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最後的那段日子,餘笙終究是記不清了,好像每一個收穫結果的日子,都不似辛苦播種的時日來的記憶猶新。他記得自己如願領到了華師的通知書,收拾了行囊,將要去拾掇遠方的夢。他也記得,韓晟打給他的最後一通電話,隻有短短的三個字,
“我走了。”
走了,走去哪裏餘笙不知道,他第一次覺得,自己認識韓晟兩年,卻像個陌生人一般,他不懂,不清楚他要去哪裏,也不知道他想做什麽。他去敲韓晟的家門,卻被告知他的父母隻知道他考入了一所東北的大學,不在一本線內,拿到通知書時就已經走了。餘笙想,或許是太忙了,我忙,他也忙,忙到連告別都來不及,就匆匆離去。他想,會好的,他那麽熱愛文字,一定會成為大作家的。然後他也背上了行囊,坐上了去往武漢的動車。
後來餘笙想,這日子過得好像得了頸椎病,無法回頭,哪怕前路大雨磅醇,也要義無反顧地走。他的人生沒有什麽波瀾壯闊的大起大落。就像韓晟曾經預言的那般,考上一所一類大學,修完四年的學分,找到工作,結婚生子,過完一生,和絕大多數人一樣的一輩子。他也確實在大學畢業後一路西行,直抵西藏,援藏支教。每年能拿到國家的補貼,養活自己,再寄一部分給父母,足夠了。他在閑暇之餘也會下到鎮上唯一的一家書店裏,看著那些新的舊的書籍,試圖在茫茫書海中尋找到那個熟悉的筆名,亦或是某一段熟悉的文字。可惜,那個祈求自己的靈魂在陽光下永生的少年,就像人間蒸發了一般,再也從尋覓。他換了手機號,搬了家,甚至連大學在哪裏上的都不肯告訴他。
一年接著一年,等待從最初得期盼熬成了絕望,最終化作苦水,平靜到再也掀不起波瀾。讓餘笙不由得想到了塞利格曼的那個著名的理論一一習得性無助。他等待了太久,使等待變成了常態。他想,那個誓言要做光的少年,終究是回不來了。
【七】
同學會是在正月初三,大年初五。餘笙從西藏千裏迢迢地趕回來陪父母過年,順便來訪了這場闊別十六年的再見。他們從十八歲的少年,邁向弱冠,再跨入而立,仿佛也不過是彈指一瞬間。那天也是飄著雪,餘笙披著大衣,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進了飯店。熱騰的暖氣撲麵而來,有麵生的同學領他進屋,他是從家裏來的,來得不算早,恰好是在飯前敬酒的時間。喧鬧的聲響還沒進屋便己經傳至耳底。餘笙推開門,迎麵與一人撞上了。
那人似乎是剛喝完不少酒,臉頻通紅,腮幫子上的肉泛著紅光。他隻穿了件薄毛衫,腹部被肚子撐起一道弧度。離得近了,煙味兒與酒味兒混雜在一起,讓他有一瞬間的怔愣。
都說男人三十一道坎,過了就膨脹。他的頭髮剃得很短,胖了不少,中年男人不受控製似的腰腹脹成明顯的啤酒肚。五官長開了,少年時那輕狂桀鶩的風採在這張臉上完完全全地消失了。十幾年的光陰從他身上奪走了青春、奪走了風采、奪走了一切他曾經鍾愛的事物。
他還剩下什麽呢餘笙不禁想問,韓晟,生活讓你還剩下什麽呢
可脫口而出的,卻是一句客套的“好久不見”。真的是太久不見了,韓晟,久到我已不敢開口,質問你為何畢業後與我斷絕了所有聯繫;久到你已在時光中漸行漸遠,而我仍留在原地。
他看到餘笙的時候,臉上露出了驚訝的表情。餘笙試圖從那張臉上找出一絲尷尬或是什麽其他見鬼的情緒。但是很可惜,什麽都沒有。然後他側過身,從側麵看,他走了型的身材更加明顯地突顯出來。他沖餘笙笑了笑,慢悠悠地說,“好久不見。”
後來聽以前的同學說,他畢業後去了東北的一所二類大學,在那裏呆了四年,畢業兩年後開了一家不小的服裝生產廠,結了婚,孩子都五歲了。餘笙抿著唇,對此不置一詞。直到最後才問了一句:“他還寫作嗎”
他們這一屆畢業的學生,無一例外都是活在韓晟那開了掛一般逆天的語文作文的陰影之下的。他的每篇作文都會被印成模範佳作,甚至有人統計過,從開學到畢業,他們一共拿到了韓晟的三百零七篇作文,而且每一篇都不一樣。他的文稿在校刊上掛了整整兩年,畢業後還被評為“未來作家”,貼了大頭照在校門口。有什麽比每次月考將韓晟的滿分作文與自己的不及格文章放在一起對比更讓人絕望的事情呢就連餘笙,曾經也因為不服氣與嫉妒心理與韓晟大打出手。
那同學頓了頓,含糊地道:“聽說大學的時候在寫,好像寫的還不錯。但現在心靈雞湯誰不會寫就算他那文筆再好,比他厲害成熟的作家多了去了,隨便找個微信營銷號都是成片的心靈雞湯小美文,文筆也都不錯。大學畢業後好像是因為言辭犀利地諷刺了一位大作家,被那人一個抄襲的罪名告上法庭,沒有報社敢收他的稿子了,就改行了唄。”
抄襲。餘笙心底涼涼地想,這個曾經被韓晟所最為不齒的詞語,最終他卻是敗在了這個詞語身上。
韓晟很快就回來了。他一進屋,屋裏的人就起鬧,喊他“韓大老闆”,說韓大老闆現在有錢了,老婆又賢惠,娃娃都能打醬油了,可不是人生美滿了
這裏頭,又羨慕、有祝福、有嫉妒、也有不層。餘笙又一次地感受到了對這個人的束手無策,他能表達些什麽呢恭喜你家庭事業雙豐收,從此走上人生的康莊大道他張了張口,卻一個字也說不出口。
最後的那段日子,餘笙終究是記不清了,好像每一個收穫結果的日子,都不似辛苦播種的時日來的記憶猶新。他記得自己如願領到了華師的通知書,收拾了行囊,將要去拾掇遠方的夢。他也記得,韓晟打給他的最後一通電話,隻有短短的三個字,
“我走了。”
走了,走去哪裏餘笙不知道,他第一次覺得,自己認識韓晟兩年,卻像個陌生人一般,他不懂,不清楚他要去哪裏,也不知道他想做什麽。他去敲韓晟的家門,卻被告知他的父母隻知道他考入了一所東北的大學,不在一本線內,拿到通知書時就已經走了。餘笙想,或許是太忙了,我忙,他也忙,忙到連告別都來不及,就匆匆離去。他想,會好的,他那麽熱愛文字,一定會成為大作家的。然後他也背上了行囊,坐上了去往武漢的動車。
後來餘笙想,這日子過得好像得了頸椎病,無法回頭,哪怕前路大雨磅醇,也要義無反顧地走。他的人生沒有什麽波瀾壯闊的大起大落。就像韓晟曾經預言的那般,考上一所一類大學,修完四年的學分,找到工作,結婚生子,過完一生,和絕大多數人一樣的一輩子。他也確實在大學畢業後一路西行,直抵西藏,援藏支教。每年能拿到國家的補貼,養活自己,再寄一部分給父母,足夠了。他在閑暇之餘也會下到鎮上唯一的一家書店裏,看著那些新的舊的書籍,試圖在茫茫書海中尋找到那個熟悉的筆名,亦或是某一段熟悉的文字。可惜,那個祈求自己的靈魂在陽光下永生的少年,就像人間蒸發了一般,再也從尋覓。他換了手機號,搬了家,甚至連大學在哪裏上的都不肯告訴他。
一年接著一年,等待從最初得期盼熬成了絕望,最終化作苦水,平靜到再也掀不起波瀾。讓餘笙不由得想到了塞利格曼的那個著名的理論一一習得性無助。他等待了太久,使等待變成了常態。他想,那個誓言要做光的少年,終究是回不來了。
【七】
同學會是在正月初三,大年初五。餘笙從西藏千裏迢迢地趕回來陪父母過年,順便來訪了這場闊別十六年的再見。他們從十八歲的少年,邁向弱冠,再跨入而立,仿佛也不過是彈指一瞬間。那天也是飄著雪,餘笙披著大衣,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進了飯店。熱騰的暖氣撲麵而來,有麵生的同學領他進屋,他是從家裏來的,來得不算早,恰好是在飯前敬酒的時間。喧鬧的聲響還沒進屋便己經傳至耳底。餘笙推開門,迎麵與一人撞上了。
那人似乎是剛喝完不少酒,臉頻通紅,腮幫子上的肉泛著紅光。他隻穿了件薄毛衫,腹部被肚子撐起一道弧度。離得近了,煙味兒與酒味兒混雜在一起,讓他有一瞬間的怔愣。
都說男人三十一道坎,過了就膨脹。他的頭髮剃得很短,胖了不少,中年男人不受控製似的腰腹脹成明顯的啤酒肚。五官長開了,少年時那輕狂桀鶩的風採在這張臉上完完全全地消失了。十幾年的光陰從他身上奪走了青春、奪走了風采、奪走了一切他曾經鍾愛的事物。
他還剩下什麽呢餘笙不禁想問,韓晟,生活讓你還剩下什麽呢
可脫口而出的,卻是一句客套的“好久不見”。真的是太久不見了,韓晟,久到我已不敢開口,質問你為何畢業後與我斷絕了所有聯繫;久到你已在時光中漸行漸遠,而我仍留在原地。
他看到餘笙的時候,臉上露出了驚訝的表情。餘笙試圖從那張臉上找出一絲尷尬或是什麽其他見鬼的情緒。但是很可惜,什麽都沒有。然後他側過身,從側麵看,他走了型的身材更加明顯地突顯出來。他沖餘笙笑了笑,慢悠悠地說,“好久不見。”
後來聽以前的同學說,他畢業後去了東北的一所二類大學,在那裏呆了四年,畢業兩年後開了一家不小的服裝生產廠,結了婚,孩子都五歲了。餘笙抿著唇,對此不置一詞。直到最後才問了一句:“他還寫作嗎”
他們這一屆畢業的學生,無一例外都是活在韓晟那開了掛一般逆天的語文作文的陰影之下的。他的每篇作文都會被印成模範佳作,甚至有人統計過,從開學到畢業,他們一共拿到了韓晟的三百零七篇作文,而且每一篇都不一樣。他的文稿在校刊上掛了整整兩年,畢業後還被評為“未來作家”,貼了大頭照在校門口。有什麽比每次月考將韓晟的滿分作文與自己的不及格文章放在一起對比更讓人絕望的事情呢就連餘笙,曾經也因為不服氣與嫉妒心理與韓晟大打出手。
那同學頓了頓,含糊地道:“聽說大學的時候在寫,好像寫的還不錯。但現在心靈雞湯誰不會寫就算他那文筆再好,比他厲害成熟的作家多了去了,隨便找個微信營銷號都是成片的心靈雞湯小美文,文筆也都不錯。大學畢業後好像是因為言辭犀利地諷刺了一位大作家,被那人一個抄襲的罪名告上法庭,沒有報社敢收他的稿子了,就改行了唄。”
抄襲。餘笙心底涼涼地想,這個曾經被韓晟所最為不齒的詞語,最終他卻是敗在了這個詞語身上。
韓晟很快就回來了。他一進屋,屋裏的人就起鬧,喊他“韓大老闆”,說韓大老闆現在有錢了,老婆又賢惠,娃娃都能打醬油了,可不是人生美滿了
這裏頭,又羨慕、有祝福、有嫉妒、也有不層。餘笙又一次地感受到了對這個人的束手無策,他能表達些什麽呢恭喜你家庭事業雙豐收,從此走上人生的康莊大道他張了張口,卻一個字也說不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