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櫻落成功的收編了這支幾萬的殘軍,但是這些軍人吃飽飯之後還會不會聽話,這件事奈良櫻落沒有太多心思去思考這件事,因為他的夫人山中裏美更擅長這件事。


    該怎麽讓這支軍隊不陽奉陰違,最好的辦法其實是打亂重組,但是馬上要上戰場了,這打亂重組之後的戰鬥力能不能保證?現在可沒有時間練兵,在不動其原本的組織架構的情況下讓這支軍隊歸心,可不是一件容易事,這極考驗一個上位者的掌控力。


    奈良櫻落能收編這支殘軍,但短時間內想完全掌控這支隊伍,他做不到,但山中裏美可以做到。這種極致的掌控力,說白了是極致的上克下之術,非奈良櫻落所長,這是他不如她的地方。


    山中裏美不如奈良櫻落的地方實際上就是在戰略上。說戰略這個詞可能有點虛,說白了這兩人的攻心之術有本質區別。


    山中裏美的術在於以人推事,她先了解這個人,然後可以預測這個人的一切行為邏輯,並掌控之從而形成權謀。而奈良櫻落剛好相反,是以事推人,他讓對手動起來,用各種方法逼著對手按著他預想的去走,從而掌控對手,從而形成戰略。


    因為兩人邏輯推理的出發點不同,所以造成了兩人的天賦不同,擅長不同,雖然都是攻心,但又有本質區別。


    在山中裏美看來收編這支殘軍的風險和收益不成正比,她就不會去做,這和膽量無關。


    而於奈良櫻落來說,他看的不是收編這件事的風險,而是對手現如今的狀態,並以此狀態分析風險,所以他算出的風險和山中裏美是不一樣的。


    這其實是一種局限性,但凡深諳權謀的人都有這種局限性。這種局限性和秦王和白起看待滅趙的時機是類同的,秦王的思考方式沒有問題,白起的思考方式也沒問題,但是落到事上白起的視野要更開闊。因為視野更開闊,所以對的概率更大,以事實來說,白起認為的時機是對的。可惜的是白起不是決策者,他也因為算對了事情付出了生命。


    這種事情落到奈良櫻落上,奈良櫻落算是幸運的,因為他是決策者。


    事後佑助問過他:“一個人麵對幾萬人真的不怕嗎?”


    奈良櫻落笑了笑,他沒有以往那樣的長篇大論,他很直白的說:怕啊,最怕的時候是朝他們走去的時候,等真的麵對那些人的時候,卻不怕了。


    佑助聽到後笑笑,他並未聽明白奈良櫻落的潛台詞,他隻要知道奈良櫻落也是怕的,他就已經心滿意足了。誰也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膽怯!這是佑助的局限性!


    為什麽奈良櫻落能擁有那種麵對幾萬人的膽量?


    要想理解這件事,得追根溯源,理解奈良櫻落自己的心學,那就得論一下何為膽量,為何沒有膽量?要論勇氣,得先論恐懼!


    人為什麽恐懼呢?


    一件事在未做之前,人會有很多的想象,這些想象會帶來恐懼,這些恐懼讓人止步不前,但真的硬著頭皮去做的時候,恐懼反而消失了。因為想象力接觸到實物,想象消失,恐懼沒有了依存的地方,恐懼落地的時候也就不恐懼了。


    這並不難理解,也不難推論。但這個道理再深化一些呢,如果已經在做一件事,但因未成功,而感覺痛苦呢?


    恐懼是因為想象,那麽痛苦呢?痛苦也是因為想象嗎?一件事已經在做了,是什麽樣的想象造成了痛苦呢?


    如果一件事是對的,是必須要做的,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未成功從而產生痛苦,這種痛苦大多來自幻想成功時的景象從而產生了欲望與現實的反差,因為這種反差所產生的痛苦。因為這種痛苦而懷疑現在所做之事是否有意義,因為這種痛苦導致所做之事再難以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因為這種痛苦喪失了膽量,於是或許可能成功的事情,因為這種心境失敗了。


    如果一件事是做成了呢,做成之後功成名就,因為這些功名幻想讓自己畏首畏尾,害怕身敗名裂,不敢如先前那般毫無顧忌的去做事,明明能做的事情,不能去做了。


    一件事,未做之前,因幻想而恐懼,失去膽量,不敢做!


    一件事,在做之時,因幻想而痛苦,失去膽量,不去做!


    一件事,做成之時,因幻想而膽怯,失去膽量,不能做!


    當人明白了是什麽讓自己失去了膽量時,理所應當的人就擁有了膽量。到那時,就不是膽量控製你,而是你控製膽量了。什麽是心學中的理,這就是心學中的理!


    歸根結底阻止你的,其實一直都是你自己,是你自己的幻想,這些幻想讓人恐懼痛苦又膽怯,從而失去膽量,於是一事無成!


    也是因為這些幻想,讓人編織了幻想的牢籠,自己將自己關進籠子,然後一輩子被奴役,成為別人權力邏輯的一部分。


    幻想是有毒的!


    幻想讓人失去膽量,做不成事。幻想讓人盲目相信一些理論,盲目相信一些人,從而將自己的財產和生命寄托在別人身上,甚至甘願為他人去死,甘願為他人搖旗呐喊,甚至永生永世為奴。


    幻想既然這麽毒,那麽是不是要完全摒棄呢?


    不用也不能。


    因為這是人的劣根性,沒有人能完全摒棄幻想。道家一直都在教人摒棄幻想,修道。佛陀也是同理,他教人修禪。什麽是仙?什麽是佛?摒棄幻想,不做人了,就是仙佛了。


    這就是大道嗎?真的能做到嗎?


    這世上之事都是一體兩麵,幻想如此毒的東西,其實也有正麵的效應。


    人類如今的語言文字,乃至知識,其實都是幻想的演化。


    這些幻想讓人擺脫動物性,也是這些幻想讓人身中劇毒。


    如果否定了整個幻想,也就完全否定了現如今的自己。因為以往的知識經驗演化了你的認知,否定了認知就是否定自己。


    連自己都不存在了,該怎麽修大道呢?


    是不是忘掉了自己,不知自己是自己,不知自己是誰時,就入了大道了呢?如果這個是大道,那麽人又算什麽東西呢?……(到此打住!)千萬不能有此思想,這是一條脫實向虛的深淵,人類中很多智者劃入了這條深淵,以為大道就是虛無。


    這一關難倒了無數的智者,無數的驚才絕豔之輩,想不通,做不到,於是道變的玄之又玄!


    為什麽這是一條錯誤的路呢?因為邏輯看似閉環了,但其實沒有閉環。因為確實是幻想形成的知識經驗形成了你當下的認知,但是這當下的認知是可變的,當認知變換的刹那,你就不是你了。不用否定自己,不用忘掉自己,在你心中道生的時刻,你每時每刻都在變,你每時每刻都在不斷的逼近道。


    你心中有道,你就是道,道存於心,你死則道死,你生則道生。人一旦否定了自己的存在性,那麽就身死道消了。


    換句話說,當你入道,道存的刹那,你就是道,道就是你,你就是佛,佛就是你,你就是聖人,聖人就是你。人人皆可成聖,人人皆可成佛就是這個意思。


    換句話說,當你道失時,你不是佛,不是聖人,你就變成了你自己。你什麽時候入道,道能存多久,你能多逼近道,決定者都是你自己。


    萬事萬物都在變,你在變,道也在變。你不變,道也變。你不變,道也不變。你心中的道和大道有多近,決定了你是誰。


    大道就是如此簡單,又有幾人相信?就算相信,就算知道,但是道能在你心中存多久呢?你能一時知道,你能一生存道嗎?按心學來說,做不到就是不知道,你都不知道,怎麽存道,怎麽得道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櫻花樹下的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君不換梨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君不換梨花並收藏櫻花樹下的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