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邑邊塞,自白登山之後,漢匈之間再次拉開大戰序幕。
元光二年六月,漢武帝派遣精兵三十餘萬,正式發出征伐令。
詔令:命護軍將軍韓安國為帥,驍騎將軍李廣、輕車將軍公孫賀左右翼,各率大軍十萬,以為主力,埋伏在馬邑附近山穀之中,以待圍剿!
韓安國、李廣、公孫賀:喏!臣等遵命。
詔令:命大行令王恢為將屯將軍,材官將軍李息為副,率三萬精銳,北出代郡,從側翼襲擊匈奴輜重,並斷其退路。配合韓、李、公孫三位將軍,一舉全殲匈奴主力!
王恢、李息:喏!臣等遵命。
詔令:命將屯將軍王恢,派遣商人聶壹,前往匈奴誘敵!
王恢:為臣遵旨。
於是大軍出發,各自依令行事,王恢喚來聶壹,叮囑先發。
聶壹奉令,遂以出塞經商為名,往見匈奴軍臣單於。
單於:卿乃商賈,見我何事?
聶壹:大王不欲奪取漢朝漠南之地乎?臣有一計,不用殺伐,既可全勝。
單於:有何妙策?卿試言之。
聶壹:馬邑者,乃漢朝邊境大鎮,財富無數,又無甚駐兵。臣有勇士數百人,能斬殺馬邑縣令,接應大軍入城。馬邑若下,則大王便可唾手而得漠南全境矣。
單於:我得漠南,對卿有何好處?
聶壹:彼時牲畜財物盡歸匈奴,臣隻求為馬邑城主可也。
單於:倒是個一石二鳥上策。
聶壹:當臣發動之時,萬望大王定要派軍前來接應,以防漢軍複來奪城。
軍臣單於因貪圖馬邑財物,更無懷疑,欣然允諾。於是重賞聶壹,使其先回;並派使者在後暗隨,觀其虛實回報。隨後親率十萬大軍,出離汗庭,進入武州邊塞。
聶壹返至馬邑,便與縣令密謀,殺死一名囚犯,割其首級,懸掛在城門之上,對外偽稱是縣令頭顱。匈奴使者見到城門懸首,信以為實,馳歸武州,報與單於。
軍臣聞報大喜,乃率領十萬大軍盡出,徑向馬邑進發。
大軍前距馬邑百裏,哨馬來報:前麵沿途隻見牲畜成群,但卻無人放牧。
單於:且慢!此事令人生疑。大軍止住,與我先攻其邊防小亭,詢問端地。
於是一舉攻克邊防小亭,俘獲雁門尉史,訊其牲畜滿野,因何無人放牧根由。
尉史懼死,乃將聶壹所獻誘敵計謀全部說出。軍臣聞此大驚,立即派出細作,前往邊境打探。細作探明還報,說馬邑山穀中殺氣騰騰,果有無數伏兵。
軍臣單於聞報,大吃一驚,急忙下令撤軍,一口氣逃回汗廷,就此龜縮不出。
此時王恢、李息率領三萬大軍,已出代郡,準備襲擊匈奴輜重。忽然哨馬來報:匈奴發兵十萬,到至雁門,攻下邊亭;但未知何故,隻屯紮三日,便即退兵!
王恢:呀,可恨,可惱!此必是有人泄露我計,以至功虧一匱也。
自思隻有三萬兵馬,不敢孤軍深入,隻好引軍退還。
韓安國等率領大軍,分駐馬邑境內埋伏,數日不見動靜,遂改變作戰方案,率軍出擊,結果已無匈奴蹤影。馬邑之謀,就此破產。
漢武帝怒道:王恢主動提出誘敵,卻又臨陣反逃,實在可恨。將其下獄,等候斬決!
王恢入獄,十分恐懼,遂使家人盡出府中財帛,買通天子近臣田蚡,趁便進言;同時又通過王太後,向天子求情,望能免罪。
漢武帝:隻因此賊謀事不周,致我朝廷三十餘萬大軍,寬勞往返,靡費億萬。匈奴全軍逃脫,破我邊亭,掠我牛羊,且謂我無謀,遺笑天下。此等重罪,豈可容饒!
田蚡將天子此語傳遞獄中,王恢聞而絕望,被迫在獄中自殺謝罪。
畫外音:馬邑之謀雖未成功,但其曆史影響,卻是非同凡響。自此之後,便使漢朝結束屈辱和親政策,朝廷意見空前統一,開始屢派邊將,主動出擊匈奴。
四年之後,漢武帝再次發兵,以衛尉李廣為將,從雁門出擊匈奴。
李廣奉命而出,氣勢昂昂,輕舉冒進,引軍直出邊塞,深入匈奴內境。隻因行軍不密,便被匈奴細作偵知,還報單於。軍臣單於由是提前有備,仗其兵勢眾多,設伏圍擊漢軍。
於是毫無懸念,漢軍冒然出擊,於風沙漫天之中落入匈奴埋伏,即遭圍剿。李廣雖然槍法絕倫,善射無敵,但因寡不敵眾,力戰至晚,終被敵人所俘。
匈奴大勝,全軍沸騰。部將擒得李廣,獻於渠帥馬前:此乃漢軍主將,被某生擒!
渠帥見李廣半死不活,哈哈大笑:此人自恃英勇無敵,不料落於咱家手中,豈非天意!觀其此狀,再無活動能力,可於兩馬之間連以網兜,將其放置網上,向單於報功去者!
眾將應諾,整軍班師。押解戰俘無數,裝載戰利滿車,笑聲盈耳,再無防備。
李廣假裝昏死,躺在網中,暗運氣息,漸漸恢複氣力。
匈奴騎兵押解俘虜輜重而行,因此不能急馳,行出二三十裏,天色又已昏黑。
李廣側臥網中,偷偷睜眼望去,隻見無數胡騎雜遝而過,不成隊列。
觀察片時,忽見一匹健馬小步趨過,渾身火炭般赤紅,並無一根雜毛,四蹄如削,汗滴如血。馬上乘者,乃作百夫長打扮,正在馬背上似睡非睡,醉眼迷離。
李廣心中大喜,暗道:此乃汗血寶馬,真天助我也!
想到此處,乃自網中突然暴起,猶如大雁淩空,跳上汗血寶馬。那百夫長猛吃一驚,急以手中鐵弓橫擊,欲將李廣掃下馬去。李廣此時逃命要緊,突發神力,夾手將鐵弓奪過,一腳將那百夫長踢落馬下,順手扯斷其腰間箭囊,然後騎坐雕鞍,策馬而逃。
百夫長跌落馬下,摔個發昏,猶不忘高聲呼叫:搶馬呀,搶馬呀!還我汗血寶馬!
李廣渾然不理,乃以弓梢策馬,疾馳向南,瞬間已奔出數裏。匈奴騎兵猛醒,隨後追來。李廣便在馬上引弓搭箭,不斷回身發射,追兵紛紛應弦落馬,無一落空。
當時夕陽西下,草原之上暮色蒼茫。汗血寶馬四蹄馳發,哪裏追趕得及?不到片時,已經成為一個黑點,終於消失在暮色之中。
李廣狂奔百餘裏,終與回歸大營,與部下匯合。因知寡不敵眾,無力再戰,隻得率引殘部,回到塞內。一麵修表上奏朝廷,報敗請罪。
漢武帝聞報李廣兵敗,又驚又怒,遂命將李廣召回京師,交給有司處置。法司認為李廣此番出戰損失重大,又被敵人活擒,應當斬首。武帝改命罰金自贖,罷為庶人。
李廣就此退隱藍田,常與灌強到南山中打獵。灌強者,乃前穎陰侯灌嬰之孫。
一日獵罷,李廣留在灌強郊外田莊飲酒,至夜而歸。到至霸陵亭下,隻因天已定更,早見城門已閉,遂命從騎叫關。適逢霸陵尉酒醉,正在城樓盹睡,聞聽城下叫門,不由大怒。
霸陵尉:酉時宵禁,關門不開,何人不知?爾在城下鬼叫,不懼刑罰乎?
李廣從騎:城外叫門者,乃前任衛尉李將軍也,你何敢如此無禮!
霸陵尉醉眼乜斜:便是現任將軍,尚且不能夜間過關,況是前任將軍乎!
從騎大怒,正欲爭執,李廣止信,就便宿在霸陵亭下林中,天明方始入開關。
其後未久,匈奴入侵遼西,殺其太守。韓將軍敗至右北平,重傷而死。於是漢武帝複又起用李廣,命為右北平太守。
李廣重握軍權,即調霸陵尉隨軍,至而殺之,以報前番不肯放行之恨,然後上書謝罪。
漢武帝豈能以一小小亭尉之故,降罪大將?隻索作罷,斥責數語了事。
李廣由此鎮守右北平郡,時出征伐,平靖周邊諸鎮。匈奴人皆知其當年飛身奪馬之事,都呼其為“飛將軍”,由此望風遠避,數年不敢入侵。
鏡頭閃回。按下邊關戰事,複說內宮秘聞。
漢武帝繼位之後,果然話符前言,便封表妹陳阿嬌為皇後。
陳皇後乃為開國功臣堂邑侯陳嬰後裔,堂邑夷侯陳午與大長公主劉嫖之女。陳嬰曾隨項羽征戰,後降劉邦,並在漢高祖六年獲封堂邑侯。
漢文帝三年,陳嬰之孫陳午襲堂邑侯,娶竇皇後之女館陶長公主劉嫖為妻。長公主生育二男一女:長子陳須,次子陳蟜,幼女陳若昕,乳名阿嬌,即是孝武陳皇後。
陳氏既為皇後,武帝便為姑母長公主加賜封號,使從竇太後姓氏,尊稱為竇太主。
母為太主,己為皇後,陳若昕故此自恃尊貴,日益驕橫。竇太主亦自恃當年擁立有功,便時常向朝廷索取財物,貪得無厭。武帝不耐其煩,漸漸心生厭惡。
陳皇後雖然寵冠後宮,但不知何故,始終不產子嗣。先後花費九千萬錢,遍請名醫巫師,治療不孕之症,終究沒能治愈。更兼驕橫善妒,由此天子寵愛漸衰。
武帝生母王太後見之,乃勸兒子:你剛即位不久,大臣尚未歸附。此前議立明堂之事,已經惹怒太皇太後,如今又忤長公主之意,必受重責。婦人易哄,我兒當知何為!
武帝醒悟,乃對竇太主與陳皇後母女稍加恩禮相待。
建元二年,漢武帝胞姊平陽公主因見天子無嗣,乃獻歌女衛子夫,以充後宮。衛子夫容顏嬌美,歌喉婉轉,天子幸而寵之。
陳皇後見天子寵幸歌女,非常生氣,數次尋死覓活,武帝愈加對皇後不滿。
建元三年,衛子夫懷有身孕,陳皇後愈加妒忌。大長公主心疼愛女,由此愈亦妒忌衛子夫。因暫時奈何衛子夫不得,於是策劃抓捕其弟衛青,欲先將其殺害。
衛青字仲卿,河東平陽人。生父鄭季,原為平陽侯曹壽府中小吏。平陽公主將侍女衛媼賜予家仆為妻,生有一男三女,皆從母姓:子名衛長君,女名衛孺、衛少兒、衛子夫。
衛媼生性風流,不喜丈夫為人怯懦,複與縣吏鄭季私通,又生一子,取名衛青。
因為衛媼之夫收入有限,無力養育二子三女,以至生活艱苦。於是衛青降生之後不久,便被母親衛媼送到生父鄭季家中。鄭季原配之妻極妒,不令衛青與諸子同等待遇,命其與家仆同居,並令為家中放羊。鄭季諸子也不把衛青看成兄弟,將其當成奴仆一樣虐待。
衛青稍長,不願再受鄭家奴役,便回到母親身邊,入於建章宮中,為平陽公主騎奴。
歲月荏苒,光陰似箭,轉眼衛青長大,已成翩翩少年。忽有一次,衛青奉命前至甘泉宮,被一位囚徒看到,大驚小怪道:此位小哥,我觀你麵相極貴,可至封侯。
衛青笑道:我身為人奴之子,隻求免遭笞罵,已是萬幸,何談立功封侯?
囚徒搖頭:陳涉有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衛青答道:若果如閣下所言,他日苟能富貴,絕不相忘。
閃回結束。衛子夫時因獲幸懷孕,漢武帝聞而大喜。陳皇後愈加嫉妒,便與其母館陶公主商議,派人前往建章宮擒拿衛青,意圖殺害。
時有北地郡義渠人公孫敖,乃是漢武帝騎郎,與衛青是為同僚,交情至厚。無意中聽到皇後母女密謀,於是大驚,急馳騎出城,搶先到至建章宮中,救下衛青,送至內宮藏匿。
衛青既入內宮,便來私見胞姊,告以皇後母女欲圖謀害。衛子夫便命兄弟藏身馬廄,待天子散朝還宮,跪求相救兄弟性命。
漢武帝得知此事,大為憤怒,勸慰道:富貴窮通,皆在我手,卿弟性命,誰能害之!
立下詔旨,任命衛青為建章監、侍中,數日間連續賞賜,多達千金。加封衛子夫為夫人,又封其長兄衛長君為侍中。複賜婚衛夫人二姊,將衛孺嫁給太仆公孫賀,衛少兒嫁給丞相陳平後人,詹事陳掌。公孫敖救護衛青有功,也被拜為太中大夫,因此顯貴。
其後未久,衛夫人其後接連生下三個公主,尊寵一日勝過一日。衛青更被任命為太中大夫,俸祿千石,掌管朝政議論,就此躋身朝堂。
長公主劉嫖與陳皇後未料弄巧成拙,隻得暗自飲泣,憤恨不已。元光五年,陳皇後學習婦人媚道,與女巫楚服對食,被武帝發覺,要求禦史窮究此案。
侍禦史張湯探明上奏:楚服為皇後施以巫蠱邪術,祝告鬼神,屬大逆無道之罪。
漢武帝覽奏大怒,就此欲廢皇後,生母王太後複又勸之。武帝難逆母親之意,於是稍作讓步,使內侍揚言於外:如大長公主收斂其鋒,朕即暫留皇後之位不廢。
大長公主聞之,這才稍斂鋒芒,停止索討無厭之行。然而皇後愈加嫉妒,更與女巫楚服來往密切。楚服也是作死,唆使皇後日夜祭祀,煉製丹藥服用;自己則穿男子衣冠,與陳皇後一同飲食寢居,愛如夫妻。一時深宮大內烏煙瘴氣,謠言四起。
漢武帝聽到風聲,複令禦史及內侍聯手,深查巫師與皇後之罪。於是未久,皇後宮中諸多妖蠱咒詛,女扮男裝與淫亂之事,皆被查出。
證據皆在,上報天子。武帝怒不可遏,命將巫者楚服斬首於市,又牽連宮中內侍婢妾,及楚服弟子人等,被誅殺者三百餘人。
秋七月乙巳日,漢武帝賜予皇後策書,其書略雲:皇後不守禮法,祈禱鬼神,降禍他人,豈可承受天命。令繳回璽綬,罷皇後之位,退居長門宮。
聞說皇後被廢,竇太主羞慚恐懼,親向武帝叩頭請罪,哀求饒恕女兒性命。
武帝說道:皇後所行乖張,不合大義,不得不廢。姑母休要輕信閑言,而生疑懼。皇後雖廢,仍依法優待,居長門宮與居住上宮,並無區別。
長公主無奈,隻得回府。因找來麵首董偃,向其哭訴:全是你當初獻策,勸我贈送長門宮於天子。未料今日竟成囚禁我女之獄,如其奈何?
鏡頭閃回,敘述長門宮典故。
董偃者,京城賤民,小販之子。因父親早死,與母親靠賣珍珠維持生計。十三歲時,因年紀幼小,得以隨意出入長公主府宅,常賣珠與館陶大長公主劉嫖。
劉嫖因見董偃長相俊美,欲火難耐,便命賞賜董母重金,將其子留在府中,養為孌童。待董偃長到十八歲時,愈加玉樹臨風,出入乘坐高頭大馬,晚上便與公主同寢。
董偃相貌英俊,為人瀟灑,性格溫和。貴族王公及大臣因為公主原因,都願與其結交,呼為董君而不名。劉嫖毫不隱諱自己淫行,並為董偃日出千金,極其寵愛。
時有安陵人袁叔,乃是董偃好友,冷眼旁觀此事,因對董偃私下勸道:公暗侍公主,若被皇帝知之,隨時都有殺身之禍。豈長期以往,若無其事乎?
董偃惶恐:我亦深懼,奈無良策,願兄教我。
袁叔獻計:我聞當今天子,欲得長公主長門園林久矣。賢弟言無不入,何不便勸長公主獻其園林,以為天子外宮?則天子感激賢兄主謀,來日一旦獲罪,亦可免之。
董偃聞言稱善,乃見竇太主,說以此計。太主言無不從,馬上奏報皇上,說欲獻長門園,以為天子行宮。武帝果然大悅,將長門園改名為長門宮,重加修建,煥然一新。
董偃因此便得武帝欣賞,故此雖然時常被人彈劾,也自安然無恙。
元光六年,堂邑侯陳午去世。漢武帝親到堂邑侯府吊喪,並向姑母問安。
館陶長公主迎入正堂拜謝,參見天子,再受家禮,姑侄寒暄已畢。
尚未坐定,漢武帝便道:既入侯府,欲拜見主人翁者。
因當時姑父已死,此話顯然是另有所指,言外有意。
長公主聽罷大驚,趕緊下殿,去掉耳環首飾,伏地請罪:臣妾行為無狀,辜負陛下厚望,該當死罪。陛下未令交有司審問,已甚顯寬容,我豈不知?死罪!死罪!
漢武帝:姑母平身,寡人不怪,隻管去叫主人翁,出來與我相見。
長公主見侄兒和顏悅色,並未發怒,遂重新收拾簪環,親到東廂房中,將董偃引出。二人來至正堂,並肩向天子下拜,一起磕頭請罪。
漢武帝仔細相看董偃一番,暗自佩服姑母眼光,並不怪罪,還命侍者,賞賜董偃衣冠。公主如釋重負,當即盛擺筵宴,相請漢武帝入席,親自為皇帝奉食進觴。
董偃見皇帝以“主人翁”相稱,也便放下心來;酒過三巡,竟便以此自謂。漢武帝大笑,飲宴甚歡。宴罷,董偃貴寵之名,天下皆知。
又一日,武帝詔命在宣室設宴,款待竇太主和董偃。
太主與董偃奉命入宮,當要進入宣室,常侍郎東方朔執戟上前阻攔,不許進入。
武帝不悅:朕之至親貴客,卿何攔之?
東方朔:太主可也,董偃不可。
武帝:卻是何故?
東方朔:董偃非但不可入此宣室,且有三罪可殺!
太主:你乃下臣,何敢無禮如此!
武帝:姑母且慢動怒。東方朔,你且說來,董卿犯有哪般三罪?
東方朔:以下臣私侍公主,死罪一也;壞風化,亂禮製,違先王法度,死罪二也;陛下正當壯盛,須積思六經,留心王事,追慕唐虞之政,仰敬三代教化。而董偃不知依經勸學,反以靡麗為重,奢侈為稱,盡狗馬之樂,極耳目之欲,行邪枉之道,徑淫辟之路,此國之大賊,民之大害,死罪三也。故此不可令其登堂入室,且請誅之,以靖朝廷!
太主及董偃聞此,齊都變色,竟無語可答。
武帝沉默良久,笑道:朕之家事,卿休擅加幹涉。
東方朔:不誅董偃可矣。但宣室乃是朝廷演禮重地,是臣職責所在,不敢放入。
武帝:酒宴已備,奈何?下不為例可也!
東方朔:萬萬不可。宣室是先王正殿,非議論國事,不能進也!惟其如此,淫亂方除。陛下博覽群書,熟知史事,當思前鑒未遠。
武帝:有何前鑒?
東方朔:昔豎貂教齊桓公以淫亂,終與易牙為患;慶父縊於莒國,魯難方已;管蔡伏誅,周室得安。以上諸事,陛下豈有不知?然亂而後治,豈若防患於未然乎!
武帝聞聽其言方正有理,隻得向東方朔讓步。乃命罷宴宣室,改在北宮;並令董偃休走正門,改從東司馬門進宮,改稱東交門。為獎勵東方朔犯顏直諫之功,更命賞金三十斤。
畫外音:從此之後,董偃逐漸失去天子寵愛,三十歲便即去世。數載之後,長公主劉嫖去世,與董偃合葬霸陵。後世曆代公主貴人行越禮之事,劉嫖及董偃是始作俑者。
鏡頭閃回,敘說東方朔其人其事。
東方朔字曼倩,平原郡厭次縣人。喜歡古籍,愛好儒家經術,廣覽諸子百家之書。
建元元年,征召天下賢良方正,以及文學之士。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
東方朔上書,寫滿三千竹簡,兩人扛抬入宮,漢武帝兩月方才讀畢。
又讀其自薦書中道:臣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二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年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臣今二十二歲,身高九尺三寸。目如明珠,齒若編貝,勇逾孟賁,捷似慶忌,廉比鮑叔,信效尾生。類似臣者,可為天子之臣矣!
武帝覽奏大笑:此狂儒也。但亦謂氣概不凡,命為公車令!
公車令俸祿微薄,東方朔很是不滿。
為盡快得到天子召見,東方朔故意嚇唬養馬侏儒:皇帝說爾等不能種田,不能打仗,更無治國安邦之才,對國家無益,將欲殺之。
侏儒大恐,哭向天子求饒。
漢武帝問明原委,即召東方朔責問。
東方朔趁機奏道:臣詐言嚇之,不得已也。侏儒身高三尺,臣身高九尺,俸祿卻是一般,豈非撐死若輩,餓死小臣!聖上如不重用,幹脆放我回家,臣不願白白耗費京城之糧。
武帝聽後捧腹大笑,命為金馬門待詔。至此東方朔得以親近天子,時常備詢。
漢武帝有次與眾侍臣射覆猜謎,親置壁虎於盂中,無人猜中。
東方朔道:臣嚐學《易》,請允試猜之。
武帝:未料卿尚有此能耶?若是猜中有獎,不中則罰。
東方朔疊蓍成卦,詳視半晌,故作大驚小怪:奇哉,怪也。竟是此物?
武帝:休要招張弄致,隻說內中何物?
東方朔:似龍無角,謂蛇有足;肢行脈視,爬牆越戶。不是壁虎,則是蜥蜴。
漢武帝大奇,遂賜帛十匹。
其後每遇射覆,東方朔每猜必中,武帝皆有賞賜。
伶人郭舍本受帝寵,見被東方朔奪去風頭,由是嫉妒非常。遂奏請天子:東方朔狂妄自大,猜中隻是偶然。臣亦曾學周易,請與其一決高下,若是落敗,甘願受罰。
武帝:既是如此,則便當眾比賽。東方朔若是落敗,自也受罰。
於是召集內侍寵臣,便在偏殿擺下擂台。郭舍人專揀蹊蹺之物,先用樹上寄生蟲出題,不料東方朔疊指卜課,便即猜中。郭舍不服,連出謎語,東方朔應聲就答,毫不犯難。
輪到東方朔出題,郭舍人倒也精於此道,但隻能猜出一半,由此高下立判。於是郭舍受罰,輸掉萬錢,皆歸東方朔之手。漢武帝便命東方朔為常侍郎,自此寵幸有加。
時逢炎夏酷暑,漢武帝出獵所獲甚豐,因命賜肉給侍從將士。太官丞負責分肉,遲遲未至,眾將士在宮外列隊相候,個個汗流浹背,熱不可耐。
東方朔見此,便拔劍上前,自行割肉,轉身即走。
同僚見此,齊都驚道:不待丞吏,自行割肉,豈非欺君?
東方朔:如此伏天,再等下去,非但其肉將臭,人亦將中暑致病。反正是受天子之賜,何不順從權變,及早回家?公等在此等候可矣,我先受天子之賜。
一麵回答,一麵攜肉登車,揚長離去。
太官丞姍姍來遲,將肉分畢,果然諸將已有不少中暑者,肉質亦不新鮮。太官丞不察己過,因聞東方朔自行割肉而去,十分不悅,次日上朝,便將此事上奏天子。
武帝聞奏,便問東方朔:昨日賜肉,卿不等詔令下達,就割之而去,卻是為何?
東方朔也不分辨,脫帽跪謝:臣有罪,願領責罰。
漢武帝:既曰認罪,請對眾卿自責可也!
東方朔:喏,為臣遵旨。
再拜而起,對眾臣揚聲說道:東方朔!接受天子賞賜,卻不等詔令下達,何其無禮耶!拔劍割肉,何其豪壯耶!割肉不多,又何其廉潔耶!回家送肉與妻,又何其仁愛耶!
眾臣聞此,哄然大笑,致有捧腹委地者。
漢武帝:朕本使先生自責,孰料竟是自讚不已也!赦卿無罪,更賜一石酒、一百斤肉,速速拿回家去,送給妻子,以顯寡人仁愛可也。
眾臣聞此,又是一場哄笑,捧腹者以致倒地難起。當日嘻嘻哈哈,君臣皆歡。漢武帝因見天熱肉多,恐不耐久存,於是詔命散朝之後,便留眾臣在殿中飲宴。
酒席宴上,東方朔架不住同僚皆勸,以至醺醺大醉。忽覺內急,因不及登東,即進入殿中,在殿角小便。本以為此舉隱秘,未料被同僚看見,由是當場上書彈劾。
漢武帝無法回護,命將東方朔免除官職,貶為庶人。但不許回鄉,命在宦者署待詔。
時有天子胞姊隆慮公主,年老多病,隻有一子,被封昭平君,娶武帝之女夷安公主為妻。自幼恃寵驕橫,胡作非為。因酒後暴怒,斬殺公主傅母,由是被捕入獄。
有司經過審查,據實上奏:依照漢律,殺人當斬。
隆慮公主聞此大恐,扶病進宮來見天子,以自己病重將死為由,替子求情。
漢武帝情麵難卻,便答應其姐:可用黃金千斤、錢一千萬,以贖昭平君一死。
隆慮公主由此誌得意滿,這才出宮而去。
然而武帝不欲違逆法律,是用緩兵之計將胞姊支出,隨後便令法官依法判決,終決死刑,將昭平君斬於獄中。隆慮公主聞此,乃與兒媳抱頭大哭,痛不欲生,皆都怨恨天子。
武帝聞說胞姊與愛女痛哭,亦覺後悔,食不下咽,入殿不語。
東方朔見此,卻舉酒相賀:臣向陛下祝壽,長命不死!
漢武帝大怒,拂袖下殿而去。傍晚之時,又詔東方朔入宮,問道:卿何祝酒為壽?
東方朔答:臣因見陛下悲傷,必損其壽;酒乃消愁之物,故以酒祝。陛下剛正至公,大義滅親,故曰長命不死,又可為陛下解愁也。
漢武帝由是轉悲為喜,複任東方朔為中郎之職,並賞賜布帛百匹。
夏去秋來,草壯馬肥,天高氣爽。
漢武帝酷愛騎射,常借平陽侯府中車仗出遊狩獵,每次出行,便即一至五日不還。
因不滿足其樂,又恐十分擾民,便欲修建上林苑,就近遊獵。乃命估算苑囿中所占農田價值,欲以京畿荒地,抵償農民現有良田。
東方朔在場,便向武帝諫言:上林苑所處之地,物產富饒,地勢險要,又易於耕作。若皆命修成林苑,則非惟不恤農時,更非富國強民之計。
武帝:我為天子,擁有四海,隻辟數千畝上林之苑,以備遊樂,有何不可?
東方朔:為帝王者,勿以小惡而為之,休以小善而不為。殷紂王、楚靈王及秦始皇者,皆為天下雄主,且智謀出眾,睿智非常。隻因大興土木,不恤民力,導致天下大亂,陛下豈不聞乎?臣善易算,陛下知之;亦精天文,陛下不知。今獻《泰階六符》,望陛下詳之。
武帝親覽其書,見內中載敘曆代天象變異,以及對應當時國中大事,皆都有根有據。於是自省所做之事,立時改過,遂罷修建上林苑之議。
又拜東方朔為太中大夫,食祿一千石,加給事中之銜,並賞賜黃金百斤。
這日朝散,漢武帝正與東方朔在殿中閑話,忽然內侍來報:稟報陛下,奇事非常!
武帝:有何異事?
內侍:建章宮內,忽現一物。形似麋鹿,宮中無人識之。
漢武帝大奇,於是便命東方朔隨同入宮,親自來看。到時果見一物,正如內侍所言,形似麋鹿,卻又不是。那物見到武帝,嘶鳴三聲,縱躍出宮,瞬時不見。
東方朔笑道:奇哉,妙哉!此物出現,真乃國之祥瑞也。
漢武帝:如此說來,卿知其為何物耶!
東方朔:臣知其為何物,但請陛下賜以美酒佳肴,方可說之。
漢武帝:倒也正好,朕亦有些腹饑,便賜賢卿侍宴可也。
東方朔謝恩,遂與天子共食。
酒足飯飽,漢武帝詔命撤食,然後又眼盯視東方朔:適才所見,究是何物?
東方朔卻不回答,又奏請道:臣之府外某處,有公田、池塘數頃,請陛下賞賜。
漢武帝:卿須小心,此是趁機勒索也。皆依卿之所請,若說不出時,加倍懲罰!
東方朔:此物非別,名曰騶牙。當遠者將欲歸附,騶牙先現,臣故曰乃是國之祥瑞。
漢武帝:卿何以知之,以何為據?
東方朔:此易辨之。其齒前後均同,大小一致,而無門齒,故曰騶牙。
漢武帝聞此,將信將疑。期年之後,匈奴混邪王引領部族十萬人來降,要求內附漢朝。武帝方悟騶牙之事,於是大讚東方朔奇能無雙,又複賞賜其諸多錢財。
東方朔領賞謝恩,愈加得意非常。
漢武帝命其隨同遊苑,忽見一種奇樹,隨口問道:賢卿見多識廣,此樹何名?
東方朔一怔,亦順口答道:啟奏陛下,此樹名謂善哉。
武帝將信將疑,暗暗記在心中。轉過年來,引眾臣遊苑,再見此樹,於是考問諸卿,皆答不識。武帝於是笑對東方朔說道:卿謂此樹何名?說與眾家愛卿。
東方朔略一沉思,隨口答道:啟奏陛下,此樹名叫瞿所。
武帝怒道:去年之時,卿謂此樹名曰善哉;今雲瞿所,何前後不一耶?
東方朔早忘此事,暗道糟糕,忽靈機一動答道:大馬小駒,長雞幼雛,大牛小犢,稚兒長老。昨日善哉,今日已長成瞿所。生老病死,萬物成敗,何有定數?
漢武帝此時已經明白,東方朔定也不識此樹,但讚其反應敏捷,於是大笑而罷。
漢武帝遊幸甘泉宮,見馳道中有紅色小蟲,牙齒耳鼻皆具。詢問眾臣,無人能識。因回頭看見東方朔跟隨在後,便喚其來看:卿觀此蟲,乃是何物?
東方朔奏道:此蟲名叫怪哉。
漢武帝:胡說!世間萬物,焉有取此為名者?
東方朔:天下之大,無奇不有。臣聞凡關押眾多無辜者之地,人皆怨氣衝天,必歎息曰:“怪哉怪哉”!藉此感動上天。因懷憤而生,故名怪哉。
漢武帝:以何為證?
東方朔:陛下若不信臣,可喚年老宮人問之,或查地輿之圖,此處定是當年秦朝獄所。
漢武帝當即詢問年老宮人,並命同時翻閱地圖檔案,果如東方朔所說。
於是又問:如何驅之?
東方朔答:凡有憂愁於心者,以酒解之可也。陛下隻用酒灌之,此蟲自然消失。
武帝又不信,遂使人將其蟲放置酒中,果真片刻消散不見。
群臣見此,無不驚訝。武帝讚道:先生之才,可謂通神。
東方朔趁機奏道:臣聞有人因殺上林苑鹿,被有司判為死罪,此事有諸?
漢武帝:賢卿又欲管閑事矣。此人不該死乎?
東方朔:臣並未說此人不該死也。連犯三大罪狀,豈可不死?
漢武帝:隻殺一鹿,何有三罪?卿若說不出來,也是該死!(本集完)
元光二年六月,漢武帝派遣精兵三十餘萬,正式發出征伐令。
詔令:命護軍將軍韓安國為帥,驍騎將軍李廣、輕車將軍公孫賀左右翼,各率大軍十萬,以為主力,埋伏在馬邑附近山穀之中,以待圍剿!
韓安國、李廣、公孫賀:喏!臣等遵命。
詔令:命大行令王恢為將屯將軍,材官將軍李息為副,率三萬精銳,北出代郡,從側翼襲擊匈奴輜重,並斷其退路。配合韓、李、公孫三位將軍,一舉全殲匈奴主力!
王恢、李息:喏!臣等遵命。
詔令:命將屯將軍王恢,派遣商人聶壹,前往匈奴誘敵!
王恢:為臣遵旨。
於是大軍出發,各自依令行事,王恢喚來聶壹,叮囑先發。
聶壹奉令,遂以出塞經商為名,往見匈奴軍臣單於。
單於:卿乃商賈,見我何事?
聶壹:大王不欲奪取漢朝漠南之地乎?臣有一計,不用殺伐,既可全勝。
單於:有何妙策?卿試言之。
聶壹:馬邑者,乃漢朝邊境大鎮,財富無數,又無甚駐兵。臣有勇士數百人,能斬殺馬邑縣令,接應大軍入城。馬邑若下,則大王便可唾手而得漠南全境矣。
單於:我得漠南,對卿有何好處?
聶壹:彼時牲畜財物盡歸匈奴,臣隻求為馬邑城主可也。
單於:倒是個一石二鳥上策。
聶壹:當臣發動之時,萬望大王定要派軍前來接應,以防漢軍複來奪城。
軍臣單於因貪圖馬邑財物,更無懷疑,欣然允諾。於是重賞聶壹,使其先回;並派使者在後暗隨,觀其虛實回報。隨後親率十萬大軍,出離汗庭,進入武州邊塞。
聶壹返至馬邑,便與縣令密謀,殺死一名囚犯,割其首級,懸掛在城門之上,對外偽稱是縣令頭顱。匈奴使者見到城門懸首,信以為實,馳歸武州,報與單於。
軍臣聞報大喜,乃率領十萬大軍盡出,徑向馬邑進發。
大軍前距馬邑百裏,哨馬來報:前麵沿途隻見牲畜成群,但卻無人放牧。
單於:且慢!此事令人生疑。大軍止住,與我先攻其邊防小亭,詢問端地。
於是一舉攻克邊防小亭,俘獲雁門尉史,訊其牲畜滿野,因何無人放牧根由。
尉史懼死,乃將聶壹所獻誘敵計謀全部說出。軍臣聞此大驚,立即派出細作,前往邊境打探。細作探明還報,說馬邑山穀中殺氣騰騰,果有無數伏兵。
軍臣單於聞報,大吃一驚,急忙下令撤軍,一口氣逃回汗廷,就此龜縮不出。
此時王恢、李息率領三萬大軍,已出代郡,準備襲擊匈奴輜重。忽然哨馬來報:匈奴發兵十萬,到至雁門,攻下邊亭;但未知何故,隻屯紮三日,便即退兵!
王恢:呀,可恨,可惱!此必是有人泄露我計,以至功虧一匱也。
自思隻有三萬兵馬,不敢孤軍深入,隻好引軍退還。
韓安國等率領大軍,分駐馬邑境內埋伏,數日不見動靜,遂改變作戰方案,率軍出擊,結果已無匈奴蹤影。馬邑之謀,就此破產。
漢武帝怒道:王恢主動提出誘敵,卻又臨陣反逃,實在可恨。將其下獄,等候斬決!
王恢入獄,十分恐懼,遂使家人盡出府中財帛,買通天子近臣田蚡,趁便進言;同時又通過王太後,向天子求情,望能免罪。
漢武帝:隻因此賊謀事不周,致我朝廷三十餘萬大軍,寬勞往返,靡費億萬。匈奴全軍逃脫,破我邊亭,掠我牛羊,且謂我無謀,遺笑天下。此等重罪,豈可容饒!
田蚡將天子此語傳遞獄中,王恢聞而絕望,被迫在獄中自殺謝罪。
畫外音:馬邑之謀雖未成功,但其曆史影響,卻是非同凡響。自此之後,便使漢朝結束屈辱和親政策,朝廷意見空前統一,開始屢派邊將,主動出擊匈奴。
四年之後,漢武帝再次發兵,以衛尉李廣為將,從雁門出擊匈奴。
李廣奉命而出,氣勢昂昂,輕舉冒進,引軍直出邊塞,深入匈奴內境。隻因行軍不密,便被匈奴細作偵知,還報單於。軍臣單於由是提前有備,仗其兵勢眾多,設伏圍擊漢軍。
於是毫無懸念,漢軍冒然出擊,於風沙漫天之中落入匈奴埋伏,即遭圍剿。李廣雖然槍法絕倫,善射無敵,但因寡不敵眾,力戰至晚,終被敵人所俘。
匈奴大勝,全軍沸騰。部將擒得李廣,獻於渠帥馬前:此乃漢軍主將,被某生擒!
渠帥見李廣半死不活,哈哈大笑:此人自恃英勇無敵,不料落於咱家手中,豈非天意!觀其此狀,再無活動能力,可於兩馬之間連以網兜,將其放置網上,向單於報功去者!
眾將應諾,整軍班師。押解戰俘無數,裝載戰利滿車,笑聲盈耳,再無防備。
李廣假裝昏死,躺在網中,暗運氣息,漸漸恢複氣力。
匈奴騎兵押解俘虜輜重而行,因此不能急馳,行出二三十裏,天色又已昏黑。
李廣側臥網中,偷偷睜眼望去,隻見無數胡騎雜遝而過,不成隊列。
觀察片時,忽見一匹健馬小步趨過,渾身火炭般赤紅,並無一根雜毛,四蹄如削,汗滴如血。馬上乘者,乃作百夫長打扮,正在馬背上似睡非睡,醉眼迷離。
李廣心中大喜,暗道:此乃汗血寶馬,真天助我也!
想到此處,乃自網中突然暴起,猶如大雁淩空,跳上汗血寶馬。那百夫長猛吃一驚,急以手中鐵弓橫擊,欲將李廣掃下馬去。李廣此時逃命要緊,突發神力,夾手將鐵弓奪過,一腳將那百夫長踢落馬下,順手扯斷其腰間箭囊,然後騎坐雕鞍,策馬而逃。
百夫長跌落馬下,摔個發昏,猶不忘高聲呼叫:搶馬呀,搶馬呀!還我汗血寶馬!
李廣渾然不理,乃以弓梢策馬,疾馳向南,瞬間已奔出數裏。匈奴騎兵猛醒,隨後追來。李廣便在馬上引弓搭箭,不斷回身發射,追兵紛紛應弦落馬,無一落空。
當時夕陽西下,草原之上暮色蒼茫。汗血寶馬四蹄馳發,哪裏追趕得及?不到片時,已經成為一個黑點,終於消失在暮色之中。
李廣狂奔百餘裏,終與回歸大營,與部下匯合。因知寡不敵眾,無力再戰,隻得率引殘部,回到塞內。一麵修表上奏朝廷,報敗請罪。
漢武帝聞報李廣兵敗,又驚又怒,遂命將李廣召回京師,交給有司處置。法司認為李廣此番出戰損失重大,又被敵人活擒,應當斬首。武帝改命罰金自贖,罷為庶人。
李廣就此退隱藍田,常與灌強到南山中打獵。灌強者,乃前穎陰侯灌嬰之孫。
一日獵罷,李廣留在灌強郊外田莊飲酒,至夜而歸。到至霸陵亭下,隻因天已定更,早見城門已閉,遂命從騎叫關。適逢霸陵尉酒醉,正在城樓盹睡,聞聽城下叫門,不由大怒。
霸陵尉:酉時宵禁,關門不開,何人不知?爾在城下鬼叫,不懼刑罰乎?
李廣從騎:城外叫門者,乃前任衛尉李將軍也,你何敢如此無禮!
霸陵尉醉眼乜斜:便是現任將軍,尚且不能夜間過關,況是前任將軍乎!
從騎大怒,正欲爭執,李廣止信,就便宿在霸陵亭下林中,天明方始入開關。
其後未久,匈奴入侵遼西,殺其太守。韓將軍敗至右北平,重傷而死。於是漢武帝複又起用李廣,命為右北平太守。
李廣重握軍權,即調霸陵尉隨軍,至而殺之,以報前番不肯放行之恨,然後上書謝罪。
漢武帝豈能以一小小亭尉之故,降罪大將?隻索作罷,斥責數語了事。
李廣由此鎮守右北平郡,時出征伐,平靖周邊諸鎮。匈奴人皆知其當年飛身奪馬之事,都呼其為“飛將軍”,由此望風遠避,數年不敢入侵。
鏡頭閃回。按下邊關戰事,複說內宮秘聞。
漢武帝繼位之後,果然話符前言,便封表妹陳阿嬌為皇後。
陳皇後乃為開國功臣堂邑侯陳嬰後裔,堂邑夷侯陳午與大長公主劉嫖之女。陳嬰曾隨項羽征戰,後降劉邦,並在漢高祖六年獲封堂邑侯。
漢文帝三年,陳嬰之孫陳午襲堂邑侯,娶竇皇後之女館陶長公主劉嫖為妻。長公主生育二男一女:長子陳須,次子陳蟜,幼女陳若昕,乳名阿嬌,即是孝武陳皇後。
陳氏既為皇後,武帝便為姑母長公主加賜封號,使從竇太後姓氏,尊稱為竇太主。
母為太主,己為皇後,陳若昕故此自恃尊貴,日益驕橫。竇太主亦自恃當年擁立有功,便時常向朝廷索取財物,貪得無厭。武帝不耐其煩,漸漸心生厭惡。
陳皇後雖然寵冠後宮,但不知何故,始終不產子嗣。先後花費九千萬錢,遍請名醫巫師,治療不孕之症,終究沒能治愈。更兼驕橫善妒,由此天子寵愛漸衰。
武帝生母王太後見之,乃勸兒子:你剛即位不久,大臣尚未歸附。此前議立明堂之事,已經惹怒太皇太後,如今又忤長公主之意,必受重責。婦人易哄,我兒當知何為!
武帝醒悟,乃對竇太主與陳皇後母女稍加恩禮相待。
建元二年,漢武帝胞姊平陽公主因見天子無嗣,乃獻歌女衛子夫,以充後宮。衛子夫容顏嬌美,歌喉婉轉,天子幸而寵之。
陳皇後見天子寵幸歌女,非常生氣,數次尋死覓活,武帝愈加對皇後不滿。
建元三年,衛子夫懷有身孕,陳皇後愈加妒忌。大長公主心疼愛女,由此愈亦妒忌衛子夫。因暫時奈何衛子夫不得,於是策劃抓捕其弟衛青,欲先將其殺害。
衛青字仲卿,河東平陽人。生父鄭季,原為平陽侯曹壽府中小吏。平陽公主將侍女衛媼賜予家仆為妻,生有一男三女,皆從母姓:子名衛長君,女名衛孺、衛少兒、衛子夫。
衛媼生性風流,不喜丈夫為人怯懦,複與縣吏鄭季私通,又生一子,取名衛青。
因為衛媼之夫收入有限,無力養育二子三女,以至生活艱苦。於是衛青降生之後不久,便被母親衛媼送到生父鄭季家中。鄭季原配之妻極妒,不令衛青與諸子同等待遇,命其與家仆同居,並令為家中放羊。鄭季諸子也不把衛青看成兄弟,將其當成奴仆一樣虐待。
衛青稍長,不願再受鄭家奴役,便回到母親身邊,入於建章宮中,為平陽公主騎奴。
歲月荏苒,光陰似箭,轉眼衛青長大,已成翩翩少年。忽有一次,衛青奉命前至甘泉宮,被一位囚徒看到,大驚小怪道:此位小哥,我觀你麵相極貴,可至封侯。
衛青笑道:我身為人奴之子,隻求免遭笞罵,已是萬幸,何談立功封侯?
囚徒搖頭:陳涉有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衛青答道:若果如閣下所言,他日苟能富貴,絕不相忘。
閃回結束。衛子夫時因獲幸懷孕,漢武帝聞而大喜。陳皇後愈加嫉妒,便與其母館陶公主商議,派人前往建章宮擒拿衛青,意圖殺害。
時有北地郡義渠人公孫敖,乃是漢武帝騎郎,與衛青是為同僚,交情至厚。無意中聽到皇後母女密謀,於是大驚,急馳騎出城,搶先到至建章宮中,救下衛青,送至內宮藏匿。
衛青既入內宮,便來私見胞姊,告以皇後母女欲圖謀害。衛子夫便命兄弟藏身馬廄,待天子散朝還宮,跪求相救兄弟性命。
漢武帝得知此事,大為憤怒,勸慰道:富貴窮通,皆在我手,卿弟性命,誰能害之!
立下詔旨,任命衛青為建章監、侍中,數日間連續賞賜,多達千金。加封衛子夫為夫人,又封其長兄衛長君為侍中。複賜婚衛夫人二姊,將衛孺嫁給太仆公孫賀,衛少兒嫁給丞相陳平後人,詹事陳掌。公孫敖救護衛青有功,也被拜為太中大夫,因此顯貴。
其後未久,衛夫人其後接連生下三個公主,尊寵一日勝過一日。衛青更被任命為太中大夫,俸祿千石,掌管朝政議論,就此躋身朝堂。
長公主劉嫖與陳皇後未料弄巧成拙,隻得暗自飲泣,憤恨不已。元光五年,陳皇後學習婦人媚道,與女巫楚服對食,被武帝發覺,要求禦史窮究此案。
侍禦史張湯探明上奏:楚服為皇後施以巫蠱邪術,祝告鬼神,屬大逆無道之罪。
漢武帝覽奏大怒,就此欲廢皇後,生母王太後複又勸之。武帝難逆母親之意,於是稍作讓步,使內侍揚言於外:如大長公主收斂其鋒,朕即暫留皇後之位不廢。
大長公主聞之,這才稍斂鋒芒,停止索討無厭之行。然而皇後愈加嫉妒,更與女巫楚服來往密切。楚服也是作死,唆使皇後日夜祭祀,煉製丹藥服用;自己則穿男子衣冠,與陳皇後一同飲食寢居,愛如夫妻。一時深宮大內烏煙瘴氣,謠言四起。
漢武帝聽到風聲,複令禦史及內侍聯手,深查巫師與皇後之罪。於是未久,皇後宮中諸多妖蠱咒詛,女扮男裝與淫亂之事,皆被查出。
證據皆在,上報天子。武帝怒不可遏,命將巫者楚服斬首於市,又牽連宮中內侍婢妾,及楚服弟子人等,被誅殺者三百餘人。
秋七月乙巳日,漢武帝賜予皇後策書,其書略雲:皇後不守禮法,祈禱鬼神,降禍他人,豈可承受天命。令繳回璽綬,罷皇後之位,退居長門宮。
聞說皇後被廢,竇太主羞慚恐懼,親向武帝叩頭請罪,哀求饒恕女兒性命。
武帝說道:皇後所行乖張,不合大義,不得不廢。姑母休要輕信閑言,而生疑懼。皇後雖廢,仍依法優待,居長門宮與居住上宮,並無區別。
長公主無奈,隻得回府。因找來麵首董偃,向其哭訴:全是你當初獻策,勸我贈送長門宮於天子。未料今日竟成囚禁我女之獄,如其奈何?
鏡頭閃回,敘述長門宮典故。
董偃者,京城賤民,小販之子。因父親早死,與母親靠賣珍珠維持生計。十三歲時,因年紀幼小,得以隨意出入長公主府宅,常賣珠與館陶大長公主劉嫖。
劉嫖因見董偃長相俊美,欲火難耐,便命賞賜董母重金,將其子留在府中,養為孌童。待董偃長到十八歲時,愈加玉樹臨風,出入乘坐高頭大馬,晚上便與公主同寢。
董偃相貌英俊,為人瀟灑,性格溫和。貴族王公及大臣因為公主原因,都願與其結交,呼為董君而不名。劉嫖毫不隱諱自己淫行,並為董偃日出千金,極其寵愛。
時有安陵人袁叔,乃是董偃好友,冷眼旁觀此事,因對董偃私下勸道:公暗侍公主,若被皇帝知之,隨時都有殺身之禍。豈長期以往,若無其事乎?
董偃惶恐:我亦深懼,奈無良策,願兄教我。
袁叔獻計:我聞當今天子,欲得長公主長門園林久矣。賢弟言無不入,何不便勸長公主獻其園林,以為天子外宮?則天子感激賢兄主謀,來日一旦獲罪,亦可免之。
董偃聞言稱善,乃見竇太主,說以此計。太主言無不從,馬上奏報皇上,說欲獻長門園,以為天子行宮。武帝果然大悅,將長門園改名為長門宮,重加修建,煥然一新。
董偃因此便得武帝欣賞,故此雖然時常被人彈劾,也自安然無恙。
元光六年,堂邑侯陳午去世。漢武帝親到堂邑侯府吊喪,並向姑母問安。
館陶長公主迎入正堂拜謝,參見天子,再受家禮,姑侄寒暄已畢。
尚未坐定,漢武帝便道:既入侯府,欲拜見主人翁者。
因當時姑父已死,此話顯然是另有所指,言外有意。
長公主聽罷大驚,趕緊下殿,去掉耳環首飾,伏地請罪:臣妾行為無狀,辜負陛下厚望,該當死罪。陛下未令交有司審問,已甚顯寬容,我豈不知?死罪!死罪!
漢武帝:姑母平身,寡人不怪,隻管去叫主人翁,出來與我相見。
長公主見侄兒和顏悅色,並未發怒,遂重新收拾簪環,親到東廂房中,將董偃引出。二人來至正堂,並肩向天子下拜,一起磕頭請罪。
漢武帝仔細相看董偃一番,暗自佩服姑母眼光,並不怪罪,還命侍者,賞賜董偃衣冠。公主如釋重負,當即盛擺筵宴,相請漢武帝入席,親自為皇帝奉食進觴。
董偃見皇帝以“主人翁”相稱,也便放下心來;酒過三巡,竟便以此自謂。漢武帝大笑,飲宴甚歡。宴罷,董偃貴寵之名,天下皆知。
又一日,武帝詔命在宣室設宴,款待竇太主和董偃。
太主與董偃奉命入宮,當要進入宣室,常侍郎東方朔執戟上前阻攔,不許進入。
武帝不悅:朕之至親貴客,卿何攔之?
東方朔:太主可也,董偃不可。
武帝:卻是何故?
東方朔:董偃非但不可入此宣室,且有三罪可殺!
太主:你乃下臣,何敢無禮如此!
武帝:姑母且慢動怒。東方朔,你且說來,董卿犯有哪般三罪?
東方朔:以下臣私侍公主,死罪一也;壞風化,亂禮製,違先王法度,死罪二也;陛下正當壯盛,須積思六經,留心王事,追慕唐虞之政,仰敬三代教化。而董偃不知依經勸學,反以靡麗為重,奢侈為稱,盡狗馬之樂,極耳目之欲,行邪枉之道,徑淫辟之路,此國之大賊,民之大害,死罪三也。故此不可令其登堂入室,且請誅之,以靖朝廷!
太主及董偃聞此,齊都變色,竟無語可答。
武帝沉默良久,笑道:朕之家事,卿休擅加幹涉。
東方朔:不誅董偃可矣。但宣室乃是朝廷演禮重地,是臣職責所在,不敢放入。
武帝:酒宴已備,奈何?下不為例可也!
東方朔:萬萬不可。宣室是先王正殿,非議論國事,不能進也!惟其如此,淫亂方除。陛下博覽群書,熟知史事,當思前鑒未遠。
武帝:有何前鑒?
東方朔:昔豎貂教齊桓公以淫亂,終與易牙為患;慶父縊於莒國,魯難方已;管蔡伏誅,周室得安。以上諸事,陛下豈有不知?然亂而後治,豈若防患於未然乎!
武帝聞聽其言方正有理,隻得向東方朔讓步。乃命罷宴宣室,改在北宮;並令董偃休走正門,改從東司馬門進宮,改稱東交門。為獎勵東方朔犯顏直諫之功,更命賞金三十斤。
畫外音:從此之後,董偃逐漸失去天子寵愛,三十歲便即去世。數載之後,長公主劉嫖去世,與董偃合葬霸陵。後世曆代公主貴人行越禮之事,劉嫖及董偃是始作俑者。
鏡頭閃回,敘說東方朔其人其事。
東方朔字曼倩,平原郡厭次縣人。喜歡古籍,愛好儒家經術,廣覽諸子百家之書。
建元元年,征召天下賢良方正,以及文學之士。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
東方朔上書,寫滿三千竹簡,兩人扛抬入宮,漢武帝兩月方才讀畢。
又讀其自薦書中道:臣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二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年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臣今二十二歲,身高九尺三寸。目如明珠,齒若編貝,勇逾孟賁,捷似慶忌,廉比鮑叔,信效尾生。類似臣者,可為天子之臣矣!
武帝覽奏大笑:此狂儒也。但亦謂氣概不凡,命為公車令!
公車令俸祿微薄,東方朔很是不滿。
為盡快得到天子召見,東方朔故意嚇唬養馬侏儒:皇帝說爾等不能種田,不能打仗,更無治國安邦之才,對國家無益,將欲殺之。
侏儒大恐,哭向天子求饒。
漢武帝問明原委,即召東方朔責問。
東方朔趁機奏道:臣詐言嚇之,不得已也。侏儒身高三尺,臣身高九尺,俸祿卻是一般,豈非撐死若輩,餓死小臣!聖上如不重用,幹脆放我回家,臣不願白白耗費京城之糧。
武帝聽後捧腹大笑,命為金馬門待詔。至此東方朔得以親近天子,時常備詢。
漢武帝有次與眾侍臣射覆猜謎,親置壁虎於盂中,無人猜中。
東方朔道:臣嚐學《易》,請允試猜之。
武帝:未料卿尚有此能耶?若是猜中有獎,不中則罰。
東方朔疊蓍成卦,詳視半晌,故作大驚小怪:奇哉,怪也。竟是此物?
武帝:休要招張弄致,隻說內中何物?
東方朔:似龍無角,謂蛇有足;肢行脈視,爬牆越戶。不是壁虎,則是蜥蜴。
漢武帝大奇,遂賜帛十匹。
其後每遇射覆,東方朔每猜必中,武帝皆有賞賜。
伶人郭舍本受帝寵,見被東方朔奪去風頭,由是嫉妒非常。遂奏請天子:東方朔狂妄自大,猜中隻是偶然。臣亦曾學周易,請與其一決高下,若是落敗,甘願受罰。
武帝:既是如此,則便當眾比賽。東方朔若是落敗,自也受罰。
於是召集內侍寵臣,便在偏殿擺下擂台。郭舍人專揀蹊蹺之物,先用樹上寄生蟲出題,不料東方朔疊指卜課,便即猜中。郭舍不服,連出謎語,東方朔應聲就答,毫不犯難。
輪到東方朔出題,郭舍人倒也精於此道,但隻能猜出一半,由此高下立判。於是郭舍受罰,輸掉萬錢,皆歸東方朔之手。漢武帝便命東方朔為常侍郎,自此寵幸有加。
時逢炎夏酷暑,漢武帝出獵所獲甚豐,因命賜肉給侍從將士。太官丞負責分肉,遲遲未至,眾將士在宮外列隊相候,個個汗流浹背,熱不可耐。
東方朔見此,便拔劍上前,自行割肉,轉身即走。
同僚見此,齊都驚道:不待丞吏,自行割肉,豈非欺君?
東方朔:如此伏天,再等下去,非但其肉將臭,人亦將中暑致病。反正是受天子之賜,何不順從權變,及早回家?公等在此等候可矣,我先受天子之賜。
一麵回答,一麵攜肉登車,揚長離去。
太官丞姍姍來遲,將肉分畢,果然諸將已有不少中暑者,肉質亦不新鮮。太官丞不察己過,因聞東方朔自行割肉而去,十分不悅,次日上朝,便將此事上奏天子。
武帝聞奏,便問東方朔:昨日賜肉,卿不等詔令下達,就割之而去,卻是為何?
東方朔也不分辨,脫帽跪謝:臣有罪,願領責罰。
漢武帝:既曰認罪,請對眾卿自責可也!
東方朔:喏,為臣遵旨。
再拜而起,對眾臣揚聲說道:東方朔!接受天子賞賜,卻不等詔令下達,何其無禮耶!拔劍割肉,何其豪壯耶!割肉不多,又何其廉潔耶!回家送肉與妻,又何其仁愛耶!
眾臣聞此,哄然大笑,致有捧腹委地者。
漢武帝:朕本使先生自責,孰料竟是自讚不已也!赦卿無罪,更賜一石酒、一百斤肉,速速拿回家去,送給妻子,以顯寡人仁愛可也。
眾臣聞此,又是一場哄笑,捧腹者以致倒地難起。當日嘻嘻哈哈,君臣皆歡。漢武帝因見天熱肉多,恐不耐久存,於是詔命散朝之後,便留眾臣在殿中飲宴。
酒席宴上,東方朔架不住同僚皆勸,以至醺醺大醉。忽覺內急,因不及登東,即進入殿中,在殿角小便。本以為此舉隱秘,未料被同僚看見,由是當場上書彈劾。
漢武帝無法回護,命將東方朔免除官職,貶為庶人。但不許回鄉,命在宦者署待詔。
時有天子胞姊隆慮公主,年老多病,隻有一子,被封昭平君,娶武帝之女夷安公主為妻。自幼恃寵驕橫,胡作非為。因酒後暴怒,斬殺公主傅母,由是被捕入獄。
有司經過審查,據實上奏:依照漢律,殺人當斬。
隆慮公主聞此大恐,扶病進宮來見天子,以自己病重將死為由,替子求情。
漢武帝情麵難卻,便答應其姐:可用黃金千斤、錢一千萬,以贖昭平君一死。
隆慮公主由此誌得意滿,這才出宮而去。
然而武帝不欲違逆法律,是用緩兵之計將胞姊支出,隨後便令法官依法判決,終決死刑,將昭平君斬於獄中。隆慮公主聞此,乃與兒媳抱頭大哭,痛不欲生,皆都怨恨天子。
武帝聞說胞姊與愛女痛哭,亦覺後悔,食不下咽,入殿不語。
東方朔見此,卻舉酒相賀:臣向陛下祝壽,長命不死!
漢武帝大怒,拂袖下殿而去。傍晚之時,又詔東方朔入宮,問道:卿何祝酒為壽?
東方朔答:臣因見陛下悲傷,必損其壽;酒乃消愁之物,故以酒祝。陛下剛正至公,大義滅親,故曰長命不死,又可為陛下解愁也。
漢武帝由是轉悲為喜,複任東方朔為中郎之職,並賞賜布帛百匹。
夏去秋來,草壯馬肥,天高氣爽。
漢武帝酷愛騎射,常借平陽侯府中車仗出遊狩獵,每次出行,便即一至五日不還。
因不滿足其樂,又恐十分擾民,便欲修建上林苑,就近遊獵。乃命估算苑囿中所占農田價值,欲以京畿荒地,抵償農民現有良田。
東方朔在場,便向武帝諫言:上林苑所處之地,物產富饒,地勢險要,又易於耕作。若皆命修成林苑,則非惟不恤農時,更非富國強民之計。
武帝:我為天子,擁有四海,隻辟數千畝上林之苑,以備遊樂,有何不可?
東方朔:為帝王者,勿以小惡而為之,休以小善而不為。殷紂王、楚靈王及秦始皇者,皆為天下雄主,且智謀出眾,睿智非常。隻因大興土木,不恤民力,導致天下大亂,陛下豈不聞乎?臣善易算,陛下知之;亦精天文,陛下不知。今獻《泰階六符》,望陛下詳之。
武帝親覽其書,見內中載敘曆代天象變異,以及對應當時國中大事,皆都有根有據。於是自省所做之事,立時改過,遂罷修建上林苑之議。
又拜東方朔為太中大夫,食祿一千石,加給事中之銜,並賞賜黃金百斤。
這日朝散,漢武帝正與東方朔在殿中閑話,忽然內侍來報:稟報陛下,奇事非常!
武帝:有何異事?
內侍:建章宮內,忽現一物。形似麋鹿,宮中無人識之。
漢武帝大奇,於是便命東方朔隨同入宮,親自來看。到時果見一物,正如內侍所言,形似麋鹿,卻又不是。那物見到武帝,嘶鳴三聲,縱躍出宮,瞬時不見。
東方朔笑道:奇哉,妙哉!此物出現,真乃國之祥瑞也。
漢武帝:如此說來,卿知其為何物耶!
東方朔:臣知其為何物,但請陛下賜以美酒佳肴,方可說之。
漢武帝:倒也正好,朕亦有些腹饑,便賜賢卿侍宴可也。
東方朔謝恩,遂與天子共食。
酒足飯飽,漢武帝詔命撤食,然後又眼盯視東方朔:適才所見,究是何物?
東方朔卻不回答,又奏請道:臣之府外某處,有公田、池塘數頃,請陛下賞賜。
漢武帝:卿須小心,此是趁機勒索也。皆依卿之所請,若說不出時,加倍懲罰!
東方朔:此物非別,名曰騶牙。當遠者將欲歸附,騶牙先現,臣故曰乃是國之祥瑞。
漢武帝:卿何以知之,以何為據?
東方朔:此易辨之。其齒前後均同,大小一致,而無門齒,故曰騶牙。
漢武帝聞此,將信將疑。期年之後,匈奴混邪王引領部族十萬人來降,要求內附漢朝。武帝方悟騶牙之事,於是大讚東方朔奇能無雙,又複賞賜其諸多錢財。
東方朔領賞謝恩,愈加得意非常。
漢武帝命其隨同遊苑,忽見一種奇樹,隨口問道:賢卿見多識廣,此樹何名?
東方朔一怔,亦順口答道:啟奏陛下,此樹名謂善哉。
武帝將信將疑,暗暗記在心中。轉過年來,引眾臣遊苑,再見此樹,於是考問諸卿,皆答不識。武帝於是笑對東方朔說道:卿謂此樹何名?說與眾家愛卿。
東方朔略一沉思,隨口答道:啟奏陛下,此樹名叫瞿所。
武帝怒道:去年之時,卿謂此樹名曰善哉;今雲瞿所,何前後不一耶?
東方朔早忘此事,暗道糟糕,忽靈機一動答道:大馬小駒,長雞幼雛,大牛小犢,稚兒長老。昨日善哉,今日已長成瞿所。生老病死,萬物成敗,何有定數?
漢武帝此時已經明白,東方朔定也不識此樹,但讚其反應敏捷,於是大笑而罷。
漢武帝遊幸甘泉宮,見馳道中有紅色小蟲,牙齒耳鼻皆具。詢問眾臣,無人能識。因回頭看見東方朔跟隨在後,便喚其來看:卿觀此蟲,乃是何物?
東方朔奏道:此蟲名叫怪哉。
漢武帝:胡說!世間萬物,焉有取此為名者?
東方朔:天下之大,無奇不有。臣聞凡關押眾多無辜者之地,人皆怨氣衝天,必歎息曰:“怪哉怪哉”!藉此感動上天。因懷憤而生,故名怪哉。
漢武帝:以何為證?
東方朔:陛下若不信臣,可喚年老宮人問之,或查地輿之圖,此處定是當年秦朝獄所。
漢武帝當即詢問年老宮人,並命同時翻閱地圖檔案,果如東方朔所說。
於是又問:如何驅之?
東方朔答:凡有憂愁於心者,以酒解之可也。陛下隻用酒灌之,此蟲自然消失。
武帝又不信,遂使人將其蟲放置酒中,果真片刻消散不見。
群臣見此,無不驚訝。武帝讚道:先生之才,可謂通神。
東方朔趁機奏道:臣聞有人因殺上林苑鹿,被有司判為死罪,此事有諸?
漢武帝:賢卿又欲管閑事矣。此人不該死乎?
東方朔:臣並未說此人不該死也。連犯三大罪狀,豈可不死?
漢武帝:隻殺一鹿,何有三罪?卿若說不出來,也是該死!(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