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千百沒有理由阻止。
盧寧與戚千百分開之後沒有回醫院,而是立刻打計程車回維縣。從縣城打車比從鄉下打車容易得多,他沒有必要再找戚千百。
倒不是他喜歡耍人,盧寧對戚千百沒有惡意,他隻是習慣性撒謊,不熟的人想聽他一句實話比登天還難。
盧寧還沒忘記自己這次回維縣的主要任務,他可是特地為解決黃忠明的案子才回來的。
給寧母看病是捎帶。
其實這個案子說簡單也簡單,說難,就難在整件案子合的一個“巧”上。想解決問題很容易,隻要打通那個“巧”的關節,一切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其實要總結這件事的話,可以從“表象”和“本質”兩個方麵入手,直接原因,也就是表象,那就是黃忠明運氣不好,恰好惹到了最不想惹的人,而間接原因,也就是這件事的根本……是姓黃的心眼不好。
他處理意外事故的方式一直這樣蠻橫跋扈,日積月累的矛盾終於爆發。
黃忠明是南邊過來的地產商,以前在巷城一帶根本沒有業務,他生意做大了以後往北擴張,也在巷城掙到一席立足之地。
隻不過他做了這麽多年商人,越來越jian,也有可能他在自己的地盤橫行慣了,忘記謹慎做人,一不小心踢到鐵板。
黃忠明在巷城的樓盤開始施工之後,人手不夠,就派人到鄉下去招工,那些年輕力壯又廉價的勞動力最得人喜歡。與維縣相鄰,有一個很小的,連名字都沒有的村子,這個村子比維縣還要窮一些,甚至連地鐵站都沒有,村裏有一夥眼界稍微寬廣一些的年輕人,他們不想像父輩一樣繼續窩在村裏當農民,就出來打工。
他們來到了黃忠明的工地。
這些年輕人像普通打工仔一樣在黃忠明工地上幹活,很能吃苦,做事也很賣命,黃忠明急著將工程做完,讓民工們日夜趕工,隻不過他給錢也算大方,所以沒人有怨言。
一開始好好的,一起突發性的工地事故卻毀了這一切。那件事故是因為地基坍塌,倒是沒死人,隻有這群農民工倒黴,受了傷很嚴重的傷。
下麵的人報上來,黃忠明一聽便大為光火,這一塌耽誤很多工時不說,影響也不好。至於那些受了傷的、沒經濟實力,也沒任何背景靠山的農民,他隻留下一句“你們看著辦吧”,就將這件事徹底忘在腦後。
黃忠明手下都是一群看人下菜碟的勢利小人,平日裏也經常幫黃忠明做這種事,隻要沒人鬧就輕慢行事。且這些人又貪又蠢,黃忠明給傷員的賠償都私吞了大半,更別說慣例的慰問,壓根連提都沒提。
這群人中有好幾個年輕人因為這件事失去勞動力,他們不能再在工地上幹活,老闆給了錢,這些人也不懂是多是少,拿到錢更不會討價還價,就這樣狼狽地回到家鄉。
一開始黃忠明並沒有找盧寧做公關,他並不覺得一群農民能翻出什麽花來,工地上該開工還是開工,誰知道臨開盤時卻出了那樣一樁事,打死黃忠明都沒想到,壞他事的竟然是一群農民。
最後竟然不得不幾經周折請盧寧出馬。
盧寧生前曾經親自到過那些農民工的家裏,帶著禮品和補償費用上門,他跟黃忠明的手下不一樣,他是真心關心這些農民工。
過程中,盧寧很快發現事情不對勁的地方,這些人知道盧寧是代表黃忠明來找他們談話的,但是他們的態度並沒有特別差,應該說,這些人根本沒為難盧寧。
農民工們表現出來的根本不像黃忠明說得那樣態度強硬,他們在盧寧提出要給予補償條件時,顯得也很猶豫,像是無法自己拿定主意。盧寧當時立刻說讓他們回去考慮考慮。
這些人背後一定有人指點。
他們似乎並不懂怎樣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做任何決定之前都會猶豫,說話之前也會思考很久,種種跡象表明,引起目前的矛盾的並不是這些農民工,而是他們背後的人。
所以,盧寧沒有先開條件,他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他們背後的那個人滿意。
直到這件事結束,那個人都始終沒露麵,盧寧也沒有深究對方的身份,但是他心裏有數,這個村子裏,有這樣一位高人可以給農民工指點迷津。
其實盧寧自己對目前的情況樂見其成,他處理過很多案子,也明白,不會發聲的弱者總是容易被欺負。好在黃忠明這個人為人上有爭議,但是膽子小,遇到能用錢擺平的麻煩還是願意花錢的,盧寧私心裏也願意為這些農民工爭取更多利益。
他們當時談好的補償中還包括給失去勞動能力的民工以每月最低生活保障,但是盧寧不知道自己死後,黃忠明還有沒有再讓人繼續發這筆錢。
但是以黃忠明的為人,應該還不至於吝惜這點小錢。當時重傷到失去勞動力的人有五人,每人一個月給八百塊錢就夠他們生活了,這些錢對黃忠明來說根本連牛毛都算不上。
盧寧按照原記憶中的地址來到農民工領頭那人的家裏,他的家跟一年前相比,幾乎沒什麽變化,住的依舊是土石搭的房子,硬要說哪裏不同,大概是房子的麵積更擴大了一些。
盧寧走上前去,敲敲門,很快有人出來給他了門,卻是個女人,懷裏還抱著個嬰兒,她猛一見盧寧愣了愣:“你是誰?”
盧寧也愣了一下,隨即笑著問:“您就是嫂子吧?”
那個女人被叫得莫名其妙,盧寧隨即解釋道:“您以前沒見過我,我認識李哥,原來他已經結婚啦。李哥現在在家嗎?”
對方搖搖頭說道:“他下地幹活了。”
盧寧依舊笑著:“現在正是秋收尾巴,家裏都很忙吧。”
李家嫂子點點頭,不再說話了,看起來是個習慣了沉默寡言的人。盧寧也不再去刻意跟她套近乎,就站在院子裏等。過了一會兒,她轉身進屋子裏拿出一條板凳,讓盧寧坐。
“哦,謝謝嫂子。”
盧寧知道有些鄉下地方男女是不能離得太近的,尤其人家丈夫不在家,他更不能貿然進屋,就在院子裏找了個角落坐下來。李家嫂子大概出於禮貌,沒再進屋,坐在門邊逗弄孩子。
“這孩子多大了,看著挺小的呀。”
“才五個月呢,也不太能見風。”
盧寧笑著說是,他記著上次來的時候,還沒見過姓李民工的妻子,還以為他沒結婚,現在想來,那時候人家可能都已經有孩子了。
他心下稍微轉了幾個彎,看著她懷裏抱的小孩問道:“嫂子,男孩女孩啊?”
說到這個李家嫂子竟露出點笑容來:“男娃,可皮了。”
盧寧抿著嘴角微笑一下,重男輕女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在農村大概還要個十幾二十年才會有些改善吧,不過正好,對方喜歡聊孩子就好,他就能套出話來。
“小時候皮長大了才有出息,我媽說我小時候就安靜得跟個小姑娘似的,長大以後隻能給人家打工了。”
李家嫂子終於打開一點話匣子,笑著說:“俺哪能跟大城市的人比。”
盧寧與戚千百分開之後沒有回醫院,而是立刻打計程車回維縣。從縣城打車比從鄉下打車容易得多,他沒有必要再找戚千百。
倒不是他喜歡耍人,盧寧對戚千百沒有惡意,他隻是習慣性撒謊,不熟的人想聽他一句實話比登天還難。
盧寧還沒忘記自己這次回維縣的主要任務,他可是特地為解決黃忠明的案子才回來的。
給寧母看病是捎帶。
其實這個案子說簡單也簡單,說難,就難在整件案子合的一個“巧”上。想解決問題很容易,隻要打通那個“巧”的關節,一切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其實要總結這件事的話,可以從“表象”和“本質”兩個方麵入手,直接原因,也就是表象,那就是黃忠明運氣不好,恰好惹到了最不想惹的人,而間接原因,也就是這件事的根本……是姓黃的心眼不好。
他處理意外事故的方式一直這樣蠻橫跋扈,日積月累的矛盾終於爆發。
黃忠明是南邊過來的地產商,以前在巷城一帶根本沒有業務,他生意做大了以後往北擴張,也在巷城掙到一席立足之地。
隻不過他做了這麽多年商人,越來越jian,也有可能他在自己的地盤橫行慣了,忘記謹慎做人,一不小心踢到鐵板。
黃忠明在巷城的樓盤開始施工之後,人手不夠,就派人到鄉下去招工,那些年輕力壯又廉價的勞動力最得人喜歡。與維縣相鄰,有一個很小的,連名字都沒有的村子,這個村子比維縣還要窮一些,甚至連地鐵站都沒有,村裏有一夥眼界稍微寬廣一些的年輕人,他們不想像父輩一樣繼續窩在村裏當農民,就出來打工。
他們來到了黃忠明的工地。
這些年輕人像普通打工仔一樣在黃忠明工地上幹活,很能吃苦,做事也很賣命,黃忠明急著將工程做完,讓民工們日夜趕工,隻不過他給錢也算大方,所以沒人有怨言。
一開始好好的,一起突發性的工地事故卻毀了這一切。那件事故是因為地基坍塌,倒是沒死人,隻有這群農民工倒黴,受了傷很嚴重的傷。
下麵的人報上來,黃忠明一聽便大為光火,這一塌耽誤很多工時不說,影響也不好。至於那些受了傷的、沒經濟實力,也沒任何背景靠山的農民,他隻留下一句“你們看著辦吧”,就將這件事徹底忘在腦後。
黃忠明手下都是一群看人下菜碟的勢利小人,平日裏也經常幫黃忠明做這種事,隻要沒人鬧就輕慢行事。且這些人又貪又蠢,黃忠明給傷員的賠償都私吞了大半,更別說慣例的慰問,壓根連提都沒提。
這群人中有好幾個年輕人因為這件事失去勞動力,他們不能再在工地上幹活,老闆給了錢,這些人也不懂是多是少,拿到錢更不會討價還價,就這樣狼狽地回到家鄉。
一開始黃忠明並沒有找盧寧做公關,他並不覺得一群農民能翻出什麽花來,工地上該開工還是開工,誰知道臨開盤時卻出了那樣一樁事,打死黃忠明都沒想到,壞他事的竟然是一群農民。
最後竟然不得不幾經周折請盧寧出馬。
盧寧生前曾經親自到過那些農民工的家裏,帶著禮品和補償費用上門,他跟黃忠明的手下不一樣,他是真心關心這些農民工。
過程中,盧寧很快發現事情不對勁的地方,這些人知道盧寧是代表黃忠明來找他們談話的,但是他們的態度並沒有特別差,應該說,這些人根本沒為難盧寧。
農民工們表現出來的根本不像黃忠明說得那樣態度強硬,他們在盧寧提出要給予補償條件時,顯得也很猶豫,像是無法自己拿定主意。盧寧當時立刻說讓他們回去考慮考慮。
這些人背後一定有人指點。
他們似乎並不懂怎樣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做任何決定之前都會猶豫,說話之前也會思考很久,種種跡象表明,引起目前的矛盾的並不是這些農民工,而是他們背後的人。
所以,盧寧沒有先開條件,他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他們背後的那個人滿意。
直到這件事結束,那個人都始終沒露麵,盧寧也沒有深究對方的身份,但是他心裏有數,這個村子裏,有這樣一位高人可以給農民工指點迷津。
其實盧寧自己對目前的情況樂見其成,他處理過很多案子,也明白,不會發聲的弱者總是容易被欺負。好在黃忠明這個人為人上有爭議,但是膽子小,遇到能用錢擺平的麻煩還是願意花錢的,盧寧私心裏也願意為這些農民工爭取更多利益。
他們當時談好的補償中還包括給失去勞動能力的民工以每月最低生活保障,但是盧寧不知道自己死後,黃忠明還有沒有再讓人繼續發這筆錢。
但是以黃忠明的為人,應該還不至於吝惜這點小錢。當時重傷到失去勞動力的人有五人,每人一個月給八百塊錢就夠他們生活了,這些錢對黃忠明來說根本連牛毛都算不上。
盧寧按照原記憶中的地址來到農民工領頭那人的家裏,他的家跟一年前相比,幾乎沒什麽變化,住的依舊是土石搭的房子,硬要說哪裏不同,大概是房子的麵積更擴大了一些。
盧寧走上前去,敲敲門,很快有人出來給他了門,卻是個女人,懷裏還抱著個嬰兒,她猛一見盧寧愣了愣:“你是誰?”
盧寧也愣了一下,隨即笑著問:“您就是嫂子吧?”
那個女人被叫得莫名其妙,盧寧隨即解釋道:“您以前沒見過我,我認識李哥,原來他已經結婚啦。李哥現在在家嗎?”
對方搖搖頭說道:“他下地幹活了。”
盧寧依舊笑著:“現在正是秋收尾巴,家裏都很忙吧。”
李家嫂子點點頭,不再說話了,看起來是個習慣了沉默寡言的人。盧寧也不再去刻意跟她套近乎,就站在院子裏等。過了一會兒,她轉身進屋子裏拿出一條板凳,讓盧寧坐。
“哦,謝謝嫂子。”
盧寧知道有些鄉下地方男女是不能離得太近的,尤其人家丈夫不在家,他更不能貿然進屋,就在院子裏找了個角落坐下來。李家嫂子大概出於禮貌,沒再進屋,坐在門邊逗弄孩子。
“這孩子多大了,看著挺小的呀。”
“才五個月呢,也不太能見風。”
盧寧笑著說是,他記著上次來的時候,還沒見過姓李民工的妻子,還以為他沒結婚,現在想來,那時候人家可能都已經有孩子了。
他心下稍微轉了幾個彎,看著她懷裏抱的小孩問道:“嫂子,男孩女孩啊?”
說到這個李家嫂子竟露出點笑容來:“男娃,可皮了。”
盧寧抿著嘴角微笑一下,重男輕女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在農村大概還要個十幾二十年才會有些改善吧,不過正好,對方喜歡聊孩子就好,他就能套出話來。
“小時候皮長大了才有出息,我媽說我小時候就安靜得跟個小姑娘似的,長大以後隻能給人家打工了。”
李家嫂子終於打開一點話匣子,笑著說:“俺哪能跟大城市的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