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丐幫當時的表現,可以推測出來對方的手中掌握的那種武器還不止一件。
這也是唐門老祖想要將自己的門下傑出的子弟,送入洪山莊當中的原因。
當冷鋒的軍隊和蒙古人的軍隊在山穀外麵的那一戰過後,這就更加證實了唐門老祖的猜想。
看來他將自己門中的傑出子弟送入洪山莊是正確的,雖然那些子弟現在還無法回到唐門,但是他相信幾年過後,這些弟子回到唐門就能夠複製出來中的那件鎮派之寶。
至於江南霹靂堂和諸葛世家的人,他們對此雖然也有所猜測,但是不如唐門老祖這樣肯定。
不過無論怎麽說,外界的那些人用出了再多的手段,就是挖空心思也得不到槍械的製造方法,隻能眼睜睜看著冷鋒帶著軍隊大殺四方。
當冷鋒派人將預備役中的三萬名精挑細選出來的士兵,送到臨江城之後,第三集團軍也開始正式著手組建。
這一次,冷鋒不僅僅送過來三萬名士兵,而且也派遣了一大批教官回來。
冷鋒現在準備開始擴充軍隊的規模,在有了三府七城的地盤作為基礎,再加上冷鋒帶領的部隊還在繼續攻城掠地,基本盤也在逐漸擴大,這就有了足夠的地區為他提供兵源。
洪山莊這邊的訓練基地,已經開始了新一批兵員的招募和培訓。
由於有了之前的經驗,接下來的培訓效率和速度遠遠要超過之前。
而且這一次所培訓的士兵,和冷鋒一開始所培養的那些人還不一樣,隻需要能夠讓他們成為一名合格的士兵可以投入戰場戰鬥就行。不需要像一開始那樣,冷鋒手把手的教導他們,以後的成長全部放到實戰當中。
視線回到金鈴關外,經過安排部署之後,冷鋒麾下的所有人已經全部集合完畢,總人數已經超過了二十萬人。
雖然之前的戰鬥,也損失了部分人員,但是總的來說,冷鋒這邊的損失相對於蒙古人可以忽略不計。
而且還有一百多門迫擊炮,三百多門擲彈筒,還有十來門榴彈炮。
這些大炮是洪山莊的研究院,最近幾個月以來集中精力打造出來的,妥妥的戰爭利器。
冷鋒也明白這個時代的軍事特征和後世不同,在城池的防禦方麵,所修建的工事都是非常強大的。
特別是一些險要的關隘,哪怕就是他們的手中掌握有各種槍支,也很難將這種險要的關隘攻打下來。
比如說前麵的金鈴關,就是這種典型的險要之地。這也是冷鋒之前為何一直隻是騷擾,沒有認真攻打金鈴關的原因。
畢竟在時間上又不著急,他可以等下去。
雖然集中全部的兵力對金鈴關發動猛攻,也能夠將金鈴關拿下來。但是如果他真的實行這種攻擊方式的話,麾下的軍隊很有可能死傷過半。
這對於冷鋒來說,絕對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哪怕就是他不要這個金鈴關,也不會選擇用這種方式來攻打他。
冷鋒和諸葛隆中之前製定的佯攻計劃,就是為了除掉蒙古人可能針對他的根據地發動攻擊的隱患。現在這個問題解決了,那麽他就可以調遣全部的兵力,將金鈴關給拿下來。
不過如何攻打金鈴關,就不是依靠人力去強推的了,而是用炮火進行飽和打擊。
冷鋒的部隊之前並沒有攜帶多少門大炮,這些大炮是在建安府的問題解決之後,隨著第二支運輸隊伍一起過來的。
如此一來,冷鋒的軍隊就在金鈴關外駐紮了將近一個月。
經過上一次的偷營失敗之後,達哈高老實了很多,他沒有再安排士兵在金鈴關上挑釁冷鋒。
冷鋒這邊也同樣不著急,隻是時不時的派遣一些士兵,遠遠的對著金鈴關的城牆,開上那麽幾槍。
時間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悄然流逝,距離達哈高上一次派人偷營又過去了將近二十來天的時間。
在此期間,雖然表麵上看去一切都顯得很平靜,但是背地裏卻發生了很多事情。
除了冷鋒這邊在緊鑼密鼓的安排相關事宜,並且調兵遣將運輸物資之外,蒙古人那邊也有不少動作。
由於達哈高上次偷營失敗的事情,被國師第一時間得知了。軍部雖然沒有立即對達哈高做出相應的處理,但是也限製了達哈高的相關權限,從軍部當中派遣一位大佬前來金鈴關督戰。
這也就意味著,達哈高已經不再擁有對金鈴關駐軍的全權指揮權。
除了一些常規的布防和命令之外,達哈高如果想要有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必須得到這位軍部大佬的同意才行。
而且金鈴關的防禦力量也加強了,蒙古人雖然沒有增派軍隊來支援金鈴關,但是在物資方麵的供應卻明顯增加了很多。
就是最近這一個月以來,製造出來的幾千支燧發槍,也送到了金鈴關。
防守金鈴關的北城門的那些士兵手中,已經掌握了七八千支燧發槍。由於他們是處於防守的一方,地理上居高臨下,更能夠發揮出燧發槍的威力。
由於是部在高處往低處射擊,燧發槍彈丸的威力要提升二到三成。再加上這些守城士兵都是躲藏在城牆後麵,他們可以從容的更換彈藥。
雖然在短時間之內,開槍的速度比不上弓箭,但是燧發槍的威力根本不是弓箭能夠相比的。
而且使用燧發槍,也沒有弓箭對士兵的要求嚴格。一名普通的士兵,隻要在彈藥充足的情況下,完全可以一直防守在城關之上。
時值隆冬,距離過年也沒有多長時間了,蒙古人對於年的概念雖然沒有南方朝廷的人強烈,但是他們之中也有些思鄉之情。
畢竟他們是遠離故土作戰的,如果一直能夠像之前那般勢如破竹,還能夠在精神有所慰藉。
但是現在他們處於被動防守的一方,這對於一向高傲的蒙古勇士們來說,他們的心中自然就會想念他們那廣闊的大草原。
這也是唐門老祖想要將自己的門下傑出的子弟,送入洪山莊當中的原因。
當冷鋒的軍隊和蒙古人的軍隊在山穀外麵的那一戰過後,這就更加證實了唐門老祖的猜想。
看來他將自己門中的傑出子弟送入洪山莊是正確的,雖然那些子弟現在還無法回到唐門,但是他相信幾年過後,這些弟子回到唐門就能夠複製出來中的那件鎮派之寶。
至於江南霹靂堂和諸葛世家的人,他們對此雖然也有所猜測,但是不如唐門老祖這樣肯定。
不過無論怎麽說,外界的那些人用出了再多的手段,就是挖空心思也得不到槍械的製造方法,隻能眼睜睜看著冷鋒帶著軍隊大殺四方。
當冷鋒派人將預備役中的三萬名精挑細選出來的士兵,送到臨江城之後,第三集團軍也開始正式著手組建。
這一次,冷鋒不僅僅送過來三萬名士兵,而且也派遣了一大批教官回來。
冷鋒現在準備開始擴充軍隊的規模,在有了三府七城的地盤作為基礎,再加上冷鋒帶領的部隊還在繼續攻城掠地,基本盤也在逐漸擴大,這就有了足夠的地區為他提供兵源。
洪山莊這邊的訓練基地,已經開始了新一批兵員的招募和培訓。
由於有了之前的經驗,接下來的培訓效率和速度遠遠要超過之前。
而且這一次所培訓的士兵,和冷鋒一開始所培養的那些人還不一樣,隻需要能夠讓他們成為一名合格的士兵可以投入戰場戰鬥就行。不需要像一開始那樣,冷鋒手把手的教導他們,以後的成長全部放到實戰當中。
視線回到金鈴關外,經過安排部署之後,冷鋒麾下的所有人已經全部集合完畢,總人數已經超過了二十萬人。
雖然之前的戰鬥,也損失了部分人員,但是總的來說,冷鋒這邊的損失相對於蒙古人可以忽略不計。
而且還有一百多門迫擊炮,三百多門擲彈筒,還有十來門榴彈炮。
這些大炮是洪山莊的研究院,最近幾個月以來集中精力打造出來的,妥妥的戰爭利器。
冷鋒也明白這個時代的軍事特征和後世不同,在城池的防禦方麵,所修建的工事都是非常強大的。
特別是一些險要的關隘,哪怕就是他們的手中掌握有各種槍支,也很難將這種險要的關隘攻打下來。
比如說前麵的金鈴關,就是這種典型的險要之地。這也是冷鋒之前為何一直隻是騷擾,沒有認真攻打金鈴關的原因。
畢竟在時間上又不著急,他可以等下去。
雖然集中全部的兵力對金鈴關發動猛攻,也能夠將金鈴關拿下來。但是如果他真的實行這種攻擊方式的話,麾下的軍隊很有可能死傷過半。
這對於冷鋒來說,絕對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哪怕就是他不要這個金鈴關,也不會選擇用這種方式來攻打他。
冷鋒和諸葛隆中之前製定的佯攻計劃,就是為了除掉蒙古人可能針對他的根據地發動攻擊的隱患。現在這個問題解決了,那麽他就可以調遣全部的兵力,將金鈴關給拿下來。
不過如何攻打金鈴關,就不是依靠人力去強推的了,而是用炮火進行飽和打擊。
冷鋒的部隊之前並沒有攜帶多少門大炮,這些大炮是在建安府的問題解決之後,隨著第二支運輸隊伍一起過來的。
如此一來,冷鋒的軍隊就在金鈴關外駐紮了將近一個月。
經過上一次的偷營失敗之後,達哈高老實了很多,他沒有再安排士兵在金鈴關上挑釁冷鋒。
冷鋒這邊也同樣不著急,隻是時不時的派遣一些士兵,遠遠的對著金鈴關的城牆,開上那麽幾槍。
時間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悄然流逝,距離達哈高上一次派人偷營又過去了將近二十來天的時間。
在此期間,雖然表麵上看去一切都顯得很平靜,但是背地裏卻發生了很多事情。
除了冷鋒這邊在緊鑼密鼓的安排相關事宜,並且調兵遣將運輸物資之外,蒙古人那邊也有不少動作。
由於達哈高上次偷營失敗的事情,被國師第一時間得知了。軍部雖然沒有立即對達哈高做出相應的處理,但是也限製了達哈高的相關權限,從軍部當中派遣一位大佬前來金鈴關督戰。
這也就意味著,達哈高已經不再擁有對金鈴關駐軍的全權指揮權。
除了一些常規的布防和命令之外,達哈高如果想要有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必須得到這位軍部大佬的同意才行。
而且金鈴關的防禦力量也加強了,蒙古人雖然沒有增派軍隊來支援金鈴關,但是在物資方麵的供應卻明顯增加了很多。
就是最近這一個月以來,製造出來的幾千支燧發槍,也送到了金鈴關。
防守金鈴關的北城門的那些士兵手中,已經掌握了七八千支燧發槍。由於他們是處於防守的一方,地理上居高臨下,更能夠發揮出燧發槍的威力。
由於是部在高處往低處射擊,燧發槍彈丸的威力要提升二到三成。再加上這些守城士兵都是躲藏在城牆後麵,他們可以從容的更換彈藥。
雖然在短時間之內,開槍的速度比不上弓箭,但是燧發槍的威力根本不是弓箭能夠相比的。
而且使用燧發槍,也沒有弓箭對士兵的要求嚴格。一名普通的士兵,隻要在彈藥充足的情況下,完全可以一直防守在城關之上。
時值隆冬,距離過年也沒有多長時間了,蒙古人對於年的概念雖然沒有南方朝廷的人強烈,但是他們之中也有些思鄉之情。
畢竟他們是遠離故土作戰的,如果一直能夠像之前那般勢如破竹,還能夠在精神有所慰藉。
但是現在他們處於被動防守的一方,這對於一向高傲的蒙古勇士們來說,他們的心中自然就會想念他們那廣闊的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