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涼州自己的荀文若
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 作者:旗鼓相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知李將軍需要我或是我們獨孤氏部落如何做?”獨孤猛忐忑不安的問道。
“西北大地廣袤無垠,武威郡以西還有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涼州刺史馬騰誌在收複其治下所有郡縣。
你們獨孤氏既然是當年休屠王一脈的偏支,可知當年休屠王後裔皆在大漢為官,甚至在武帝時期得到重用,成為當時的四大家族之一,滿門列侯。
即使數百年過去了,他們在大漢王朝開枝散葉,許多郡縣都有其族人居住。”李牧並沒有立刻回答對方,而是在為對方畫餅。
“李將軍的意思是?”獨孤猛有些捉摸不透對方的意思。
“涼州地廣人稀,許多土地荒廢,無人耕種。我們要想收複涼州各郡,亦需要足夠的兵力。獨孤氏部落隻要願意歸降,我們會將你們族中的勇士編進軍隊當中,所有的待遇與漢人相同。
你們族中的老弱婦孺我們也會遷到土地肥沃的地方,讓他們安居樂業!”李牧耐心的解釋道。
“那豈不是我們的族人們都會成為你們掌控在手中的人質!”獨孤猛還未回答,一起被綁來的副將忍不住開口怒喝道。
“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正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你們剛剛投降過來,還無法讓我們完全相信。隻要你們族中的勇士不參與謀反、作亂等行動,在前線英勇作戰,你們的族人們必定能安居樂業。
當年渾邪王殺休屠王,率領四萬餘人降漢後,他們的族人不也是從休屠澤被遷到了關中地區。數十年後,他們也完全融入到了漢人之中,可曾受到不公正的對待?
反而因為休屠王兩個兒子金日磾與金倫備受武帝的重用,其在關中生活的族人們得到不少優待!”李牧循循漸誘的說道。
“我們獨孤部自從脫離匈奴後,整體實力羸弱,所求的不過是偏安一隅,將香火傳承下去罷了。如果馬刺史真如李將軍所言,能庇護我們獨孤氏一族,我們的勇士必定誓死追隨,奮勇向前!”獨孤猛懂得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道理,自己已經是階下囚,除了答應對方外,別無他法。
正在此時,張既飛馬趕來。
張既在原本曆史中,是一位能力卓越,卻容易忽視的曹魏西北頂梁柱。
他一生以惠政聞名於世,年輕之時,在新豐擔任縣令,治績已為三輔地區第一。
在曹操與袁紹河北爭雄的關鍵時刻,張既受命勸說馬騰,使其進兵河東郡,討伐袁紹外甥高幹,牽製住了袁紹並州的兵力。
治理長安城時,撫民興政,將關中地區打造得固若金湯,隨後定臨洮,取狄道,安郡民,遷徙氐人,並建議曹操將漢中百姓遷徙到關中充實三輔地區的人口。
雖然劉玄德最終贏得了漢中之中,拿下了東川,卻損失了大量的漢人百姓與氐人等少數民族,為後來諸葛亮北伐失敗埋下了伏筆。
曹丕稱帝,魏國建立後,西北地區再度告急,張既臨危受命,拜雍州刺史。
在任期間,平定西平郡麹光叛亂,修工事,開荒田,重新打造關中平原,安撫百姓,使各部落的羌族人歸順魏國朝廷。
一生舉薦有才之士無數,所禮辟的扶風人龐延、天水人楊阜、安定人胡遵、酒泉人龐淯、敦煌人張恭等,最終皆成為魏國的棟梁之材,說他是西北的荀文若,毫不為過。
他死後,他兒子張緝,孫子張邈都成為魏國的絕對忠臣,參與了扳倒司馬氏家族的大計之中。
雖然最終失敗兒子、孫子皆被殺,但是因為張既當年的貢獻和聲望,司馬氏卻並沒有或者說不敢滅其族。
其曾孫張殷,在西晉時,還出仕擔任了梁州刺史。
李牧見到張既到來,立刻介紹道:“這位乃涼州名士,張既,張德容,剩下的事就由德容先生與獨孤將軍詳談,張德容博古通今,乃治國大才,必定能為你們獨孤氏部落規劃出最好的出路。”
“李將軍謬讚了!德容才疏學淺,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如果在下的政略才能達到李將軍的軍事水平,涼州之地必定欣欣向榮。”張既謙虛了一句後,就將獨孤猛與其副將帶到了一處營帳內開始詢問對方獨孤氏部落的詳細情況,並為其出謀劃策。
“李兄!”
“李帥!”
馬超與龐德吩咐自己的副將帶領軍隊暫時看管投降的獨孤氏將士後,就策馬來見李牧了。
“怎麽?看兩位小將軍皆麵露悻悻然的神色,似乎對於此次作戰並不滿足啊?”李牧悠然的說道。
“那倒不是,德容先生已經為我解惑了,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才是孫子兵法中的最高境界!隻是孟起覺得,似乎此次作戰,並沒有什麽功勞!”馬超有些垂頭喪氣的說道。
“令明非常佩服李帥的用兵之道,隻是此次感覺沒有出多少力,麾下的將士得不到多少軍功而已。”龐德主要為自己麾下的將士遺憾。
“令明不用擔心,此次軍功我會向馬刺史申請,受降獨孤部三萬人,隻要參與此戰的自然人人皆有功勞。倒是孟起,切不可因為看起來一切順利就掉以輕心。
戰場之上瞬息萬變,必須保持敬畏與恭敬心。當年趙括就是因為太想當然,認為自己熟讀兵書,並沒有保持應有的敬畏與恭敬心,最終付出慘重的代價。”李牧如同老師一般向兩人解惑道。
“哈哈,有李帥此言,我就代麾下將士謝過了!”龐德拱手一禮,大喜的說道。
他這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建功立業,重振昔日龐氏家族的威名。
“多謝李兄的指教,孟起會銘記於心,絕不會成為第二個趙括!”馬超鄭重的說道。
他這兩年受到李牧的大力教導,本想稱呼對方師父,但是見李牧如此年輕,僅僅比他大幾歲而已。
雖說華夏有句古語講究達者為師,但是始終稱呼不出來,還是將李牧當成了兄長一般對待。
“西北大地廣袤無垠,武威郡以西還有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涼州刺史馬騰誌在收複其治下所有郡縣。
你們獨孤氏既然是當年休屠王一脈的偏支,可知當年休屠王後裔皆在大漢為官,甚至在武帝時期得到重用,成為當時的四大家族之一,滿門列侯。
即使數百年過去了,他們在大漢王朝開枝散葉,許多郡縣都有其族人居住。”李牧並沒有立刻回答對方,而是在為對方畫餅。
“李將軍的意思是?”獨孤猛有些捉摸不透對方的意思。
“涼州地廣人稀,許多土地荒廢,無人耕種。我們要想收複涼州各郡,亦需要足夠的兵力。獨孤氏部落隻要願意歸降,我們會將你們族中的勇士編進軍隊當中,所有的待遇與漢人相同。
你們族中的老弱婦孺我們也會遷到土地肥沃的地方,讓他們安居樂業!”李牧耐心的解釋道。
“那豈不是我們的族人們都會成為你們掌控在手中的人質!”獨孤猛還未回答,一起被綁來的副將忍不住開口怒喝道。
“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正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你們剛剛投降過來,還無法讓我們完全相信。隻要你們族中的勇士不參與謀反、作亂等行動,在前線英勇作戰,你們的族人們必定能安居樂業。
當年渾邪王殺休屠王,率領四萬餘人降漢後,他們的族人不也是從休屠澤被遷到了關中地區。數十年後,他們也完全融入到了漢人之中,可曾受到不公正的對待?
反而因為休屠王兩個兒子金日磾與金倫備受武帝的重用,其在關中生活的族人們得到不少優待!”李牧循循漸誘的說道。
“我們獨孤部自從脫離匈奴後,整體實力羸弱,所求的不過是偏安一隅,將香火傳承下去罷了。如果馬刺史真如李將軍所言,能庇護我們獨孤氏一族,我們的勇士必定誓死追隨,奮勇向前!”獨孤猛懂得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道理,自己已經是階下囚,除了答應對方外,別無他法。
正在此時,張既飛馬趕來。
張既在原本曆史中,是一位能力卓越,卻容易忽視的曹魏西北頂梁柱。
他一生以惠政聞名於世,年輕之時,在新豐擔任縣令,治績已為三輔地區第一。
在曹操與袁紹河北爭雄的關鍵時刻,張既受命勸說馬騰,使其進兵河東郡,討伐袁紹外甥高幹,牽製住了袁紹並州的兵力。
治理長安城時,撫民興政,將關中地區打造得固若金湯,隨後定臨洮,取狄道,安郡民,遷徙氐人,並建議曹操將漢中百姓遷徙到關中充實三輔地區的人口。
雖然劉玄德最終贏得了漢中之中,拿下了東川,卻損失了大量的漢人百姓與氐人等少數民族,為後來諸葛亮北伐失敗埋下了伏筆。
曹丕稱帝,魏國建立後,西北地區再度告急,張既臨危受命,拜雍州刺史。
在任期間,平定西平郡麹光叛亂,修工事,開荒田,重新打造關中平原,安撫百姓,使各部落的羌族人歸順魏國朝廷。
一生舉薦有才之士無數,所禮辟的扶風人龐延、天水人楊阜、安定人胡遵、酒泉人龐淯、敦煌人張恭等,最終皆成為魏國的棟梁之材,說他是西北的荀文若,毫不為過。
他死後,他兒子張緝,孫子張邈都成為魏國的絕對忠臣,參與了扳倒司馬氏家族的大計之中。
雖然最終失敗兒子、孫子皆被殺,但是因為張既當年的貢獻和聲望,司馬氏卻並沒有或者說不敢滅其族。
其曾孫張殷,在西晉時,還出仕擔任了梁州刺史。
李牧見到張既到來,立刻介紹道:“這位乃涼州名士,張既,張德容,剩下的事就由德容先生與獨孤將軍詳談,張德容博古通今,乃治國大才,必定能為你們獨孤氏部落規劃出最好的出路。”
“李將軍謬讚了!德容才疏學淺,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如果在下的政略才能達到李將軍的軍事水平,涼州之地必定欣欣向榮。”張既謙虛了一句後,就將獨孤猛與其副將帶到了一處營帳內開始詢問對方獨孤氏部落的詳細情況,並為其出謀劃策。
“李兄!”
“李帥!”
馬超與龐德吩咐自己的副將帶領軍隊暫時看管投降的獨孤氏將士後,就策馬來見李牧了。
“怎麽?看兩位小將軍皆麵露悻悻然的神色,似乎對於此次作戰並不滿足啊?”李牧悠然的說道。
“那倒不是,德容先生已經為我解惑了,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才是孫子兵法中的最高境界!隻是孟起覺得,似乎此次作戰,並沒有什麽功勞!”馬超有些垂頭喪氣的說道。
“令明非常佩服李帥的用兵之道,隻是此次感覺沒有出多少力,麾下的將士得不到多少軍功而已。”龐德主要為自己麾下的將士遺憾。
“令明不用擔心,此次軍功我會向馬刺史申請,受降獨孤部三萬人,隻要參與此戰的自然人人皆有功勞。倒是孟起,切不可因為看起來一切順利就掉以輕心。
戰場之上瞬息萬變,必須保持敬畏與恭敬心。當年趙括就是因為太想當然,認為自己熟讀兵書,並沒有保持應有的敬畏與恭敬心,最終付出慘重的代價。”李牧如同老師一般向兩人解惑道。
“哈哈,有李帥此言,我就代麾下將士謝過了!”龐德拱手一禮,大喜的說道。
他這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建功立業,重振昔日龐氏家族的威名。
“多謝李兄的指教,孟起會銘記於心,絕不會成為第二個趙括!”馬超鄭重的說道。
他這兩年受到李牧的大力教導,本想稱呼對方師父,但是見李牧如此年輕,僅僅比他大幾歲而已。
雖說華夏有句古語講究達者為師,但是始終稱呼不出來,還是將李牧當成了兄長一般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