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非隻能點頭。
趙平釋然一笑,鬆了手勁,頹然倒下,目光散逸,漸沒了氣息。
☆、二十
作者有話要說:
見趙平身子愈冷,荊非自身亦不由隨著冰冷下去,尤以趙平曾緊攥衣襟處,益發冷得徹骨,連手中之書都險些抖落地上。
陳未時不知何時現身荊非身邊,順過荊非手中之書,略瞥一眼,復交還荊非,淡淡一句:“去者已矣。”
荊非眼看陳未時靜靜為趙平闔上雙目,心中雖有疑問卻問不出口。
陳未時反是看出荊非心事,回身依然淡淡道:“雙九未曾與在下提及此間種種。但若此番沒有大人,在下雖是不才,卻也願助雙九了結心事。”
見陳未時眼中血絲綻現,荊非不忍多言,拿穩那書,沉一口氣,緩步出門。
門外不遠,賀知州守候一旁,荊非本欲掉頭而去,但見賀知州無端亦現了老態,不由心下淒涼,上前長施一禮,無語而去。
又是碧沚園。
範府家丁果然手下麻利,不過兩個時辰工夫,內院已盡空了。
荊非撇開去蚤,徑直去那碧沚亭。
月湖景色依舊,略有風聲,卻不聞竹響。
豐坊獨坐亭中,待荊非走至近旁,方緩緩回過頭來,見荊非將手中之書鄭重放下,亦隻冷笑一聲。
荊非平住氣息,道:“此書乃先生門生趙平叮囑在下交還。”
豐坊不語。
“另有《尚書》一冊,合於昨日賀知州所贈地方誌書頁襯紙之內。”
豐坊嗤笑一聲,仍是不語。
荊非識相,隻道:“在下告退。”
豐坊眼望遠湖,迸出一字:“坐。”
荊非坐。
豐坊回首,摩挲那《春秋經傳集解》,一拍石桌,喝道:“不成器的學生!”
荊非道:“趙平殫思竭慮,隻為將真本留存先生身邊,此番心意,還望先生體察。”
“他若有心,為何不親自還來?”
荊非隻得道:“趙平已病故。”
豐坊聞言手下愈緊,木然片刻,低吟道:“何處人事少……”
荊非再度告退。
豐坊凸眼逼視荊非:“大人可是仍要追究趙平之罪?”
荊非無言以對。
“倘若趙平所竊之書並非真品,大人可否留趙平死後清靜?”
荊非忽覺如墜冰窟。
豐坊嘆道:“果真是不成器的學生。枉在老夫門下多年,真書偽書卻分辨不清。”
豐坊起身,背對荊非,麵湖負手而立,道:“事已至此,老夫也不瞞大人:所謂祖上自高麗訪得《尚書》,不過是老夫看不慣當今那班文人亂釋經籍,賭氣偽造的古本。至於《春秋經傳集解》,亦是老夫自蜀中找人做的偽本。為這兩冊無用偽書搭進自家性命,糊塗!糊塗!”
荊非不記得自己如何離開的碧沚園,隻依稀記得離開時豐坊口中仍不絕罵著“糊塗”,聲音卻逐漸顫不成調。
當荊非終於看清眼前景物,發覺自己已無意間回到謝三小屋。
杯碗仍擺在桌上,屋裏其他家常器物卻已搬空。
謝三走了。
桌上留下張紙,是謝三的字跡。
“徒勞問歸路,峰疊繞家鄉。”
荊非自嘲一笑,揮袖推翻桌案,晃出門去。
(完)
(本文純屬依據部分史實虛構。)
[注釋]
1)豐坊(1492-1563?)字人叔,一字存禮,後更名道生,字人翁,號南禺外史,明鄞縣(今寧波)人。豐氏原為鄞縣大姓,歷代為官,代出聞人。豐坊本人博學工文,尤精書法,家有萬卷樓。黃宗羲《豐南禺別傳》曾對豐坊有如下描寫:“讀書注目而視,瞳子嚐墮眶外半寸,人有出其左右,不知也。”豐坊性情怪僻,不善治家理財,晚年家財喪失殆盡,其萬卷樓藏書為門生竊去十之有六,後又不幸遭遇大火,所存佳本已無多。豐坊原與天一閣範欽交往頗深,早時範欽曾從萬卷樓抄書,豐坊亦曾為範欽作《藏書記》,故萬卷樓劫餘之書盡售與天一閣,祖宅碧沚園亦轉在範欽名下。
豐坊才學過人,但也因偽造古書在藏書史上留下頗多惡名。其中《河圖》石經本、《魯詩》石經本、《大學》石經本,豐坊謬稱是其祖先清敏公北宋間得之於秘府;又有朝鮮《尚書》、日本《尚書》,謊說是其曾祖豐慶得之於驛館。吳焯《繡穀亭薰習錄》評說:“其著述未免欺人,其翰墨洵可傳世也。”全祖望《天一閣藏書記》則譏為“貽笑儒林,欺罔後學”。豐坊晚年窮困潦倒,貧病交加,客死僧舍。
2)謝三故事,可參見《黃藤酒》。
2005-2-17
趙平釋然一笑,鬆了手勁,頹然倒下,目光散逸,漸沒了氣息。
☆、二十
作者有話要說:
見趙平身子愈冷,荊非自身亦不由隨著冰冷下去,尤以趙平曾緊攥衣襟處,益發冷得徹骨,連手中之書都險些抖落地上。
陳未時不知何時現身荊非身邊,順過荊非手中之書,略瞥一眼,復交還荊非,淡淡一句:“去者已矣。”
荊非眼看陳未時靜靜為趙平闔上雙目,心中雖有疑問卻問不出口。
陳未時反是看出荊非心事,回身依然淡淡道:“雙九未曾與在下提及此間種種。但若此番沒有大人,在下雖是不才,卻也願助雙九了結心事。”
見陳未時眼中血絲綻現,荊非不忍多言,拿穩那書,沉一口氣,緩步出門。
門外不遠,賀知州守候一旁,荊非本欲掉頭而去,但見賀知州無端亦現了老態,不由心下淒涼,上前長施一禮,無語而去。
又是碧沚園。
範府家丁果然手下麻利,不過兩個時辰工夫,內院已盡空了。
荊非撇開去蚤,徑直去那碧沚亭。
月湖景色依舊,略有風聲,卻不聞竹響。
豐坊獨坐亭中,待荊非走至近旁,方緩緩回過頭來,見荊非將手中之書鄭重放下,亦隻冷笑一聲。
荊非平住氣息,道:“此書乃先生門生趙平叮囑在下交還。”
豐坊不語。
“另有《尚書》一冊,合於昨日賀知州所贈地方誌書頁襯紙之內。”
豐坊嗤笑一聲,仍是不語。
荊非識相,隻道:“在下告退。”
豐坊眼望遠湖,迸出一字:“坐。”
荊非坐。
豐坊回首,摩挲那《春秋經傳集解》,一拍石桌,喝道:“不成器的學生!”
荊非道:“趙平殫思竭慮,隻為將真本留存先生身邊,此番心意,還望先生體察。”
“他若有心,為何不親自還來?”
荊非隻得道:“趙平已病故。”
豐坊聞言手下愈緊,木然片刻,低吟道:“何處人事少……”
荊非再度告退。
豐坊凸眼逼視荊非:“大人可是仍要追究趙平之罪?”
荊非無言以對。
“倘若趙平所竊之書並非真品,大人可否留趙平死後清靜?”
荊非忽覺如墜冰窟。
豐坊嘆道:“果真是不成器的學生。枉在老夫門下多年,真書偽書卻分辨不清。”
豐坊起身,背對荊非,麵湖負手而立,道:“事已至此,老夫也不瞞大人:所謂祖上自高麗訪得《尚書》,不過是老夫看不慣當今那班文人亂釋經籍,賭氣偽造的古本。至於《春秋經傳集解》,亦是老夫自蜀中找人做的偽本。為這兩冊無用偽書搭進自家性命,糊塗!糊塗!”
荊非不記得自己如何離開的碧沚園,隻依稀記得離開時豐坊口中仍不絕罵著“糊塗”,聲音卻逐漸顫不成調。
當荊非終於看清眼前景物,發覺自己已無意間回到謝三小屋。
杯碗仍擺在桌上,屋裏其他家常器物卻已搬空。
謝三走了。
桌上留下張紙,是謝三的字跡。
“徒勞問歸路,峰疊繞家鄉。”
荊非自嘲一笑,揮袖推翻桌案,晃出門去。
(完)
(本文純屬依據部分史實虛構。)
[注釋]
1)豐坊(1492-1563?)字人叔,一字存禮,後更名道生,字人翁,號南禺外史,明鄞縣(今寧波)人。豐氏原為鄞縣大姓,歷代為官,代出聞人。豐坊本人博學工文,尤精書法,家有萬卷樓。黃宗羲《豐南禺別傳》曾對豐坊有如下描寫:“讀書注目而視,瞳子嚐墮眶外半寸,人有出其左右,不知也。”豐坊性情怪僻,不善治家理財,晚年家財喪失殆盡,其萬卷樓藏書為門生竊去十之有六,後又不幸遭遇大火,所存佳本已無多。豐坊原與天一閣範欽交往頗深,早時範欽曾從萬卷樓抄書,豐坊亦曾為範欽作《藏書記》,故萬卷樓劫餘之書盡售與天一閣,祖宅碧沚園亦轉在範欽名下。
豐坊才學過人,但也因偽造古書在藏書史上留下頗多惡名。其中《河圖》石經本、《魯詩》石經本、《大學》石經本,豐坊謬稱是其祖先清敏公北宋間得之於秘府;又有朝鮮《尚書》、日本《尚書》,謊說是其曾祖豐慶得之於驛館。吳焯《繡穀亭薰習錄》評說:“其著述未免欺人,其翰墨洵可傳世也。”全祖望《天一閣藏書記》則譏為“貽笑儒林,欺罔後學”。豐坊晚年窮困潦倒,貧病交加,客死僧舍。
2)謝三故事,可參見《黃藤酒》。
200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