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乃溫點頭表示認同:
“確實,我們與中方已經就鈾礦開發簽訂了協議,他們履行了勘探和投資的責任,隻要設備按時到位,我們將按合同行事。但我們現在談論的是這塊鎳礦。”
他用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的礦石:“根據你的說法,這座鎳礦的儲量可能非常豐富?”
“根據現有情報分析,的確如此。”
吳欽紐深沉地說:“然而,當初我沒有得到詳細的勘探資料,是在事後派人核實了幾個現場,並帶回樣本進行檢測後才確認其真實性。”
“那你又是如何得知鎳礦的具體儲量呢?沒有專業設備,你是無法做出準確評估的。而且,這個信息顯然已經流傳出去了。”
吳乃溫的話語中透露出不滿。
很明顯,他知道吳欽紐掌握著更多內情,特別是考慮到丹瑞最近的軍事行動——在未經他授權的情況下調動8000人部隊進攻太空地區;
這背後肯定有其他人提供支持和默許,至少後勤部門必須配合才能確保部隊所需的物資供應。
統領的追問讓吳欽紐一愣,隨後他的臉上浮現了一絲愧疚:
“抱歉,統領先生。我起初以為這不過是件小事,當探員回報時,我正忙於其他事務,未能及時跟進。
直到後來聽說市場上有關於鎳礦的各種傳言,我才想起要向夏國詢問勘測結果。
可惜,夏國的探礦隊回國後就解散了,這讓我的工作變得複雜起來。最近,我們才終於獲得了較為準確的情報。”
吳乃溫輕輕點頭,表示理解,並接受了這個解釋。盡管他心裏清楚,吳欽紐的話未必全真。
坐在權力頂峰超過三十年的吳乃溫明白,不論是吳欽紐還是丹瑞,他們真正的目標都是那把象征最高權力的椅子。
雖然覬覦此位的人不少,但真正有實力和野心的,隻有少數幾位,而眼前的吳欽紐與應駐守曼德勒卻擅自行動的丹瑞無疑是其中最有力的競爭者。
丹瑞性格果決強硬,一旦得知大公當鎳礦的利益,立刻調動所有可用力量北上,意圖以武力宣示主權。
而吳欽紐則顯得更為陰沉圓滑,利用夏國探礦的機會,巧妙地與地方武裝建立了穩定的信息通道,試圖將這些勢力重新拉回談判桌。
麵對國內眾多的地方勢力,說他忙碌也不是完全的托詞。
不論他們如何行事,表麵理由總是為了國家利益。
丹瑞可能通過武力平息紛爭,而吳欽紐或許能用談判達成和平,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實現暹羅的內部統一。
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無論丹瑞還是欽紐,誰先達成這關鍵性的成就,誰就能贏得人心和政治優勢,自然而然地成為緬王未來的***。
即使吳乃溫現在仍握有最高權力,他也明白,自己已不再年輕,追隨者們更願意押注於未來而非過去。
歲月無情,連吳乃溫也不得不麵對現實:
他的日子所剩無幾,而人們為了保持甚至提升自己的地位,自然會轉向支持新崛起的力量。
在丹瑞與欽紐之間做出選擇,是每個權謀者必須麵對的問題,而吳乃溫的任務是在這個微妙時刻維持平衡,以免被新的潮流所吞沒。
在這種情況下,追究過去的錯誤或隱瞞還有什麽意義呢?
最重要的是為將來鋪路,確保自己和家人的利益。
雖然他意識到欽紐可能隻是利用他殘存的影響力,但至少欽紐選擇了坦誠相告,並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吳乃溫感到一陣英雄遲暮的悲涼,輕輕歎了口氣。
他拿起桌上的礦石遞給欽紐說:“去跟吳埃梭溫討論一下吧,他是經濟貿易的負責人,聽聽他的想法。
我已經老了,這些細節就交給你們處理吧。我現在累了,想要休息,請你去辦這件事。”
“這是我們師整編後的首戰。”
林成霖說道:“要讓那些總是坐在那裏開會的老頭子們見識一下,真正的戰鬥是如何進行的!”
謝岩聽到這話,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笑著回應道,並走向電話,低聲下令:“開始‘團結’行動!”
“報告,撒溫仰賓來電。”通訊員簡短匯報。
“念。”
電文傳來急促的消息:
“1983年2月10日淩晨4點15分,抹穀謝岩部隊突然襲擊我們,使用了重型榴彈炮猛轟我們的外圍據點。
現在我們被壓製在鎮中心,大部分外圍陣地已經失守,急需支援!覺辛泰。”
“什麽?這怎麽可能!”丹瑞將軍難以置信地喊道。
聽到這個消息,丹瑞手中的鉛筆因用力過猛而斷裂,在地圖上留下了一道混亂的黑線。
此刻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也是人最容易感到疲倦的時刻,但丹瑞卻毫無休息之意。
在通訊兵進入之前,他正以布滿血絲的眼睛對著巨大的軍事地圖進行著細致的作業——這項通常由參謀負責的任務,他卻做得異常熟練。
盡管外界傳聞他是一位鐵腕無情的“背簍將軍”,實際上,這位科班出身的指揮官有著一副學者般的儒雅外表,甚至佩戴著一副寬邊金絲眼鏡。
若非軍裝彰顯了他的軍人身份,人們或許更願意認為他是一個大學教授。
作為緬甸中部軍區的司令員,丹瑞堅持親自處理這些細節工作。
這不僅是為了讓自己緊張的心情得以平複,也是為了通過仔細研究地圖找到敵人的破綻和勝利的機會。
然而,此時此刻,他的心緒卻被突如其來的消息打亂。
丹瑞丟掉斷了的鉛筆,迅速從通訊兵手中接過電報,仔細閱讀起來。
通訊兵注意到,一向沉穩的長官此刻拿著電報的手竟然微微顫抖。
電文雖長,但通訊兵隻念了覺辛泰少校認為最關鍵的部分:形勢嚴峻,急需支援。
在接下來的報告中,覺辛泰詳細描述了戰鬥的情況。
他指出,之前對謝岩部隊的情報評估嚴重不足。
敵人擁有的不僅僅是6門122毫米自行榴彈炮,而是至少一個營的規模,約18門大炮。頭頂上呼嘯而過的炮彈不會騙人!
當18門大口徑火炮同時開火時,那場麵令人心驚膽戰。
“確實,我們與中方已經就鈾礦開發簽訂了協議,他們履行了勘探和投資的責任,隻要設備按時到位,我們將按合同行事。但我們現在談論的是這塊鎳礦。”
他用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的礦石:“根據你的說法,這座鎳礦的儲量可能非常豐富?”
“根據現有情報分析,的確如此。”
吳欽紐深沉地說:“然而,當初我沒有得到詳細的勘探資料,是在事後派人核實了幾個現場,並帶回樣本進行檢測後才確認其真實性。”
“那你又是如何得知鎳礦的具體儲量呢?沒有專業設備,你是無法做出準確評估的。而且,這個信息顯然已經流傳出去了。”
吳乃溫的話語中透露出不滿。
很明顯,他知道吳欽紐掌握著更多內情,特別是考慮到丹瑞最近的軍事行動——在未經他授權的情況下調動8000人部隊進攻太空地區;
這背後肯定有其他人提供支持和默許,至少後勤部門必須配合才能確保部隊所需的物資供應。
統領的追問讓吳欽紐一愣,隨後他的臉上浮現了一絲愧疚:
“抱歉,統領先生。我起初以為這不過是件小事,當探員回報時,我正忙於其他事務,未能及時跟進。
直到後來聽說市場上有關於鎳礦的各種傳言,我才想起要向夏國詢問勘測結果。
可惜,夏國的探礦隊回國後就解散了,這讓我的工作變得複雜起來。最近,我們才終於獲得了較為準確的情報。”
吳乃溫輕輕點頭,表示理解,並接受了這個解釋。盡管他心裏清楚,吳欽紐的話未必全真。
坐在權力頂峰超過三十年的吳乃溫明白,不論是吳欽紐還是丹瑞,他們真正的目標都是那把象征最高權力的椅子。
雖然覬覦此位的人不少,但真正有實力和野心的,隻有少數幾位,而眼前的吳欽紐與應駐守曼德勒卻擅自行動的丹瑞無疑是其中最有力的競爭者。
丹瑞性格果決強硬,一旦得知大公當鎳礦的利益,立刻調動所有可用力量北上,意圖以武力宣示主權。
而吳欽紐則顯得更為陰沉圓滑,利用夏國探礦的機會,巧妙地與地方武裝建立了穩定的信息通道,試圖將這些勢力重新拉回談判桌。
麵對國內眾多的地方勢力,說他忙碌也不是完全的托詞。
不論他們如何行事,表麵理由總是為了國家利益。
丹瑞可能通過武力平息紛爭,而吳欽紐或許能用談判達成和平,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實現暹羅的內部統一。
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無論丹瑞還是欽紐,誰先達成這關鍵性的成就,誰就能贏得人心和政治優勢,自然而然地成為緬王未來的***。
即使吳乃溫現在仍握有最高權力,他也明白,自己已不再年輕,追隨者們更願意押注於未來而非過去。
歲月無情,連吳乃溫也不得不麵對現實:
他的日子所剩無幾,而人們為了保持甚至提升自己的地位,自然會轉向支持新崛起的力量。
在丹瑞與欽紐之間做出選擇,是每個權謀者必須麵對的問題,而吳乃溫的任務是在這個微妙時刻維持平衡,以免被新的潮流所吞沒。
在這種情況下,追究過去的錯誤或隱瞞還有什麽意義呢?
最重要的是為將來鋪路,確保自己和家人的利益。
雖然他意識到欽紐可能隻是利用他殘存的影響力,但至少欽紐選擇了坦誠相告,並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吳乃溫感到一陣英雄遲暮的悲涼,輕輕歎了口氣。
他拿起桌上的礦石遞給欽紐說:“去跟吳埃梭溫討論一下吧,他是經濟貿易的負責人,聽聽他的想法。
我已經老了,這些細節就交給你們處理吧。我現在累了,想要休息,請你去辦這件事。”
“這是我們師整編後的首戰。”
林成霖說道:“要讓那些總是坐在那裏開會的老頭子們見識一下,真正的戰鬥是如何進行的!”
謝岩聽到這話,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笑著回應道,並走向電話,低聲下令:“開始‘團結’行動!”
“報告,撒溫仰賓來電。”通訊員簡短匯報。
“念。”
電文傳來急促的消息:
“1983年2月10日淩晨4點15分,抹穀謝岩部隊突然襲擊我們,使用了重型榴彈炮猛轟我們的外圍據點。
現在我們被壓製在鎮中心,大部分外圍陣地已經失守,急需支援!覺辛泰。”
“什麽?這怎麽可能!”丹瑞將軍難以置信地喊道。
聽到這個消息,丹瑞手中的鉛筆因用力過猛而斷裂,在地圖上留下了一道混亂的黑線。
此刻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也是人最容易感到疲倦的時刻,但丹瑞卻毫無休息之意。
在通訊兵進入之前,他正以布滿血絲的眼睛對著巨大的軍事地圖進行著細致的作業——這項通常由參謀負責的任務,他卻做得異常熟練。
盡管外界傳聞他是一位鐵腕無情的“背簍將軍”,實際上,這位科班出身的指揮官有著一副學者般的儒雅外表,甚至佩戴著一副寬邊金絲眼鏡。
若非軍裝彰顯了他的軍人身份,人們或許更願意認為他是一個大學教授。
作為緬甸中部軍區的司令員,丹瑞堅持親自處理這些細節工作。
這不僅是為了讓自己緊張的心情得以平複,也是為了通過仔細研究地圖找到敵人的破綻和勝利的機會。
然而,此時此刻,他的心緒卻被突如其來的消息打亂。
丹瑞丟掉斷了的鉛筆,迅速從通訊兵手中接過電報,仔細閱讀起來。
通訊兵注意到,一向沉穩的長官此刻拿著電報的手竟然微微顫抖。
電文雖長,但通訊兵隻念了覺辛泰少校認為最關鍵的部分:形勢嚴峻,急需支援。
在接下來的報告中,覺辛泰詳細描述了戰鬥的情況。
他指出,之前對謝岩部隊的情報評估嚴重不足。
敵人擁有的不僅僅是6門122毫米自行榴彈炮,而是至少一個營的規模,約18門大炮。頭頂上呼嘯而過的炮彈不會騙人!
當18門大口徑火炮同時開火時,那場麵令人心驚膽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