如猛虎下山,氣吞山河,亦似蛟龍出海,破浪而行。


    人族未曾預料,突如其來,一場浩劫悄然降臨,生靈塗炭,四散逃竄,猶如驚鴻驚鳥,惶惶不可終日。


    戰鼓雷鳴,妖族步步逼近,眨眼間,萬千妖族如潮而至,狂濤之勢,勢要衝破人族防線。


    人族眾生,聞訊震驚,齊聲呼號,欲築起防禦,為自家族人遮風擋雨,然麵對潮水般的妖軍,心中惶恐,安寧何在?


    從古至今,史載無數戰事,此刻已然成為洪荒曆史上的轉折之時,彼時人族與妖族之間的矛盾,似乎已難以逆轉,浩劫浩劫,乃是生死存亡之重。


    天際烏雲翻滾,風吹雨打,似乎預示著一場血雨腥風的降臨,惡戰一觸即發,未來充滿不確定。


    無數妖族蜂擁而出,手握刻滿符籙之石瓶,符籙流轉,隱隱透出一抹猩紅之色,似乎昭示著曠世之災。


    更有妖族,身掛黑色巨幡,漆黑如墨,遠遠便能感知其上戾氣衝天,仿佛伺機而動,欲擇人而噬。


    利爪劃空,橫飛間,肉骨分離,慘叫之聲不絕於耳。


    獠牙撕扯,血流如注,鮮血噴灑,猶如綻開的嘶吼,令人心寒。


    妖族眾中,桀桀之叫聲響徹洪荒,上空回蕩,震耳發聵。


    隨之而至者,乃是一陣陣驚慌失措之聲,哭泣哀號,泛起於人族之間,仿佛借著風聲,直刺人心。


    無辜者在此時此刻,猶如秋葉紛飛,惶惶不可終日,四散逃命,難以自保。


    這般慘烈場景,直令人心神俱裂,目之所及,盡是屍骨掩埋,鮮血淋漓,滿目皆是無妄之災,正如逆流而上,千鈞之重。


    人族抗爭雖有勇者,然麵對狂潮般妖族,猶如螻蟻之擠,豈能抗衡?


    戰火連綿,血腥氣味彌漫四方,暴戾之氣直衝霄漢。


    洪荒大地,此刻已然變為人間煉獄,死生存亡,懸於一線之間,紛亂之局,難以挽回。


    彼時,妖族肆虐之行,已成曆史之慘痛,注定銘刻於未來的記憶之中。


    短短幾十日之間,百萬之眾人族,身死魂銷,鮮血盈於妖族之石瓶,魂魄則被黑幡拘捕,無處可逃。


    此情此景,日漸愈烈,妖族乘機肆無忌憚,吞噬無辜,法力日增,甚至以人族之軀煉製邪法,盡顯凶殘之態。


    彼等心中明了,欲增法力,須以人族之血為餌,故而縱容其下。


    幽暗之中,血腥之氣彌漫,山河蒼茫,一時間,民生命絕,慘叫不絕。


    無辜者身陷絕境,悲哀交織,四方惶惶,心痛欲絕,仿佛天崩地裂,滿目瘡痍。


    每一滴鮮血,皆是人族之淚,凝聚著無盡的痛苦。


    短短時日之間,百億人族被屠戮殆盡,十室九空,生靈塗炭,慘狀令人心寒。


    昔日繁華之地,如今盡成廢墟,唯餘人族之祖地,倚山靠水,尚能勉力護持一眾餘生之人。


    此地,雖經劫難,尚存一絲希望,土壤深厚,靈氣彌漫,似乎在拚命守護著這最後的庇佑。


    四方妖族,雖眾不勝數,然也不敢輕易侵犯此處神聖之地,心知這裏乃人族之根本。


    倘若徹底隕落,亦會對妖族之未來造成不可估量之影響。


    人族雖餘眾寥寥,然心中仍存倔強之誌,欲與妖族抗衡。


    昔日的輝煌,飄蕩於記憶之中,此刻隻求自保,疼痛的心靈中,滿是不甘與無奈。


    廢墟之上,孤魂掙紮,啜泣之聲回蕩,宛如愁雲慘淡,令人淚下。


    眾人聚於祖地,焚香拜祭,懷念昔人,誓言共度難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洪荒:截教大師兄道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語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語春秋並收藏洪荒:截教大師兄道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