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麵上下晃動了一陣之後,停止了下來。隻見鏡頭緩緩向上,畫麵之上顯示出來的卻是一個天空,天幕卻是紅色的,天空沒有太陽,但紅色的天幕之中,卻有一大塊鮮紅之處,臨近那鮮紅之處的水,都冒著泡兒。緊接著鏡頭緩緩向下,轉向了水底,頓時畫麵變得昏暗起來,一派深不見底的海水出現在畫麵上。在海水之中,大大小小的魚兒在遊走,間或有幾隻巨大的烏龜。突然畫麵中出現了與南忠一同下水的那名男子,他一邊奮力地向前遊動著,一邊揮手示意南忠跟上。南忠迅速地跟了上去,隨著鏡頭的推進,眾人看到那男子遊向方向的遠處,隱約可以見到一個龐大的黑乎乎的物體。
“這是什麽?”羅三心中猛然一驚,如此巨大的東西,似乎不似海中的生物,那隻能是人類的遺址了。突然畫麵劇烈地晃動了起來,鏡頭開始急速地推進。羅三注意到從畫麵中看來,南忠前方的那名男子並沒有遊動,但整個人卻迅速地向前。水流,他們碰到了水流。羅三立即明白了怎麽一回事。突然他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果然,幾秒鍾後,畫麵上閃過幾道寒光,緊接著畫麵上突然變成了紅色,畫麵開始劇烈地晃動。當畫麵上的紅色開始退去時,映入眾人眼簾的是一大塊,一大塊殘破的屍體,從畫麵上可以看到近處有無數寒光迅速地旋轉,構成了一個光圈,掀起無數的水花,攝像機的鏡頭也跟著不停地晃動。就這樣過了好幾分鍾,寒光才消失在鏡頭中,待得鏡頭不再晃動,眾人隻看到畫麵的盡頭,依然是那黑乎乎的物體,一動不動的矗立在那裏。
緊接著攝像機開始向下沉去,畫麵變得越來越昏暗,各式各樣的魚兒、浮遊生物及大魚緩緩地進入畫麵,又緩緩地離去。羅三知道,此時南忠定然已經被斬成了兩斷,所以攝像機隻是和他的身子一起在下沉。此後長達半個小時的時間裏,攝像機的畫麵呈現出現的都是緩緩下沉的鏡頭,隻是畫麵上出現的魚兒有所不同。突然,羅三注意到在攝像機的畫麵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物體。那物體像一根又粗又長的柱子一般,立於遠處。隨著攝像機緩緩落下,那物體顯得越來越粗,越來越近。南清衣目不轉睛地盯著畫麵看,生怕漏過一絲細節,但就在此時,畫麵突然黑了。
“怎麽回事。”南清衣皺眉道。
“布麽,想是那攝像機在水下拍攝了許久,沒電了,所以沒能將之後的畫麵攝錄下來。”
“罷了。”南清衣長嘆了一口氣道,“各位,你們認為那會是什麽東西。”
羅三一愣,旋即明白南清衣問的是畫麵上那根柱子似的東西,那個東西剛才也引起了他的好奇。隻是他未能確定那到底是一個什麽東西,卻聽風一回答道:“那似乎像是一座山。”
“山。”南清衣隻說了一個字,便即沉吟不語,許久才開口道:“吳教授,你可知這成都得名的原因嗎?”
“你問這個幹什麽?”
“我懷疑這和九州之源有關係。”
“這怎麽可能。”吳教授雖然說著,但還是侃侃而談,“成都得名於何時,已不可考。成都一名,學者一般認為見於傳世文獻最早的是漢司馬遷《史記》卷二十九《河渠書》:‘蜀守冰,鑿離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而在出土文物中,成都一名至遲在戰國晚期就已經出現了:四川青川出土的呂不韋戟的戈麵上有‘成都’二字銘文。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簡中亦有關於‘成都’的記載:‘以縣次傳詣成都,成都上恆書太守處。至於‘成都’的意思,最早對成都二字作出解釋的是宋人樂史的《太平寰宇記》(卷七二)。樂史認為成都的得名是‘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但這隻是一家之說,另有學者認為成都之成,是一個以成為族名的部族名稱,至於都字之意,則說法眾多,有以為是都城之意,有以為是水澤所聚之處,還有以為是藏語中兩條河的交匯處之意,更有人認為都僅是地方之地,成都即成這個部族的居住地。還有一種意見認為成都二字是蜀語音譯的中原文字,成都的古蜀語讀音相當於現代漢語的dudu,而蜀族的蜀字古代也讀如現代漢語的‘du’音,那麽,蜀語‘成都’二字的意思就是蜀都。我知道的就這麽多了。”
“就這麽多,還有沒有其他的說法呢?”
“我所知的僅有這些了。”
第二十九章 載天之山
回到屋內後,眾人聚在一處,又將南忠在水下所攝的內容再看了一遍。
良久,南清衣開口道:“大家還記得《古越瀆經》上的記載吧:國之西南,白民居之,……,其西數萬裏,邛都之東,白人之北,黑水之南,十風之西,山載天宇、土生瀆源。此九州之源。盟!永守此物。這裏麵一句話也沒提到海眼,海眼隻是九州之源的皮毛,九州之源較之海眼更為重要得多。”
“那你認為九州之源指的是什麽?”
“成都”南清衣沒有理會眾人聽到這兩個字時,一臉迷惘與驚詫的表情,又一字一頓地道,“九州之源就是成都。”
“小南,我不明白,你口中的成都到底指的是什麽,是我們腳下這座城市,還是另在疊溪的地下十風部族口中反覆出現的那個‘成都’?”
“這是什麽?”羅三心中猛然一驚,如此巨大的東西,似乎不似海中的生物,那隻能是人類的遺址了。突然畫麵劇烈地晃動了起來,鏡頭開始急速地推進。羅三注意到從畫麵中看來,南忠前方的那名男子並沒有遊動,但整個人卻迅速地向前。水流,他們碰到了水流。羅三立即明白了怎麽一回事。突然他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果然,幾秒鍾後,畫麵上閃過幾道寒光,緊接著畫麵上突然變成了紅色,畫麵開始劇烈地晃動。當畫麵上的紅色開始退去時,映入眾人眼簾的是一大塊,一大塊殘破的屍體,從畫麵上可以看到近處有無數寒光迅速地旋轉,構成了一個光圈,掀起無數的水花,攝像機的鏡頭也跟著不停地晃動。就這樣過了好幾分鍾,寒光才消失在鏡頭中,待得鏡頭不再晃動,眾人隻看到畫麵的盡頭,依然是那黑乎乎的物體,一動不動的矗立在那裏。
緊接著攝像機開始向下沉去,畫麵變得越來越昏暗,各式各樣的魚兒、浮遊生物及大魚緩緩地進入畫麵,又緩緩地離去。羅三知道,此時南忠定然已經被斬成了兩斷,所以攝像機隻是和他的身子一起在下沉。此後長達半個小時的時間裏,攝像機的畫麵呈現出現的都是緩緩下沉的鏡頭,隻是畫麵上出現的魚兒有所不同。突然,羅三注意到在攝像機的畫麵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物體。那物體像一根又粗又長的柱子一般,立於遠處。隨著攝像機緩緩落下,那物體顯得越來越粗,越來越近。南清衣目不轉睛地盯著畫麵看,生怕漏過一絲細節,但就在此時,畫麵突然黑了。
“怎麽回事。”南清衣皺眉道。
“布麽,想是那攝像機在水下拍攝了許久,沒電了,所以沒能將之後的畫麵攝錄下來。”
“罷了。”南清衣長嘆了一口氣道,“各位,你們認為那會是什麽東西。”
羅三一愣,旋即明白南清衣問的是畫麵上那根柱子似的東西,那個東西剛才也引起了他的好奇。隻是他未能確定那到底是一個什麽東西,卻聽風一回答道:“那似乎像是一座山。”
“山。”南清衣隻說了一個字,便即沉吟不語,許久才開口道:“吳教授,你可知這成都得名的原因嗎?”
“你問這個幹什麽?”
“我懷疑這和九州之源有關係。”
“這怎麽可能。”吳教授雖然說著,但還是侃侃而談,“成都得名於何時,已不可考。成都一名,學者一般認為見於傳世文獻最早的是漢司馬遷《史記》卷二十九《河渠書》:‘蜀守冰,鑿離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而在出土文物中,成都一名至遲在戰國晚期就已經出現了:四川青川出土的呂不韋戟的戈麵上有‘成都’二字銘文。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簡中亦有關於‘成都’的記載:‘以縣次傳詣成都,成都上恆書太守處。至於‘成都’的意思,最早對成都二字作出解釋的是宋人樂史的《太平寰宇記》(卷七二)。樂史認為成都的得名是‘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但這隻是一家之說,另有學者認為成都之成,是一個以成為族名的部族名稱,至於都字之意,則說法眾多,有以為是都城之意,有以為是水澤所聚之處,還有以為是藏語中兩條河的交匯處之意,更有人認為都僅是地方之地,成都即成這個部族的居住地。還有一種意見認為成都二字是蜀語音譯的中原文字,成都的古蜀語讀音相當於現代漢語的dudu,而蜀族的蜀字古代也讀如現代漢語的‘du’音,那麽,蜀語‘成都’二字的意思就是蜀都。我知道的就這麽多了。”
“就這麽多,還有沒有其他的說法呢?”
“我所知的僅有這些了。”
第二十九章 載天之山
回到屋內後,眾人聚在一處,又將南忠在水下所攝的內容再看了一遍。
良久,南清衣開口道:“大家還記得《古越瀆經》上的記載吧:國之西南,白民居之,……,其西數萬裏,邛都之東,白人之北,黑水之南,十風之西,山載天宇、土生瀆源。此九州之源。盟!永守此物。這裏麵一句話也沒提到海眼,海眼隻是九州之源的皮毛,九州之源較之海眼更為重要得多。”
“那你認為九州之源指的是什麽?”
“成都”南清衣沒有理會眾人聽到這兩個字時,一臉迷惘與驚詫的表情,又一字一頓地道,“九州之源就是成都。”
“小南,我不明白,你口中的成都到底指的是什麽,是我們腳下這座城市,還是另在疊溪的地下十風部族口中反覆出現的那個‘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