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足飯飽,一行人便駕車直奔傳說中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地點,錦江江口。
“半仙,你不是說張獻忠這廝的寶藏早已被滿清運走了嗎?”鬼子在車上不解地問道。
“當年,大西王張獻忠掌控了整個四川的財富。戰敗前,曾想將財富隱匿起來。兵敗如山倒啊!一部分財寶意外沉在了江底。至於大大數財寶還是被當時滿清找到並運往關外。你想想,整整1000船金銀財寶,都沉在江底,怕是錦江早已斷流了!”
我翻看著半仙收羅到的《彭山縣誌》等諸多的相關資料。
公元1643年,張獻忠攻下武昌後稱帝,建立大西政權。殺楚王(朱華奎),盡取王宮中金銀上百萬,載車數百輛。次年,帶兵入川。糧草不足殺傷兵;開心時殺百姓;不開心時也殺百姓;掠取各州郡富商大賈處的錢財,拿到錢後還會被殺。性情之暴虐,空前絕後。成都至今還有一塊本西大王自書的《七殺碑》,“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德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
整個天府之國財富盡歸張獻忠一人。據史書記載,明朝皇帝崇禎也和他的財富相比。有歷史學家粗略估算了一下,張獻忠至少擁有千萬兩白銀。按明末一兩白銀折合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300元人民幣計算,在那個年代,他擁有相當於現在30億人民幣的財富。
公元1646年,張獻忠意外身死後,50多萬的軍隊瞬間潰散。滿清占領四川。300多年來,尋找大西王財寶的熱潮一直持續高漲,人們都深信財寶就藏在錦江江底。
《明史》記載,張獻忠在被迫撤離成都前,幹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他讓部下在錦江築堤,抽幹江水,在堤壩下遊的泥沙中挖出數丈深的大坑,將劫掠來的財寶全數傾倒其中,再重新決堤放水,將大《彭山縣誌》記載,1794年(幹隆五十九年)冬,捕魚人在錦江打撈起一把刀鞘,消息傳到總督孫士毅耳中,立刻派人趕赴江口,經數日,打撈起萬兩白銀及大量珠寶玉器。
1990年8月,有彭山縣漁民網得大小銀錠各一枚,大的3斤,小的1兩。
1998年7月,有彭山縣村民在河中淘沙,卻淘出一個銀鼎……
1939年,在錦江挖出一個大石牛和一個大石鼓。動用了在當時已經非常先進的金屬探測儀,費盡心力,卻隻挖出3大籮筐銅錢。
2005年4月,彭山縣的引水工程在江口施工時,挖出一個內有七錠銀元的圓木,銀錠上刻著“崇禎十八年□日”、“黃岡縣銀四拾兩正”等字樣,省文物鑑定委員會鑑定,其確為崇禎時期所徵稅銀。與當年張獻忠轉戰之地吻合。
…………
“半仙,你收集的這些資料,都說明了一個事,在錦江的江口下麵,確實有大量的財寶。《明史》、《蜀鑒》、《荒書》、《彭山縣誌》這些資料,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都從不同角度確認有‘江口沉銀’這回事。”我說著,把半仙收集的資料歸攏到一起。
“隔三差五就能撈上東西來,不就是最好的證據。”鬼子說道。
“嗬嗬嗬,即使是當年西大王很少一部分的財寶,也足夠讓世人癡迷了這麽多年……”
“對呀。半仙聖明。若是1000船財寶都沉在江底,恐怕錦江不是斷流就是改道了。”我說。
“我記得電視台有個《尋找迷失的寶藏》節目,據說這大西王的寶藏是‘偽寶藏’?”鬼子問道。
“嗬嗬,你什麽時候聽到哪個國家公開宣布自己國內某個地方有埋藏了財寶?!”半仙說道。
前麵就是錦江江口,遠遠的已能看到寬闊的河道,河兩旁是起伏的群山,山勢陡峭險峻,層巒聳翠,氣勢雄渾,山上鬱鬱蒼蒼,鍾靈毓秀。遠遠望去,重巒疊嶂,是一山清水秀之地。奔騰咆哮的江水水流瑞急,有零星的小木船掛著帆在江麵上遊弋,不知道是打魚的漁船,還是尋寶的船。
“大夥也都休息一下吧。”半仙說著,將車停在路邊。
出發前,半仙就將我手裏的資料複印給了阮氏兄弟各一份。半仙的坦誠,足見沒有把他們當外人。讓阮氏兄弟唏噓不已,感激涕零。
我和鬼子拿著望遠鏡,看著對麵的山、水。
阮途給半仙遞上根煙,又趕忙打著火。
“半仙,你收集的這些資料裏麵,還記載了一些人勘查到財寶埋藏的可疑點和大致方位。最後卻都守口如瓶,沉默不語,也不去挖寶。還”嗬,答案很簡單。就是當年他們在勘查時,見到了不應該見到的東西。“半仙深吸了一口煙,緩緩地說道,”就像你們和鬼子,在無量道觀裏見到的。你們還敢去尋寶嗎?"
半仙輕漂漂的幾句話,就讓阮氏兄弟泥塑木雕般呆在那裏,說不出話來。
“老闆,買些桔子吧,解解渴。”一個穿著對襟舊衣的小老頭,挎著髒兮兮的柳條筐,滿嘴鄉土味地在向我們兜售土特產。
阮途買了幾斤分給大夥吃。
“你們也是來江口尋寶的吧。”見來了生意,老頭咧開沒牙嘴笑著搭訕。
“哎喲,這老頭眼睛挺毒的!”阮途說。
“我說老頭,誰都知道這江口下麵有財寶。你咋不去挖呀,賣桔子能賺幾個錢。”阮仕問道。
“半仙,你不是說張獻忠這廝的寶藏早已被滿清運走了嗎?”鬼子在車上不解地問道。
“當年,大西王張獻忠掌控了整個四川的財富。戰敗前,曾想將財富隱匿起來。兵敗如山倒啊!一部分財寶意外沉在了江底。至於大大數財寶還是被當時滿清找到並運往關外。你想想,整整1000船金銀財寶,都沉在江底,怕是錦江早已斷流了!”
我翻看著半仙收羅到的《彭山縣誌》等諸多的相關資料。
公元1643年,張獻忠攻下武昌後稱帝,建立大西政權。殺楚王(朱華奎),盡取王宮中金銀上百萬,載車數百輛。次年,帶兵入川。糧草不足殺傷兵;開心時殺百姓;不開心時也殺百姓;掠取各州郡富商大賈處的錢財,拿到錢後還會被殺。性情之暴虐,空前絕後。成都至今還有一塊本西大王自書的《七殺碑》,“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德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
整個天府之國財富盡歸張獻忠一人。據史書記載,明朝皇帝崇禎也和他的財富相比。有歷史學家粗略估算了一下,張獻忠至少擁有千萬兩白銀。按明末一兩白銀折合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300元人民幣計算,在那個年代,他擁有相當於現在30億人民幣的財富。
公元1646年,張獻忠意外身死後,50多萬的軍隊瞬間潰散。滿清占領四川。300多年來,尋找大西王財寶的熱潮一直持續高漲,人們都深信財寶就藏在錦江江底。
《明史》記載,張獻忠在被迫撤離成都前,幹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他讓部下在錦江築堤,抽幹江水,在堤壩下遊的泥沙中挖出數丈深的大坑,將劫掠來的財寶全數傾倒其中,再重新決堤放水,將大《彭山縣誌》記載,1794年(幹隆五十九年)冬,捕魚人在錦江打撈起一把刀鞘,消息傳到總督孫士毅耳中,立刻派人趕赴江口,經數日,打撈起萬兩白銀及大量珠寶玉器。
1990年8月,有彭山縣漁民網得大小銀錠各一枚,大的3斤,小的1兩。
1998年7月,有彭山縣村民在河中淘沙,卻淘出一個銀鼎……
1939年,在錦江挖出一個大石牛和一個大石鼓。動用了在當時已經非常先進的金屬探測儀,費盡心力,卻隻挖出3大籮筐銅錢。
2005年4月,彭山縣的引水工程在江口施工時,挖出一個內有七錠銀元的圓木,銀錠上刻著“崇禎十八年□日”、“黃岡縣銀四拾兩正”等字樣,省文物鑑定委員會鑑定,其確為崇禎時期所徵稅銀。與當年張獻忠轉戰之地吻合。
…………
“半仙,你收集的這些資料,都說明了一個事,在錦江的江口下麵,確實有大量的財寶。《明史》、《蜀鑒》、《荒書》、《彭山縣誌》這些資料,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都從不同角度確認有‘江口沉銀’這回事。”我說著,把半仙收集的資料歸攏到一起。
“隔三差五就能撈上東西來,不就是最好的證據。”鬼子說道。
“嗬嗬嗬,即使是當年西大王很少一部分的財寶,也足夠讓世人癡迷了這麽多年……”
“對呀。半仙聖明。若是1000船財寶都沉在江底,恐怕錦江不是斷流就是改道了。”我說。
“我記得電視台有個《尋找迷失的寶藏》節目,據說這大西王的寶藏是‘偽寶藏’?”鬼子問道。
“嗬嗬,你什麽時候聽到哪個國家公開宣布自己國內某個地方有埋藏了財寶?!”半仙說道。
前麵就是錦江江口,遠遠的已能看到寬闊的河道,河兩旁是起伏的群山,山勢陡峭險峻,層巒聳翠,氣勢雄渾,山上鬱鬱蒼蒼,鍾靈毓秀。遠遠望去,重巒疊嶂,是一山清水秀之地。奔騰咆哮的江水水流瑞急,有零星的小木船掛著帆在江麵上遊弋,不知道是打魚的漁船,還是尋寶的船。
“大夥也都休息一下吧。”半仙說著,將車停在路邊。
出發前,半仙就將我手裏的資料複印給了阮氏兄弟各一份。半仙的坦誠,足見沒有把他們當外人。讓阮氏兄弟唏噓不已,感激涕零。
我和鬼子拿著望遠鏡,看著對麵的山、水。
阮途給半仙遞上根煙,又趕忙打著火。
“半仙,你收集的這些資料裏麵,還記載了一些人勘查到財寶埋藏的可疑點和大致方位。最後卻都守口如瓶,沉默不語,也不去挖寶。還”嗬,答案很簡單。就是當年他們在勘查時,見到了不應該見到的東西。“半仙深吸了一口煙,緩緩地說道,”就像你們和鬼子,在無量道觀裏見到的。你們還敢去尋寶嗎?"
半仙輕漂漂的幾句話,就讓阮氏兄弟泥塑木雕般呆在那裏,說不出話來。
“老闆,買些桔子吧,解解渴。”一個穿著對襟舊衣的小老頭,挎著髒兮兮的柳條筐,滿嘴鄉土味地在向我們兜售土特產。
阮途買了幾斤分給大夥吃。
“你們也是來江口尋寶的吧。”見來了生意,老頭咧開沒牙嘴笑著搭訕。
“哎喲,這老頭眼睛挺毒的!”阮途說。
“我說老頭,誰都知道這江口下麵有財寶。你咋不去挖呀,賣桔子能賺幾個錢。”阮仕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