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腐敗,糧草短缺。他戰死沙場,卻還要承受不應該由他承受的罪名。貴族吸著他的血在京城裏夜夜笙歌,還要這樣將罪名歸於他的身上。忠烈又如何?戰士血流成河,卻敵不過一句功高震主!”
清直的眼裏蓄滿了淚,但她死死咬著牙不讓淚掉下來。
前世她所接受的理念與教育,讓她敬佩、愛戴英雄。前世她趕上了好時候,不曾經歷過英雄反被唾棄的事情。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注1)清直哽咽著說。
“我有時候也會有偏激的想法。”清直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自然本是弱肉強食,芸芸眾生有多少是借了別人的蔭庇才活了下來?可自然的規律是有道理的,偷雞摸狗之輩,欺軟怕硬之輩,苟且偷生之輩,本不應活下來的都活下來了。他們占有了他們所做的社會貢獻配不上的社會資源,堂而皇之的享受著別人披荊斬棘得來的安穩日子,卻不知感激,不明事理,見識淺薄,目光短淺。有人刻意放出輿論的聲音,他們便輕而易舉被煽動,將自己與別人的錯誤通通推脫到真正為民之人的身上。”
“愚鈍又殘忍,吃著人血饅頭(注2),還想標榜自己。”
“我有時會想著,自然造物造的這樣濫,才會毀的這樣濫,或者有些該毀滅卻沒毀滅的,還要人動手去毀滅。”(注3)
“這些人,為什麽要別人拋頭顱灑熱血的去救呢?他們配嗎?”
“可我生命裏一段非常黑暗的時光裏,偏偏就是這樣平凡普通的人幫忙挺過來的。”
“父親給我說,他兒時家裏特別窮,就是靠著左鄰右舍的接濟,吃百家飯長大的。”
“所以他的一生都貢獻給了守衛邊疆,守衛盼著和平的百姓。他回首一生,除了對不起我與母親,他無悔無愧。”
“而我,也以讓百姓安居樂業為己任。”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番話,我一刻不敢忘。”
文遠看著窗外又開始紛紛揚揚的大雪,似乎要看到一個看不到的遠方。
“當年的真相,或許我該說給你知道。”
作者有話要說: 注1: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鬱達夫
注2:“人血饅頭”是舊時民間迷信,可參考魯迅的《藥》。
注3:魯迅的文章《兔和貓》
☆、第十一章 舊事
“蠻夷之人被你父親壓製了這麽些年,對他是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恐懼的。所以即使當時情勢看起來勝負一定,你父親已無獲勝的可能,但他們終究想要更保險一些。於是,他們秘密派人想與你父親談一筆交易。”
“交易的內容是,他們裝作被打退的樣子,你父親得勝回朝,接受封賞留京養病,這時他們再捲土重來,取邊疆五城。你父親臨危受命,力挽狂瀾,帶傷收復三城,然後傷重無法再戰,到時朝廷再派別人來,或是就此放棄,都對他們有好處。”
“在當時的情形下,這是個誘惑力很大的交易。但你父親是個錚錚的漢子,又怎會答應呢?”
“於是,他選擇浴血奮戰到最後一刻。”
“他的部下也知道,如果他們退縮了,他們身後的家人就保不住了,於是也都跟著他一同拚命。”
“之後雖然有城破了,但比交易中卻好了不知多少,百姓大多也都提前轉移了。”
“此一戰後,自然有貪生怕死,趁機想撈國難財的貴族,為他扣上導致戰敗的帽子。”
“那些喪子喪夫,甚至一家的男丁都死在戰場上的,雖知你父親保了他們幾十年的平安,卻難免一時難以接受。”
清直打斷了他的話,道:“戰敗的根源是朝廷腐敗、國力微弱,殺了他們親人的是蠻夷之人,最終他們卻恨我父親,這又是什麽道理?”
“因為弱小,沒有能力反抗,也沒有能力報復,所以就將劍刺向最容易刺傷的人嗎?”
文遠注視著清直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洶湧的眼睛。
“說來你可能不信,當初這流言,最開始是你父親命人傳的。”
“當年的局勢遠比你想像之中的要危險的多,蠻夷兵強馬壯,若是趁勢攻打,怕是不止西北,這一道道關口不一定哪一道才能抵擋住他們。”
“你父親是想故布疑雲,營造出一番他是因為功高震主遭人陷害才落得那般下場的假象,讓蠻夷以為中原還有一戰之力,便不再繼續南下,而是選擇同意議和。”
“他死,也為黎民百姓選了一條最好的路。”
清直的淚蜿蜒留下。
“他給自己選了一條,最殘忍,卻最能實現他護佑百姓的理想的路。”
濯漣將清直的頭按在他的肩膀上,輕輕拍著清直的背。
她在他懷中顫抖哭泣,這是濯漣從未想像過的場景。
自己……還是太弱小了。濯漣想。
清直的眼裏蓄滿了淚,但她死死咬著牙不讓淚掉下來。
前世她所接受的理念與教育,讓她敬佩、愛戴英雄。前世她趕上了好時候,不曾經歷過英雄反被唾棄的事情。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注1)清直哽咽著說。
“我有時候也會有偏激的想法。”清直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自然本是弱肉強食,芸芸眾生有多少是借了別人的蔭庇才活了下來?可自然的規律是有道理的,偷雞摸狗之輩,欺軟怕硬之輩,苟且偷生之輩,本不應活下來的都活下來了。他們占有了他們所做的社會貢獻配不上的社會資源,堂而皇之的享受著別人披荊斬棘得來的安穩日子,卻不知感激,不明事理,見識淺薄,目光短淺。有人刻意放出輿論的聲音,他們便輕而易舉被煽動,將自己與別人的錯誤通通推脫到真正為民之人的身上。”
“愚鈍又殘忍,吃著人血饅頭(注2),還想標榜自己。”
“我有時會想著,自然造物造的這樣濫,才會毀的這樣濫,或者有些該毀滅卻沒毀滅的,還要人動手去毀滅。”(注3)
“這些人,為什麽要別人拋頭顱灑熱血的去救呢?他們配嗎?”
“可我生命裏一段非常黑暗的時光裏,偏偏就是這樣平凡普通的人幫忙挺過來的。”
“父親給我說,他兒時家裏特別窮,就是靠著左鄰右舍的接濟,吃百家飯長大的。”
“所以他的一生都貢獻給了守衛邊疆,守衛盼著和平的百姓。他回首一生,除了對不起我與母親,他無悔無愧。”
“而我,也以讓百姓安居樂業為己任。”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番話,我一刻不敢忘。”
文遠看著窗外又開始紛紛揚揚的大雪,似乎要看到一個看不到的遠方。
“當年的真相,或許我該說給你知道。”
作者有話要說: 注1: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鬱達夫
注2:“人血饅頭”是舊時民間迷信,可參考魯迅的《藥》。
注3:魯迅的文章《兔和貓》
☆、第十一章 舊事
“蠻夷之人被你父親壓製了這麽些年,對他是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恐懼的。所以即使當時情勢看起來勝負一定,你父親已無獲勝的可能,但他們終究想要更保險一些。於是,他們秘密派人想與你父親談一筆交易。”
“交易的內容是,他們裝作被打退的樣子,你父親得勝回朝,接受封賞留京養病,這時他們再捲土重來,取邊疆五城。你父親臨危受命,力挽狂瀾,帶傷收復三城,然後傷重無法再戰,到時朝廷再派別人來,或是就此放棄,都對他們有好處。”
“在當時的情形下,這是個誘惑力很大的交易。但你父親是個錚錚的漢子,又怎會答應呢?”
“於是,他選擇浴血奮戰到最後一刻。”
“他的部下也知道,如果他們退縮了,他們身後的家人就保不住了,於是也都跟著他一同拚命。”
“之後雖然有城破了,但比交易中卻好了不知多少,百姓大多也都提前轉移了。”
“此一戰後,自然有貪生怕死,趁機想撈國難財的貴族,為他扣上導致戰敗的帽子。”
“那些喪子喪夫,甚至一家的男丁都死在戰場上的,雖知你父親保了他們幾十年的平安,卻難免一時難以接受。”
清直打斷了他的話,道:“戰敗的根源是朝廷腐敗、國力微弱,殺了他們親人的是蠻夷之人,最終他們卻恨我父親,這又是什麽道理?”
“因為弱小,沒有能力反抗,也沒有能力報復,所以就將劍刺向最容易刺傷的人嗎?”
文遠注視著清直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洶湧的眼睛。
“說來你可能不信,當初這流言,最開始是你父親命人傳的。”
“當年的局勢遠比你想像之中的要危險的多,蠻夷兵強馬壯,若是趁勢攻打,怕是不止西北,這一道道關口不一定哪一道才能抵擋住他們。”
“你父親是想故布疑雲,營造出一番他是因為功高震主遭人陷害才落得那般下場的假象,讓蠻夷以為中原還有一戰之力,便不再繼續南下,而是選擇同意議和。”
“他死,也為黎民百姓選了一條最好的路。”
清直的淚蜿蜒留下。
“他給自己選了一條,最殘忍,卻最能實現他護佑百姓的理想的路。”
濯漣將清直的頭按在他的肩膀上,輕輕拍著清直的背。
她在他懷中顫抖哭泣,這是濯漣從未想像過的場景。
自己……還是太弱小了。濯漣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