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在天,光灑秦宮。
秦穆公與二位老臣話不投機,於是辭退百裏奚與蹇叔,命內侍送出宮外。
蹇叔與百裏奚出得宮外,相對苦笑,搖頭歎息,執手而去。
秦穆公送走二老,立命召見鄭國北門大營來使,當麵下令:還報杞子,以二月上旬為期,師至新鄭北門,裏應外合,不得有誤。
來使:喏!
軍使領諾再拜,退身出殿,馳馬而去。月光如水,古道駿馬,正堪驅馳。
來日早朝,秦穆公立即召集群臣,計議征伐,選將調兵。
傳旨官:奉主公敕令,即日兵伐鄭國。命孟明視為將,西乞術、白乙丙副之;選精兵三千,車三百乘,既不誓師,也不祭旗,潛出東門,兼程以進,休使晉國探馬細作得知。
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喏,臣等遵命!
三將領兵而出,蹇叔與百裏奚各拄拐杖,乘車送子出城,見三軍將發,振奮異常。
蹇叔與百裏奚相互扶持下車,三子上前相攙。蹇叔忽然失態,望軍號哭。
百裏奚:兄長,何故悲傷,如此逾恒?
蹇叔道:哀哉,痛哉!我今年逾古稀,忍見我兒出城,而不能見兒再入秦川也!
西乞術及白乙丙見父親如此,便與孟明視上前,向兩個老父再拜,亦各流淚。
蹇叔良久收淚,密授白乙丙一副錦囊,內中藏簡,封識甚固。
白乙丙:父親,囊中何物,如此密封?
蹇叔低聲叮囑:我兒此去必敗。若遇凶危,可依我囊中密簡之言,或可得脫性命。
百裏奚見此,心中早已明白。蹇叔將錦囊交付次子而不與長子,是因知次子白乙丙生性謹慎,不似長子西乞術及侄兒孟明視,皆都恃勇魯莽之故。
白乙丙拜而受囊,與孟明視、西乞術引師而去。
蹇叔與百裏奚二人回歸城內,便遇秦穆公侍者截住。
侍者麵西而立,代替國君斥責:你二人皆為國之重臣,寡人師尊,何為臨出征時哭吊吾師,沮吾軍心耶?
蹇叔、百裏奚聞責而拜,對侍者辯道:臣安敢哭師?哭送吾子耳。
侍者以此回報,穆公念其二人功高年邁,隻得作罷。
其後未幾,蹇叔便即稱病不朝,並上奏疏,要求還歸宋國故裏銍村。
秦穆公覽疏,心中不悅,命百裏奚前往蹇府相勸。百裏奚造府問病,蹇叔牽手密囑。
蹇叔:秦兵此去必敗。賢弟可密備舟楫於河下,接應諸子西還。切記,切記!
百裏奚知道蹇叔明斷如神,也不多問:賢兄之言,弟敢不聽?即當奉行。
告別蹇叔出府,百裏奚也不回家,直至內宮,向秦侯奏報蹇叔誌不可移,必要還鄉。穆公聞說蹇叔決意歸田,遂不堅留,贈黃金二十斤,彩緞百束,命群臣俱送出郊關而返。
百裏奚相送義兄,隨百官回來,忍不住老淚縱橫。遂請公孫枝至府,告以蹇叔之言,命備舟楫於河下,並引精兵以待師歸,如此恁般。
百裏奚說畢,又密囑道:我不托他人,獨托子桑,是知以將軍忠勇,能分國家之憂也。將軍不可泄漏,當密圖之。
公孫枝深知百裏奚之能,且對秦國忠心不貳,也不多問,當即領諾,自去安排。
鏡頭轉換,鐵馬金戈,征人在途。
孟明視等秦軍三帥,自冬十二月丙戌日出師,於途中盡量隱形潛蹤,不事招搖。
幸得平安穿過晉國之境,翻山涉水,終至伊洛平原。明年春正月,秦軍前驅來報,前麵不遠,已至成周。孟明視三帥聞言大喜,互視一眼,再回望巍巍太行,皆鬆一口長氣。
孟明視:命令三軍,繞行洛邑北門,兼程馳進。
白乙丙:洛邑乃天子王城所在,我軍豈可驅馳而過?依小弟之計,還是棄車緩行。
西乞術:弟豈不聞兵貴神速?天子王城如何?顧不得矣。
三軍聞命,縱馬馳奔,自王城北門飛掠而過,揚起漫天黃沙,遮天蔽日。
成周國人有在郊外牧馬或郊遊者,見北門外忽過大軍,俱都驚訝。因不敢靠前,便即遠遠駐足而觀,又向秦軍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孟明視見此,忽然醒悟,急命傳令官馳馬往前軍傳令。
傳令官:三軍聽著,元帥有令!此乃天子王城所在,我等雖不敢以戎事謁見,焉敢不敬?眾皆免胄下車,徒步而過!
眾皆應諾,依令而行,又都收束馬韁,紛紛下車。
但孟明視性粗,並未言明徒步裏程,明令何時方能登車。前哨牙將褒蠻子勇力過人,但不明禮數,才過都門,便即跳越登車,命禦者超過前車疾行,車不停軌。
孟明視徒步扶車而行,遠遠望見褒蠻子行止輕俏,越車而行,不由眉頭微皺。
眾將士見此,皆都嘩然,爭先攘臂超乘,騰躍而上。於是車馬擾攘,一路煙塵蔽日,隆隆東去。成周國人觀而不悅,指點之餘,急回城報與天子。
周襄王聞報大驚,遂使王子虎同王孫滿往觀,問明來者是何處軍馬,欲往何處。
二人奉旨登城以望,見秦師已過大半;於是看明旗號,又向來報者問清秦師去向。正在這時,襄王亦率群臣登城,便問王子虎:究是何方兵馬,行往何處?
王子虎:回複陛下,臣已問明,乃是秦師過周,將欲伐鄭,以懲其背秦附晉。
周襄王慍怒不語,半晌問道:卿觀秦師此去伐鄭,勝負如何?
王子虎歎道:臣觀秦師個個驍健,人人爭先,氣勢如虎,此去鄭國必然無幸。
王孫滿當時年紀甚小,隻是嘴角含笑,久而不言。
襄王奇而問道:爾小小童子,隻管發笑為何?莫非更有高見?
孫滿奏道:依照周製,凡諸侯之兵經過天子都門,必卷甲束兵而趨,不複見王城為止,方可執兵乘車,禮也。今秦軍止於免胄,便是無禮;又超乘而上,輕視天子禮製甚矣。輕則寡謀,無禮則亂。臣觀秦軍此行,必有敗衄之辱,非但不能滅鄭,隻恐反被他國覆滅。
周襄王與王子虎聞聽此論,俱都驚奇,隻是半信半疑,以為少兒好為大言,嘩眾取寵而已,也都不甚放在心上。於是感歎禮崩樂壞至此,下城回宮。
秦軍始發之時,是為潛地行軍,倒也頗為機密。但及越過晉國邊境之後,以為再無後顧之憂;又為貪趕行程,便成大張旗鼓,所過之處,路人皆知。
這一日前至滑國,孟明視見天色已晚,便命在滑都郊外紮營,休息一夜再行;同時命人微服進城,采購牛羊蔬果,以備此後數日軍食。
司炊官奉命,便率數十人入城,先辦果蔬,再購牛羊。因滑城內隻有萬餘人,秦人所需犍牛十餘頭,山羊百具,采購不齊。市中閑漢經濟老蹇,見說有恁大買賣,不由大喜。
老蹇:你等外鄉人所需數量,若在滑城如此尋購,便是三五十日,也不能齊備。如肯以十金為謝,某便引你等去見一個大商,須臾置齊。
司炊官:果能一次購齊,便謝你十金,也不為大事。
老蹇見他應了,便歡天喜地,將其引到一家客棧門首,向裏麵喚道:弦高先生,造化了!今番我與你介紹一樁大主顧,事成之後,當求賞賜。
弦高聞言,從客棧中走出,上前答話:老蹇,你素喜大言,說大行小。今到晚飯時刻,來我這裏大呼小叫,莫非又以撮成買賣為名,來尋我吃酒?
老蹇漲紅了臉道:老弦,總吃過你幾次酒,就說出此番沒氣力言語!這位老客,要買數十頭牛羊,你說是不是難得主顧,絕大買賣?休要直從門縫裏看人!
弦高見老蹇身後站著一群麵生客人,這才信以為實,急施禮道:在下眼拙,客人休怪。請問客人何來?因何便需許多牛羊?
畫外音:鄭國商人弦高,多年往返於洛陽及新鄭之間,以販牛羊為業,常於滑城休止;因常將牛羊在此地中轉發散,故此滑城周圍數十裏內,牙行經濟及行商閑漢,俱都認識。
秦軍司炊官見問,據實說道:我乃秦人,大軍欲往伐鄭,途經此地,紮營城外,前來采辦。你果有數十頭牛羊時,可盡賣於我,隻是價錢需要從惠。
弦高聽罷,暗地吃驚道:怪不得聽得城外人喊馬嘶,又見塵土飛揚,原來如此。某雖商賈之流,但亦知忠君愛國大義。今既知秦人欲襲我國,又豈有坐視之禮?
於是未動聲色,心中早思一計,微微笑道:牛羊盡有,隻是今日天晚,城門將閉;依滑國律令,對成群人畜,施行宵禁。軍家可說明所需牛羊之數,在下明早出城,親送至營。
司炊信之不疑,乃說明采購數目,與弦高拱手而別,帶從人出城回營。
行至客棧拐角之處,果然付給那牙行老蹇十金,話符前言。
弦高目送眾人遠去,急回房中,拿出刀筆竹簡,刻寫密書:秦遣大軍襲鄭,今營於滑,不久當至鄭都,請國君早作預備。書不盡言,詳問信使便知。臣鄭商弦高,冒死告聞。
寫畢封固,喚過隨從,命其連夜出城,馳還新鄭,密報於令尹,並教與一套說辭。從人不敢怠慢,單騎一匹劣馬,如飛去了。
弦高遂至後院,挑選壯牛二十頭,肥羊五十具,命店家一概洗涮幹淨,披紅掛彩;一麵打點犒軍之禮,自行囊中簡出士人服裝,準備停當。次日一早,弦高便作卿士裝束,喚上七八個夥伴,車載彩禮,策驅牛羊,出城直投秦營而來。
行猶未遠,隻見秦軍已經拔營起行,前麵正遇秦兵前哨。弦高命將車輛及牛羊排開,攔住秦軍前行之路,高聲叫道:今有鄭國使臣在此,求見秦軍元帥!
前哨將軍見此情狀,未免吃驚,急使人報入中軍。孟明視聞報,也不免有些驚駭,驅車往前,命鄭使過來相見。
弦高見秦國兵將俱都如狼似虎,愈加心驚;又見一駕戰車出於隊伍之前,車上一員大將威風凜凜。暗道:觀此氣勢,必是元帥。此番詐作鄭使,若露絲毫破綻,難免性命不保。
孟明視:來者是何處使節,敢攔我軍馬去路?
弦高振作精神,平定心緒,上前施禮:鄭國大夫弦高,奉寡君之命,聞上國之師將有征於敝邑,未知何事得罪,故使下臣遠出相迎,以犒三軍。
孟明細觀弦高,察其服色禮數不差;又見後麵二十頭壯牛、五十具肥羊俱都披彩,又有數車彩禮,便知此番行軍果然漏風,早被鄭國君臣知道,故以犒師為名,來勸自己退師。於是不動聲色,問道:鄭君遠犒我師,本帥致謝。然鄭君卻自何而知,秦軍將欲伐鄭?
弦高:諸侯各國,或爭或盟,誰不用間?將軍出兵未過數日,我寡君及令尹已皆知之,並作預備矣。故精選壯牛肥羔,命下臣遠出國都,迎犒貴師。
孟明視:既知遠來是敵,犒軍為何?
弦高:因我寡君不願與秦為敵,以和為先也。犒軍是實,並請問元帥,我鄭君有何失盟於秦?願大帥明降寡君之罪,而甘願受罰。
孟明視聞此,無言以對,暗道:鄭國既然有備,我這三百乘車,數千疲卒,則定不能奪占鄭都,且戰必有危。
於是故作驚奇,繼而大笑,低聲對弦高道:定是你國間諜,所聞有誤,故至妄報。我引軍東向,乃為滑侯不奉天子之故,與鄭國何幹?若非為滑國,我紮營於此何為?
弦高故作大悟道:原來如此,果是情報有誤,險生大亂!雖是如此,我鄭國先君早許為秦國之東道主,秦師遠來,更應犒軍也。
遂命手下伴當,留下牛羊犒禮,拜別孟明視大帥,引空車而去。
弦高疾馳還至新鄭,見城上戒備森嚴,國人皆登城以守。知道國君穆公已納自己密書獻策,由此甚喜,遂命人上前叫城。鄭穆公命放弦高進城,喚其入宮上殿,詢問詳情。弦高遂將冒充使節,犒勞秦師之事說了,伏地請求恕罪。
穆公慰道:卿卻秦軍三百乘,使我軍免血戰,民息塗炭,功莫大焉,何罪之有?
遂拜弦高為大夫,償其十倍犒軍之失。又命斥侯出城,徹查秦軍來襲之由,並遣使到北門秦軍駐地,觀察動靜。
鄭使來至秦營,果見厲兵秣馬,正作打仗準備。於是便明其意,代表鄭侯致意,並向杞子等三將下逐客令道:鄭秦締結盟約既久,各位駐軍鄭國不去,我寡君未知何意;正憂小國寡民,軍糧無以供應;今聞貴軍厲兵秣馬,則必有遠行之念,下臣特來禮送出境。
杞子聞此,知道行藏已被鄭人瞧破。又不見本國大軍前來,孤軍攻城絕無勝算;隻得就坡下驢,下令啟營,率軍離開鄭國。
孟明視收下牛羊,使人請來西乞術與白乙丙,與二位副帥商議。
孟明視:吾師千裏遠涉,全仗鄭人不備,方可得誌。今鄭人備禦已久,且遣使前來犒師,是以此勸我返師,不至反目也。若我再伐鄭國,攻之則城固難克,圍之則兵少無繼。進退兩難,如其奈何?
西乞術:軍出無功,豈可空返?今既兵臨滑都城下,其國無備,不若便如元帥對鄭使所雲,襲而破之,猶可還報君主,不謂師出無名。
白乙丙:明布其罪而行征伐,伯主之行。今不具滑侯罪狀而攻之,豈非愈加師出無名?
西乞術:勝者為伯,敗則為寇。我弟頗似老父,偏有這許多囉嗦!
孟明視亦笑,於是不聽白乙丙,下令就地紮住營寨,暗地分兵遣將,調配人馬,吩咐照計行事。是夜三更,三帥乃各引兵乘黑而進,分作三路架梯搶登,襲破滑城,殺入侯宮。
滑君倒也溜撒,聞聽喊殺之時便急登車輦,聞南門沒有兵馬,就此出城奔翟。秦兵大肆擄掠,子女玉帛為之一空,滑國就此滅亡。此後其地為衛國吞並,史上再無滑國記載。
秦軍滅滑,飽掠西還,複經晉國。
晉襄公正在曲沃殯宮,為父親文公守喪。先聞諜報說孟明視統兵東去,驚擾天子襄王;又聞滅滑以還,複又西來。襄公又驚又怒,即使人宣召托孤重臣前來,與眾臣商議。
晉襄公:秦人越我晉國之境,山呼而去,海嘯以來;且無國書言明借道,援兵束甲以行,何其無理!雖為姻親盟國,不亦過乎?
先軫:秦侯納杞子妄奏,違蹇叔、百裏奚之諫,引兵越晉,千裏襲鄭。主公忘其卜偃先前所奏爻辭乎?有鼠西來,越我垣牆,擊之可也。
欒枝:秦侯素有大恩於先君,未報其德,而伐其師,莫非不可?
先軫:秦侯趁我先君新喪,墳土未幹,而以幹戈越境,是謂無禮,蔑視晉國方伯之位。先君鳴棺以警,卜辭示以可擊,又何德足報?且前番圍鄭之役,秦侯背盟而去,交情已破。彼不顧信,我豈顧德?先君為諸侯之伯,秦雖屈從,心實忌之。今乘喪用兵,明欺我不能庇鄭也。彼若襲鄭獲勝,回兵時勢將襲晉。我獻公假途滅虢之計,公豈忘之乎?
欒枝、趙衰、胥臣聽罷,皆然其言。
襄公奮然道:賢卿之言是也。我不擊秦,其必謂我怯懦,將兵襲晉。
於是墨縗治兵,升帳聚將,拜先軫為中軍主帥,請其調度軍馬。
先軫推讓再三,襄公不從;遂拜受帥印,居中而坐,請襄公坐於上首。
先軫:料秦兵此去,必不能克鄭;且越國冒險遠行,糧草無繼,其勢亦不可久。計其往返之期,初夏必過澠池以歸。澠池西有崤山,東西二峰相去三十五裏,其間便是秦歸必由之路。其地樹木叢雜,地勢掩映,有數處不可並軌,又有幾處車不可行,必當解驂下車,牽引以行。我若伏兵於此處,必可盡滅秦軍。
襄公讚道:實乃高論,萬無一失。我舉國兵將,連同寡人在內,但憑元帥調度。
先軫遜謝,於是發令派將。
傳令官:元帥大令,諸將聽真。先且居引兵三千,以屠擊為副,伏於崤山之左。
先且居、屠擊:喏!
傳令官:胥嬰引兵三千,以狐鞫居為副,伏於崤山之右。
胥嬰、狐鞫居:喏!
先軫:此二路兵馬,以當秦軍前隊,待其入穀之時,自兩翼擊之。
傳令官:狐射姑以兵三千,以韓子輿為副,預先砍伐樹木,填塞西嶺之路;梁弘引兵三千,以萊駒為副,伏於東嶺。
四將:喏!
先軫:此二路兵馬,以當秦軍後隊,隻等秦兵盡過,隨後擊之。本帥自同趙衰、欒枝、胥臣、陽處父、先蔑諸將,離崤山二十裏下寨,作為四路接應,以備非常之變。
諸將:喏!元帥將令,我等無有不遵。
晉帥安排已定,諸將各自依計,引兵而去,隻待秦軍到來,進入埋伏。
秦兵滿載擄獲輜重西歸,行走緩慢,至四月初旬,方才行及澠池。
天氣漸熱,將士不堪重甲,揮汗如雨。白乙丙見前麵將至澠池,忽憶昔日父親哭師相送情狀,於是猛醒,乃止住本部軍馬,前往中軍,言於主帥孟明視。
白乙丙:此去而西,正是崤山險峻之路,我父臨行時諄諄叮囑謹慎,主帥不可輕忽。
孟明視:若不是賢弟提醒,我倒險些忘卻。曾記臨行之際,老伯父曾贈你錦囊密簡,何不出而觀之?
白乙丙:正是,若非元帥提醒,弟亦險些忘卻。
遂於篋內取出錦囊,與孟明視、西乞術啟而觀之。見囊中隻有兩片竹簡,上書雲:鄭不足慮,可慮者晉。崤山地險,切宜謹慎。若不為備,必喪三軍。父收子骸,於此穀中。
三人看罷,皆都驚駭。
孟明視:以為老伯有何錦囊妙策,卻是這般咒軍喪辭。著實晦氣,疾速棄之!
西乞術:父親老邁昏憒,寫此般嚇人言語,裝作機密,與子侄作耍。我等驅馳千裏往返,滅國以歸,昂然不懼。如今過此崤山,便是秦境。秦晉屢為姻親之國,又何慮哉!
白乙丙:我父向稱神斷,從不妄言。主帥雖然虎威,然慎之無失。恐晉有埋伏,卒然而起,則禦之何及!
孟明視:既如此,我三人可分兵以進,前後呼應,以為聲援。
於是下令,遣驍將褒蠻子為先鋒,打自己元帥旗號,前往開路;自率中軍做第二隊,西乞術為第三隊,白乙丙領第四隊。四隊人馬各銜首尾以進,前後隊之間相離不過二裏之程,以互為應援。安排已畢,就此進兵。
褒蠻子慣使方天畫戟,掄動如飛,自謂天下無敵。當下昂然在前,驅車先過澠池,望西路進發。自早至午,行至東崤山,烈日當頂,鐵甲鏗鏘,秦軍皆都揮汗如雨,昏昏欲睡。
正行至狹穀之中,忽然山凹裏鼓聲大震,飛出一隊車馬,為首者正是晉國大將先且居,屠擊為副,迎麵擋住去路。
先且居:褒蠻子,哪裏去?還認識我先且居否!
褒蠻子:認識,認識。你不是先軫的兒子?不在府中作耍,因何當我去路!
先且居:你秦軍無禮,兩番私自穿越我晉境。奉我父將令,今要拿你回去問罪。
褒蠻子:胎毛未退,乳臭未幹,倒也好大口氣。休說是你,你父親來,我也不懼。
先且居大怒,揮戈上前,狀如猛虎。褒蠻子陡然遇敵,精神大振,驅車上前交鋒。屠擊知道褒蠻子厲害,恐小將軍不是對手,急上前相助,雙戰褒蠻子。
褒蠻子絲毫不懼,長戟到處,力大無倫,二將支吾不住,漸漸向後退入穀中。褒蠻子恃勇而進,隻聽轟隆一聲,如同天蹋地陷。
孟明視自後驅車趕來,因見道路逼仄,便命眾軍解轡卸甲以入。秦軍免胄下車,因舍不得所獲輜重及許多滑國婦女,隻得牽馬而行,或扶車而過,七斷八續,不複成伍。
前軍好不容易過了第一層險隘,來至平坦之處,都已疲憊不堪。孟明視於是下令歇馬,稍事休息。正在此時,複聞鼓角之聲自穀中傳來,後隊有人前來報說,晉兵從後麵追至。
孟明視:前敵已潰,何懼追兵?我既難行,他亦不易。吩咐各軍,隻管向前攢進!
未待片時,西乞術及白乙丙皆都出穀,前來匯合,一個個盔歪甲斜,帶朗袍鬆。
孟明視:老伯父恐你兄弟喪身於此,則你二人在前,我親自斷後,以禦追兵。
二兄弟違拗不得,遵命率軍前行,孟明視複又斷後。
行過三五裏坦途,前麵複至一穀,名曰絕命岩。
前軍忽然發喊,小校回報:前有亂木塞路,人馬俱不能通!
西乞術與兄弟白乙丙商議:事已至此,便有埋伏,隻索上前。
白乙丙:是。傳令軍士,上前搬開柴木,以便後軍通過!
前隊奉命,隻得暫時放下手中兵器戈戟,紛紛入穀挪木。正在七手八腳,亂作一團,忽聞前麵穀中鼓角之聲暴起,繼之呐喊,空穀傳聲,滾滾如雷,亦不知有多少軍馬。
鼓角聲熄,晉將狐射姑出現於高岩之上,命將褒蠻子五花大綁,推至身前,對下麵穀中秦軍叫道:你家先鋒褒蠻子,已被縛在此,爾等皆入死地,早早投降,免遭屠戮。
褒蠻子恃勇前進,墮於陷坑,被晉軍擒縛,今聞此語,羞愧難當,大叫一聲,自高岩上跳下,至穀底摔成肉泥。可歎一員悍勇無比戰將,隻因輕敵冒進,就此罷休。
白乙丙大驚,見前麵路徑隻有尺許之闊,又被巨木塞住,知道不能從此通過。隻得傳令退兵,教眾軍退出險穀,複回東崤寬展平野,與主將孟明視合兵,預備決戰。
剛將軍馬退出險穀,便見東路一支晉軍殺來,為首者正是大將梁弘、副將萊駒,引三千人馬飛至。秦軍前進不得,隻得複又轉回,被困於絕命岩穀口,東旋西轉,亂作一團。
白乙丙不由仰天長歎,對兄弟西乞術道:我父遠見千裏,豈非聖人臨世乎!
正在此時,主將孟明視引軍前來,三人合兵一處。
白乙丙道:元帥既至,我等可有救矣!
孟明視:卻有何救?我非殺入前來,而是被晉軍追趕,不得不來也!
二將聞言,愈加驚懼。
孟明視:便是如此,也要死裏求活,絕地求生!傳令眾軍,盡棄衣甲輜重,從左右兩側爬山越溪,各尋出路,再到穀外會合。
眾軍聽罷,隻得忍痛舍棄軍資婦女,卸甲上山。剛至半坡,忽見旌旗招展,林中伏兵盡出,阻住去路。左邊山頭上領兵大將是先且居,右邊山穀將領乃是胥嬰。
秦軍費盡千難萬險,爬山越溪,此時身無甲胄,被晉軍一陣亂箭,先射殺一半,複舉戈戟圍剿,不到片時,便或斬或擒,全軍盡沒。
又聞喊聲大起,前有韓子輿挪開巨木逼來,後麵梁弘軍馬亦到,將孟明三帥圍入垓心。兩麵山坡上晉軍取得完勝,亦都奔下,左右前後,重圍數匝。
孟明視對白乙丙、西乞術道:我蹇叔老伯,真神算也。今日我等困於絕地,掙紮無用。隻求死後陰靈休散,與你我父親托夢,求奏請主公興兵報仇,收我等骸骨回鄉安葬。
西乞術、白乙丙笑道:我三兄弟不求同生,但求同死,倒也快活,複有何憾!
於是各自棄兵,坐以待縛。晉兵四下圍裹上來,先將秦軍兵將驅過一邊,後擒三帥,俱上繩索。乃將俘獲秦軍及其車馬輜重,並滑國擄來許多子女玉帛,盡數解到晉襄公大營。
晉襄公親出大營,墨縗受俘,軍中歡呼動地。襄公大喜,乃以敗秦之功,告於先君晉文公殯宮,欲殺孟明視等三人以為父親殉葬,一時猶豫未定。
當時晉襄公繼母文嬴氏,乃是秦穆公之女,因會葬丈夫文公重耳,亦在曲沃。聞知秦軍三帥被擒,因思一計,乃喚晉襄公到至後營,當麵相勸。
文嬴:秦、晉累代皆為婚姻,相與甚歡,世稱秦晉之好。今孟明視等人貪功起釁,使兩國恩變為怨,秦君亦必恨此三人。且據秦法,敗軍之將必死。為重修兩國之好,我國殺之無益,反而得罪秦公。若依我計,不如縱之還秦,使其君自加誅戮,豈不是好?
晉襄公:倘我將三帥釋歸,複被秦侯用事於秦,豈非貽晉後患?
文嬴:楚國城濮兵敗,成得臣便即伏誅,況秦國更重軍法?秦三次複晉,更於韓原之戰後禮歸你叔惠公,諸侯無不讚頌秦德。今子欲繼承父業,必先以德服於天下。區區敗軍之將,非必欲自我行其斬戮乎?顯見我國無情,兼且量窄也。
晉襄公聽到秦釋惠公之事,悚然動心,於是說道:母親責以大義,兒焉敢不聽!
乃告辭而出,即時詔命開釋三帥之囚,並贈其一車,縱歸秦國。
孟明視等三人未料尚能得脫,於是連夜駕車逃回。驅馳一夜,複又半日,見前麵黃河滾滾,攔住去路。車至河下,放眼隻見驚濤駭浪,並無船隻。
三人相望而歎:晉侯聽我公主之勸,一時心軟,放我三人逃歸。若天亮時升帳議事,先軫等將帥必不容我,一定派兵來追。今大河攔路,是天絕我也!
歎聲未絕,忽見蘆葦叢中駛出一艘漁船,伊伊呀呀,蕩於中流。
船上漁翁揚聲叫道:那岸上望水興歎者,莫非崤山中失事之人乎?
孟明視心中一動,應聲答道:我等正是秦將,漁翁幸渡我過河,必有重謝!
那漁翁便將舟船靠岸:某奉大夫公孫支所請,已在此相候數日,三位元帥速速下船。
三帥如同身在夢中,舍棄車馬下船,漁翁綽楫而行。未及中流,早見濁浪滔天。
孟明視歎道:似此小舟,如何渡此大水?未料我等不死於陸,分當死於水也!
漁翁不理其歎,循東岸由北而南,隻顧搖櫓。
未及半裏,忽聞東岸轔轔車響,十數乘戰車馳上河堤。
首輛車上立有一將,抽劍前指,對船上叫道:某乃晉國大將陽處父也。漁翁轉來,將三員秦將送回岸上,賞賜千金;如若不然,立即射殺!
孟明視回望,見果是晉將陽處父,不由暗暗叫苦。欲殺漁翁止其回船,三人卻又不會駕舟,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漁翁早猜透三人心思,低喝道:伏在艙中,休得亂動!
於是拚力搖櫓,小舟乘風破浪,直向下遊衝去。那漁翁煞是作怪,卻在此險境之中,兀自一邊騰出左手,自懷中摸出一隻牛角,嗚嘟嘟地吹動,響徹河麵。
陽處父奉先軫之命,前來追殺秦國三帥。因見車駕停於河堤,又見河邊有一漁舟,故此先行喝喊,虛詐一聲。待停車河岸,見孟明視、白乙丙及西乞術皆在舟中,而那漁翁並不奉令,隻顧搖櫓下行,不由大怒。
陽處父厲喝:放箭!
軍士聞命,將戰車在堤上一字排開,摘弓搭矢,便向河中射去。
孟明視、白乙丙及西乞術聽到弓弦響聲,因手中並無寸鐵,心知無幸,隻得待死。
卻見那漁翁將牛角納入懷中,順手掉起舟中竹篙,向身後撥打雕翎,便如腦後又生一雙眼睛,箭矢紛紛落水。右手兀自搖櫓不輟,竟是一個絕頂武功高手。
陽處父見狀,大吃一驚,心知有異。遂向車右手中接過銅胎寶弓,搭箭在弦,向河中照了一照,便鬆右手。隻聽吱地一聲尖嘯,聲如鶴唳,向奔漁翁背心。
漁翁聽到箭鳴,拚盡全力,將竹篙向後揮出,疾如閃電。兩下裏撞個正著,竹篙登時從中折斷,利箭插入漁翁後心,透其革甲,入肉三寸。那漁翁悶哼一聲,卻不倒下,將全身重量壓住船櫓,穩立如山。那漁船便如利箭,直向下遊衝去。
陽處父再抽利箭將射,見漁船已在射程之外。由是急令禦者,沿岸疾追。
孟明視伏在艙中,眼見漁翁中箭,恐其舟覆,長聲驚呼。
那漁夫忽睜開眼睛,厲聲喝道:噤聲!
孟明視偌大一個三軍元帥,被他一聲喝住,叫聲頓止。漁翁撮唇長嘯,隻聽嘯聲響處,山河失色。與此同時,沙洲之上忽有號角相應,與那嘯聲彼此相應,良久不歇。
與此同時,便見沙洲之後衝出二十艘戰船,在江麵上一字兒排開,來迎漁舟。
居中戰船上站定一員上將,盔甲鮮明,威風凜凜,狀如天神,正是秦軍大將公孫枝。
公孫枝叫道:孟明視休慌,陽處父休狂,某家在此!
隻一聲大喝,孟明視心花怒放,陽處父冷水澆頭。那漁舟瞬間靠上大船,公孫支令將孟明視三帥接到自己座船上來,再去接那漁翁。
便當軍士去扶時,那漁翁卻是一觸即倒,原來早已氣絕身亡。
孟明視立於船頭,凝視岸上,高聲叫道:崤山一戰,雖我未經假道,侵越晉境引起,但你國元帥先軫盡施詭詐,不先約期列陣,正麵討伐。不予知會,暗地伏兵三麵,以計勝我,違背戰則,實未令人心服!我三人已蒙晉君不殺,何又複使將軍前來趕殺?天幸我等不當死於晉國,若我國君不加誅戮,三年之後,當親至上國,拜君之賜!
陽處父方欲還口,公孫支將手一揮,秦國舟師已蕩入中流,駛向西岸而去。
陽處父因無渡船,跌足而恨,隻得還歸本國,來報元帥。
先軫聞報,衝衝大怒,便與陽處父同見晉襄公,複述孟明視河中之言。
晉襄公:其意若何?
先軫:其說三年之後,當至我國拜君之賜者,必是要蠱惑秦侯,伐晉報仇。
晉襄公:如此奈何?
先軫:不如乘其新敗喪氣之日,先舉大兵,渡河伐之。
襄公答道:便以此事委於將軍,但需從長計議。
先軫怒不可遏,忽然起身,直唾襄公坐席,說道:從長計議!主公若非隻聽婦人之語,擅自釋放秦軍三將,而與臣等從長計議,則焉有今日之失,來日大患!
說罷大步下殿而去,毫不回顧。陽處父在旁陪侍,見元帥失態如此,直驚得目瞪口呆,急向襄公下拜。
陽處父:元帥暴怒失禮,大不敬也;念其屢立大功於國,尚請從輕處置。
晉襄公懷羞含愧,說道:擅釋孟明視三人,本是寡人輕信母命,釀成大錯。元帥直言而已,何罪之有?
陽處父聞言,再拜辭出,追上先軫,以適才國君之語相告。
先軫聞言,呆愣半晌,啞口無言。忽悟自己當麵唾君坐席,下殿不辭,實是忤逆大罪,不由懊悔不及。陽處父安慰數語,轉身而去。(本集完)
秦穆公與二位老臣話不投機,於是辭退百裏奚與蹇叔,命內侍送出宮外。
蹇叔與百裏奚出得宮外,相對苦笑,搖頭歎息,執手而去。
秦穆公送走二老,立命召見鄭國北門大營來使,當麵下令:還報杞子,以二月上旬為期,師至新鄭北門,裏應外合,不得有誤。
來使:喏!
軍使領諾再拜,退身出殿,馳馬而去。月光如水,古道駿馬,正堪驅馳。
來日早朝,秦穆公立即召集群臣,計議征伐,選將調兵。
傳旨官:奉主公敕令,即日兵伐鄭國。命孟明視為將,西乞術、白乙丙副之;選精兵三千,車三百乘,既不誓師,也不祭旗,潛出東門,兼程以進,休使晉國探馬細作得知。
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喏,臣等遵命!
三將領兵而出,蹇叔與百裏奚各拄拐杖,乘車送子出城,見三軍將發,振奮異常。
蹇叔與百裏奚相互扶持下車,三子上前相攙。蹇叔忽然失態,望軍號哭。
百裏奚:兄長,何故悲傷,如此逾恒?
蹇叔道:哀哉,痛哉!我今年逾古稀,忍見我兒出城,而不能見兒再入秦川也!
西乞術及白乙丙見父親如此,便與孟明視上前,向兩個老父再拜,亦各流淚。
蹇叔良久收淚,密授白乙丙一副錦囊,內中藏簡,封識甚固。
白乙丙:父親,囊中何物,如此密封?
蹇叔低聲叮囑:我兒此去必敗。若遇凶危,可依我囊中密簡之言,或可得脫性命。
百裏奚見此,心中早已明白。蹇叔將錦囊交付次子而不與長子,是因知次子白乙丙生性謹慎,不似長子西乞術及侄兒孟明視,皆都恃勇魯莽之故。
白乙丙拜而受囊,與孟明視、西乞術引師而去。
蹇叔與百裏奚二人回歸城內,便遇秦穆公侍者截住。
侍者麵西而立,代替國君斥責:你二人皆為國之重臣,寡人師尊,何為臨出征時哭吊吾師,沮吾軍心耶?
蹇叔、百裏奚聞責而拜,對侍者辯道:臣安敢哭師?哭送吾子耳。
侍者以此回報,穆公念其二人功高年邁,隻得作罷。
其後未幾,蹇叔便即稱病不朝,並上奏疏,要求還歸宋國故裏銍村。
秦穆公覽疏,心中不悅,命百裏奚前往蹇府相勸。百裏奚造府問病,蹇叔牽手密囑。
蹇叔:秦兵此去必敗。賢弟可密備舟楫於河下,接應諸子西還。切記,切記!
百裏奚知道蹇叔明斷如神,也不多問:賢兄之言,弟敢不聽?即當奉行。
告別蹇叔出府,百裏奚也不回家,直至內宮,向秦侯奏報蹇叔誌不可移,必要還鄉。穆公聞說蹇叔決意歸田,遂不堅留,贈黃金二十斤,彩緞百束,命群臣俱送出郊關而返。
百裏奚相送義兄,隨百官回來,忍不住老淚縱橫。遂請公孫枝至府,告以蹇叔之言,命備舟楫於河下,並引精兵以待師歸,如此恁般。
百裏奚說畢,又密囑道:我不托他人,獨托子桑,是知以將軍忠勇,能分國家之憂也。將軍不可泄漏,當密圖之。
公孫枝深知百裏奚之能,且對秦國忠心不貳,也不多問,當即領諾,自去安排。
鏡頭轉換,鐵馬金戈,征人在途。
孟明視等秦軍三帥,自冬十二月丙戌日出師,於途中盡量隱形潛蹤,不事招搖。
幸得平安穿過晉國之境,翻山涉水,終至伊洛平原。明年春正月,秦軍前驅來報,前麵不遠,已至成周。孟明視三帥聞言大喜,互視一眼,再回望巍巍太行,皆鬆一口長氣。
孟明視:命令三軍,繞行洛邑北門,兼程馳進。
白乙丙:洛邑乃天子王城所在,我軍豈可驅馳而過?依小弟之計,還是棄車緩行。
西乞術:弟豈不聞兵貴神速?天子王城如何?顧不得矣。
三軍聞命,縱馬馳奔,自王城北門飛掠而過,揚起漫天黃沙,遮天蔽日。
成周國人有在郊外牧馬或郊遊者,見北門外忽過大軍,俱都驚訝。因不敢靠前,便即遠遠駐足而觀,又向秦軍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孟明視見此,忽然醒悟,急命傳令官馳馬往前軍傳令。
傳令官:三軍聽著,元帥有令!此乃天子王城所在,我等雖不敢以戎事謁見,焉敢不敬?眾皆免胄下車,徒步而過!
眾皆應諾,依令而行,又都收束馬韁,紛紛下車。
但孟明視性粗,並未言明徒步裏程,明令何時方能登車。前哨牙將褒蠻子勇力過人,但不明禮數,才過都門,便即跳越登車,命禦者超過前車疾行,車不停軌。
孟明視徒步扶車而行,遠遠望見褒蠻子行止輕俏,越車而行,不由眉頭微皺。
眾將士見此,皆都嘩然,爭先攘臂超乘,騰躍而上。於是車馬擾攘,一路煙塵蔽日,隆隆東去。成周國人觀而不悅,指點之餘,急回城報與天子。
周襄王聞報大驚,遂使王子虎同王孫滿往觀,問明來者是何處軍馬,欲往何處。
二人奉旨登城以望,見秦師已過大半;於是看明旗號,又向來報者問清秦師去向。正在這時,襄王亦率群臣登城,便問王子虎:究是何方兵馬,行往何處?
王子虎:回複陛下,臣已問明,乃是秦師過周,將欲伐鄭,以懲其背秦附晉。
周襄王慍怒不語,半晌問道:卿觀秦師此去伐鄭,勝負如何?
王子虎歎道:臣觀秦師個個驍健,人人爭先,氣勢如虎,此去鄭國必然無幸。
王孫滿當時年紀甚小,隻是嘴角含笑,久而不言。
襄王奇而問道:爾小小童子,隻管發笑為何?莫非更有高見?
孫滿奏道:依照周製,凡諸侯之兵經過天子都門,必卷甲束兵而趨,不複見王城為止,方可執兵乘車,禮也。今秦軍止於免胄,便是無禮;又超乘而上,輕視天子禮製甚矣。輕則寡謀,無禮則亂。臣觀秦軍此行,必有敗衄之辱,非但不能滅鄭,隻恐反被他國覆滅。
周襄王與王子虎聞聽此論,俱都驚奇,隻是半信半疑,以為少兒好為大言,嘩眾取寵而已,也都不甚放在心上。於是感歎禮崩樂壞至此,下城回宮。
秦軍始發之時,是為潛地行軍,倒也頗為機密。但及越過晉國邊境之後,以為再無後顧之憂;又為貪趕行程,便成大張旗鼓,所過之處,路人皆知。
這一日前至滑國,孟明視見天色已晚,便命在滑都郊外紮營,休息一夜再行;同時命人微服進城,采購牛羊蔬果,以備此後數日軍食。
司炊官奉命,便率數十人入城,先辦果蔬,再購牛羊。因滑城內隻有萬餘人,秦人所需犍牛十餘頭,山羊百具,采購不齊。市中閑漢經濟老蹇,見說有恁大買賣,不由大喜。
老蹇:你等外鄉人所需數量,若在滑城如此尋購,便是三五十日,也不能齊備。如肯以十金為謝,某便引你等去見一個大商,須臾置齊。
司炊官:果能一次購齊,便謝你十金,也不為大事。
老蹇見他應了,便歡天喜地,將其引到一家客棧門首,向裏麵喚道:弦高先生,造化了!今番我與你介紹一樁大主顧,事成之後,當求賞賜。
弦高聞言,從客棧中走出,上前答話:老蹇,你素喜大言,說大行小。今到晚飯時刻,來我這裏大呼小叫,莫非又以撮成買賣為名,來尋我吃酒?
老蹇漲紅了臉道:老弦,總吃過你幾次酒,就說出此番沒氣力言語!這位老客,要買數十頭牛羊,你說是不是難得主顧,絕大買賣?休要直從門縫裏看人!
弦高見老蹇身後站著一群麵生客人,這才信以為實,急施禮道:在下眼拙,客人休怪。請問客人何來?因何便需許多牛羊?
畫外音:鄭國商人弦高,多年往返於洛陽及新鄭之間,以販牛羊為業,常於滑城休止;因常將牛羊在此地中轉發散,故此滑城周圍數十裏內,牙行經濟及行商閑漢,俱都認識。
秦軍司炊官見問,據實說道:我乃秦人,大軍欲往伐鄭,途經此地,紮營城外,前來采辦。你果有數十頭牛羊時,可盡賣於我,隻是價錢需要從惠。
弦高聽罷,暗地吃驚道:怪不得聽得城外人喊馬嘶,又見塵土飛揚,原來如此。某雖商賈之流,但亦知忠君愛國大義。今既知秦人欲襲我國,又豈有坐視之禮?
於是未動聲色,心中早思一計,微微笑道:牛羊盡有,隻是今日天晚,城門將閉;依滑國律令,對成群人畜,施行宵禁。軍家可說明所需牛羊之數,在下明早出城,親送至營。
司炊信之不疑,乃說明采購數目,與弦高拱手而別,帶從人出城回營。
行至客棧拐角之處,果然付給那牙行老蹇十金,話符前言。
弦高目送眾人遠去,急回房中,拿出刀筆竹簡,刻寫密書:秦遣大軍襲鄭,今營於滑,不久當至鄭都,請國君早作預備。書不盡言,詳問信使便知。臣鄭商弦高,冒死告聞。
寫畢封固,喚過隨從,命其連夜出城,馳還新鄭,密報於令尹,並教與一套說辭。從人不敢怠慢,單騎一匹劣馬,如飛去了。
弦高遂至後院,挑選壯牛二十頭,肥羊五十具,命店家一概洗涮幹淨,披紅掛彩;一麵打點犒軍之禮,自行囊中簡出士人服裝,準備停當。次日一早,弦高便作卿士裝束,喚上七八個夥伴,車載彩禮,策驅牛羊,出城直投秦營而來。
行猶未遠,隻見秦軍已經拔營起行,前麵正遇秦兵前哨。弦高命將車輛及牛羊排開,攔住秦軍前行之路,高聲叫道:今有鄭國使臣在此,求見秦軍元帥!
前哨將軍見此情狀,未免吃驚,急使人報入中軍。孟明視聞報,也不免有些驚駭,驅車往前,命鄭使過來相見。
弦高見秦國兵將俱都如狼似虎,愈加心驚;又見一駕戰車出於隊伍之前,車上一員大將威風凜凜。暗道:觀此氣勢,必是元帥。此番詐作鄭使,若露絲毫破綻,難免性命不保。
孟明視:來者是何處使節,敢攔我軍馬去路?
弦高振作精神,平定心緒,上前施禮:鄭國大夫弦高,奉寡君之命,聞上國之師將有征於敝邑,未知何事得罪,故使下臣遠出相迎,以犒三軍。
孟明細觀弦高,察其服色禮數不差;又見後麵二十頭壯牛、五十具肥羊俱都披彩,又有數車彩禮,便知此番行軍果然漏風,早被鄭國君臣知道,故以犒師為名,來勸自己退師。於是不動聲色,問道:鄭君遠犒我師,本帥致謝。然鄭君卻自何而知,秦軍將欲伐鄭?
弦高:諸侯各國,或爭或盟,誰不用間?將軍出兵未過數日,我寡君及令尹已皆知之,並作預備矣。故精選壯牛肥羔,命下臣遠出國都,迎犒貴師。
孟明視:既知遠來是敵,犒軍為何?
弦高:因我寡君不願與秦為敵,以和為先也。犒軍是實,並請問元帥,我鄭君有何失盟於秦?願大帥明降寡君之罪,而甘願受罰。
孟明視聞此,無言以對,暗道:鄭國既然有備,我這三百乘車,數千疲卒,則定不能奪占鄭都,且戰必有危。
於是故作驚奇,繼而大笑,低聲對弦高道:定是你國間諜,所聞有誤,故至妄報。我引軍東向,乃為滑侯不奉天子之故,與鄭國何幹?若非為滑國,我紮營於此何為?
弦高故作大悟道:原來如此,果是情報有誤,險生大亂!雖是如此,我鄭國先君早許為秦國之東道主,秦師遠來,更應犒軍也。
遂命手下伴當,留下牛羊犒禮,拜別孟明視大帥,引空車而去。
弦高疾馳還至新鄭,見城上戒備森嚴,國人皆登城以守。知道國君穆公已納自己密書獻策,由此甚喜,遂命人上前叫城。鄭穆公命放弦高進城,喚其入宮上殿,詢問詳情。弦高遂將冒充使節,犒勞秦師之事說了,伏地請求恕罪。
穆公慰道:卿卻秦軍三百乘,使我軍免血戰,民息塗炭,功莫大焉,何罪之有?
遂拜弦高為大夫,償其十倍犒軍之失。又命斥侯出城,徹查秦軍來襲之由,並遣使到北門秦軍駐地,觀察動靜。
鄭使來至秦營,果見厲兵秣馬,正作打仗準備。於是便明其意,代表鄭侯致意,並向杞子等三將下逐客令道:鄭秦締結盟約既久,各位駐軍鄭國不去,我寡君未知何意;正憂小國寡民,軍糧無以供應;今聞貴軍厲兵秣馬,則必有遠行之念,下臣特來禮送出境。
杞子聞此,知道行藏已被鄭人瞧破。又不見本國大軍前來,孤軍攻城絕無勝算;隻得就坡下驢,下令啟營,率軍離開鄭國。
孟明視收下牛羊,使人請來西乞術與白乙丙,與二位副帥商議。
孟明視:吾師千裏遠涉,全仗鄭人不備,方可得誌。今鄭人備禦已久,且遣使前來犒師,是以此勸我返師,不至反目也。若我再伐鄭國,攻之則城固難克,圍之則兵少無繼。進退兩難,如其奈何?
西乞術:軍出無功,豈可空返?今既兵臨滑都城下,其國無備,不若便如元帥對鄭使所雲,襲而破之,猶可還報君主,不謂師出無名。
白乙丙:明布其罪而行征伐,伯主之行。今不具滑侯罪狀而攻之,豈非愈加師出無名?
西乞術:勝者為伯,敗則為寇。我弟頗似老父,偏有這許多囉嗦!
孟明視亦笑,於是不聽白乙丙,下令就地紮住營寨,暗地分兵遣將,調配人馬,吩咐照計行事。是夜三更,三帥乃各引兵乘黑而進,分作三路架梯搶登,襲破滑城,殺入侯宮。
滑君倒也溜撒,聞聽喊殺之時便急登車輦,聞南門沒有兵馬,就此出城奔翟。秦兵大肆擄掠,子女玉帛為之一空,滑國就此滅亡。此後其地為衛國吞並,史上再無滑國記載。
秦軍滅滑,飽掠西還,複經晉國。
晉襄公正在曲沃殯宮,為父親文公守喪。先聞諜報說孟明視統兵東去,驚擾天子襄王;又聞滅滑以還,複又西來。襄公又驚又怒,即使人宣召托孤重臣前來,與眾臣商議。
晉襄公:秦人越我晉國之境,山呼而去,海嘯以來;且無國書言明借道,援兵束甲以行,何其無理!雖為姻親盟國,不亦過乎?
先軫:秦侯納杞子妄奏,違蹇叔、百裏奚之諫,引兵越晉,千裏襲鄭。主公忘其卜偃先前所奏爻辭乎?有鼠西來,越我垣牆,擊之可也。
欒枝:秦侯素有大恩於先君,未報其德,而伐其師,莫非不可?
先軫:秦侯趁我先君新喪,墳土未幹,而以幹戈越境,是謂無禮,蔑視晉國方伯之位。先君鳴棺以警,卜辭示以可擊,又何德足報?且前番圍鄭之役,秦侯背盟而去,交情已破。彼不顧信,我豈顧德?先君為諸侯之伯,秦雖屈從,心實忌之。今乘喪用兵,明欺我不能庇鄭也。彼若襲鄭獲勝,回兵時勢將襲晉。我獻公假途滅虢之計,公豈忘之乎?
欒枝、趙衰、胥臣聽罷,皆然其言。
襄公奮然道:賢卿之言是也。我不擊秦,其必謂我怯懦,將兵襲晉。
於是墨縗治兵,升帳聚將,拜先軫為中軍主帥,請其調度軍馬。
先軫推讓再三,襄公不從;遂拜受帥印,居中而坐,請襄公坐於上首。
先軫:料秦兵此去,必不能克鄭;且越國冒險遠行,糧草無繼,其勢亦不可久。計其往返之期,初夏必過澠池以歸。澠池西有崤山,東西二峰相去三十五裏,其間便是秦歸必由之路。其地樹木叢雜,地勢掩映,有數處不可並軌,又有幾處車不可行,必當解驂下車,牽引以行。我若伏兵於此處,必可盡滅秦軍。
襄公讚道:實乃高論,萬無一失。我舉國兵將,連同寡人在內,但憑元帥調度。
先軫遜謝,於是發令派將。
傳令官:元帥大令,諸將聽真。先且居引兵三千,以屠擊為副,伏於崤山之左。
先且居、屠擊:喏!
傳令官:胥嬰引兵三千,以狐鞫居為副,伏於崤山之右。
胥嬰、狐鞫居:喏!
先軫:此二路兵馬,以當秦軍前隊,待其入穀之時,自兩翼擊之。
傳令官:狐射姑以兵三千,以韓子輿為副,預先砍伐樹木,填塞西嶺之路;梁弘引兵三千,以萊駒為副,伏於東嶺。
四將:喏!
先軫:此二路兵馬,以當秦軍後隊,隻等秦兵盡過,隨後擊之。本帥自同趙衰、欒枝、胥臣、陽處父、先蔑諸將,離崤山二十裏下寨,作為四路接應,以備非常之變。
諸將:喏!元帥將令,我等無有不遵。
晉帥安排已定,諸將各自依計,引兵而去,隻待秦軍到來,進入埋伏。
秦兵滿載擄獲輜重西歸,行走緩慢,至四月初旬,方才行及澠池。
天氣漸熱,將士不堪重甲,揮汗如雨。白乙丙見前麵將至澠池,忽憶昔日父親哭師相送情狀,於是猛醒,乃止住本部軍馬,前往中軍,言於主帥孟明視。
白乙丙:此去而西,正是崤山險峻之路,我父臨行時諄諄叮囑謹慎,主帥不可輕忽。
孟明視:若不是賢弟提醒,我倒險些忘卻。曾記臨行之際,老伯父曾贈你錦囊密簡,何不出而觀之?
白乙丙:正是,若非元帥提醒,弟亦險些忘卻。
遂於篋內取出錦囊,與孟明視、西乞術啟而觀之。見囊中隻有兩片竹簡,上書雲:鄭不足慮,可慮者晉。崤山地險,切宜謹慎。若不為備,必喪三軍。父收子骸,於此穀中。
三人看罷,皆都驚駭。
孟明視:以為老伯有何錦囊妙策,卻是這般咒軍喪辭。著實晦氣,疾速棄之!
西乞術:父親老邁昏憒,寫此般嚇人言語,裝作機密,與子侄作耍。我等驅馳千裏往返,滅國以歸,昂然不懼。如今過此崤山,便是秦境。秦晉屢為姻親之國,又何慮哉!
白乙丙:我父向稱神斷,從不妄言。主帥雖然虎威,然慎之無失。恐晉有埋伏,卒然而起,則禦之何及!
孟明視:既如此,我三人可分兵以進,前後呼應,以為聲援。
於是下令,遣驍將褒蠻子為先鋒,打自己元帥旗號,前往開路;自率中軍做第二隊,西乞術為第三隊,白乙丙領第四隊。四隊人馬各銜首尾以進,前後隊之間相離不過二裏之程,以互為應援。安排已畢,就此進兵。
褒蠻子慣使方天畫戟,掄動如飛,自謂天下無敵。當下昂然在前,驅車先過澠池,望西路進發。自早至午,行至東崤山,烈日當頂,鐵甲鏗鏘,秦軍皆都揮汗如雨,昏昏欲睡。
正行至狹穀之中,忽然山凹裏鼓聲大震,飛出一隊車馬,為首者正是晉國大將先且居,屠擊為副,迎麵擋住去路。
先且居:褒蠻子,哪裏去?還認識我先且居否!
褒蠻子:認識,認識。你不是先軫的兒子?不在府中作耍,因何當我去路!
先且居:你秦軍無禮,兩番私自穿越我晉境。奉我父將令,今要拿你回去問罪。
褒蠻子:胎毛未退,乳臭未幹,倒也好大口氣。休說是你,你父親來,我也不懼。
先且居大怒,揮戈上前,狀如猛虎。褒蠻子陡然遇敵,精神大振,驅車上前交鋒。屠擊知道褒蠻子厲害,恐小將軍不是對手,急上前相助,雙戰褒蠻子。
褒蠻子絲毫不懼,長戟到處,力大無倫,二將支吾不住,漸漸向後退入穀中。褒蠻子恃勇而進,隻聽轟隆一聲,如同天蹋地陷。
孟明視自後驅車趕來,因見道路逼仄,便命眾軍解轡卸甲以入。秦軍免胄下車,因舍不得所獲輜重及許多滑國婦女,隻得牽馬而行,或扶車而過,七斷八續,不複成伍。
前軍好不容易過了第一層險隘,來至平坦之處,都已疲憊不堪。孟明視於是下令歇馬,稍事休息。正在此時,複聞鼓角之聲自穀中傳來,後隊有人前來報說,晉兵從後麵追至。
孟明視:前敵已潰,何懼追兵?我既難行,他亦不易。吩咐各軍,隻管向前攢進!
未待片時,西乞術及白乙丙皆都出穀,前來匯合,一個個盔歪甲斜,帶朗袍鬆。
孟明視:老伯父恐你兄弟喪身於此,則你二人在前,我親自斷後,以禦追兵。
二兄弟違拗不得,遵命率軍前行,孟明視複又斷後。
行過三五裏坦途,前麵複至一穀,名曰絕命岩。
前軍忽然發喊,小校回報:前有亂木塞路,人馬俱不能通!
西乞術與兄弟白乙丙商議:事已至此,便有埋伏,隻索上前。
白乙丙:是。傳令軍士,上前搬開柴木,以便後軍通過!
前隊奉命,隻得暫時放下手中兵器戈戟,紛紛入穀挪木。正在七手八腳,亂作一團,忽聞前麵穀中鼓角之聲暴起,繼之呐喊,空穀傳聲,滾滾如雷,亦不知有多少軍馬。
鼓角聲熄,晉將狐射姑出現於高岩之上,命將褒蠻子五花大綁,推至身前,對下麵穀中秦軍叫道:你家先鋒褒蠻子,已被縛在此,爾等皆入死地,早早投降,免遭屠戮。
褒蠻子恃勇前進,墮於陷坑,被晉軍擒縛,今聞此語,羞愧難當,大叫一聲,自高岩上跳下,至穀底摔成肉泥。可歎一員悍勇無比戰將,隻因輕敵冒進,就此罷休。
白乙丙大驚,見前麵路徑隻有尺許之闊,又被巨木塞住,知道不能從此通過。隻得傳令退兵,教眾軍退出險穀,複回東崤寬展平野,與主將孟明視合兵,預備決戰。
剛將軍馬退出險穀,便見東路一支晉軍殺來,為首者正是大將梁弘、副將萊駒,引三千人馬飛至。秦軍前進不得,隻得複又轉回,被困於絕命岩穀口,東旋西轉,亂作一團。
白乙丙不由仰天長歎,對兄弟西乞術道:我父遠見千裏,豈非聖人臨世乎!
正在此時,主將孟明視引軍前來,三人合兵一處。
白乙丙道:元帥既至,我等可有救矣!
孟明視:卻有何救?我非殺入前來,而是被晉軍追趕,不得不來也!
二將聞言,愈加驚懼。
孟明視:便是如此,也要死裏求活,絕地求生!傳令眾軍,盡棄衣甲輜重,從左右兩側爬山越溪,各尋出路,再到穀外會合。
眾軍聽罷,隻得忍痛舍棄軍資婦女,卸甲上山。剛至半坡,忽見旌旗招展,林中伏兵盡出,阻住去路。左邊山頭上領兵大將是先且居,右邊山穀將領乃是胥嬰。
秦軍費盡千難萬險,爬山越溪,此時身無甲胄,被晉軍一陣亂箭,先射殺一半,複舉戈戟圍剿,不到片時,便或斬或擒,全軍盡沒。
又聞喊聲大起,前有韓子輿挪開巨木逼來,後麵梁弘軍馬亦到,將孟明三帥圍入垓心。兩麵山坡上晉軍取得完勝,亦都奔下,左右前後,重圍數匝。
孟明視對白乙丙、西乞術道:我蹇叔老伯,真神算也。今日我等困於絕地,掙紮無用。隻求死後陰靈休散,與你我父親托夢,求奏請主公興兵報仇,收我等骸骨回鄉安葬。
西乞術、白乙丙笑道:我三兄弟不求同生,但求同死,倒也快活,複有何憾!
於是各自棄兵,坐以待縛。晉兵四下圍裹上來,先將秦軍兵將驅過一邊,後擒三帥,俱上繩索。乃將俘獲秦軍及其車馬輜重,並滑國擄來許多子女玉帛,盡數解到晉襄公大營。
晉襄公親出大營,墨縗受俘,軍中歡呼動地。襄公大喜,乃以敗秦之功,告於先君晉文公殯宮,欲殺孟明視等三人以為父親殉葬,一時猶豫未定。
當時晉襄公繼母文嬴氏,乃是秦穆公之女,因會葬丈夫文公重耳,亦在曲沃。聞知秦軍三帥被擒,因思一計,乃喚晉襄公到至後營,當麵相勸。
文嬴:秦、晉累代皆為婚姻,相與甚歡,世稱秦晉之好。今孟明視等人貪功起釁,使兩國恩變為怨,秦君亦必恨此三人。且據秦法,敗軍之將必死。為重修兩國之好,我國殺之無益,反而得罪秦公。若依我計,不如縱之還秦,使其君自加誅戮,豈不是好?
晉襄公:倘我將三帥釋歸,複被秦侯用事於秦,豈非貽晉後患?
文嬴:楚國城濮兵敗,成得臣便即伏誅,況秦國更重軍法?秦三次複晉,更於韓原之戰後禮歸你叔惠公,諸侯無不讚頌秦德。今子欲繼承父業,必先以德服於天下。區區敗軍之將,非必欲自我行其斬戮乎?顯見我國無情,兼且量窄也。
晉襄公聽到秦釋惠公之事,悚然動心,於是說道:母親責以大義,兒焉敢不聽!
乃告辭而出,即時詔命開釋三帥之囚,並贈其一車,縱歸秦國。
孟明視等三人未料尚能得脫,於是連夜駕車逃回。驅馳一夜,複又半日,見前麵黃河滾滾,攔住去路。車至河下,放眼隻見驚濤駭浪,並無船隻。
三人相望而歎:晉侯聽我公主之勸,一時心軟,放我三人逃歸。若天亮時升帳議事,先軫等將帥必不容我,一定派兵來追。今大河攔路,是天絕我也!
歎聲未絕,忽見蘆葦叢中駛出一艘漁船,伊伊呀呀,蕩於中流。
船上漁翁揚聲叫道:那岸上望水興歎者,莫非崤山中失事之人乎?
孟明視心中一動,應聲答道:我等正是秦將,漁翁幸渡我過河,必有重謝!
那漁翁便將舟船靠岸:某奉大夫公孫支所請,已在此相候數日,三位元帥速速下船。
三帥如同身在夢中,舍棄車馬下船,漁翁綽楫而行。未及中流,早見濁浪滔天。
孟明視歎道:似此小舟,如何渡此大水?未料我等不死於陸,分當死於水也!
漁翁不理其歎,循東岸由北而南,隻顧搖櫓。
未及半裏,忽聞東岸轔轔車響,十數乘戰車馳上河堤。
首輛車上立有一將,抽劍前指,對船上叫道:某乃晉國大將陽處父也。漁翁轉來,將三員秦將送回岸上,賞賜千金;如若不然,立即射殺!
孟明視回望,見果是晉將陽處父,不由暗暗叫苦。欲殺漁翁止其回船,三人卻又不會駕舟,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漁翁早猜透三人心思,低喝道:伏在艙中,休得亂動!
於是拚力搖櫓,小舟乘風破浪,直向下遊衝去。那漁翁煞是作怪,卻在此險境之中,兀自一邊騰出左手,自懷中摸出一隻牛角,嗚嘟嘟地吹動,響徹河麵。
陽處父奉先軫之命,前來追殺秦國三帥。因見車駕停於河堤,又見河邊有一漁舟,故此先行喝喊,虛詐一聲。待停車河岸,見孟明視、白乙丙及西乞術皆在舟中,而那漁翁並不奉令,隻顧搖櫓下行,不由大怒。
陽處父厲喝:放箭!
軍士聞命,將戰車在堤上一字排開,摘弓搭矢,便向河中射去。
孟明視、白乙丙及西乞術聽到弓弦響聲,因手中並無寸鐵,心知無幸,隻得待死。
卻見那漁翁將牛角納入懷中,順手掉起舟中竹篙,向身後撥打雕翎,便如腦後又生一雙眼睛,箭矢紛紛落水。右手兀自搖櫓不輟,竟是一個絕頂武功高手。
陽處父見狀,大吃一驚,心知有異。遂向車右手中接過銅胎寶弓,搭箭在弦,向河中照了一照,便鬆右手。隻聽吱地一聲尖嘯,聲如鶴唳,向奔漁翁背心。
漁翁聽到箭鳴,拚盡全力,將竹篙向後揮出,疾如閃電。兩下裏撞個正著,竹篙登時從中折斷,利箭插入漁翁後心,透其革甲,入肉三寸。那漁翁悶哼一聲,卻不倒下,將全身重量壓住船櫓,穩立如山。那漁船便如利箭,直向下遊衝去。
陽處父再抽利箭將射,見漁船已在射程之外。由是急令禦者,沿岸疾追。
孟明視伏在艙中,眼見漁翁中箭,恐其舟覆,長聲驚呼。
那漁夫忽睜開眼睛,厲聲喝道:噤聲!
孟明視偌大一個三軍元帥,被他一聲喝住,叫聲頓止。漁翁撮唇長嘯,隻聽嘯聲響處,山河失色。與此同時,沙洲之上忽有號角相應,與那嘯聲彼此相應,良久不歇。
與此同時,便見沙洲之後衝出二十艘戰船,在江麵上一字兒排開,來迎漁舟。
居中戰船上站定一員上將,盔甲鮮明,威風凜凜,狀如天神,正是秦軍大將公孫枝。
公孫枝叫道:孟明視休慌,陽處父休狂,某家在此!
隻一聲大喝,孟明視心花怒放,陽處父冷水澆頭。那漁舟瞬間靠上大船,公孫支令將孟明視三帥接到自己座船上來,再去接那漁翁。
便當軍士去扶時,那漁翁卻是一觸即倒,原來早已氣絕身亡。
孟明視立於船頭,凝視岸上,高聲叫道:崤山一戰,雖我未經假道,侵越晉境引起,但你國元帥先軫盡施詭詐,不先約期列陣,正麵討伐。不予知會,暗地伏兵三麵,以計勝我,違背戰則,實未令人心服!我三人已蒙晉君不殺,何又複使將軍前來趕殺?天幸我等不當死於晉國,若我國君不加誅戮,三年之後,當親至上國,拜君之賜!
陽處父方欲還口,公孫支將手一揮,秦國舟師已蕩入中流,駛向西岸而去。
陽處父因無渡船,跌足而恨,隻得還歸本國,來報元帥。
先軫聞報,衝衝大怒,便與陽處父同見晉襄公,複述孟明視河中之言。
晉襄公:其意若何?
先軫:其說三年之後,當至我國拜君之賜者,必是要蠱惑秦侯,伐晉報仇。
晉襄公:如此奈何?
先軫:不如乘其新敗喪氣之日,先舉大兵,渡河伐之。
襄公答道:便以此事委於將軍,但需從長計議。
先軫怒不可遏,忽然起身,直唾襄公坐席,說道:從長計議!主公若非隻聽婦人之語,擅自釋放秦軍三將,而與臣等從長計議,則焉有今日之失,來日大患!
說罷大步下殿而去,毫不回顧。陽處父在旁陪侍,見元帥失態如此,直驚得目瞪口呆,急向襄公下拜。
陽處父:元帥暴怒失禮,大不敬也;念其屢立大功於國,尚請從輕處置。
晉襄公懷羞含愧,說道:擅釋孟明視三人,本是寡人輕信母命,釀成大錯。元帥直言而已,何罪之有?
陽處父聞言,再拜辭出,追上先軫,以適才國君之語相告。
先軫聞言,呆愣半晌,啞口無言。忽悟自己當麵唾君坐席,下殿不辭,實是忤逆大罪,不由懊悔不及。陽處父安慰數語,轉身而去。(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