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慶波聽完之後,麵色凝重地道:“小三子,那群白化人與連環兇殺案一定有關係,今天晚了,我明天就去找他們調查。隻是他們為什麽會提到海眼呢?算了,不想這些了,明天找到白化人自然事情就清楚了。你們早點休息吧,沈沅,你回去小心點。”
第二章 武夷閩
顏慶波走後,沈沅並沒有回去,而是留下來和羅三交換了一下相關的信息,最後對羅三道:“要想早點確定是什麽邪教為惡,隻有去找吳教授。”
吳教授不姓吳,也不是教授。但凡是s大的人,沒有不知道他的。他是s大的傳奇,一個永遠的校園神話。他四季隻穿一件t恤、一條短褲、蹬一雙拖鞋,隻有在天氣特別冷的時候才披上一件雨披。他佝僂著身子,提著開水瓶,抱著書在校園內急匆匆行走的身影已經成為s大校園的一個標誌。
20年前吳教授從雅安的農村來到s大,成為了一名旁聽生。20年來,他大專、本科、研究生課程一網打盡,數學、英語、中文、歷史、民俗、法語、俄語門門涉獵。學習成了他唯一的生活,偶爾他也會幫學校食堂掃地、在餐館打工,不過也僅是為了換口飯吃。沒人知道他進入s大的目的,雖然他說他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
這是一個謎一般的人物,平日裏少與人打交道,卻偏偏和羅三成了朋友。
在吳教授的宿舍裏,羅三簡單介紹了連環兇殺案的情況。吳教授反問道:“死者之間有什麽相同點?”
“沒有。”
“不應該呀,你們再問一問公安局的朋友。他們是否都屬雞?”
羅三立即給顏慶波打了電話。
“顏哥,問你件事,連環兇殺案的死者是否都屬雞?”
“你怎麽知道?”
羅三看了吳教授一眼:“我們有高人。”
“在哪?我馬上過來。”
幾分鍾後顏慶波就趕了過來,吳教授又當麵向他了解了一些兇案現場的情況:“那就沒錯了,死者與雞卜儀式有關!”
“雞卜?”羅三等人還是頭次聽到這個詞。吳教授從書架上翻出了幾本書,一邊翻給三人看一邊解釋:“雞卜是中國古代越族常用的一種原始宗教儀式,現在還流行於一些少數民族之中。這篇文章說得很清楚。”
採用健壯的雄雞,雞冠不能破損。由巫師執雞默念,敬告天地,祭祀神明享用祭品,並祈求保佑。然後將雞殺死,用紙錢蘸雞血,取雞脖上的羽毛,用血粘在紙上,再將紙用血粘貼在神龕或門楣上。煮雞時,將雞腳別向後,頭昂起,作欲飛狀,用兩根筷子插在雞背上定型,煮熟後端上祭台。巫師焚化蘸過血的紙錢後,抽出雞胯骨,刮淨上麵的筋膜。露出血竅,用削好的竹籤或仙人掌刺依洞的走向插入血竅,用食指和拇指卡住胯骨的兩頭,使胯骨內弧處緊靠,雞骨和上麵的簽就構成一個卦像。最後,巫師再三驗視並作出解釋。
“這起連環兇殺案和雞卜至少有四個相同之處。首先,姿勢一樣。其次,死者都屬雞,雞卜雖略有不同,但也是用雞。再次,兇案現場有很多香灰、紙灰,雞卜儀式上也需焚香禱告。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雞卜儀式中,雞的腿骨要被取走,幾起兇殺案中,死者的腿骨也同樣被取出了。”
吳教授說到這裏停了一下道:“隻是我不知道他們到底想要幹什麽。”
“是否與海眼有關?”羅三心中一直惦記著海眼的事。
“海眼?”吳教授臉色一變,迅即恢復正常,“這事怎麽會扯上海眼?”
羅三當即將下午的事向吳教授說了。
“武夷閩?他們怎麽會關注海眼?”
“吳教授你說武夷什麽?”
“武夷閩,是古代福建、江西、浙江三省交接處的七閩族中的一支,因活動範圍是武夷山地區,所以後人稱之為武夷閩。古代閩族人具有‘紅髮、白膚、斷髮、紋身、鑿齒’的特徵。其中‘斷髮、紋身、鑿齒’是中國南方民族的普遍特徵。隻是‘紅髮白膚’的特點卻是古閩人所獨有的。有的學者認為真正的古閩人擁有的不是‘紅髮白膚’的特徵,而是‘白髮紅膚’的特徵。”
“也就是說,校園內那群白化人實際上是古閩人,他們倒的確稱得上是‘白髮紅膚’。”
“嗯!不是所有的古閩人都是‘白髮紅膚’,應當是古七閩族之中的‘武夷閩’獨有的特徵。”
“為什麽?”
“清道光年間的《武夷山誌》上記載:商賢大夫彭祖,即所謂老彭,隱居是山,善養生術,壽七百七十歲。子二,曰武,曰夷,同居於此。或曰,山因是得名。武夷閩的首領就是那個活了八百歲的彭祖。相傳在商代末期,彭祖和他的兩個兒子彭武、彭夷隱居福建名山碧水之間,住於幔亭峰下,茹芝飲瀑,遁跡養生,同時率領二子在武夷山辟六六奇峰,開三三秀水,驅虎狼暴虐,帶動了整個武夷山的開發。由於彭祖及其兒子開發了武夷山,後人便把此山命名為武夷山,並一直沿用至今。而武夷山市《平川彭氏家譜》也有類似的記載。”
“隻要將彭祖的‘武夷閩’與‘白髮紅膚’的古閩人聯繫在一起,就會發現一切都變得豁然開朗了,我猜想,正是因為彭祖從年輕至老都‘白髮紅膚’,因此人們誤以為他長壽,久而久之就傳出了彭祖長壽,並且活了800歲的說法。而隨著春秋戰國之際,越人南下進入福建北部,古閩人被驅趕、同化。可能有一部分武夷閩,躲入了深山之中,保存下了較純的血統,因此出現了白化人在武夷山較多的情況。”
第二章 武夷閩
顏慶波走後,沈沅並沒有回去,而是留下來和羅三交換了一下相關的信息,最後對羅三道:“要想早點確定是什麽邪教為惡,隻有去找吳教授。”
吳教授不姓吳,也不是教授。但凡是s大的人,沒有不知道他的。他是s大的傳奇,一個永遠的校園神話。他四季隻穿一件t恤、一條短褲、蹬一雙拖鞋,隻有在天氣特別冷的時候才披上一件雨披。他佝僂著身子,提著開水瓶,抱著書在校園內急匆匆行走的身影已經成為s大校園的一個標誌。
20年前吳教授從雅安的農村來到s大,成為了一名旁聽生。20年來,他大專、本科、研究生課程一網打盡,數學、英語、中文、歷史、民俗、法語、俄語門門涉獵。學習成了他唯一的生活,偶爾他也會幫學校食堂掃地、在餐館打工,不過也僅是為了換口飯吃。沒人知道他進入s大的目的,雖然他說他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
這是一個謎一般的人物,平日裏少與人打交道,卻偏偏和羅三成了朋友。
在吳教授的宿舍裏,羅三簡單介紹了連環兇殺案的情況。吳教授反問道:“死者之間有什麽相同點?”
“沒有。”
“不應該呀,你們再問一問公安局的朋友。他們是否都屬雞?”
羅三立即給顏慶波打了電話。
“顏哥,問你件事,連環兇殺案的死者是否都屬雞?”
“你怎麽知道?”
羅三看了吳教授一眼:“我們有高人。”
“在哪?我馬上過來。”
幾分鍾後顏慶波就趕了過來,吳教授又當麵向他了解了一些兇案現場的情況:“那就沒錯了,死者與雞卜儀式有關!”
“雞卜?”羅三等人還是頭次聽到這個詞。吳教授從書架上翻出了幾本書,一邊翻給三人看一邊解釋:“雞卜是中國古代越族常用的一種原始宗教儀式,現在還流行於一些少數民族之中。這篇文章說得很清楚。”
採用健壯的雄雞,雞冠不能破損。由巫師執雞默念,敬告天地,祭祀神明享用祭品,並祈求保佑。然後將雞殺死,用紙錢蘸雞血,取雞脖上的羽毛,用血粘在紙上,再將紙用血粘貼在神龕或門楣上。煮雞時,將雞腳別向後,頭昂起,作欲飛狀,用兩根筷子插在雞背上定型,煮熟後端上祭台。巫師焚化蘸過血的紙錢後,抽出雞胯骨,刮淨上麵的筋膜。露出血竅,用削好的竹籤或仙人掌刺依洞的走向插入血竅,用食指和拇指卡住胯骨的兩頭,使胯骨內弧處緊靠,雞骨和上麵的簽就構成一個卦像。最後,巫師再三驗視並作出解釋。
“這起連環兇殺案和雞卜至少有四個相同之處。首先,姿勢一樣。其次,死者都屬雞,雞卜雖略有不同,但也是用雞。再次,兇案現場有很多香灰、紙灰,雞卜儀式上也需焚香禱告。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雞卜儀式中,雞的腿骨要被取走,幾起兇殺案中,死者的腿骨也同樣被取出了。”
吳教授說到這裏停了一下道:“隻是我不知道他們到底想要幹什麽。”
“是否與海眼有關?”羅三心中一直惦記著海眼的事。
“海眼?”吳教授臉色一變,迅即恢復正常,“這事怎麽會扯上海眼?”
羅三當即將下午的事向吳教授說了。
“武夷閩?他們怎麽會關注海眼?”
“吳教授你說武夷什麽?”
“武夷閩,是古代福建、江西、浙江三省交接處的七閩族中的一支,因活動範圍是武夷山地區,所以後人稱之為武夷閩。古代閩族人具有‘紅髮、白膚、斷髮、紋身、鑿齒’的特徵。其中‘斷髮、紋身、鑿齒’是中國南方民族的普遍特徵。隻是‘紅髮白膚’的特點卻是古閩人所獨有的。有的學者認為真正的古閩人擁有的不是‘紅髮白膚’的特徵,而是‘白髮紅膚’的特徵。”
“也就是說,校園內那群白化人實際上是古閩人,他們倒的確稱得上是‘白髮紅膚’。”
“嗯!不是所有的古閩人都是‘白髮紅膚’,應當是古七閩族之中的‘武夷閩’獨有的特徵。”
“為什麽?”
“清道光年間的《武夷山誌》上記載:商賢大夫彭祖,即所謂老彭,隱居是山,善養生術,壽七百七十歲。子二,曰武,曰夷,同居於此。或曰,山因是得名。武夷閩的首領就是那個活了八百歲的彭祖。相傳在商代末期,彭祖和他的兩個兒子彭武、彭夷隱居福建名山碧水之間,住於幔亭峰下,茹芝飲瀑,遁跡養生,同時率領二子在武夷山辟六六奇峰,開三三秀水,驅虎狼暴虐,帶動了整個武夷山的開發。由於彭祖及其兒子開發了武夷山,後人便把此山命名為武夷山,並一直沿用至今。而武夷山市《平川彭氏家譜》也有類似的記載。”
“隻要將彭祖的‘武夷閩’與‘白髮紅膚’的古閩人聯繫在一起,就會發現一切都變得豁然開朗了,我猜想,正是因為彭祖從年輕至老都‘白髮紅膚’,因此人們誤以為他長壽,久而久之就傳出了彭祖長壽,並且活了800歲的說法。而隨著春秋戰國之際,越人南下進入福建北部,古閩人被驅趕、同化。可能有一部分武夷閩,躲入了深山之中,保存下了較純的血統,因此出現了白化人在武夷山較多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