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 作者:旗鼓相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睿任荊州刺史時期,治所在江陵。
在劉表上任後,因為北邊亂象漸生,支持自己的蒯氏、蔡氏皆是襄陽的望族,於是劉表將南郡的治所從江陵遷到襄陽。
“因為我的荊州刺史乃是董卓任命,所以天下聯軍響應之時,我並沒有參與。如今董卓傳來書信,讓我截殺即將返回長沙的孫文台,諸位如何看待?”劉表憂慮的問道。
“孫堅如今掌控荊州三郡之地,如果我們能夠截殺他,那荊州南部都將歸於我們。”蔡瑁建議道。
“不可,孫文台乃是江東猛虎,雖然新敗,但是仍然攻下廣成關斬殺守將華雄,若非東方和北方聯軍戰敗太快,以至於孫文台腹背受敵,其未必沒有可能攻下洛陽。
如今他們仍然有數千可戰之兵,但是主公才作為荊州刺史數月,恩信未立,且荊州人心不穩,一旦開戰,鹿死誰手猶未可知也。”蒯越小心翼翼的說道。
“那如果董卓怪罪下來如何?”劉表問道。
“我們可以陳兵於襄陽城外,這樣孫堅得知後,必然不會從南郡經過,而是從江夏郡回到長沙郡。如今江夏郡並不在我們掌控之中,宗賊張虎、陳生還未歸附,據守江夏。
董卓如果怪罪下來,我們也可用此說法搪塞。”蒯良直言不諱的說道。
“如此甚好。”劉表輕撫胡須的笑道。
…………
南陽郡,新野縣。
帶領剩餘部隊辭別袁術後,孫堅準備返回長沙郡,在途經新野縣的時候,斥候來報,劉表陳兵於襄陽城外。
“老祖,劉景升這是要幹什麽?”孫堅得知消息後,臉色微微一變,如今他隻剩下兩千餘士卒,如果劉表要對他發難的話,可就凶多吉少了。
“無妨,劉景升應該是得到董卓的命令阻攔我們返回長沙,但是他又畏懼文台勇猛,沒有信心拿下我們,又怕得罪董卓,故而想出陳兵於襄陽城外的計謀,想逼我們走江夏郡回長沙。”孫臏笑道。
“那我們就從章陵郡進入江夏。”孫堅拿出地圖仔細研究後,沉聲說道。
“嗯,不過,防人之心不可無,派人傳信給長沙郡的少榮,讓他率軍前往江夏接應我們。”孫臏囑咐道。
“老祖不是說無論發生什麽大事,都讓章將軍按兵不動嗎?”孫堅疑惑的問道。
“此一時彼一時也,現在已經是生死攸關的時候。況且,我隻讓少榮帶領長沙的軍隊前來支援,三郡之中,長沙郡軍民百姓跟隨我們時間最長,應當不會出問題。”孫臏解釋道。
…………
廣陽郡,薊縣,州牧府內。
連在漁陽縣和涿縣練兵的衛青、霍去病都已經歸來。
“這就是昔日的大秦武安君白起嗎?這戰報看得我都熱血沸騰起來。”霍去病心潮澎湃的說道。
“沒想到武安君白起竟然選擇的是董卓,真是不可思議。”嶽飛哭笑不得的說道。
衛青見到劉辯一直沒有說話,反而不停的查看戰報,不禁問道:“史侯您這是在找什麽?”
“我想找到臧子源的消息,但是翻來覆去查看多次,都沒有找到。按理說臧子源是關東聯軍的重要人物,無論死活,應該有他的消息才對。”劉辯頗有些始料不及。
“臧子源何許人也,難道是一位大才?”衛青若有所思的問道。
“沒錯,隻要和他交談過的人都對他推崇備至,和他共事過的人,都對他的才能讚不絕口。無論是廣陵、東郡、還是青州,在他治下百姓都能安居樂業,民殷物阜。
當年他被袁紹包圍之時,讓城內百姓將士離開,他說自己為了大義不得不死,但是其他人沒有必要跟隨他一起死。
百姓與將士皆哭喊著不走,最後城內八千餘人陪著臧子源一起戰死,沒有一個叛逃的,連他派出去救援的兩位司馬,回來後得知城破人亡,皆赴敵而死。”嶽飛眼中含淚的說道。
他當年每次讀到臧洪的事跡時,皆憤憤不平。
正在此時,劉虞、劉和、荀彧、荀攸、史子眇等人一起來到州牧府上,分別坐下後,隻見劉辯感歎道:
“沒錯,臧子源不但才能出眾,也是千古義士,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既然沒有消息,說不定此人並沒有參與這幾場戰鬥。”衛青說道。
“按理來說,臧子源如果在軍中,必然隻可能死戰,唯一一種可能,大戰之前,他已經離開聯軍。”嶽飛思考一會後,眼睛一亮的說道。
“無論如何,族兄你的情報部門將臧洪的消息列為第一等最重要的,一旦有消息,立刻匯報給我。”劉辯正色道。
“諾!”劉和應聲道。
“文若,寒冬已經來臨,糧食的儲存,以及各種後勤物資都需要仔細盤點。”劉辯又說道。
“史侯放心,這些重要的事情,我都是親自帶人盤點,保證不會遺漏一個。”荀彧鄭重的說道。
“第一個為百姓開設的醫院已經成立,就在薊縣,前去看病的百姓每天都排著長隊,反響非常好,隻是寒冬已經來臨,避免百姓感染風寒,不允許百姓的隊伍排到房屋外麵。”劉辯叮囑道。
“我們最近已經在勸說百姓,大多數百姓還是都能理解,隻有極個別的刺頭搗亂,已經被我們抓起來關進大牢。”劉虞嚴肅的說道。
“仲卿、去病、鵬舉練兵的事情也不能放鬆,開春之後就是我們拿下上穀郡之時。”劉辯雄心勃勃的說道。
“諾!”
…………
京城,王允府上。
在劉協登基後,王允官拜太仆,位列九卿之一。
董卓掌權後,倒行逆施之舉層出不窮,對於反對自己之人,輕則罷官免爵,重則直接冤殺。
王允已經意識到董卓的暴政乃是大漢朝廷的最大隱患,隻有除掉他,大漢才有可能重新煥發生機。
然而軍政權皆被董卓掌控在手裏,為人又狠辣謹慎,出行之時,護衛眾多,完全無從下手。
王允隻得表麵上一味聽從,曲意逢迎,暗地裏蓄勢待發,隻求一擊必中。
不過,董卓倒是非常信任王允,許多朝政事務都交由王允處理。
花園之中,王允長歎一聲:“不知何時才有機會。”
…………
在劉表上任後,因為北邊亂象漸生,支持自己的蒯氏、蔡氏皆是襄陽的望族,於是劉表將南郡的治所從江陵遷到襄陽。
“因為我的荊州刺史乃是董卓任命,所以天下聯軍響應之時,我並沒有參與。如今董卓傳來書信,讓我截殺即將返回長沙的孫文台,諸位如何看待?”劉表憂慮的問道。
“孫堅如今掌控荊州三郡之地,如果我們能夠截殺他,那荊州南部都將歸於我們。”蔡瑁建議道。
“不可,孫文台乃是江東猛虎,雖然新敗,但是仍然攻下廣成關斬殺守將華雄,若非東方和北方聯軍戰敗太快,以至於孫文台腹背受敵,其未必沒有可能攻下洛陽。
如今他們仍然有數千可戰之兵,但是主公才作為荊州刺史數月,恩信未立,且荊州人心不穩,一旦開戰,鹿死誰手猶未可知也。”蒯越小心翼翼的說道。
“那如果董卓怪罪下來如何?”劉表問道。
“我們可以陳兵於襄陽城外,這樣孫堅得知後,必然不會從南郡經過,而是從江夏郡回到長沙郡。如今江夏郡並不在我們掌控之中,宗賊張虎、陳生還未歸附,據守江夏。
董卓如果怪罪下來,我們也可用此說法搪塞。”蒯良直言不諱的說道。
“如此甚好。”劉表輕撫胡須的笑道。
…………
南陽郡,新野縣。
帶領剩餘部隊辭別袁術後,孫堅準備返回長沙郡,在途經新野縣的時候,斥候來報,劉表陳兵於襄陽城外。
“老祖,劉景升這是要幹什麽?”孫堅得知消息後,臉色微微一變,如今他隻剩下兩千餘士卒,如果劉表要對他發難的話,可就凶多吉少了。
“無妨,劉景升應該是得到董卓的命令阻攔我們返回長沙,但是他又畏懼文台勇猛,沒有信心拿下我們,又怕得罪董卓,故而想出陳兵於襄陽城外的計謀,想逼我們走江夏郡回長沙。”孫臏笑道。
“那我們就從章陵郡進入江夏。”孫堅拿出地圖仔細研究後,沉聲說道。
“嗯,不過,防人之心不可無,派人傳信給長沙郡的少榮,讓他率軍前往江夏接應我們。”孫臏囑咐道。
“老祖不是說無論發生什麽大事,都讓章將軍按兵不動嗎?”孫堅疑惑的問道。
“此一時彼一時也,現在已經是生死攸關的時候。況且,我隻讓少榮帶領長沙的軍隊前來支援,三郡之中,長沙郡軍民百姓跟隨我們時間最長,應當不會出問題。”孫臏解釋道。
…………
廣陽郡,薊縣,州牧府內。
連在漁陽縣和涿縣練兵的衛青、霍去病都已經歸來。
“這就是昔日的大秦武安君白起嗎?這戰報看得我都熱血沸騰起來。”霍去病心潮澎湃的說道。
“沒想到武安君白起竟然選擇的是董卓,真是不可思議。”嶽飛哭笑不得的說道。
衛青見到劉辯一直沒有說話,反而不停的查看戰報,不禁問道:“史侯您這是在找什麽?”
“我想找到臧子源的消息,但是翻來覆去查看多次,都沒有找到。按理說臧子源是關東聯軍的重要人物,無論死活,應該有他的消息才對。”劉辯頗有些始料不及。
“臧子源何許人也,難道是一位大才?”衛青若有所思的問道。
“沒錯,隻要和他交談過的人都對他推崇備至,和他共事過的人,都對他的才能讚不絕口。無論是廣陵、東郡、還是青州,在他治下百姓都能安居樂業,民殷物阜。
當年他被袁紹包圍之時,讓城內百姓將士離開,他說自己為了大義不得不死,但是其他人沒有必要跟隨他一起死。
百姓與將士皆哭喊著不走,最後城內八千餘人陪著臧子源一起戰死,沒有一個叛逃的,連他派出去救援的兩位司馬,回來後得知城破人亡,皆赴敵而死。”嶽飛眼中含淚的說道。
他當年每次讀到臧洪的事跡時,皆憤憤不平。
正在此時,劉虞、劉和、荀彧、荀攸、史子眇等人一起來到州牧府上,分別坐下後,隻見劉辯感歎道:
“沒錯,臧子源不但才能出眾,也是千古義士,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既然沒有消息,說不定此人並沒有參與這幾場戰鬥。”衛青說道。
“按理來說,臧子源如果在軍中,必然隻可能死戰,唯一一種可能,大戰之前,他已經離開聯軍。”嶽飛思考一會後,眼睛一亮的說道。
“無論如何,族兄你的情報部門將臧洪的消息列為第一等最重要的,一旦有消息,立刻匯報給我。”劉辯正色道。
“諾!”劉和應聲道。
“文若,寒冬已經來臨,糧食的儲存,以及各種後勤物資都需要仔細盤點。”劉辯又說道。
“史侯放心,這些重要的事情,我都是親自帶人盤點,保證不會遺漏一個。”荀彧鄭重的說道。
“第一個為百姓開設的醫院已經成立,就在薊縣,前去看病的百姓每天都排著長隊,反響非常好,隻是寒冬已經來臨,避免百姓感染風寒,不允許百姓的隊伍排到房屋外麵。”劉辯叮囑道。
“我們最近已經在勸說百姓,大多數百姓還是都能理解,隻有極個別的刺頭搗亂,已經被我們抓起來關進大牢。”劉虞嚴肅的說道。
“仲卿、去病、鵬舉練兵的事情也不能放鬆,開春之後就是我們拿下上穀郡之時。”劉辯雄心勃勃的說道。
“諾!”
…………
京城,王允府上。
在劉協登基後,王允官拜太仆,位列九卿之一。
董卓掌權後,倒行逆施之舉層出不窮,對於反對自己之人,輕則罷官免爵,重則直接冤殺。
王允已經意識到董卓的暴政乃是大漢朝廷的最大隱患,隻有除掉他,大漢才有可能重新煥發生機。
然而軍政權皆被董卓掌控在手裏,為人又狠辣謹慎,出行之時,護衛眾多,完全無從下手。
王允隻得表麵上一味聽從,曲意逢迎,暗地裏蓄勢待發,隻求一擊必中。
不過,董卓倒是非常信任王允,許多朝政事務都交由王允處理。
花園之中,王允長歎一聲:“不知何時才有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