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殯的那一天,裏正終於來了,他先去楊秦氏的屍體前拜了拜,隨後和楊老爺子坐在白事棚子裏聊天。
“季嬋的戶籍已經錄上了,昨日剛往戶部送了,我子當日得阿峰相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銘記這個恩,成郎,你若是家裏有什麽難的,能幫的我絕不推遲,莫要不開這個口。”
楊老爺子“誒”了一聲,雙眼布滿血絲,神色略白,兩人隻聊了幾句,時辰就到了,該扶楊秦氏入殮了。
裏正留了些錢就走了,他畢竟是個公務員,能抽空親自來一趟已是不易,多待卻是不行。楊李氏往楊秦氏口中放一些米粒,這稱之為“飯含”,古人認為冥河上有船,亡靈渡河,需要拿船費給撐船的舟子,一般平民隻放錢幣和米粒,富貴人家則是放珠、玉。
季嬋因為入了楊秦氏娘家侄子的籍,和楊秦氏也算是親戚,是以她也得穿著縞素跟在靈柩後麵,楊蘭和楊成是直係親屬,都要身穿孝服,披著麻布,扶著棺木。
靈車一路向著下葬的場所,伴著婦女帶有泣音的輓歌,滿眼望去都是雪白,不論是紙糊的屋舍、馬車、奴婢狀的送葬之物,還是送葬人的衣服,抑或是紛紛揚揚的紙錢,將整個天地,都渲染成一片素色。
☆、第 17 章
過了小半月,日子也就漸漸緩過來了,楊家一老一小的也不再向之前一樣,隻要想起楊秦氏就泣不成聲,盡管悲傷仍在,卻都隱沒在不為人知的心裏,慢慢結疤。
這日裏,楊家村的黃土大道上來了一輛馬車,看著顏色素淡不起眼,窗帷卻都是掛著的絲綢錦緞,邊角處雕著幾處精細的花樣,就連那馬都是膘肥體壯,皮毛髮亮,一看就是上品。這車自村口來,轉過諸多村人的屋前屋後,引來了不少目光,隨著車夫的一聲呼哨,馬車在楊家門前停了下來。
車夫先下了車,隨後恭敬的去打簾子,他手指剛碰到門簾,隻見一隻修長白皙的手先他一步掀開,一個貴氣優雅的少年郎君跳下車來,隨行的婢女早早的候在一邊,見他看來,立馬走至楊家屋前,喚道:“季小娘子可在此處?”
楊老爺子跛著腳迎上前,麵帶狐疑的打量著眼前這一主二仆,“老朽家裏的確是有位季小娘子,但卻不知爾等找的是不是她,也不知是什麽事找她” 他心下有點不虞,哪有郎君來找尚未出嫁的小娘子的道理?好在這少年還算知事,遣了女婢來問,而不是自己親自開口,雖說楊家是農家,卻也斷然沒有讓自家女郎不守規矩,冒冒失失的麵見外男的說法,若是真這樣做,隻怕是要讓鄰裏羞死了。
女僕麵對他的打量絲毫不懼,仍是帶著微笑回道:“自是季嬋、季小娘子,我家主人與小娘有過貨易,隻是事情繁多,這才拖延了些日。”她看了看周圍探出頭來看熱鬧的鄉親鄰裏,提議,“此處人多眼雜,阿翁不妨進屋商談?”
楊老爺子雖然仍是心存疑問,但是也招架不住眾人好奇的目光,又天性好客,所以也隻是猶豫了一下,就將人請進屋,木質的門半掩,隔離了人們的視線。
一進屋,少年郎君和楊老爺子就在席上坐了,與楊老爺子隨意的盤腿不同,少年是正兒八經的跪坐在,一舉一動都顯示出良好的教養。
楊老爺子神色略緩,沉吟道:“不知郎君僕從所言的貨易是何?老朽從未聽小娘說過。”
少年郎君也是一詫,旋又恢復原狀,道:“季小娘子培育出了一種良種香芋,家君巧遇得知,便花了些銀錢買了些,因這些日子家裏七事八事,抽不出時間來,也就耽擱了。阿翁不曾聽聞這事?大概是小娘子忘了罷?這香芋確是阿翁家的不假吧?”
“那是自然。”楊老爺子點點頭,關於香芋這事季嬋的確跟他講過,說是海外的新種,因為種起來不占地方,他也就沒再多問,還有那個番……茄?和辣椒也是。他這才突然發現,自己真的是過的糊塗日子,家裏多了什麽也不管不了解,怪不得楊家總要比別人更窮些,自己不上心又能怪得了誰?
楊老爺子再往下一追問,才知道季嬋用比平常高出數倍的價錢賣了一半的香芋,驚嘆之餘也有些惋惜,驚的是價錢之高所得之厚,惜的是若是把這畝產千斤的糧食良種掌握在手裏,不說周邊的村農,有莊子的達官顯要都會聞風而動,到時候又何止是這個價?隻是這畢竟是季嬋自己帶來的種子,他沒有置喙的餘地,再一想到之前他們喝粥吃糠餅的日子,也就覺得季嬋的急切情有可原了。
兩人頻頻交流,大多是楊老爺子問,少年郎君答。他的知識十分豐富,完全不像尚在誌學之年的人,他話裏描繪的人與事物讓老爺子感嘆之餘也懂得了頗多,一時間氛圍和諧友好,時有笑聲傳出。
季嬋到的時候,婢女已經往少年郎君的陶碗裏添了第二次白開水,她剛從地裏回來,繡鞋染上斑斑點點的汙漬,手上還提著一袋剛摘的西紅柿,察覺到屋內兩個人都看著她之後匆匆行了個揖禮之後退到楊老爺子後麵,圓溜溜的眼睛瞄見對麵少年眼熟的模樣後急速斂下,全然不知道自己的一切舉動都被對方看在眼裏。
李高明輕笑,覺得這位季小娘子那雙眸子當真靈動得很,像是一尾遊動的魚,晃晃悠悠的模樣很是可愛。素來愛潔的他不僅不在意對方因為汗濕而緊緊貼在臉側的髮絲和染上泥點的裙角,反倒認為這個樣子十分稚氣俏皮,與那些拘泥端莊的女子分外不同。
“季嬋的戶籍已經錄上了,昨日剛往戶部送了,我子當日得阿峰相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銘記這個恩,成郎,你若是家裏有什麽難的,能幫的我絕不推遲,莫要不開這個口。”
楊老爺子“誒”了一聲,雙眼布滿血絲,神色略白,兩人隻聊了幾句,時辰就到了,該扶楊秦氏入殮了。
裏正留了些錢就走了,他畢竟是個公務員,能抽空親自來一趟已是不易,多待卻是不行。楊李氏往楊秦氏口中放一些米粒,這稱之為“飯含”,古人認為冥河上有船,亡靈渡河,需要拿船費給撐船的舟子,一般平民隻放錢幣和米粒,富貴人家則是放珠、玉。
季嬋因為入了楊秦氏娘家侄子的籍,和楊秦氏也算是親戚,是以她也得穿著縞素跟在靈柩後麵,楊蘭和楊成是直係親屬,都要身穿孝服,披著麻布,扶著棺木。
靈車一路向著下葬的場所,伴著婦女帶有泣音的輓歌,滿眼望去都是雪白,不論是紙糊的屋舍、馬車、奴婢狀的送葬之物,還是送葬人的衣服,抑或是紛紛揚揚的紙錢,將整個天地,都渲染成一片素色。
☆、第 17 章
過了小半月,日子也就漸漸緩過來了,楊家一老一小的也不再向之前一樣,隻要想起楊秦氏就泣不成聲,盡管悲傷仍在,卻都隱沒在不為人知的心裏,慢慢結疤。
這日裏,楊家村的黃土大道上來了一輛馬車,看著顏色素淡不起眼,窗帷卻都是掛著的絲綢錦緞,邊角處雕著幾處精細的花樣,就連那馬都是膘肥體壯,皮毛髮亮,一看就是上品。這車自村口來,轉過諸多村人的屋前屋後,引來了不少目光,隨著車夫的一聲呼哨,馬車在楊家門前停了下來。
車夫先下了車,隨後恭敬的去打簾子,他手指剛碰到門簾,隻見一隻修長白皙的手先他一步掀開,一個貴氣優雅的少年郎君跳下車來,隨行的婢女早早的候在一邊,見他看來,立馬走至楊家屋前,喚道:“季小娘子可在此處?”
楊老爺子跛著腳迎上前,麵帶狐疑的打量著眼前這一主二仆,“老朽家裏的確是有位季小娘子,但卻不知爾等找的是不是她,也不知是什麽事找她” 他心下有點不虞,哪有郎君來找尚未出嫁的小娘子的道理?好在這少年還算知事,遣了女婢來問,而不是自己親自開口,雖說楊家是農家,卻也斷然沒有讓自家女郎不守規矩,冒冒失失的麵見外男的說法,若是真這樣做,隻怕是要讓鄰裏羞死了。
女僕麵對他的打量絲毫不懼,仍是帶著微笑回道:“自是季嬋、季小娘子,我家主人與小娘有過貨易,隻是事情繁多,這才拖延了些日。”她看了看周圍探出頭來看熱鬧的鄉親鄰裏,提議,“此處人多眼雜,阿翁不妨進屋商談?”
楊老爺子雖然仍是心存疑問,但是也招架不住眾人好奇的目光,又天性好客,所以也隻是猶豫了一下,就將人請進屋,木質的門半掩,隔離了人們的視線。
一進屋,少年郎君和楊老爺子就在席上坐了,與楊老爺子隨意的盤腿不同,少年是正兒八經的跪坐在,一舉一動都顯示出良好的教養。
楊老爺子神色略緩,沉吟道:“不知郎君僕從所言的貨易是何?老朽從未聽小娘說過。”
少年郎君也是一詫,旋又恢復原狀,道:“季小娘子培育出了一種良種香芋,家君巧遇得知,便花了些銀錢買了些,因這些日子家裏七事八事,抽不出時間來,也就耽擱了。阿翁不曾聽聞這事?大概是小娘子忘了罷?這香芋確是阿翁家的不假吧?”
“那是自然。”楊老爺子點點頭,關於香芋這事季嬋的確跟他講過,說是海外的新種,因為種起來不占地方,他也就沒再多問,還有那個番……茄?和辣椒也是。他這才突然發現,自己真的是過的糊塗日子,家裏多了什麽也不管不了解,怪不得楊家總要比別人更窮些,自己不上心又能怪得了誰?
楊老爺子再往下一追問,才知道季嬋用比平常高出數倍的價錢賣了一半的香芋,驚嘆之餘也有些惋惜,驚的是價錢之高所得之厚,惜的是若是把這畝產千斤的糧食良種掌握在手裏,不說周邊的村農,有莊子的達官顯要都會聞風而動,到時候又何止是這個價?隻是這畢竟是季嬋自己帶來的種子,他沒有置喙的餘地,再一想到之前他們喝粥吃糠餅的日子,也就覺得季嬋的急切情有可原了。
兩人頻頻交流,大多是楊老爺子問,少年郎君答。他的知識十分豐富,完全不像尚在誌學之年的人,他話裏描繪的人與事物讓老爺子感嘆之餘也懂得了頗多,一時間氛圍和諧友好,時有笑聲傳出。
季嬋到的時候,婢女已經往少年郎君的陶碗裏添了第二次白開水,她剛從地裏回來,繡鞋染上斑斑點點的汙漬,手上還提著一袋剛摘的西紅柿,察覺到屋內兩個人都看著她之後匆匆行了個揖禮之後退到楊老爺子後麵,圓溜溜的眼睛瞄見對麵少年眼熟的模樣後急速斂下,全然不知道自己的一切舉動都被對方看在眼裏。
李高明輕笑,覺得這位季小娘子那雙眸子當真靈動得很,像是一尾遊動的魚,晃晃悠悠的模樣很是可愛。素來愛潔的他不僅不在意對方因為汗濕而緊緊貼在臉側的髮絲和染上泥點的裙角,反倒認為這個樣子十分稚氣俏皮,與那些拘泥端莊的女子分外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