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慶借著酒醉催眠,舒舒服服睡了一個美覺。第二天清晨猶自酣眠,卻有人來擾他清夢了。
睡眼惺鬆的西門慶被月娘喚醒後,迷迷瞪瞪地問:“是誰呀?我好不容易睡個懶覺,還來追命……”
月娘一邊服侍他淨麵穿衣,一邊回答道:“是那位聖手書生,蕭公讓先生。”
“嗯?怎麽是他?”西門慶聽了犯了沉吟,“這蕭讓雖然我和他交道打得少,但此人很有些書生的意氣,傲傲的不理人的,除了和金大堅至厚外,別人都看得淡若無物——他今日怎的想起拜訪我來了?”
月娘便道:“十有捌玖,是為他妹子的事來的。”
西門慶一聽睜大了眼睛:“不會吧?難道他想把妹子嫁我做妾?姓蕭的可不是這種趨炎附勢的人呐!”
月娘聽了哭笑不得,輕啐道:“休說這等輕薄話兒!金蓮嫂子說了,是這麽這麽這麽回事!”
西門慶聽完之後,嘿嘿冷笑:“原來又是那王矮虎借著宋江的勢,來禍害民女了。不過這廝長進了,知道在下手之前戴個宋江牌子的安全套,那就不叫強逼,而是寵幸了!”
月娘麵有憂色,說道:“金蓮嫂子包攬了這事,你卻不能袖手旁觀。蕭家那淑蘭是個好女子,哪怕你把他收了做平妻呢,也不能叫她落入那等粗魯漢子的火坑。”
西門慶急忙撇清自個兒:“打住打住!一個老婆我都沒時間照應,委屈得你受不得,若再娶一個,豈不是害人嗎?這事我自有打算,月娘你還是把心放正些,別看到個平頭正臉兒的姑娘,就往我身上拉掛,小生我實在負擔不起。”
月娘臉一紅,想起了昨天鈴涵那邊的誤會,一時間羞愧無地,正好此時已經將西門慶收拾得煥然一新,便伸手將他向外一推,嬌嗔道:“快去會客吧!莫在這裏耍嘴皮子了。讓客人久等,卻不是主人的罪過?”
西門慶對她揮了揮手,笑著出去了。月娘看著自家夫郎挺拔的背影,好象天塌下來也支架得住的樣子,心中又是甜蜜,又是驕傲,不知不覺間,蕭淑蘭的事情在月娘心底已經算不得甚麽難題了。
不疾不徐地步向客廳,西門慶心中卻在想:“怪不得昨天的圓桌會議上,聖手書生蕭讓在言語中著實幫了我這邊很大的忙,原來是向我投誠示好。說起來還真得感謝宋江那黑廝,不是他一當上梁山泊的二頭領就飄飄然起來,四下裏作威作福,想讓這些逍遙派幫我的忙,哪裏有這麽容易?”
心中想著,早已進了客廳,西門慶打疊起情懷,拱手笑道:“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公讓兄久等,請恕小弟失禮了!”
蕭讓來得雖早,但月娘令玳安在客廳中敬茶擺果,禮數間甚是周到。蕭讓見西門家待自己甚厚,心中已是暗暗的感激,再聽到西門慶口中謙詞,他哪裏敢受?當下起身向西門慶深深施禮,口中連稱不敢。
西門慶和蕭讓互相揖讓為禮,然後分賓主落座。西門慶便問道:“不知蕭先生今日光降,有何貴幹?”
蕭讓正色道:“小生早聞三奇公子文采風流,當年一幅悼亡之聯,名震山東八府,令多少士子引為佳話,想要做高山流水之深談者,又豈止蕭讓一人?隻是關山路遠,不得親近芝蘭,殊可歎矣!誰知今日柳暗花明,得與四泉兄同駐梁山,蕭讓早思拜訪,忍到今日才登門,已經是遲了!”
西門慶連忙擺手道:“小技雕蟲,斯文末路。爝火螢光,貽笑方家。小弟樗朽之材,豈敢在聖手書生麵前拿大?隻怕先生今日出得此門,就要大發見麵不如聞名之歎了!”
二人言語酬答幾句,西門慶見蕭讓吐辭文雅,意態蘊藉,確是腹藏錦繡的飽學之士,便不由得歎道:“公讓兄實有龍章鳳藻之才,今日既上了梁山,便不能再身列明堂,想來真是一樁憾事。”
蕭讓聽了,卻搖頭苦笑,問道:“四泉兄,你可曾赴過科舉?”
西門慶搖頭道:“這個卻不曾。我西門慶隻是有些小聰明,哪裏做得了學究博士?像我這等既不明經文,也做不出策論的蠢才,也學旁人去考進士,豈不笑破了天下有識之士的肚皮?”
蕭讓聽了歎道:“四泉兄果然未經過科舉之人,所以才將明堂之路,說得那般輕鬆!”
西門慶聽蕭讓語氣中頗有沉痛之感,心中好不奇怪,便說道:“公讓兄,這科舉一道,在前代猶難,在本朝卻易。隋唐時科舉製度尚屬初創,弊端極多,公卿大臣有權公薦舉人。取士之權一歸有司,新老士族仍可以憑借其政治、經濟優勢和傳統的社會地位,繼續把持取士大權。科場成績好壞,並不能成為錄取與否的主要標準,若無人薦舉,一般寒士,縱然名聲很大,也是枉然。”
蕭讓聽得連連點頭,歎道:“四泉兄所言不錯。想當年白香山雖然詩名遠播,但在赴京師趕考時還要向主考官‘投牒’,呈上自己的代表作,以獲得主考官的青睞;更有一代詩聖杜甫,幾次舉進士不第。終生榜上無名;晚唐詩人孟郊,才思橫溢,聲名遠播,卻沉淪場屋二十餘年,直至五十歲始得一第。所以,唐末就有人公開感歎朝中無人,不如趁早回家。”
西門慶便一擊掌,說道:“正是如此!唐代進士難考,一次隻有十幾個名額,天下讀書人千千萬萬,這杯水車薪,濟得甚事?到了本朝太宗時,大力革新科舉,一取消門第限製,無論士、農、工、商,都可應考,擴大了取士範圍;二廢除一切薦舉製度,最大限度杜絕徇私舞弊。除了每三年正常科考一次外,還利用各種名義,開恩科,一科便取士千餘人。甚至還規定,凡屢次參加科考者,縱不第,亦可以賞賜一個小官。”
蕭讓再次歎息,聲音中卻充滿了豔羨:“正如四泉兄所言!個小官。當時,有個七十多歲的考生,在白己的試卷上寫了這樣的話——臣老矣,不能為文。伏望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我朝太宗看到考卷後,立即賞了他一個小官當。”
西門慶便道:“照啊!既然科舉當官如此容易,公讓兄卻又怎會感歎仕路艱辛?”
蕭讓象看怪物一樣看了西門慶一眼,這才解釋道:“四泉兄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太宗朝雖規定屢次參加科考不第者亦可得官,但到了今天,那些名額都漸漸把持到了權貴的手裏,可恨不學無術的官二三四代們個個翹首以盼,哪裏還輪得到我們這等寒門之士?”
西門慶點頭:“確實,有權便可弄來文憑職稱。王八蛋當政時,尤其如此。”
蕭讓聽了不由得共鳴:“唉!官場**!雖然王八蛋三字粗俗,但非大粗大俗,不得泄天下寒士胸中之怨氣!不過話說回來,那些不第而賞的官位,真如雞蟲一般,有誌者不取!”
西門慶心中暗暗好笑,心說這蕭讓說到太宗之時還是滿懷羨慕,但現今沒了指望後,就將之貶成了雞蟲之食,讀書人嘴臉變化之快,簡直是川劇變臉藝術的祖宗。
卻聽蕭讓又道:“本朝科舉製度規定,舉子首先要參加地方鄉試,鄉試通過者,方有機會參加殿試之類的考試,方有機會中舉做官。然而鄉試的錄取名額由於地方的不同,各地並不一致。象東京開封府,那裏的解額最多;而象我們浙江溫州,八千人參加鄉試,卻隻有十七個解額!”
西門慶聽得瞪大了眼:“竟有這等事?”
蕭讓一臉欲哭無淚的表情,歎道:“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士人會想盡一切辦法去相對容易的地方參加考試,這就出現了科舉考試中的戶籍之爭。比如,很多舉子就冒充開封舉人參加鄉試,象仁宗天聖年間製度規定,士子非當地人,但在當地有田產者,也可應試。一些富有人家的士子充分利用這一機會,往往臨時為科舉在外地購置田產,以取得異地應舉資格。最荒謬的是,廬州士子王濟的哥哥名叫王修已,在開封府祥符縣購置了十八畝土地,但兄弟關係並不能使王濟在開封府應舉。王濟便心生一計,報名投狀時以修已為父,變兄弟關係為父子關係。更有甚者,另一外地人王宇,竟也隨王濟一同冒貫為一戶,以王濟的三代為自己的祖宗。”
西門慶聽得眼睛越睜越大,不由得拍案驚奇道:“王八蛋媽拉個巴子操那娘**他先人板板**娘丟他老母幹他娘馬袱下吃奶的王八驢毬毬!怪不得當官的無恥,為著自己上下兩個巴或兩張嘴痛快,就可著勁兒盤剝百姓,禍害國家,糟蹋得天空陰霾,土地變質,水源汙染,原來打根底上就不是好東西!”這正是:
zhuanzhi自古多妙論,惡腐向來出奇聞。卻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睡眼惺鬆的西門慶被月娘喚醒後,迷迷瞪瞪地問:“是誰呀?我好不容易睡個懶覺,還來追命……”
月娘一邊服侍他淨麵穿衣,一邊回答道:“是那位聖手書生,蕭公讓先生。”
“嗯?怎麽是他?”西門慶聽了犯了沉吟,“這蕭讓雖然我和他交道打得少,但此人很有些書生的意氣,傲傲的不理人的,除了和金大堅至厚外,別人都看得淡若無物——他今日怎的想起拜訪我來了?”
月娘便道:“十有捌玖,是為他妹子的事來的。”
西門慶一聽睜大了眼睛:“不會吧?難道他想把妹子嫁我做妾?姓蕭的可不是這種趨炎附勢的人呐!”
月娘聽了哭笑不得,輕啐道:“休說這等輕薄話兒!金蓮嫂子說了,是這麽這麽這麽回事!”
西門慶聽完之後,嘿嘿冷笑:“原來又是那王矮虎借著宋江的勢,來禍害民女了。不過這廝長進了,知道在下手之前戴個宋江牌子的安全套,那就不叫強逼,而是寵幸了!”
月娘麵有憂色,說道:“金蓮嫂子包攬了這事,你卻不能袖手旁觀。蕭家那淑蘭是個好女子,哪怕你把他收了做平妻呢,也不能叫她落入那等粗魯漢子的火坑。”
西門慶急忙撇清自個兒:“打住打住!一個老婆我都沒時間照應,委屈得你受不得,若再娶一個,豈不是害人嗎?這事我自有打算,月娘你還是把心放正些,別看到個平頭正臉兒的姑娘,就往我身上拉掛,小生我實在負擔不起。”
月娘臉一紅,想起了昨天鈴涵那邊的誤會,一時間羞愧無地,正好此時已經將西門慶收拾得煥然一新,便伸手將他向外一推,嬌嗔道:“快去會客吧!莫在這裏耍嘴皮子了。讓客人久等,卻不是主人的罪過?”
西門慶對她揮了揮手,笑著出去了。月娘看著自家夫郎挺拔的背影,好象天塌下來也支架得住的樣子,心中又是甜蜜,又是驕傲,不知不覺間,蕭淑蘭的事情在月娘心底已經算不得甚麽難題了。
不疾不徐地步向客廳,西門慶心中卻在想:“怪不得昨天的圓桌會議上,聖手書生蕭讓在言語中著實幫了我這邊很大的忙,原來是向我投誠示好。說起來還真得感謝宋江那黑廝,不是他一當上梁山泊的二頭領就飄飄然起來,四下裏作威作福,想讓這些逍遙派幫我的忙,哪裏有這麽容易?”
心中想著,早已進了客廳,西門慶打疊起情懷,拱手笑道:“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公讓兄久等,請恕小弟失禮了!”
蕭讓來得雖早,但月娘令玳安在客廳中敬茶擺果,禮數間甚是周到。蕭讓見西門家待自己甚厚,心中已是暗暗的感激,再聽到西門慶口中謙詞,他哪裏敢受?當下起身向西門慶深深施禮,口中連稱不敢。
西門慶和蕭讓互相揖讓為禮,然後分賓主落座。西門慶便問道:“不知蕭先生今日光降,有何貴幹?”
蕭讓正色道:“小生早聞三奇公子文采風流,當年一幅悼亡之聯,名震山東八府,令多少士子引為佳話,想要做高山流水之深談者,又豈止蕭讓一人?隻是關山路遠,不得親近芝蘭,殊可歎矣!誰知今日柳暗花明,得與四泉兄同駐梁山,蕭讓早思拜訪,忍到今日才登門,已經是遲了!”
西門慶連忙擺手道:“小技雕蟲,斯文末路。爝火螢光,貽笑方家。小弟樗朽之材,豈敢在聖手書生麵前拿大?隻怕先生今日出得此門,就要大發見麵不如聞名之歎了!”
二人言語酬答幾句,西門慶見蕭讓吐辭文雅,意態蘊藉,確是腹藏錦繡的飽學之士,便不由得歎道:“公讓兄實有龍章鳳藻之才,今日既上了梁山,便不能再身列明堂,想來真是一樁憾事。”
蕭讓聽了,卻搖頭苦笑,問道:“四泉兄,你可曾赴過科舉?”
西門慶搖頭道:“這個卻不曾。我西門慶隻是有些小聰明,哪裏做得了學究博士?像我這等既不明經文,也做不出策論的蠢才,也學旁人去考進士,豈不笑破了天下有識之士的肚皮?”
蕭讓聽了歎道:“四泉兄果然未經過科舉之人,所以才將明堂之路,說得那般輕鬆!”
西門慶聽蕭讓語氣中頗有沉痛之感,心中好不奇怪,便說道:“公讓兄,這科舉一道,在前代猶難,在本朝卻易。隋唐時科舉製度尚屬初創,弊端極多,公卿大臣有權公薦舉人。取士之權一歸有司,新老士族仍可以憑借其政治、經濟優勢和傳統的社會地位,繼續把持取士大權。科場成績好壞,並不能成為錄取與否的主要標準,若無人薦舉,一般寒士,縱然名聲很大,也是枉然。”
蕭讓聽得連連點頭,歎道:“四泉兄所言不錯。想當年白香山雖然詩名遠播,但在赴京師趕考時還要向主考官‘投牒’,呈上自己的代表作,以獲得主考官的青睞;更有一代詩聖杜甫,幾次舉進士不第。終生榜上無名;晚唐詩人孟郊,才思橫溢,聲名遠播,卻沉淪場屋二十餘年,直至五十歲始得一第。所以,唐末就有人公開感歎朝中無人,不如趁早回家。”
西門慶便一擊掌,說道:“正是如此!唐代進士難考,一次隻有十幾個名額,天下讀書人千千萬萬,這杯水車薪,濟得甚事?到了本朝太宗時,大力革新科舉,一取消門第限製,無論士、農、工、商,都可應考,擴大了取士範圍;二廢除一切薦舉製度,最大限度杜絕徇私舞弊。除了每三年正常科考一次外,還利用各種名義,開恩科,一科便取士千餘人。甚至還規定,凡屢次參加科考者,縱不第,亦可以賞賜一個小官。”
蕭讓再次歎息,聲音中卻充滿了豔羨:“正如四泉兄所言!個小官。當時,有個七十多歲的考生,在白己的試卷上寫了這樣的話——臣老矣,不能為文。伏望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我朝太宗看到考卷後,立即賞了他一個小官當。”
西門慶便道:“照啊!既然科舉當官如此容易,公讓兄卻又怎會感歎仕路艱辛?”
蕭讓象看怪物一樣看了西門慶一眼,這才解釋道:“四泉兄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太宗朝雖規定屢次參加科考不第者亦可得官,但到了今天,那些名額都漸漸把持到了權貴的手裏,可恨不學無術的官二三四代們個個翹首以盼,哪裏還輪得到我們這等寒門之士?”
西門慶點頭:“確實,有權便可弄來文憑職稱。王八蛋當政時,尤其如此。”
蕭讓聽了不由得共鳴:“唉!官場**!雖然王八蛋三字粗俗,但非大粗大俗,不得泄天下寒士胸中之怨氣!不過話說回來,那些不第而賞的官位,真如雞蟲一般,有誌者不取!”
西門慶心中暗暗好笑,心說這蕭讓說到太宗之時還是滿懷羨慕,但現今沒了指望後,就將之貶成了雞蟲之食,讀書人嘴臉變化之快,簡直是川劇變臉藝術的祖宗。
卻聽蕭讓又道:“本朝科舉製度規定,舉子首先要參加地方鄉試,鄉試通過者,方有機會參加殿試之類的考試,方有機會中舉做官。然而鄉試的錄取名額由於地方的不同,各地並不一致。象東京開封府,那裏的解額最多;而象我們浙江溫州,八千人參加鄉試,卻隻有十七個解額!”
西門慶聽得瞪大了眼:“竟有這等事?”
蕭讓一臉欲哭無淚的表情,歎道:“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士人會想盡一切辦法去相對容易的地方參加考試,這就出現了科舉考試中的戶籍之爭。比如,很多舉子就冒充開封舉人參加鄉試,象仁宗天聖年間製度規定,士子非當地人,但在當地有田產者,也可應試。一些富有人家的士子充分利用這一機會,往往臨時為科舉在外地購置田產,以取得異地應舉資格。最荒謬的是,廬州士子王濟的哥哥名叫王修已,在開封府祥符縣購置了十八畝土地,但兄弟關係並不能使王濟在開封府應舉。王濟便心生一計,報名投狀時以修已為父,變兄弟關係為父子關係。更有甚者,另一外地人王宇,竟也隨王濟一同冒貫為一戶,以王濟的三代為自己的祖宗。”
西門慶聽得眼睛越睜越大,不由得拍案驚奇道:“王八蛋媽拉個巴子操那娘**他先人板板**娘丟他老母幹他娘馬袱下吃奶的王八驢毬毬!怪不得當官的無恥,為著自己上下兩個巴或兩張嘴痛快,就可著勁兒盤剝百姓,禍害國家,糟蹋得天空陰霾,土地變質,水源汙染,原來打根底上就不是好東西!”這正是:
zhuanzhi自古多妙論,惡腐向來出奇聞。卻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