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軍事化訓練
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 作者:旗鼓相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沒想到仲景還有如此眼光,按照我們如今的發展速度,將來薊縣的房價與地皮必將大幅度提高,諸位將來準備定居薊縣的,不妨早作準備,否則別怪我沒有提醒你們。”劉辯笑道。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我家族在南陽是大族,族中人數達到兩百餘名,雖然不可能全部遷移到薊縣,但是自己的親人以及在族中與自己交好之人則可以將他們帶到薊縣來,少說也有三、四十人之多。
為了讓大家有個舒適的居住環境,需要購買的房屋可不少,若不提前買好,將來房價上漲之後,未必有能力購買。”張仲景高深莫測的說道。
劉辯知道原本的曆史中,自漢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以來,爆發過數次大瘟疫,其中還有非常要人命的傷寒病,而張仲景家族就是因為傷寒病的原因,死亡近七成,可謂是損失慘重。
張仲景在這樣的情形下,開始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刻苦研讀《素問》、《靈樞》、《八十一難》等古代醫書,繼承《內經》等古典醫籍的基本理論,又多次幫助病患免費治療,日積月累下,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最終寫下了照耀千古的《傷寒雜病論》。
雖然此書被後世奉為至寶,可是在當時卻名聲不顯,因此在那個時代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地位,這在劉辯看來不僅僅是醫學界的損失,更是大漢的損失,時代的損失,百姓的損失。
劉辯心裏暗暗立誓,絕不允許這樣的悲劇在他這裏發生。知道現在勸說張仲景將族人全部遷到薊縣不現實,對方是不可能拋棄祖地來到人生地不熟的薊縣。
隻有等到張仲景帶來的第一批親人和族人在此落地生根後,發現這裏的生活遠遠超過了自己的故鄉南陽郡,才有可能將其他的餘人陸續遷來。
“我倒是孑然一身,有一間房子居住足以。”嶽飛淡然的笑道。
劉和眼神曖昧,不懷好意的走到嶽飛身邊,輕拍其肩膀,笑道:“最近聽聞薊縣許多世家大族都向嶽兄弟提親,但是被你一一拒絕了,不知可有此事?”
眾人聞聽此言後,皆臉帶八卦之色的看向了嶽飛,劉辯亦露出好奇之色的看向嶽飛。
嶽飛見到眾人八卦的目光,輕咳一聲的說道:“引用當年冠軍侯霍去病將軍的話‘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現在的幽州急速發展,大漢的天下卻四分五裂,北方的異族蠢蠢欲動,在下實在沒有心思在此時成家。”
“若真有合適的人選了,鵬舉也不妨考慮考慮,畢竟此乃人生大事。”劉辯勸說道。
“謹遵史侯的教誨,若真有合適的人選,鵬舉自當認真考慮,不過前提是我們統一整個幽州後。”嶽飛正色的說道。
“啟稟史侯,我們薊縣附近的臨時學堂一天之內即可搭建完成,不知何時讓孩子們入學?”史子眇上前說道。
“那就三日後入學,這兩日間各級官員務必將消息傳遞到薊縣以及附近村落的百姓口中,今日留在外麵的孩子們暫時讓他們不要走了,給他們每人一杯冰鎮飲料後,通知他們的父母,親自來接他們。
我需要通過他們的父母,提前將消息帶回各自的村莊。並且以後不許孩子們圍在便利店外,違反會扣除孩子們在學堂的積分,積分係統對孩子們評級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稍後我會親自製定積分規則。
表現優異,做了好事的會加分,反之,則會扣分。”劉辯下令道。
“諾!”
“史侯,我們現在各科的教材並沒有編撰好,孩子們入學後,如何處理呢?”荀彧眉頭深皺的問道。
“軍訓,將孩子們男女分開,進行軍事化訓練,當然標準自然不會與真正的士兵一樣,會降低許多。主要培養孩子們艱苦奮鬥、刻苦耐勞的堅強毅力和共同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養成良好的學風和生活作風,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以及禮儀。
軍訓的所有項目我會親自設計,由薑俊健及其麾下護衛隊負責孩子們的每日訓練。軍訓期間,孩子們皆不能回家,需要再臨時學堂居住,我們會提供統一的一日三餐,哪怕是王侯貴族的孩子也不例外,否則一律視為不合格,不能繼續在學堂上學。”劉辯胸有成竹的說道。
“史侯的軍訓真是妙策,這些孩子們良莠不齊,如果一開始一起上課,必然造成學堂的混亂,如果經過軍事化訓練一番,等到正式開學之時,課堂上必然紀律森嚴,大家都會規規矩矩的。”嶽飛讚賞道。
…………
傍晚,得知每人皆能喝上一碗冰鎮飲料的孩子們在便利店外紛紛歡呼不已。
大漢便利店掌櫃史雲風安排店員為周圍的孩子們登記住處,並給予一碗冰鎮飲料。
有年齡小的孩子,並不清楚自己家在何處的,支支吾吾半天,幸好有同村的孩子幫忙解答,才一一登記清楚。
隨後劉辯讓薑俊健安排護衛去各村將這些孩子們的家長請來。
一個時辰後,孩子們的家長在眾護衛的帶領下陸續趕到了便利店門口。
百姓們還以為自家的孩子犯了什麽大事,剛一來到便利店立刻點頭哈腰的向掌櫃史雲風賠禮道歉。
“肅靜!肅靜!你們的孩子沒有犯事,而是我們有重要事情需要宣布,關係到薊縣附近以及整個幽州孩子們的未來!”史雲風朗聲說道。
百姓們聽說自己的孩子沒有出事,皆安下心來,默默的聽對方準備說什麽。
史雲風隨後將準備在薊縣附近建立學堂的事情大致向這些百姓們說了一遍,並讓他們回村後向同村的百姓通知一聲,因為兩天內會有官員前往各村通知,並登記願意前往學堂上學的孩子。
如果超過時限沒有登記的孩子,隻能再等一年,才能重新進入學堂。
“這位大人,俺家世代種田為生,是薊縣附近劉家村的普通農民,俺家的孩子也能來這個學堂上學嗎?”一位皮膚漆黑,頭發半白的中年人,聲音顫抖的問道。
…………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我家族在南陽是大族,族中人數達到兩百餘名,雖然不可能全部遷移到薊縣,但是自己的親人以及在族中與自己交好之人則可以將他們帶到薊縣來,少說也有三、四十人之多。
為了讓大家有個舒適的居住環境,需要購買的房屋可不少,若不提前買好,將來房價上漲之後,未必有能力購買。”張仲景高深莫測的說道。
劉辯知道原本的曆史中,自漢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以來,爆發過數次大瘟疫,其中還有非常要人命的傷寒病,而張仲景家族就是因為傷寒病的原因,死亡近七成,可謂是損失慘重。
張仲景在這樣的情形下,開始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刻苦研讀《素問》、《靈樞》、《八十一難》等古代醫書,繼承《內經》等古典醫籍的基本理論,又多次幫助病患免費治療,日積月累下,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最終寫下了照耀千古的《傷寒雜病論》。
雖然此書被後世奉為至寶,可是在當時卻名聲不顯,因此在那個時代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地位,這在劉辯看來不僅僅是醫學界的損失,更是大漢的損失,時代的損失,百姓的損失。
劉辯心裏暗暗立誓,絕不允許這樣的悲劇在他這裏發生。知道現在勸說張仲景將族人全部遷到薊縣不現實,對方是不可能拋棄祖地來到人生地不熟的薊縣。
隻有等到張仲景帶來的第一批親人和族人在此落地生根後,發現這裏的生活遠遠超過了自己的故鄉南陽郡,才有可能將其他的餘人陸續遷來。
“我倒是孑然一身,有一間房子居住足以。”嶽飛淡然的笑道。
劉和眼神曖昧,不懷好意的走到嶽飛身邊,輕拍其肩膀,笑道:“最近聽聞薊縣許多世家大族都向嶽兄弟提親,但是被你一一拒絕了,不知可有此事?”
眾人聞聽此言後,皆臉帶八卦之色的看向了嶽飛,劉辯亦露出好奇之色的看向嶽飛。
嶽飛見到眾人八卦的目光,輕咳一聲的說道:“引用當年冠軍侯霍去病將軍的話‘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現在的幽州急速發展,大漢的天下卻四分五裂,北方的異族蠢蠢欲動,在下實在沒有心思在此時成家。”
“若真有合適的人選了,鵬舉也不妨考慮考慮,畢竟此乃人生大事。”劉辯勸說道。
“謹遵史侯的教誨,若真有合適的人選,鵬舉自當認真考慮,不過前提是我們統一整個幽州後。”嶽飛正色的說道。
“啟稟史侯,我們薊縣附近的臨時學堂一天之內即可搭建完成,不知何時讓孩子們入學?”史子眇上前說道。
“那就三日後入學,這兩日間各級官員務必將消息傳遞到薊縣以及附近村落的百姓口中,今日留在外麵的孩子們暫時讓他們不要走了,給他們每人一杯冰鎮飲料後,通知他們的父母,親自來接他們。
我需要通過他們的父母,提前將消息帶回各自的村莊。並且以後不許孩子們圍在便利店外,違反會扣除孩子們在學堂的積分,積分係統對孩子們評級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稍後我會親自製定積分規則。
表現優異,做了好事的會加分,反之,則會扣分。”劉辯下令道。
“諾!”
“史侯,我們現在各科的教材並沒有編撰好,孩子們入學後,如何處理呢?”荀彧眉頭深皺的問道。
“軍訓,將孩子們男女分開,進行軍事化訓練,當然標準自然不會與真正的士兵一樣,會降低許多。主要培養孩子們艱苦奮鬥、刻苦耐勞的堅強毅力和共同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養成良好的學風和生活作風,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以及禮儀。
軍訓的所有項目我會親自設計,由薑俊健及其麾下護衛隊負責孩子們的每日訓練。軍訓期間,孩子們皆不能回家,需要再臨時學堂居住,我們會提供統一的一日三餐,哪怕是王侯貴族的孩子也不例外,否則一律視為不合格,不能繼續在學堂上學。”劉辯胸有成竹的說道。
“史侯的軍訓真是妙策,這些孩子們良莠不齊,如果一開始一起上課,必然造成學堂的混亂,如果經過軍事化訓練一番,等到正式開學之時,課堂上必然紀律森嚴,大家都會規規矩矩的。”嶽飛讚賞道。
…………
傍晚,得知每人皆能喝上一碗冰鎮飲料的孩子們在便利店外紛紛歡呼不已。
大漢便利店掌櫃史雲風安排店員為周圍的孩子們登記住處,並給予一碗冰鎮飲料。
有年齡小的孩子,並不清楚自己家在何處的,支支吾吾半天,幸好有同村的孩子幫忙解答,才一一登記清楚。
隨後劉辯讓薑俊健安排護衛去各村將這些孩子們的家長請來。
一個時辰後,孩子們的家長在眾護衛的帶領下陸續趕到了便利店門口。
百姓們還以為自家的孩子犯了什麽大事,剛一來到便利店立刻點頭哈腰的向掌櫃史雲風賠禮道歉。
“肅靜!肅靜!你們的孩子沒有犯事,而是我們有重要事情需要宣布,關係到薊縣附近以及整個幽州孩子們的未來!”史雲風朗聲說道。
百姓們聽說自己的孩子沒有出事,皆安下心來,默默的聽對方準備說什麽。
史雲風隨後將準備在薊縣附近建立學堂的事情大致向這些百姓們說了一遍,並讓他們回村後向同村的百姓通知一聲,因為兩天內會有官員前往各村通知,並登記願意前往學堂上學的孩子。
如果超過時限沒有登記的孩子,隻能再等一年,才能重新進入學堂。
“這位大人,俺家世代種田為生,是薊縣附近劉家村的普通農民,俺家的孩子也能來這個學堂上學嗎?”一位皮膚漆黑,頭發半白的中年人,聲音顫抖的問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