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恭放火令下,曾頭市的子弟兵四下裏分散開去,取出神火將軍魏定國配製的引火之物,散財童子們一樣滿世界抖灑起來。
曾塗猶豫道:“師傅,真要燒嗎?都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糧秣若留下來,能活多少饑民啊!”他的四個兄弟雖然不說話,但此時望著史文恭的眼光裏,都充滿了請求之色。
曾家五虎雖是異族,但歸化了中原,受了漢化後,漸漸也知道了農耕世界的民間疾苦,他們的一片赤子之心,比起堂上的很多父母官更要熱些。
史文恭暗歎一聲,這幾個徒兒到底還不是職業軍人,不知道兩軍爭鋒,為了追求勝利,曆來是不擇手段的。
當下用力點頭:“我們雖截了梁山的糧道,但西門慶麾下兵多將廣,若真舍命攻過來再搶回去,豈不是徒勞無功?倒不如一把火燒了的幹淨。梁大人早平亂一天,青州的百姓就能多一天恢複生產,來年豐收了,又是這堆積如山的糧食。”
曾塗慢慢點頭,心中卻想起了另一首詩——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如果今夜一戰後真的能打平了梁山,青州百姓真的恢複了生產,一年辛苦下來,會不會少些人餓死呢?
不一會兒,曾頭市訓練有素的子弟兵分派引火之物已畢,史文恭再一聲令下,一支支火炬高高掣起,照亮了黑暗中的黃粱穀。隻要史文恭再一聲令下,火炬齊齊一拋,眼見就是一場燎天的烈焰亂舞!
就在這緊要關頭,突然四下裏多少人異口同聲地“咦”了起來,然後無數個聲音不約而同地叫嚷道:“總教頭,你快來看!”
史文恭聽子弟兵們的聲音裏充滿了驚詫之意,心中暗道:“又出了甚麽古怪?”照夜玉獅子如風般搶走,瞬間巡了一圈兒,也不由得觸目驚心——原來那些屯糧的囷子上,卻沒寫糧穀數目,而是標著七個大字——史文恭迷途知返!
火光映照下,那些淡墨的字跡也仿佛活了過來,如長槍大戟,森然相向。史文恭心道:“我幾時入了迷途?既沒入迷途,又如何能返?”大喝一聲,揮起一槍,直挑向一座糧囷。
槍落囷碎,眾人都是吃了一驚——這囷子裏哪裏有半分餘糧?葦席之內,分明就是引火的鬆枝木炭,在那裏殺機暗伏,磨牙霍霍!
史文恭大叫一聲:“不好!我等果然中計了!眾人快快退出黃粱穀!”
曾頭市人馬心中都大跳起來,頓時想到傳說中的梁山西門慶是轉世天星,有經天緯地之才,出神入化之計,眼前這些機關,必然是他布下的圈套,若此時從山穀上方的山崖投下火把來,這些糧囷子都象爆炭一樣一引就著,自家兩千人擠在黃粱穀這葫蘆肚裏被火一燒,隻怕要全軍覆沒!
一急之下,眾人連連催馬,舍了命地往外衝突。看看穀口已近,忽聽一聲炮響,穀口山壁上燈火齊亮,萬人吆喝聲中,滾木雷石如天塌地陷一般砸下,曾頭市眾人紛紛勒馬不迭,眼見隻是瞬息間,山穀便被堵得水泄不通,更難以翻越,眾子弟兵膽氣雖雄,此時卻也不由得麵上變了顏色。
史文恭搶上前來,大聲喝道:“大家下馬!搬石!開一條路出去!”曾頭市子弟兵齊齊應和一聲,一躍下馬正準備上前,卻聽山崖上一聲長笑:“神將到此時,還要做困獸猶鬥嗎?”
一聽此言,史文恭瞳孔急縮,猛喝一聲:“西門慶!”其聲如雷,隻震得山鳴穀應。
但見上方某處燈火齊輝,照耀有如白晝。燈火下左有桃花山打虎將李忠、小霸王周通,右有白虎山毛頭星孔明、獨火星孔亮,中間一人輕盔軟甲,負手而立,居高臨下掃視曾頭市千軍,顧盼間殺氣淩厲,正是梁山領軍人物三奇公子西門慶。
卻聽西門慶笑道:“史文恭,我敬你是條好漢,所以醜話說在前頭——你若上前搬石,我這裏已伏下強弓硬弩數千張,那時箭落如雨,倒要看看,曾頭市的英雄男兒有多少人是刀槍不入的銅頭鐵臂!”
一聽此言,曾頭市眾人麵色更加難看,此番入穀兩千曾頭市子弟兵,若真的冒著箭雨往前搬石,此消彼長之下,隻怕用不了一時三刻就得折損得幹幹淨淨!
史文恭目眥欲裂,大聲道:“西門慶!是英雄好漢的,堂堂正正決個勝負,使這般坑陷人的計策,傳到江湖上,也落萬人的恥笑!”
西門慶冷笑道:“我西門慶縱橫江湖,所作所為有目共睹,是不是英雄好漢,還輪不到你史文恭一口決斷!再說今日你我兩下對陣,並非梁山與曾頭市私家的恩怨,而是你曾頭市甘為官軍走狗,與我們梁山放對來著!既成兩軍對壘,自然是有勇施勇,有智施智,哪一方力窮計拙落敗,江湖上好漢也隻會恥笑其少讀兵書,不習戰策,徒以自封的英雄好漢來擠兌人,反惹人輕視!”
被西門慶這麽一反駁,史文恭一時語塞,四下裏掃視,隻見一張張熟悉的臉龐上均是惶恐茫然之色,史文恭不由得心如刀絞,暗暗咬牙:“今日便是粉身碎骨,也得將這些子弟們救出這絕地!”
當下大喝一聲:“後隊作前隊,大家退回穀中,依險而守,等梁大人的援兵!”
曾頭市子弟兵精神略振,齊應一聲,正準備轉身,卻聽西門慶又是一聲長笑:“史文恭,我西門慶明人不做暗事,再忠告於你——你若敢重回山穀,那裏的糧囷子裏都是裹了硫磺魚油的積薪,隻消千萬支火把擲下,我倒要看看,曾頭市的英雄男兒有幾個是活佛羅漢,能在烈火中煉出丈六金身!”
進又不能,退亦不可!史文恭氣炸胸中肺,挫碎口中牙,怒喝道:“西門慶,士可殺不可辱!你今日恁的刻薄,欲待怎的?”
西門慶笑道:“史文恭,常言道人怕落蕩,鐵怕落爐,今日你進了這黃粱穀,便是肋生雙翅,也飛不出去。你也休要想著有官軍來救你,你且靜下聲來聽聽,便知我西門慶不是空言謊你!”
史文恭一擺手,軍聲皆寂,靜夜中隱隱有喊殺聲傳來,高一陣低一陣,似乎邯鄲坡、南柯峪、槐陰陂處都在激戰。
而猛然間,遠方一道紅光竄起,把半個天幕都染紅了。曾家五虎異口同聲地驚道:“青州大火!”
西門慶悠然道:“不錯!正是青州城外官軍大營中,有燒盡一切腐朽的地火烈焰衝天而起!”
史文恭手按在腰間的弓箭上,一時心亂如麻,隻想突然暴起發難,若能一箭射倒西門慶,便死也夠本兒了。但想像隻能是想像,他早過了那種少年血勇的年紀。可是要謀條活路,卻又進退兩難,此時一身無主之下,卻叫這個肩負著兩千條人命的耿直硬漢該當如何是好?
看到史文恭呆立無言,西門慶開門見山:“史文恭,咱們來做個交易!”
過了半晌,史文恭澀聲道:“什麽交易?”
西門慶道:“我要你留在黃粱穀中三日,三日之後,我解圍放你出去,那時你繼續跟我們梁山作對也好,回你們的曾頭市也好,隨你的便——你意下如何?”
史文恭又想了半天,還是問道:“三奇公子,你究竟想要幹什麽?”
西門慶撇嘴道:“我要做什麽,難道還要向神將你報備不成?你給個痛快話,答應嗎?答應,黃粱穀沒摻毒料的農夫山泉有點甜,囷子裏有幾座豐足的糧草堆,你帶你的兩千子弟兵在這裏豐衣足食歇馬三天,然後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不答應,我一聲令下,現在就萬箭齊發,火把亂擲,鐵火交加之餘,曾頭市家家掛孝,戶戶舉哀,都是拜你史文恭一意孤行所賜!”
樂生惡死,人之本性。聽到按兵不動就有活路可循,誰不心動?當下曾頭市子弟兵兩千道目光,都集中在史文恭的身上。
此時的史文恭,心如芒刺。若不答應,兩千曾頭市子弟兵性命不保;若答應,又對不起推誠相待的梁中書。前狼後虎之下,史文恭一聲長歎,拉過曾塗來道:“孩子,我知道你與我女兒相好,今日我便許了你們的婚事,隻望你日後好好待她,哄她少愁多笑,便算你對師傅的孝心虔了!”
屠刀下的定婚,讓曾塗腦袋都暈了,一時不知所措;曾魁曾升也是驚愕莫明;隻有曾參曾索聽史文恭言辭蕭索,竟是交代後事的語氣,不由得大驚,雙雙搶上,要抱史文恭的兩臂:“師傅!萬萬不可輕生啊!”
史文恭兩膀一揚,曾參曾索踉蹌向後直跌了出去。史文恭“嗆啷”一聲,長劍出鞘,劍光一道,遙指山崖上西門慶,叱道:“三奇公子,一諾千金,史某人信得過閣下言諾!替我拜上師兄,就說做師弟的死後有感,還要去尋他較量武藝!”
言罷,史文恭長劍一橫,霜鋒已向鐵頸。這正是:
一腔義氣披肝膽,萬點熱血照春秋。卻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曾塗猶豫道:“師傅,真要燒嗎?都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糧秣若留下來,能活多少饑民啊!”他的四個兄弟雖然不說話,但此時望著史文恭的眼光裏,都充滿了請求之色。
曾家五虎雖是異族,但歸化了中原,受了漢化後,漸漸也知道了農耕世界的民間疾苦,他們的一片赤子之心,比起堂上的很多父母官更要熱些。
史文恭暗歎一聲,這幾個徒兒到底還不是職業軍人,不知道兩軍爭鋒,為了追求勝利,曆來是不擇手段的。
當下用力點頭:“我們雖截了梁山的糧道,但西門慶麾下兵多將廣,若真舍命攻過來再搶回去,豈不是徒勞無功?倒不如一把火燒了的幹淨。梁大人早平亂一天,青州的百姓就能多一天恢複生產,來年豐收了,又是這堆積如山的糧食。”
曾塗慢慢點頭,心中卻想起了另一首詩——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如果今夜一戰後真的能打平了梁山,青州百姓真的恢複了生產,一年辛苦下來,會不會少些人餓死呢?
不一會兒,曾頭市訓練有素的子弟兵分派引火之物已畢,史文恭再一聲令下,一支支火炬高高掣起,照亮了黑暗中的黃粱穀。隻要史文恭再一聲令下,火炬齊齊一拋,眼見就是一場燎天的烈焰亂舞!
就在這緊要關頭,突然四下裏多少人異口同聲地“咦”了起來,然後無數個聲音不約而同地叫嚷道:“總教頭,你快來看!”
史文恭聽子弟兵們的聲音裏充滿了驚詫之意,心中暗道:“又出了甚麽古怪?”照夜玉獅子如風般搶走,瞬間巡了一圈兒,也不由得觸目驚心——原來那些屯糧的囷子上,卻沒寫糧穀數目,而是標著七個大字——史文恭迷途知返!
火光映照下,那些淡墨的字跡也仿佛活了過來,如長槍大戟,森然相向。史文恭心道:“我幾時入了迷途?既沒入迷途,又如何能返?”大喝一聲,揮起一槍,直挑向一座糧囷。
槍落囷碎,眾人都是吃了一驚——這囷子裏哪裏有半分餘糧?葦席之內,分明就是引火的鬆枝木炭,在那裏殺機暗伏,磨牙霍霍!
史文恭大叫一聲:“不好!我等果然中計了!眾人快快退出黃粱穀!”
曾頭市人馬心中都大跳起來,頓時想到傳說中的梁山西門慶是轉世天星,有經天緯地之才,出神入化之計,眼前這些機關,必然是他布下的圈套,若此時從山穀上方的山崖投下火把來,這些糧囷子都象爆炭一樣一引就著,自家兩千人擠在黃粱穀這葫蘆肚裏被火一燒,隻怕要全軍覆沒!
一急之下,眾人連連催馬,舍了命地往外衝突。看看穀口已近,忽聽一聲炮響,穀口山壁上燈火齊亮,萬人吆喝聲中,滾木雷石如天塌地陷一般砸下,曾頭市眾人紛紛勒馬不迭,眼見隻是瞬息間,山穀便被堵得水泄不通,更難以翻越,眾子弟兵膽氣雖雄,此時卻也不由得麵上變了顏色。
史文恭搶上前來,大聲喝道:“大家下馬!搬石!開一條路出去!”曾頭市子弟兵齊齊應和一聲,一躍下馬正準備上前,卻聽山崖上一聲長笑:“神將到此時,還要做困獸猶鬥嗎?”
一聽此言,史文恭瞳孔急縮,猛喝一聲:“西門慶!”其聲如雷,隻震得山鳴穀應。
但見上方某處燈火齊輝,照耀有如白晝。燈火下左有桃花山打虎將李忠、小霸王周通,右有白虎山毛頭星孔明、獨火星孔亮,中間一人輕盔軟甲,負手而立,居高臨下掃視曾頭市千軍,顧盼間殺氣淩厲,正是梁山領軍人物三奇公子西門慶。
卻聽西門慶笑道:“史文恭,我敬你是條好漢,所以醜話說在前頭——你若上前搬石,我這裏已伏下強弓硬弩數千張,那時箭落如雨,倒要看看,曾頭市的英雄男兒有多少人是刀槍不入的銅頭鐵臂!”
一聽此言,曾頭市眾人麵色更加難看,此番入穀兩千曾頭市子弟兵,若真的冒著箭雨往前搬石,此消彼長之下,隻怕用不了一時三刻就得折損得幹幹淨淨!
史文恭目眥欲裂,大聲道:“西門慶!是英雄好漢的,堂堂正正決個勝負,使這般坑陷人的計策,傳到江湖上,也落萬人的恥笑!”
西門慶冷笑道:“我西門慶縱橫江湖,所作所為有目共睹,是不是英雄好漢,還輪不到你史文恭一口決斷!再說今日你我兩下對陣,並非梁山與曾頭市私家的恩怨,而是你曾頭市甘為官軍走狗,與我們梁山放對來著!既成兩軍對壘,自然是有勇施勇,有智施智,哪一方力窮計拙落敗,江湖上好漢也隻會恥笑其少讀兵書,不習戰策,徒以自封的英雄好漢來擠兌人,反惹人輕視!”
被西門慶這麽一反駁,史文恭一時語塞,四下裏掃視,隻見一張張熟悉的臉龐上均是惶恐茫然之色,史文恭不由得心如刀絞,暗暗咬牙:“今日便是粉身碎骨,也得將這些子弟們救出這絕地!”
當下大喝一聲:“後隊作前隊,大家退回穀中,依險而守,等梁大人的援兵!”
曾頭市子弟兵精神略振,齊應一聲,正準備轉身,卻聽西門慶又是一聲長笑:“史文恭,我西門慶明人不做暗事,再忠告於你——你若敢重回山穀,那裏的糧囷子裏都是裹了硫磺魚油的積薪,隻消千萬支火把擲下,我倒要看看,曾頭市的英雄男兒有幾個是活佛羅漢,能在烈火中煉出丈六金身!”
進又不能,退亦不可!史文恭氣炸胸中肺,挫碎口中牙,怒喝道:“西門慶,士可殺不可辱!你今日恁的刻薄,欲待怎的?”
西門慶笑道:“史文恭,常言道人怕落蕩,鐵怕落爐,今日你進了這黃粱穀,便是肋生雙翅,也飛不出去。你也休要想著有官軍來救你,你且靜下聲來聽聽,便知我西門慶不是空言謊你!”
史文恭一擺手,軍聲皆寂,靜夜中隱隱有喊殺聲傳來,高一陣低一陣,似乎邯鄲坡、南柯峪、槐陰陂處都在激戰。
而猛然間,遠方一道紅光竄起,把半個天幕都染紅了。曾家五虎異口同聲地驚道:“青州大火!”
西門慶悠然道:“不錯!正是青州城外官軍大營中,有燒盡一切腐朽的地火烈焰衝天而起!”
史文恭手按在腰間的弓箭上,一時心亂如麻,隻想突然暴起發難,若能一箭射倒西門慶,便死也夠本兒了。但想像隻能是想像,他早過了那種少年血勇的年紀。可是要謀條活路,卻又進退兩難,此時一身無主之下,卻叫這個肩負著兩千條人命的耿直硬漢該當如何是好?
看到史文恭呆立無言,西門慶開門見山:“史文恭,咱們來做個交易!”
過了半晌,史文恭澀聲道:“什麽交易?”
西門慶道:“我要你留在黃粱穀中三日,三日之後,我解圍放你出去,那時你繼續跟我們梁山作對也好,回你們的曾頭市也好,隨你的便——你意下如何?”
史文恭又想了半天,還是問道:“三奇公子,你究竟想要幹什麽?”
西門慶撇嘴道:“我要做什麽,難道還要向神將你報備不成?你給個痛快話,答應嗎?答應,黃粱穀沒摻毒料的農夫山泉有點甜,囷子裏有幾座豐足的糧草堆,你帶你的兩千子弟兵在這裏豐衣足食歇馬三天,然後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不答應,我一聲令下,現在就萬箭齊發,火把亂擲,鐵火交加之餘,曾頭市家家掛孝,戶戶舉哀,都是拜你史文恭一意孤行所賜!”
樂生惡死,人之本性。聽到按兵不動就有活路可循,誰不心動?當下曾頭市子弟兵兩千道目光,都集中在史文恭的身上。
此時的史文恭,心如芒刺。若不答應,兩千曾頭市子弟兵性命不保;若答應,又對不起推誠相待的梁中書。前狼後虎之下,史文恭一聲長歎,拉過曾塗來道:“孩子,我知道你與我女兒相好,今日我便許了你們的婚事,隻望你日後好好待她,哄她少愁多笑,便算你對師傅的孝心虔了!”
屠刀下的定婚,讓曾塗腦袋都暈了,一時不知所措;曾魁曾升也是驚愕莫明;隻有曾參曾索聽史文恭言辭蕭索,竟是交代後事的語氣,不由得大驚,雙雙搶上,要抱史文恭的兩臂:“師傅!萬萬不可輕生啊!”
史文恭兩膀一揚,曾參曾索踉蹌向後直跌了出去。史文恭“嗆啷”一聲,長劍出鞘,劍光一道,遙指山崖上西門慶,叱道:“三奇公子,一諾千金,史某人信得過閣下言諾!替我拜上師兄,就說做師弟的死後有感,還要去尋他較量武藝!”
言罷,史文恭長劍一橫,霜鋒已向鐵頸。這正是:
一腔義氣披肝膽,萬點熱血照春秋。卻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