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石頭城中,君臣之間舌槍唇劍,爭執不休。
步騭:要奪荊州,也不必非與曹操聯手。其奪荊州之心,恐絕不弱於主公也。
孫權:正如卿言,孤不發兵者,因懼關羽武勇非常,東吳非其敵手,並非別故。且某也不是非與劉備交惡,隻是荊州江陵,正處我都城建業上遊,乘勢而下,則朝發夕至,一日便可兵臨城下。關羽一旦奉劉備之命率兵來攻,我東吳舉國休矣。賢卿放心,孤隻要得江陵,除此心頭大患,其後孤即率舉國之兵,相助劉備抗曹,絕無絲毫推辭。
步騭:此事非但主公,江東之士誰不知之?但可與劉皇叔以理爭之,不可授柄於曹操,為其當作刀劍所使。今曹仁屯兵於襄樊,又無長江之險,旱路即可直取荊州。他如何不取,卻令主公動兵?此謂隔岸觀火,明見其心。
諸葛瑾、顧雍皆隨聲附和:步子山赤心為吳,此皆金石之論,望主公三思。
孫權被他三個輪番勸諫,雖明其理,但心有不甘,又問計於張昭。
張昭說道:步子山此說,亦非無理。依老臣之計,主公莫如遣使去見曹操,令曹仁於旱路先起兵取荊州,則關雲長必掣荊州之兵而向樊城。若雲長戰勝,我可引兵以附其後,兵進中原;若雲長敗,主公可遣一將暗取荊州,則一舉雙得。
孫權大喜,遂從張昭之議,即時遣使過江,上書曹操,陳說此事。
正在此時,有使者自長沙前來報喪,說老將黃蓋身亡。
孫權聞報,想起黃蓋為吳國三代元勳,又在赤壁戰中立有大功,哭倒於地,頓足捶胸。眾臣力勸方止,便問使臣詳情。
鏡頭閃回,敘述黃蓋去世緣故。
湘水分界之後未久,武陵發生蠻族叛亂,進攻城邑,騷擾境內。
黃蓋被調為長沙太守,統管長沙、桂陽、武陵三郡,率兵前往武陵鎮壓。
當時郡中隻有軍馬五百,賊眾足有數十倍之多。黃蓋運用奇計,大開城門引蠻兵入城,待其進入一半,立即發動攻擊,斬殺數百,其餘奔散逃亡。
黃蓋趁勢收複所失城邑,斬殺其首領,釋放降者。僅以一季時間,平定所有亂事,蠻部鹹服,各部落頭目均對黃蓋以禮相待。
不久益陽又受山賊侵犯,黃蓋再次領兵平定,因年高不耐征戰,最終病死於任上。
閃回結束。孫權聞報痛惜,於是按下荊州之事,先為黃蓋治喪,令建業全城掛孝。
鏡頭轉換,接下江東,複說鄴都。
東吳使者到至鄴都,向魏王轉達吳侯之意。曹操見孫權雖不立即發兵,但知孫劉聯盟已破,不禁大喜,發付東吳使者先回,繼之重賞司馬懿獻策之功。
司馬懿不想孫權如此見利忘義,不計後果。不由暗歎回府,悔獻此計。
曹操遂遣滿寵往樊城,為曹仁參謀,商議動兵南征荊州;一麵馳檄東吳,令孫權領兵水路接應,以取江陵。滿寵奉命,領兵南下。
滿寵剛離鄴城,便有西蜀細作探知,飛馬報入漢中。
漢中王劉備聞報,即令魏延總督漢中軍馬守禦東川,自引百官返回成都,找軍師孔明、副軍師法正同來商議對策。
孔明於成都差官起造宮庭,又置館舍亭郵;同時廣積糧草,多造軍器,以圖進取中原。見劉備問策,遂道:某料曹操必有此謀,然吳中謀士極多,必教曹操令曹仁先興兵。他不來伐我,我已欲兵出荊州北伐,以實現隆中大策。可送官誥與雲長,令先起兵攻取樊城,使敵軍膽寒,曹兵自然瓦解。主公再兵出漢中,直取長安,天下大事可定。
漢中王大喜,即差前部司馬費詩為使,齎捧誥命,往投荊州。
臨行之前,孔明又單獨召見,細細囑托。費詩應諾,沿江而而,直至荊州。
關雲長聞說兄長遣使到來,率全體文武迎接入城。至公廨禮畢,便問漢中之戰詳情。
費詩便將收川之事及漢中大戰擇要說之,繪聲繪色。
關公初聞三弟義釋嚴顏,托須而喜;次聞馬超兵臨成都逼降劉璋,則是讚歎。後聞張飛敗於曹休,心中不喜;又聞黃忠斬殺夏侯淵,趙雲大敗曹操於漢水,複又大笑。
見說兄長晉位漢中王,軍師孔明又不阻諫,暗道:這日畢竟來了。當年我兄弟立誓上扶漢室,下匡黎民,不意今天如此。曹操平定四海,橫掃六合,有大功於漢室,尚三辭魏王之爵;我兄才得兩川,便急於稱王,其下步則欲為何?
心雖不悅,口中問道:漢中王封我何爵?
費詩答道:因君侯鎮守荊州有功,封為漢壽亭侯,前將軍,五虎大將之首。
雲長又問:是哪五虎將?
費詩: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中護軍將軍趙雲、後將軍黃忠是也。
雲長聽到這裏,再也忍耐不住,大發怒氣道:這五虎大將封得好無道理!張翼德是我兄弟,馬孟起乃世代名家,趙子龍久隨我兄出生入死。此三人與某並列,倒也罷了。那黃忠是何等樣人?不過一長沙降將,也敢與我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
畫外音:關羽此時已是一方諸侯,名滿天下,果真心胸如此狹小,欲與黃忠爭此高低上下麽?其實是欲借費詩之口,令劉備得知自己反對其自立為漢中王之舉。若自己欣受漢中王封爵,劉備則必生稱帝之心,到時青史無私,自己豈不成了助逆之人?故此便以不願與黃忠並列為由,其實是貶斥漢中王封爵之舉。
費詩身為蜀人,雖與關公首次謀麵,但早聞大名,倍加欽敬。今見其發起無名之火,不肯受印,已解其意,不由大笑道:休怪費某無禮,君侯差矣!
關羽:我差在何處?
費詩:蕭何、曹參與高祖同舉大事,最為親近,而韓信乃楚之亡將也。然高祖封爵之時,韓信位為三齊之王,卻未聞蕭、曹以此懷怨。今漢中王雖有五虎上將之封,而與將軍有兄弟之義,視同一體,豈能與諸將等同而視哉?且漢中之戰,黃忠以力死戰,斬夏侯淵以建不世大功,因何而不能賞?若封爵隻依親疏,世間當無建功報效之臣。將軍受漢中王厚恩,當與同休戚、共禍福,不宜計較官號高下。願將軍熟思之!
雲長聽他說的慷慨激昂,佯作大悟拜謝:關某不明,非足下見教,幾誤大事。
即令排擺香案,拜領印綬。然後大張筵宴,招待費詩。
當日宴罷,費詩又將留住,私下說道:君侯欲奪襄樊,孔明軍師另有妙計相授。
關公:未知是何妙計?
費詩就懷中掏出一個錦囊,贈與雲長:軍師不講,詩不敢問;皆在囊中,君侯自閱。
關公應諾,回轉府宅,啟囊視之,乃是三條連環妙計:
第一計,令糜芳與傅士仁把守江陵以及公安,以防孫權,並供給前線錢糧,調撥武器軍資。因糜芳乃是劉備舅兄,為其妹夫霸業,必然較之別人加倍用心,以保後方之穩;
第二計,令於江陵沿江向北,一路設置烽火台,或十裏或二十裏,均建於高阜之處,令人把守。若江東稍有動靜,即命遞次燃起狼煙,好及時回兵來救,不致大本營有失;
第三計,已安排孟公威、崔州平,帶三千精兵良將,潛地分散出川,前往襄陽南漳縣鹿門山與水鏡山莊,就以百姓身份屯田力耕,待關公來時裏應外合,奪取襄陽、樊城。
書尾寫道:君侯若依此三計而行,再遵循當年絕兵北道路線逶迤北征,曹仁與滿寵在樊城守軍不過區區五千人馬,必是馬到成功,手到擒來。
鏡頭轉換,荊州城外,將台高聳。
關公拜領兄長劉備所賜印綬,又暗受軍師孔明密計,遂檢點三軍,激勵士卒,於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發兵,北伐襄陽。
漢壽亭侯登壇祭旗,大聚荊州文武,傳令派將:首令治中潘濬總督荊州軍政,駐守江陵,以防江東孫權。
潘濬上前,欣然領命。
又傳第二支令:以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互為犄角,並籌辦前線所用錢糧。令你二人沿江設置烽火台,吳兵若來,白日燃起狼煙、夜間舉火為號。若有差誤,必不輕恕。
二人聲諾,領命而去。
再傳第三支令:命廖化為先鋒,關平為副將,逢山開路,遇水塔橋,掃平前途障礙。
廖化與關平登台,躬身領命。
關公甚喜,連發兩支令箭:四令軍前都督趙累為督糧官,調撥錢糧輜重;五令馬良、伊籍為參謀,王甫為行軍司馬,與關某統領中軍,一同征進。
諸將聽令,齊道遵命。
關公誓師祭旗,自江陵起四萬大軍,水陸並進,北伐襄陽。
漢軍未發,已有魏國細作得知,飛馬報入襄陽。曹仁聞說關雲長親自領兵來攻,不由大驚,急聚眾將商議。
參謀滿寵獻計:某自鄴城來時,魏王曾有交待。若荊州兵出,大王即引大軍再征漢中,以分劉備、關羽之勢。今聞魏王大兵西征,已至長安。將軍依某之計,建議堅守樊城為上。待漢中交兵,劉備必撤荊州之兵以救漢中,關羽自退,我則以擊其後。
曹仁未答,副將翟元、夏侯存恃勇而出:公何怯敵如此?我等請令,必與關羽決戰。
曹仁亦覺保城自守終是示弱於敵,於是從之,便於城外列布軍馬,與關公對陣。
魏兵布陣方罷,關公已至,離城十裏先立寨柵,安排鹿角。
安營已畢,人報魏將前來搦戰。雲長問道:敵方領軍之將何人?
探報:是驍將翟元,原為牛金副將;以及夏侯存,字孝衝,夏侯惇之族侄也。曹仁部將聞說君侯到至,無不驚懼,惟此二人不服,堅要出戰。
關羽冷笑:無名小輩,膽敢如此無禮。某必斬之,先立軍威。
即令關平、廖化:你二人迎戰翟元、夏侯存,隻許敗,不許勝,引其追殺,便是大功。
關、廖二將出戰誘敵,夏侯存、翟元中計,追出三十餘裏。忽聽一聲炮響,關公殺出,截斷後路。關平與廖化複引軍殺回,曹兵大亂。
曹仁壓陣在後,見前鋒敗了,知是中計,不敢交鋒,舍了襄陽,渡江退守樊城。
夏侯存、翟元陷身重圍,援兵不至,分別被關平及關羽斬之。
雲長隻一戰便得襄陽,漢兵由此軍威大振。關公即令馬良、伊籍賞軍撫民,趙累、王甫整頓船隻,欲擇日攻打樊城。
王甫諫道:我軍若攻樊城,兩軍相交,絕非一日可解。前番君侯拒絕孫權婚約,若其趁荊州空虛來攻,糜芳、傅士仁非易守全。君侯宜先穩定後方,須再派一人總督荊州。
雲長不悅:吾已差治中潘濬把守江陵以鎮荊州,今既差定,不必更改。先生既有此慮,亦不可不防萬一,即請先生前往鎮守臨沮,以通荊州與前方消息,互為接應可也。
王甫見關公不納己諫,心下不樂,怏怏拜辭而行。
雲長差走王甫,以為萬無一失,便令關平相助趙累,準備船隻北渡襄江,攻打樊城。
曹仁折了二將,隻得退守樊城,向滿寵請罪道歉,一麵急差使節,命星夜西至長安往見魏王,言稱被關公破了襄陽,現圍樊城甚急,望撥大將前來救援。
使者飛馬前至長安,向魏王呈遞奏表。
曹操覽報不驚,對諸將說道:孤出兵之前,早料到今日之事,已遣徐晃、龐德駐兵宛城,可使往救曹仁。今我既與孫權約為聯盟,可急調張遼趕赴當陽,以斷關羽後路;再遣於禁率許都七支勁軍前往,與徐晃、曹仁三麵夾擊,可擒關羽。
於是分差使者,分別前往合肥往調張遼,許都征調於禁,宛城傳令徐晃。
許都路近,於禁先領魏王詔命,遂引衛護許都七支勁旅南下。
徐晃與龐德駐屯宛城,聞說關公計取襄陽,圍了樊城,正在著急,使者到至,傳達魏王將令。二將不敢怠慢,當即引軍南來,以助曹仁。
因不知樊城戰況,遂屯紮於陽陵陂,派出細作,前往打探。
未料徐晃剛出宛城,關羽已得消息,即分兵與馬良,使其駐紮偃城,以截徐晃來路。徐晃見漢軍據城阻截,即遣龐德率引本部軍馬,沿隱秘小徑趁夜而出,圍繞偃城掘出一道長壕,對外聲言,要截斷城內馬良守軍後路。
馬良見被困孤城,聞說魏軍揚言,即中徐晃疑兵之計,立即燒毀營盤退走,還歸襄陽。
畫外音:馬良雖然號稱智謀之士,但就用兵之道,不如百戰之將徐晃遠矣。隻因中計放棄偃城,此後樊城以北暢順無阻,魏國援軍便可源源而至,立於不敗之地。
徐晃隻憑一道深壕,便唾手而得偃城。即與龐德商量,二人分兵,各距關羽包圍圈外紮下東西兩個營盤,牽製荊州軍力;並尋機與城內曹仁溝通消息,內外呼應。
鏡頭轉換,按下徐晃,再說於禁。
於禁引領七營軍馬,兼程大進,進至樊城以北。
探馬來報:樊城已被關羽軍馬層層圍困。徐晃與龐德二位將軍紮營外圍,尚未交兵。
於禁聞報,即令於兩山夾穀罾口川中紮下營寨,暗道:可先使徐、龐二將與關羽見上一仗,便知虛實。到時某自山穀中忽然殺出,必收全功。
即遣使往徐晃、龐德二營,以通消息。
龐德聞報於禁率軍前來,怕被搶了頭功,便找徐晃商量:我軍遠來,利於速戰。末將出戰關羽,請將軍乘其疲憊夾擊,則一戰而解樊城之圍,豈不美哉!
徐晃深知關公本事,好意相勸:令明雖勇,恐尚不及舊主馬超罷?某與關羽相處日久,知其武藝更在馬孟起之上。令明休拿性命玩笑,還是約會於禁,三寨兵馬齊進,再與城中曹仁裏應外合,方保無虞。
龐德聽得不耐煩,因徐晃是自己上司,不好分說,又騎馬來見於禁,以同樣話語說之,並道:某不要將軍助戰,隻請將軍待某勝了關羽,引兵驅殺漢兵,以解樊城之圍即可。
於禁見龐德如此說,嚇了一跳,亦如徐晃一般,好意相勸:關某曾斬河北名將顏良、文醜,刀法天下無雙;又曾引三千人斷絕曹仁北道援兵,過五關戰六將,震死汝南太守李通,力取江陵、南郡。此人智勇雙全,我等隻宜謹守本寨,待其斷糧退軍追殺,方有勝算。
話猶未完,龐德早已氣得渾身發抖,告辭而出,謂隨從眾將道:徐公明與於文則二公,昔日皆為大王手下名將,因何懼怕關某如此?我今不用他們相助,隻單身前去討戰。諸公且看,某怎樣挫敗關某三十年來之聲價!
於是回到己營,引軍而出,前至關公營寨,耀武揚威,單點關公名諱罵戰。
關羽正坐營中,門軍飛報進帳:曹操差於禁為將,領七枝精兵到來,屯於北麵山穀。徐晃與西涼降將龐德,各引一軍屯於東西兩麵,對我軍反向包圍。於禁、徐晃因懼君侯威名,皆按兵不動,惟有龐德現於營前罵戰,口出不遜。
關公聞言,勃然變色:天下英雄聞我之名,無不畏服;龐德豎子何等樣人,何敢藐視關某!我必親自出戰,斬此匹夫,以雪吾恨!
即令廖化引軍猛攻樊城,不可稍停;自己則引關平,親來迎敵龐德。
關公橫刀縱馬出寨,向對陣叫道:關雲長在此,是哪個小兒大膽,前來討死?
對麵鼓聲響處,龐德出馬,以刀頭直指關公鼻端,高聲叫罵:關羽,不忠不義之賊!當初降於魏王,我主以貴賓之禮相待,上馬提襟,下馬相迎。你卻掛印封金逃去,反與魏王為敵,真乃無恥之尤。我今奉魏王旨意,特來取汝首級!你若怕死,就早下馬受降!
若論天下忠義之士,世人無不首推關公。龐德雖勇,亦有自知之明,深恐不是關公對手,故此偏以不忠不義惡言毀罵,欲使關公發怒如狂,自己方有得勝之機。
關公三十年來倍受世人欽敬,向以忠義自待,何曾受過這等毀罵?果然中了龐德激將之計,氣衝鬥牛,亦於馬上回罵:量你一介西涼匹夫,今棄故主降曹,方為不義。你能比當年河北顏良、文醜乎?可惜斬你鼠賊,汙了關某青龍偃月寶刀!
說罷縱馬舞刀,來取龐德。龐德心中打鼓,到此份上也隻得掄刀相迎。
兩軍擂鼓呐喊,各為主將助威,見二馬盤旋,竟戰至百餘回合,各自精神倍長。
關公暗讚:龐德刀法慣熟,真我敵手。由此觀之,其主馬超武藝,亦不在關某之下。虧得當日沒有入川與其比試,不然的話,說不定便將某一世英名毀於一旦也。
畫外音:關公雖然武藝絕倫,但今年已是六十歲高齡,怎比得龐令明正值血氣方剛?若是放在十年之前,便是兩個龐德也非關公敵手,此事應知。
二人鬥至一百二十餘合,關公欲用攝魄之術殺之,又覺勝之不武,不免猶豫。
即便如此,龐德也覺氣力不加,遂使個虛招,撥回馬頭,拖刀而走。
關公驅馬隨後趕來,口中大罵:奸賊龐德!這拖刀計招數,乃是關某使剩下來的,當年便以此術殺了蔡陽。你今欲在關某麵前賣弄,豈非找死?
遂縱馬上前,尋思待其揮刀之時,便先下手為強,砍了龐德首級。赤兔馬快,正好追個馬頭趕馬尾。關公隻防拖刀計,卻不料龐德掛上大刀,猛然回身。
眾軍齊聲大叫,但聽弓弦響處,關公額頭上已然中箭,射透銅盔,血流滿麵。
原來龐德根本不會使拖刀絕招,但卻具神射之能,隻是虛作拖刀之勢,以迷惑關公,卻偷拽雕弓,以暗箭傷之。
關公雖然中箭,卻未落馬。龐德見之,掛起雕弓,擎刀在手,回馬趕來。
道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背後金風作響,關平馬到,一刀斬落龐德盔纓。
龐德大駭,欲掄刀再戰關平,忽覺渾身再無一點氣力,雙臂其軟如綿。又見於禁和徐晃都不來相助,隻得飛馬逃回本陣,收兵回歸本寨。
關平不敢追趕,急救父親回營,命醫官替關公摘了頭盔,拔了箭頭。
醫官笑道:幸得龐德激戰之後乏力,君侯又得寶盔阻擋,此箭射得不深。無妨,無妨。隻用金瘡藥敷之,三日之內便愈。
於是包紮上藥,拜辭出帳。
畫外音:醫官不知,龐德這一箭雖然不關生死,但因正中印堂大穴,卻無意中破去關公攝魄之術。若是神功不破,關公其後便不會敗於徐晃,最終落於潘璋、馬忠小輩之手。
關公見破了自己攝魄神功,不由切齒痛恨龐德,誓必殺之。
當夜關平、周倉、馬良等在帳中置酒壓驚,並祝關公早日康愈。正飲宴間,忽聽空中一聲炸雷,大雨傾盆而下。帳門便如雨簾,頃刻平地成河,水深二尺。
關公向帳外望去,心中一動,對關平笑道:夏末秋初,天降暴雨尋常之事,不足為怪。某深知本地天氣之變,故紮營高處,並已於襄水港內暗布戰船數百艘。此乃上天垂顧,若破於禁、龐德之兵,即在大雨之後也!
關平及眾將聞說,均自大喜。
暴雨下了數日,依舊淋漓不止。關公額上箭創已然結痂,遂出帳上馬,引關平等數騎登上高阜,察看雨後地勢。
遠遠望之,見樊城旗號不整,軍士慌亂修洞補牆;城北十裏山穀之內炊煙四起,屯著於禁七支軍馬;東麵是龐德營寨,西側為徐晃兵馬。
又見襄江大漲,幾與江堤持平,水勢湍急,聲如牛吼。
關公暗自點頭,回身問向導官:那城北山穀,是謂何名?
向導答道:某世代居於樊城,故知此穀有個生僻名字,因其貌似魚簍,喚作罾口川。
關公撫髯大笑,又歎一口氣,謂諸將道:當初龐士元軍師死於落鳳坡,便是犯了地名之諱。今於禁入於罾口,也必為我擒也。
遂引眾將回至大帳,令馬良、趙累預備船筏,收拾水具;又差周倉率五百軍士去堰住各處水口,聽令放水以灌樊城,並淹罾口川之兵。
眾將領命,歡欣鼓舞,冒雨而去,各自準備。關平見父親出此奇計,深自拜服。
到了晚間,雨勢轉大,又下了整整一夜,江水如同牛吼。
次日天剛破曉,關公升帳,令全軍上船,搖旗鼓噪,直衝龐德、於禁營寨;同時下令掘開江堤,大水如千軍萬馬,灌入樊城。
城中軍民皆身陷水中,深可及腰。隻有徐晃大寨紮於丘陵高處,未被水淹,但因無船隻,卻也被困原地,動轉不能。隻能看著荊州馬耀武揚威,無計可施。
龐德坐於帳中,聽得萬馬爭奔,征鼙震地。急出帳看時,見四麵八方,大水驟至。
於禁紮營山穀,比龐德更為窘迫,但見七軍亂竄,營帳皆漂於水麵,軍士隨波逐浪者不計其數,平地水深丈餘。於禁大驚失色,隻得與諸將各登小山避水。
比及天色平明,關公及眾將乘船擁至。
於禁見四下無路,料不能逃,遂向關公高呼己名,口稱願降。關公令盡去衣甲,拘收入船,然後來擒龐德。
龐德引副將與步卒五百人,身無衣甲,立在堤上,見關公前來,奮然挺刀接戰。自平明戰至日中,龐德連殺數十人,回首見左右副將、偏將已被射殺淨盡,眾軍皆降。
正無奈何,忽見一船前來。龐德大喝一聲,提刀飛身躍上,殺人奪船,欲向樊城而走。
上流頭一員大將撐筏而至,隻一下便將小船撞翻,龐德落於水中。
關公抬眼看時,見那筏上大將正是周倉,不由大喜道:隻要活龐德,不要死公明!
周倉因隨關公在荊州住了數年,水性極為慣熟,更兼力大,因見敵將船翻,便即跳下水去,生擒龐德上筏,來向雲長報功。
一日激戰,於禁所領七軍一小半死於水中,餘者料無去路,全部投降,共俘三萬餘人。
徐晃引兵在山上固守,見於禁被擒,愈發不敢出營。
關公升帳而坐,於禁拜伏於地,乞哀請命。關公見昔日五子良將今日情狀,亦感悲憫,遂道:文則放心,我不殺你。來人,送送荊州監候,不許慢待了他。
軍士應命,監押於禁而去。關公又令押過龐德,見其睜眉怒目,立而不跪。
關公愛才之心大起,溫言勸道:你前日以惡言罵我,又以暗箭傷我,關某皆不怪罪。令兄龐柔現在漢中居官,故主馬超亦在蜀中為將。令明何不早降?某保你不失封侯之位。
龐德非但不肯降服,反而怒罵道:某今被俘,是老天下雨助你,非戰之罪。我受魏王大恩,寧肯死於刀下,豈肯降你與劉備等篡逆之賊!
關公見此,歎息一聲,隻得成全其誌,喝令刀斧手推出斬首,其後葬之。
歇兵一日,關公乘水勢複上戰船,引軍來攻樊城。卻顧慮東山徐晃來攻,即分兵一半與馬良、關平,令其駐守郟下擋之,自與廖化攻城。
樊城周圍白浪滔天,城垣漸漸浸塌。城中男女擔土搬磚,填塞不住。
曹軍眾將又見關公率船來攻,無不喪膽,慌忙來告曹仁:今日之危乃天意如此,非人力可以挽救。即便關公不攻,城塌也在指日之間,我等便似於禁七軍,盡為魚蝦腹中食矣。今可趁敵軍未至,乘舟夜走,雖然失城,尚可全身。
曹仁大慌,欲從眾將之言,下令棄城而走。
滿寵奮然,扯衣諫道:將軍不可。山水因暴雨驟至,豈能長存?不出旬日,即當自退。關羽未盡全力攻城,慮徐晃將軍襲其後也。今若棄城而去,黃河以南,非國家之有矣!將軍乃魏王族弟,望固守此城,以為國家保障。
曹仁聞其勸諫猛醒,拱手稱謝:非伯寧之教,幾誤國家大事。
乃騎白馬上城,聚集眾將:某發誓保守此城,但再有聲言棄城而去者斬!
說誓已罷,即令將自己所乘白馬殺死,沉於江中,以示絕不逃走之意。
諸將皆道:將軍若此,某等何懼?願以死據守樊城!
曹仁甚慰,令於城上布設弓弩數百架,斬木為矢,使軍士晝夜防護。關羽見攻城不下,隻得引軍回營,蓄勢待發。
果然不出滿寵所料,三日後大雨已停,烈日複照。城外各處水勢漸退,樊城複安。
鏡頭轉換,按下樊城,複說長安。
探馬飛馳長安,向魏王奏報:關雲長擒於禁、斬龐德,水淹七軍,樊城勢危!
曹操聞報驚駭,顧不得西征漢中,急聚眾臣商議,應對關羽之策。
諸將皆謂:於禁七軍既喪,徐晃兵力不足,難與關羽抗衡,應再派兵援之。
曹操便依眾議,急發兩路大軍,往救樊城:一路派徐商為將、呂建副之;次路以殷署為將、朱蓋副之。各率六營,共計十二營兵馬,前去增援徐晃,以解樊城之圍。
發兵已畢,又恐不能戰勝關公,複商議遷都於洛陽,以避其鋒銳。徐庶、劉曄、司馬懿聞此,暗暗欣喜;惟賈詡、程昱大驚,力勸方止。(本集完)
步騭:要奪荊州,也不必非與曹操聯手。其奪荊州之心,恐絕不弱於主公也。
孫權:正如卿言,孤不發兵者,因懼關羽武勇非常,東吳非其敵手,並非別故。且某也不是非與劉備交惡,隻是荊州江陵,正處我都城建業上遊,乘勢而下,則朝發夕至,一日便可兵臨城下。關羽一旦奉劉備之命率兵來攻,我東吳舉國休矣。賢卿放心,孤隻要得江陵,除此心頭大患,其後孤即率舉國之兵,相助劉備抗曹,絕無絲毫推辭。
步騭:此事非但主公,江東之士誰不知之?但可與劉皇叔以理爭之,不可授柄於曹操,為其當作刀劍所使。今曹仁屯兵於襄樊,又無長江之險,旱路即可直取荊州。他如何不取,卻令主公動兵?此謂隔岸觀火,明見其心。
諸葛瑾、顧雍皆隨聲附和:步子山赤心為吳,此皆金石之論,望主公三思。
孫權被他三個輪番勸諫,雖明其理,但心有不甘,又問計於張昭。
張昭說道:步子山此說,亦非無理。依老臣之計,主公莫如遣使去見曹操,令曹仁於旱路先起兵取荊州,則關雲長必掣荊州之兵而向樊城。若雲長戰勝,我可引兵以附其後,兵進中原;若雲長敗,主公可遣一將暗取荊州,則一舉雙得。
孫權大喜,遂從張昭之議,即時遣使過江,上書曹操,陳說此事。
正在此時,有使者自長沙前來報喪,說老將黃蓋身亡。
孫權聞報,想起黃蓋為吳國三代元勳,又在赤壁戰中立有大功,哭倒於地,頓足捶胸。眾臣力勸方止,便問使臣詳情。
鏡頭閃回,敘述黃蓋去世緣故。
湘水分界之後未久,武陵發生蠻族叛亂,進攻城邑,騷擾境內。
黃蓋被調為長沙太守,統管長沙、桂陽、武陵三郡,率兵前往武陵鎮壓。
當時郡中隻有軍馬五百,賊眾足有數十倍之多。黃蓋運用奇計,大開城門引蠻兵入城,待其進入一半,立即發動攻擊,斬殺數百,其餘奔散逃亡。
黃蓋趁勢收複所失城邑,斬殺其首領,釋放降者。僅以一季時間,平定所有亂事,蠻部鹹服,各部落頭目均對黃蓋以禮相待。
不久益陽又受山賊侵犯,黃蓋再次領兵平定,因年高不耐征戰,最終病死於任上。
閃回結束。孫權聞報痛惜,於是按下荊州之事,先為黃蓋治喪,令建業全城掛孝。
鏡頭轉換,接下江東,複說鄴都。
東吳使者到至鄴都,向魏王轉達吳侯之意。曹操見孫權雖不立即發兵,但知孫劉聯盟已破,不禁大喜,發付東吳使者先回,繼之重賞司馬懿獻策之功。
司馬懿不想孫權如此見利忘義,不計後果。不由暗歎回府,悔獻此計。
曹操遂遣滿寵往樊城,為曹仁參謀,商議動兵南征荊州;一麵馳檄東吳,令孫權領兵水路接應,以取江陵。滿寵奉命,領兵南下。
滿寵剛離鄴城,便有西蜀細作探知,飛馬報入漢中。
漢中王劉備聞報,即令魏延總督漢中軍馬守禦東川,自引百官返回成都,找軍師孔明、副軍師法正同來商議對策。
孔明於成都差官起造宮庭,又置館舍亭郵;同時廣積糧草,多造軍器,以圖進取中原。見劉備問策,遂道:某料曹操必有此謀,然吳中謀士極多,必教曹操令曹仁先興兵。他不來伐我,我已欲兵出荊州北伐,以實現隆中大策。可送官誥與雲長,令先起兵攻取樊城,使敵軍膽寒,曹兵自然瓦解。主公再兵出漢中,直取長安,天下大事可定。
漢中王大喜,即差前部司馬費詩為使,齎捧誥命,往投荊州。
臨行之前,孔明又單獨召見,細細囑托。費詩應諾,沿江而而,直至荊州。
關雲長聞說兄長遣使到來,率全體文武迎接入城。至公廨禮畢,便問漢中之戰詳情。
費詩便將收川之事及漢中大戰擇要說之,繪聲繪色。
關公初聞三弟義釋嚴顏,托須而喜;次聞馬超兵臨成都逼降劉璋,則是讚歎。後聞張飛敗於曹休,心中不喜;又聞黃忠斬殺夏侯淵,趙雲大敗曹操於漢水,複又大笑。
見說兄長晉位漢中王,軍師孔明又不阻諫,暗道:這日畢竟來了。當年我兄弟立誓上扶漢室,下匡黎民,不意今天如此。曹操平定四海,橫掃六合,有大功於漢室,尚三辭魏王之爵;我兄才得兩川,便急於稱王,其下步則欲為何?
心雖不悅,口中問道:漢中王封我何爵?
費詩答道:因君侯鎮守荊州有功,封為漢壽亭侯,前將軍,五虎大將之首。
雲長又問:是哪五虎將?
費詩: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中護軍將軍趙雲、後將軍黃忠是也。
雲長聽到這裏,再也忍耐不住,大發怒氣道:這五虎大將封得好無道理!張翼德是我兄弟,馬孟起乃世代名家,趙子龍久隨我兄出生入死。此三人與某並列,倒也罷了。那黃忠是何等樣人?不過一長沙降將,也敢與我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
畫外音:關羽此時已是一方諸侯,名滿天下,果真心胸如此狹小,欲與黃忠爭此高低上下麽?其實是欲借費詩之口,令劉備得知自己反對其自立為漢中王之舉。若自己欣受漢中王封爵,劉備則必生稱帝之心,到時青史無私,自己豈不成了助逆之人?故此便以不願與黃忠並列為由,其實是貶斥漢中王封爵之舉。
費詩身為蜀人,雖與關公首次謀麵,但早聞大名,倍加欽敬。今見其發起無名之火,不肯受印,已解其意,不由大笑道:休怪費某無禮,君侯差矣!
關羽:我差在何處?
費詩:蕭何、曹參與高祖同舉大事,最為親近,而韓信乃楚之亡將也。然高祖封爵之時,韓信位為三齊之王,卻未聞蕭、曹以此懷怨。今漢中王雖有五虎上將之封,而與將軍有兄弟之義,視同一體,豈能與諸將等同而視哉?且漢中之戰,黃忠以力死戰,斬夏侯淵以建不世大功,因何而不能賞?若封爵隻依親疏,世間當無建功報效之臣。將軍受漢中王厚恩,當與同休戚、共禍福,不宜計較官號高下。願將軍熟思之!
雲長聽他說的慷慨激昂,佯作大悟拜謝:關某不明,非足下見教,幾誤大事。
即令排擺香案,拜領印綬。然後大張筵宴,招待費詩。
當日宴罷,費詩又將留住,私下說道:君侯欲奪襄樊,孔明軍師另有妙計相授。
關公:未知是何妙計?
費詩就懷中掏出一個錦囊,贈與雲長:軍師不講,詩不敢問;皆在囊中,君侯自閱。
關公應諾,回轉府宅,啟囊視之,乃是三條連環妙計:
第一計,令糜芳與傅士仁把守江陵以及公安,以防孫權,並供給前線錢糧,調撥武器軍資。因糜芳乃是劉備舅兄,為其妹夫霸業,必然較之別人加倍用心,以保後方之穩;
第二計,令於江陵沿江向北,一路設置烽火台,或十裏或二十裏,均建於高阜之處,令人把守。若江東稍有動靜,即命遞次燃起狼煙,好及時回兵來救,不致大本營有失;
第三計,已安排孟公威、崔州平,帶三千精兵良將,潛地分散出川,前往襄陽南漳縣鹿門山與水鏡山莊,就以百姓身份屯田力耕,待關公來時裏應外合,奪取襄陽、樊城。
書尾寫道:君侯若依此三計而行,再遵循當年絕兵北道路線逶迤北征,曹仁與滿寵在樊城守軍不過區區五千人馬,必是馬到成功,手到擒來。
鏡頭轉換,荊州城外,將台高聳。
關公拜領兄長劉備所賜印綬,又暗受軍師孔明密計,遂檢點三軍,激勵士卒,於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發兵,北伐襄陽。
漢壽亭侯登壇祭旗,大聚荊州文武,傳令派將:首令治中潘濬總督荊州軍政,駐守江陵,以防江東孫權。
潘濬上前,欣然領命。
又傳第二支令:以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互為犄角,並籌辦前線所用錢糧。令你二人沿江設置烽火台,吳兵若來,白日燃起狼煙、夜間舉火為號。若有差誤,必不輕恕。
二人聲諾,領命而去。
再傳第三支令:命廖化為先鋒,關平為副將,逢山開路,遇水塔橋,掃平前途障礙。
廖化與關平登台,躬身領命。
關公甚喜,連發兩支令箭:四令軍前都督趙累為督糧官,調撥錢糧輜重;五令馬良、伊籍為參謀,王甫為行軍司馬,與關某統領中軍,一同征進。
諸將聽令,齊道遵命。
關公誓師祭旗,自江陵起四萬大軍,水陸並進,北伐襄陽。
漢軍未發,已有魏國細作得知,飛馬報入襄陽。曹仁聞說關雲長親自領兵來攻,不由大驚,急聚眾將商議。
參謀滿寵獻計:某自鄴城來時,魏王曾有交待。若荊州兵出,大王即引大軍再征漢中,以分劉備、關羽之勢。今聞魏王大兵西征,已至長安。將軍依某之計,建議堅守樊城為上。待漢中交兵,劉備必撤荊州之兵以救漢中,關羽自退,我則以擊其後。
曹仁未答,副將翟元、夏侯存恃勇而出:公何怯敵如此?我等請令,必與關羽決戰。
曹仁亦覺保城自守終是示弱於敵,於是從之,便於城外列布軍馬,與關公對陣。
魏兵布陣方罷,關公已至,離城十裏先立寨柵,安排鹿角。
安營已畢,人報魏將前來搦戰。雲長問道:敵方領軍之將何人?
探報:是驍將翟元,原為牛金副將;以及夏侯存,字孝衝,夏侯惇之族侄也。曹仁部將聞說君侯到至,無不驚懼,惟此二人不服,堅要出戰。
關羽冷笑:無名小輩,膽敢如此無禮。某必斬之,先立軍威。
即令關平、廖化:你二人迎戰翟元、夏侯存,隻許敗,不許勝,引其追殺,便是大功。
關、廖二將出戰誘敵,夏侯存、翟元中計,追出三十餘裏。忽聽一聲炮響,關公殺出,截斷後路。關平與廖化複引軍殺回,曹兵大亂。
曹仁壓陣在後,見前鋒敗了,知是中計,不敢交鋒,舍了襄陽,渡江退守樊城。
夏侯存、翟元陷身重圍,援兵不至,分別被關平及關羽斬之。
雲長隻一戰便得襄陽,漢兵由此軍威大振。關公即令馬良、伊籍賞軍撫民,趙累、王甫整頓船隻,欲擇日攻打樊城。
王甫諫道:我軍若攻樊城,兩軍相交,絕非一日可解。前番君侯拒絕孫權婚約,若其趁荊州空虛來攻,糜芳、傅士仁非易守全。君侯宜先穩定後方,須再派一人總督荊州。
雲長不悅:吾已差治中潘濬把守江陵以鎮荊州,今既差定,不必更改。先生既有此慮,亦不可不防萬一,即請先生前往鎮守臨沮,以通荊州與前方消息,互為接應可也。
王甫見關公不納己諫,心下不樂,怏怏拜辭而行。
雲長差走王甫,以為萬無一失,便令關平相助趙累,準備船隻北渡襄江,攻打樊城。
曹仁折了二將,隻得退守樊城,向滿寵請罪道歉,一麵急差使節,命星夜西至長安往見魏王,言稱被關公破了襄陽,現圍樊城甚急,望撥大將前來救援。
使者飛馬前至長安,向魏王呈遞奏表。
曹操覽報不驚,對諸將說道:孤出兵之前,早料到今日之事,已遣徐晃、龐德駐兵宛城,可使往救曹仁。今我既與孫權約為聯盟,可急調張遼趕赴當陽,以斷關羽後路;再遣於禁率許都七支勁軍前往,與徐晃、曹仁三麵夾擊,可擒關羽。
於是分差使者,分別前往合肥往調張遼,許都征調於禁,宛城傳令徐晃。
許都路近,於禁先領魏王詔命,遂引衛護許都七支勁旅南下。
徐晃與龐德駐屯宛城,聞說關公計取襄陽,圍了樊城,正在著急,使者到至,傳達魏王將令。二將不敢怠慢,當即引軍南來,以助曹仁。
因不知樊城戰況,遂屯紮於陽陵陂,派出細作,前往打探。
未料徐晃剛出宛城,關羽已得消息,即分兵與馬良,使其駐紮偃城,以截徐晃來路。徐晃見漢軍據城阻截,即遣龐德率引本部軍馬,沿隱秘小徑趁夜而出,圍繞偃城掘出一道長壕,對外聲言,要截斷城內馬良守軍後路。
馬良見被困孤城,聞說魏軍揚言,即中徐晃疑兵之計,立即燒毀營盤退走,還歸襄陽。
畫外音:馬良雖然號稱智謀之士,但就用兵之道,不如百戰之將徐晃遠矣。隻因中計放棄偃城,此後樊城以北暢順無阻,魏國援軍便可源源而至,立於不敗之地。
徐晃隻憑一道深壕,便唾手而得偃城。即與龐德商量,二人分兵,各距關羽包圍圈外紮下東西兩個營盤,牽製荊州軍力;並尋機與城內曹仁溝通消息,內外呼應。
鏡頭轉換,按下徐晃,再說於禁。
於禁引領七營軍馬,兼程大進,進至樊城以北。
探馬來報:樊城已被關羽軍馬層層圍困。徐晃與龐德二位將軍紮營外圍,尚未交兵。
於禁聞報,即令於兩山夾穀罾口川中紮下營寨,暗道:可先使徐、龐二將與關羽見上一仗,便知虛實。到時某自山穀中忽然殺出,必收全功。
即遣使往徐晃、龐德二營,以通消息。
龐德聞報於禁率軍前來,怕被搶了頭功,便找徐晃商量:我軍遠來,利於速戰。末將出戰關羽,請將軍乘其疲憊夾擊,則一戰而解樊城之圍,豈不美哉!
徐晃深知關公本事,好意相勸:令明雖勇,恐尚不及舊主馬超罷?某與關羽相處日久,知其武藝更在馬孟起之上。令明休拿性命玩笑,還是約會於禁,三寨兵馬齊進,再與城中曹仁裏應外合,方保無虞。
龐德聽得不耐煩,因徐晃是自己上司,不好分說,又騎馬來見於禁,以同樣話語說之,並道:某不要將軍助戰,隻請將軍待某勝了關羽,引兵驅殺漢兵,以解樊城之圍即可。
於禁見龐德如此說,嚇了一跳,亦如徐晃一般,好意相勸:關某曾斬河北名將顏良、文醜,刀法天下無雙;又曾引三千人斷絕曹仁北道援兵,過五關戰六將,震死汝南太守李通,力取江陵、南郡。此人智勇雙全,我等隻宜謹守本寨,待其斷糧退軍追殺,方有勝算。
話猶未完,龐德早已氣得渾身發抖,告辭而出,謂隨從眾將道:徐公明與於文則二公,昔日皆為大王手下名將,因何懼怕關某如此?我今不用他們相助,隻單身前去討戰。諸公且看,某怎樣挫敗關某三十年來之聲價!
於是回到己營,引軍而出,前至關公營寨,耀武揚威,單點關公名諱罵戰。
關羽正坐營中,門軍飛報進帳:曹操差於禁為將,領七枝精兵到來,屯於北麵山穀。徐晃與西涼降將龐德,各引一軍屯於東西兩麵,對我軍反向包圍。於禁、徐晃因懼君侯威名,皆按兵不動,惟有龐德現於營前罵戰,口出不遜。
關公聞言,勃然變色:天下英雄聞我之名,無不畏服;龐德豎子何等樣人,何敢藐視關某!我必親自出戰,斬此匹夫,以雪吾恨!
即令廖化引軍猛攻樊城,不可稍停;自己則引關平,親來迎敵龐德。
關公橫刀縱馬出寨,向對陣叫道:關雲長在此,是哪個小兒大膽,前來討死?
對麵鼓聲響處,龐德出馬,以刀頭直指關公鼻端,高聲叫罵:關羽,不忠不義之賊!當初降於魏王,我主以貴賓之禮相待,上馬提襟,下馬相迎。你卻掛印封金逃去,反與魏王為敵,真乃無恥之尤。我今奉魏王旨意,特來取汝首級!你若怕死,就早下馬受降!
若論天下忠義之士,世人無不首推關公。龐德雖勇,亦有自知之明,深恐不是關公對手,故此偏以不忠不義惡言毀罵,欲使關公發怒如狂,自己方有得勝之機。
關公三十年來倍受世人欽敬,向以忠義自待,何曾受過這等毀罵?果然中了龐德激將之計,氣衝鬥牛,亦於馬上回罵:量你一介西涼匹夫,今棄故主降曹,方為不義。你能比當年河北顏良、文醜乎?可惜斬你鼠賊,汙了關某青龍偃月寶刀!
說罷縱馬舞刀,來取龐德。龐德心中打鼓,到此份上也隻得掄刀相迎。
兩軍擂鼓呐喊,各為主將助威,見二馬盤旋,竟戰至百餘回合,各自精神倍長。
關公暗讚:龐德刀法慣熟,真我敵手。由此觀之,其主馬超武藝,亦不在關某之下。虧得當日沒有入川與其比試,不然的話,說不定便將某一世英名毀於一旦也。
畫外音:關公雖然武藝絕倫,但今年已是六十歲高齡,怎比得龐令明正值血氣方剛?若是放在十年之前,便是兩個龐德也非關公敵手,此事應知。
二人鬥至一百二十餘合,關公欲用攝魄之術殺之,又覺勝之不武,不免猶豫。
即便如此,龐德也覺氣力不加,遂使個虛招,撥回馬頭,拖刀而走。
關公驅馬隨後趕來,口中大罵:奸賊龐德!這拖刀計招數,乃是關某使剩下來的,當年便以此術殺了蔡陽。你今欲在關某麵前賣弄,豈非找死?
遂縱馬上前,尋思待其揮刀之時,便先下手為強,砍了龐德首級。赤兔馬快,正好追個馬頭趕馬尾。關公隻防拖刀計,卻不料龐德掛上大刀,猛然回身。
眾軍齊聲大叫,但聽弓弦響處,關公額頭上已然中箭,射透銅盔,血流滿麵。
原來龐德根本不會使拖刀絕招,但卻具神射之能,隻是虛作拖刀之勢,以迷惑關公,卻偷拽雕弓,以暗箭傷之。
關公雖然中箭,卻未落馬。龐德見之,掛起雕弓,擎刀在手,回馬趕來。
道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背後金風作響,關平馬到,一刀斬落龐德盔纓。
龐德大駭,欲掄刀再戰關平,忽覺渾身再無一點氣力,雙臂其軟如綿。又見於禁和徐晃都不來相助,隻得飛馬逃回本陣,收兵回歸本寨。
關平不敢追趕,急救父親回營,命醫官替關公摘了頭盔,拔了箭頭。
醫官笑道:幸得龐德激戰之後乏力,君侯又得寶盔阻擋,此箭射得不深。無妨,無妨。隻用金瘡藥敷之,三日之內便愈。
於是包紮上藥,拜辭出帳。
畫外音:醫官不知,龐德這一箭雖然不關生死,但因正中印堂大穴,卻無意中破去關公攝魄之術。若是神功不破,關公其後便不會敗於徐晃,最終落於潘璋、馬忠小輩之手。
關公見破了自己攝魄神功,不由切齒痛恨龐德,誓必殺之。
當夜關平、周倉、馬良等在帳中置酒壓驚,並祝關公早日康愈。正飲宴間,忽聽空中一聲炸雷,大雨傾盆而下。帳門便如雨簾,頃刻平地成河,水深二尺。
關公向帳外望去,心中一動,對關平笑道:夏末秋初,天降暴雨尋常之事,不足為怪。某深知本地天氣之變,故紮營高處,並已於襄水港內暗布戰船數百艘。此乃上天垂顧,若破於禁、龐德之兵,即在大雨之後也!
關平及眾將聞說,均自大喜。
暴雨下了數日,依舊淋漓不止。關公額上箭創已然結痂,遂出帳上馬,引關平等數騎登上高阜,察看雨後地勢。
遠遠望之,見樊城旗號不整,軍士慌亂修洞補牆;城北十裏山穀之內炊煙四起,屯著於禁七支軍馬;東麵是龐德營寨,西側為徐晃兵馬。
又見襄江大漲,幾與江堤持平,水勢湍急,聲如牛吼。
關公暗自點頭,回身問向導官:那城北山穀,是謂何名?
向導答道:某世代居於樊城,故知此穀有個生僻名字,因其貌似魚簍,喚作罾口川。
關公撫髯大笑,又歎一口氣,謂諸將道:當初龐士元軍師死於落鳳坡,便是犯了地名之諱。今於禁入於罾口,也必為我擒也。
遂引眾將回至大帳,令馬良、趙累預備船筏,收拾水具;又差周倉率五百軍士去堰住各處水口,聽令放水以灌樊城,並淹罾口川之兵。
眾將領命,歡欣鼓舞,冒雨而去,各自準備。關平見父親出此奇計,深自拜服。
到了晚間,雨勢轉大,又下了整整一夜,江水如同牛吼。
次日天剛破曉,關公升帳,令全軍上船,搖旗鼓噪,直衝龐德、於禁營寨;同時下令掘開江堤,大水如千軍萬馬,灌入樊城。
城中軍民皆身陷水中,深可及腰。隻有徐晃大寨紮於丘陵高處,未被水淹,但因無船隻,卻也被困原地,動轉不能。隻能看著荊州馬耀武揚威,無計可施。
龐德坐於帳中,聽得萬馬爭奔,征鼙震地。急出帳看時,見四麵八方,大水驟至。
於禁紮營山穀,比龐德更為窘迫,但見七軍亂竄,營帳皆漂於水麵,軍士隨波逐浪者不計其數,平地水深丈餘。於禁大驚失色,隻得與諸將各登小山避水。
比及天色平明,關公及眾將乘船擁至。
於禁見四下無路,料不能逃,遂向關公高呼己名,口稱願降。關公令盡去衣甲,拘收入船,然後來擒龐德。
龐德引副將與步卒五百人,身無衣甲,立在堤上,見關公前來,奮然挺刀接戰。自平明戰至日中,龐德連殺數十人,回首見左右副將、偏將已被射殺淨盡,眾軍皆降。
正無奈何,忽見一船前來。龐德大喝一聲,提刀飛身躍上,殺人奪船,欲向樊城而走。
上流頭一員大將撐筏而至,隻一下便將小船撞翻,龐德落於水中。
關公抬眼看時,見那筏上大將正是周倉,不由大喜道:隻要活龐德,不要死公明!
周倉因隨關公在荊州住了數年,水性極為慣熟,更兼力大,因見敵將船翻,便即跳下水去,生擒龐德上筏,來向雲長報功。
一日激戰,於禁所領七軍一小半死於水中,餘者料無去路,全部投降,共俘三萬餘人。
徐晃引兵在山上固守,見於禁被擒,愈發不敢出營。
關公升帳而坐,於禁拜伏於地,乞哀請命。關公見昔日五子良將今日情狀,亦感悲憫,遂道:文則放心,我不殺你。來人,送送荊州監候,不許慢待了他。
軍士應命,監押於禁而去。關公又令押過龐德,見其睜眉怒目,立而不跪。
關公愛才之心大起,溫言勸道:你前日以惡言罵我,又以暗箭傷我,關某皆不怪罪。令兄龐柔現在漢中居官,故主馬超亦在蜀中為將。令明何不早降?某保你不失封侯之位。
龐德非但不肯降服,反而怒罵道:某今被俘,是老天下雨助你,非戰之罪。我受魏王大恩,寧肯死於刀下,豈肯降你與劉備等篡逆之賊!
關公見此,歎息一聲,隻得成全其誌,喝令刀斧手推出斬首,其後葬之。
歇兵一日,關公乘水勢複上戰船,引軍來攻樊城。卻顧慮東山徐晃來攻,即分兵一半與馬良、關平,令其駐守郟下擋之,自與廖化攻城。
樊城周圍白浪滔天,城垣漸漸浸塌。城中男女擔土搬磚,填塞不住。
曹軍眾將又見關公率船來攻,無不喪膽,慌忙來告曹仁:今日之危乃天意如此,非人力可以挽救。即便關公不攻,城塌也在指日之間,我等便似於禁七軍,盡為魚蝦腹中食矣。今可趁敵軍未至,乘舟夜走,雖然失城,尚可全身。
曹仁大慌,欲從眾將之言,下令棄城而走。
滿寵奮然,扯衣諫道:將軍不可。山水因暴雨驟至,豈能長存?不出旬日,即當自退。關羽未盡全力攻城,慮徐晃將軍襲其後也。今若棄城而去,黃河以南,非國家之有矣!將軍乃魏王族弟,望固守此城,以為國家保障。
曹仁聞其勸諫猛醒,拱手稱謝:非伯寧之教,幾誤國家大事。
乃騎白馬上城,聚集眾將:某發誓保守此城,但再有聲言棄城而去者斬!
說誓已罷,即令將自己所乘白馬殺死,沉於江中,以示絕不逃走之意。
諸將皆道:將軍若此,某等何懼?願以死據守樊城!
曹仁甚慰,令於城上布設弓弩數百架,斬木為矢,使軍士晝夜防護。關羽見攻城不下,隻得引軍回營,蓄勢待發。
果然不出滿寵所料,三日後大雨已停,烈日複照。城外各處水勢漸退,樊城複安。
鏡頭轉換,按下樊城,複說長安。
探馬飛馳長安,向魏王奏報:關雲長擒於禁、斬龐德,水淹七軍,樊城勢危!
曹操聞報驚駭,顧不得西征漢中,急聚眾臣商議,應對關羽之策。
諸將皆謂:於禁七軍既喪,徐晃兵力不足,難與關羽抗衡,應再派兵援之。
曹操便依眾議,急發兩路大軍,往救樊城:一路派徐商為將、呂建副之;次路以殷署為將、朱蓋副之。各率六營,共計十二營兵馬,前去增援徐晃,以解樊城之圍。
發兵已畢,又恐不能戰勝關公,複商議遷都於洛陽,以避其鋒銳。徐庶、劉曄、司馬懿聞此,暗暗欣喜;惟賈詡、程昱大驚,力勸方止。(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