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迎親可沒有後世那麽容易,平民百姓尚且好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隻會更繁瑣。有文采學識的進門還要要念催婦詩,過五關斬六將,一路吟詩進門,獨屬於唐朝的浪漫和熱鬧,堪稱佳話。


    徐家的大門打開,楊勇要先受姑嫂用大棍子一頓好打,做人家女婿的隻能躲閃告饒,不能生氣更不能還手,帶過來的幾十個、大漢隻管看熱鬧叫好,也不能上前幫忙。


    就連新郎手中的大雁也有一份甜蜜的寓意,大雁忠貞,一生一世都隻有一名伴侶,又有比翼雙飛的意思。等奠雁禮過後,新郎要把大雁放生,愛護動物人人有責嘛,至於楊勇手中用來替代大雁的鴨子,也要放生。


    等到入夜,楊勇家都點起了燈籠,明晃晃的特別亮,來往的客人很多,每個人都笑臉盈盈的,帶著祝福和賀儀。而後吹吹打打的聲音傳來,眾人回過頭一瞧,原來是新婦子坐車到夫家大門口了。


    停下車,侍娘挑開車簾,從楊勇家門裏湧出一群婦女來,人人手持一塊氈席鋪在車下,後麵人依次鋪開成一條路,直引進家裏大門。徐依香身著深青色的外袍,素紗的連體內衣,頭罩同色蔽膝,大小腰帶、襪子、布鞋也都是深青色的。她下了車,踩著氈子上走過去,身後就有人把踏過的氈席拾起來,小跑著繼續往前鋪,要保證新婦子從車上下來一路上都腳不沾地。


    王嫂子喊人提來三升粟把石臼填滿,再用用三斤麻把窗子塞上,拿一張蓆子把井口蓋住,大門門楣上還要放三支箭,新婦子就從箭下走過去,一邊的小孩都看得新奇,可惜季嬋在廚房,不然又是一番感嘆。她這個時候是真的騰不出手來,餐後的點心因為量少,王嫂子就全交給她負責,自己則是領著幾個婦女出去做其他事宜。


    季嬋這道甜點做得比較精細,樣式也好看。提前泡發的紅棗劃開小口取出果核,果肉放在一邊的盆裏頭備用,糯米粉多次加入少量的冷水揉成團,揪起一小團搓成橢圓塞入棗腹中,然後上鍋蒸一刻鍾左右。紅糖加水如果熬煮成糖水,澆在蒸好的棗子上,再撒上一小撮幹桂花。


    棗子軟糯黏甜,又帶著桂花的香氣,季嬋把擺盤之後剩下的分給王嫂子吃了幾個,引得她嚷嚷著要跟季嬋學幾手,“這樣的巧思,便是賣食的店家也想不出來,雖然麻煩了一些,用料倒是簡便。”王嫂子感嘆道。


    季嬋笑了笑,將做法說了一遍教給她,而後心裏頭也琢磨著要不要把這道菜列入菜譜,做以後更新之用,畢竟菜式如果不推陳出新,一味的賣哪幾樣,生意怕是要被別人給搶走了。


    吃完宴席,人們都圍著火堆載歌載舞,季嬋不懂這些,也不習慣去湊這個熱鬧,就找了藉口躲了出來,隻是讓她沒想到的是,竟然會遇到他們。


    她隱匿在門後,眼睛盯著牆外的那一簇枯藤,底下站著一男一女,燈光灰暗卻仍然照出那兩人的模樣來,恰巧她都認得,一個是今日送新婦子過來的徐家女兒,一個是她所謂的未婚夫——歐陽永傑。


    季嬋眯了眯眼,不動聲色的聆聽著他們之間的談話。


    。


    ☆、第62章


    徐珍是徐依香的堂姐, 本來嫁給了一名小吏, 但可惜好景不長, 小吏病逝,無所出的徐珍被休離歸家。說是休離也不算,夫家不僅將嫁妝原封不動的奉還, 還給了一筆足夠三年花用的贍養費,為的是讓她再嫁,莫要把青春耽擱了。


    徐家的女兒性子大多很溫軟, 信奉在家從父、出嫁從夫,是典型的賢妻良母。她們的模樣也很清秀可人, 最重要的是無論和誰說話, 嗓音都很輕柔, 讓人有如沐春風之感。


    歐陽永傑和徐珍隻是偶遇,楊勇娶親, 他因為和楊家村的人並不熟稔, 所以並沒有受邀, 隻是待在家裏。但是歐陽永傑並不是個坐得住的人, 很快的他就感覺到無趣,於是就打算前來找尋季嬋,順便在楊家村眾人麵前過個明麵, 藉由輿論來逼迫季嬋早做決定。


    他想得很美好, 等真正到了楊勇家才覺得不妥,門口張燈結彩的場麵和兩手空蕩蕩的自己格格不入,歐陽永傑在牆邊轉悠了兩圈, 到底還是沒有勇氣進去。正想著這趟隻能敗興而歸的時候,打後院出來了個女子,手中提著一籃果子金錢花鈿,腳下一滑看樣子就要摔倒了,歐陽永傑趕緊上前把她扶了起來。


    “沒有受傷吧?”歐陽永傑關心的問道,他的視線落在女子姣好的臉龐上,察覺手上溫暖細膩的觸感,手指微微摩挲幾下。然後對麵的女子突然羞紅了雙頰,把手抽了回去。


    “我沒事……唉,東西都灑落了。”徐珍避開他的目光,蹲下身去把東西撿回籃裏。


    歐陽永傑心中微動,他想起連日來季嬋對他毫不遮掩的冷淡和厭惡,再看到麵前這個羞怯怯的女子,一種強烈的對比感油然而生。是了,如果不是因為季嬋的家產,歐陽永傑不會娶這樣的女人做妻子,整日在外拋頭露麵也就算了,還對未婚夫愛答不理的,哪有半點女兒家的樣子?


    如果這個惹人憐惜的女子有季嬋一半的家產,他也許可以為她放棄季嬋,畢竟家宅後院的安定也很重要,真是可惜了。歐陽永傑腦中如此感嘆著,手上也不停,他幫徐珍撿了東西,佯裝不經意的問,“不知小娘子是何處人氏?怎麽我從未見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民教師在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傘清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傘清雨並收藏人民教師在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