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還是消息不夠靈通。”劉符站起身,“山東異動,沒聽說麽?”
“異動?”劉景一驚,“派人去過了麽?若安撫不當,恐怕要生亂子。”
“派是派人去了,卻不是去安撫的。周發心懷異誌,聞我病重,必不自安,旬日之內必有消息,我已令秦敬仁潛調軍馬,隻等耐不住性子的魚兒躍出水麵,好一網打盡。”
“可周發現在不在長安麽?如何聯絡舊部?”
劉符冷笑搖頭,“這位老齊王可是手眼通天,你就瞧好吧。”
“原來你是裝病,也不提前打聲招呼給我,害我白擔心那麽久,一路上跑死了三匹馬……”劉景想了想,“召我回來不會隻是為了裝得像一點吧?”
劉符歉疚地把桑葚塞進他懷裏,然後拍拍他肩膀,“畢竟我若病重,於情於理也該召你回京,露了破綻,魚兒就不上鉤了。這些日子你先別出宮,就在宮中陪我,等叛亂平定再回荊州。”
劉景氣咻咻地坐下,“這肯定是陳潛給你出的餿主意……真不知道怎麽過丞相這關的。”
劉符笑著坐在他旁邊,“畢竟長痛不如短痛,況且景桓本來早有除掉周發之意。”
過了一會兒,劉景忽然道:“王兄,有句話我一直想問,但一直不敢。”
劉符聽他稱呼都變了,不禁好笑,揮手屏去了旁人,“有什麽好吞吞吐吐的?你我兄弟二人,有話但說無妨。”
劉景正色,“王兄是否對丞相有所猜忌?”
劉符愣了一愣,隨即明白過來,“我知道了。你見我對每日經丞相之手的政務做了限製,於是便以為我是打著愛護他身體的幌子,暗地裏削他的權。”
劉景看著他,猶豫片刻,然後點了點頭。
“嗯……不隻是你,我看許多人也是一樣的心思,隻是他們不會和我說罷了。日後我被寫進史書裏的時候,恐怕也少不了這一筆。”劉符說完,忽然一笑,“景兒啊,你卻不知,我這麽做,非但不是因為猜忌他,反而是因為信任他。”
“這些年來,王景桓在我大雍自來是一人之下,稱他句權傾朝野,不為過吧?”見劉景點頭,他又接著道:“我敢放權於他,自己從容於上,便是因為我知道,王景桓必不負我——但你想過沒有,我為什麽敢這麽信任他?”
“王兄曾將丞相比作‘吾之孔明’,想來是將他看作是諸葛武侯一般的人物,若是有人說諸葛武侯包藏禍心,王兄肯定第一個不答應,那張元就是前車之鑑。”
劉符被他提起自己的光輝歷史,偏頭咳了一聲,然後搖了搖頭,也禮尚往來地道:“你說的不錯,卻沒說到點子上,我怎麽不把咱們的陳潛陳尚書比作我的‘孔明’呢?”
劉景聞言,當真露出嫌惡的表情,“那是因為丞相為我大雍鞠躬盡瘁,心無二慮——陳尚書恐怕還差了一些吧。”
“鞠躬盡瘁?哈……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坐上我這個位置,要聽其言而觀其行,可單單觀其行還不夠。鞠躬盡瘁是‘行’,矯飾偽行也是‘行’,如何分辨?”
劉景一時說不出話來,沉默片刻之後,悶聲道:“這麽說來,王兄不還是猜忌丞相麽!”
“罷了,不難為你了。”劉符忽然神色一整,“今日隻有你我二人,我接下來要說的話,你得讓它從你左耳朵進去,又從右耳朵裏掉出來,砸在地上摔碎了,碎得一點不剩,我才能說與你聽。”
劉景抿起嘴,準備聽一段宮廷秘辛,躍躍欲試地點了點頭。
“自古權臣可以腰纏萬貫、富可敵國,也可以清廉儉樸、家無餘財;可以飛揚跋扈、目中無人,也可以韜光養晦、隱忍不發,總之各有各的不同,但有一點卻是一樣的——權臣必要結黨!必要盤根錯節以圖自固、黨同伐異以求自安。”
“黨從何來?一是親族,二是故吏,三是同道。丞相孤身事國,無有親族,可暫且不表。門生故吏如何結為朋黨?一是放權,二是施惠,三是恩護。王景桓任事多年,若是放權於下,任門徒屬吏便宜行事,得掌事權,對其多加照拂、提攜,若有人犯錯,再為其稍加遮掩,誰人能不對他感激涕零,引為‘恩相’?至於同道,我替你做一件事,再求你替我做一件事,你我二人在朝堂之上相視一笑,便一切盡在不言中了。朋黨結成,便是朝廷中的又一個小朝廷,眾人皆唯其馬首是瞻,待到時機成熟,或是登高一呼、或是黃袍加身,何愁大事不成!”
他話音一轉,“可這些王景桓偏偏一樣兒都沒做過,他事無巨細,樣樣都要親自過手,屬吏沒有半點私權,隻是照章辦事,這麽多年,他從沒破格提拔過一人,也從不替人說情,重臣之中,隻與褚於淵算是有些交情,可褚最是剛正,襄陽陷落之後,第一個站出來彈劾他的便是褚於淵。若是他人為相十年,不說是尾大不掉,也早已是盤根錯節,成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人物,讓人等閑不敢下手,可他卻還孤孤零零、幹幹淨淨。我今天罷了他的相,明天朝臣找我吵一頓,後天再吵一頓,一月之後,聲音就小了;半年、一年、五年之後,可能就無人再提此事。罷免了他,確實能翻出些水花,可隻是聲音響罷了,於我全無一絲威脅,所以我才能全心全意地信任於他,危急之時連軍權都敢交到他手上——你也知道,給他軍權,他可是不需朋黨就能拿捏我的性命了。”
“異動?”劉景一驚,“派人去過了麽?若安撫不當,恐怕要生亂子。”
“派是派人去了,卻不是去安撫的。周發心懷異誌,聞我病重,必不自安,旬日之內必有消息,我已令秦敬仁潛調軍馬,隻等耐不住性子的魚兒躍出水麵,好一網打盡。”
“可周發現在不在長安麽?如何聯絡舊部?”
劉符冷笑搖頭,“這位老齊王可是手眼通天,你就瞧好吧。”
“原來你是裝病,也不提前打聲招呼給我,害我白擔心那麽久,一路上跑死了三匹馬……”劉景想了想,“召我回來不會隻是為了裝得像一點吧?”
劉符歉疚地把桑葚塞進他懷裏,然後拍拍他肩膀,“畢竟我若病重,於情於理也該召你回京,露了破綻,魚兒就不上鉤了。這些日子你先別出宮,就在宮中陪我,等叛亂平定再回荊州。”
劉景氣咻咻地坐下,“這肯定是陳潛給你出的餿主意……真不知道怎麽過丞相這關的。”
劉符笑著坐在他旁邊,“畢竟長痛不如短痛,況且景桓本來早有除掉周發之意。”
過了一會兒,劉景忽然道:“王兄,有句話我一直想問,但一直不敢。”
劉符聽他稱呼都變了,不禁好笑,揮手屏去了旁人,“有什麽好吞吞吐吐的?你我兄弟二人,有話但說無妨。”
劉景正色,“王兄是否對丞相有所猜忌?”
劉符愣了一愣,隨即明白過來,“我知道了。你見我對每日經丞相之手的政務做了限製,於是便以為我是打著愛護他身體的幌子,暗地裏削他的權。”
劉景看著他,猶豫片刻,然後點了點頭。
“嗯……不隻是你,我看許多人也是一樣的心思,隻是他們不會和我說罷了。日後我被寫進史書裏的時候,恐怕也少不了這一筆。”劉符說完,忽然一笑,“景兒啊,你卻不知,我這麽做,非但不是因為猜忌他,反而是因為信任他。”
“這些年來,王景桓在我大雍自來是一人之下,稱他句權傾朝野,不為過吧?”見劉景點頭,他又接著道:“我敢放權於他,自己從容於上,便是因為我知道,王景桓必不負我——但你想過沒有,我為什麽敢這麽信任他?”
“王兄曾將丞相比作‘吾之孔明’,想來是將他看作是諸葛武侯一般的人物,若是有人說諸葛武侯包藏禍心,王兄肯定第一個不答應,那張元就是前車之鑑。”
劉符被他提起自己的光輝歷史,偏頭咳了一聲,然後搖了搖頭,也禮尚往來地道:“你說的不錯,卻沒說到點子上,我怎麽不把咱們的陳潛陳尚書比作我的‘孔明’呢?”
劉景聞言,當真露出嫌惡的表情,“那是因為丞相為我大雍鞠躬盡瘁,心無二慮——陳尚書恐怕還差了一些吧。”
“鞠躬盡瘁?哈……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坐上我這個位置,要聽其言而觀其行,可單單觀其行還不夠。鞠躬盡瘁是‘行’,矯飾偽行也是‘行’,如何分辨?”
劉景一時說不出話來,沉默片刻之後,悶聲道:“這麽說來,王兄不還是猜忌丞相麽!”
“罷了,不難為你了。”劉符忽然神色一整,“今日隻有你我二人,我接下來要說的話,你得讓它從你左耳朵進去,又從右耳朵裏掉出來,砸在地上摔碎了,碎得一點不剩,我才能說與你聽。”
劉景抿起嘴,準備聽一段宮廷秘辛,躍躍欲試地點了點頭。
“自古權臣可以腰纏萬貫、富可敵國,也可以清廉儉樸、家無餘財;可以飛揚跋扈、目中無人,也可以韜光養晦、隱忍不發,總之各有各的不同,但有一點卻是一樣的——權臣必要結黨!必要盤根錯節以圖自固、黨同伐異以求自安。”
“黨從何來?一是親族,二是故吏,三是同道。丞相孤身事國,無有親族,可暫且不表。門生故吏如何結為朋黨?一是放權,二是施惠,三是恩護。王景桓任事多年,若是放權於下,任門徒屬吏便宜行事,得掌事權,對其多加照拂、提攜,若有人犯錯,再為其稍加遮掩,誰人能不對他感激涕零,引為‘恩相’?至於同道,我替你做一件事,再求你替我做一件事,你我二人在朝堂之上相視一笑,便一切盡在不言中了。朋黨結成,便是朝廷中的又一個小朝廷,眾人皆唯其馬首是瞻,待到時機成熟,或是登高一呼、或是黃袍加身,何愁大事不成!”
他話音一轉,“可這些王景桓偏偏一樣兒都沒做過,他事無巨細,樣樣都要親自過手,屬吏沒有半點私權,隻是照章辦事,這麽多年,他從沒破格提拔過一人,也從不替人說情,重臣之中,隻與褚於淵算是有些交情,可褚最是剛正,襄陽陷落之後,第一個站出來彈劾他的便是褚於淵。若是他人為相十年,不說是尾大不掉,也早已是盤根錯節,成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人物,讓人等閑不敢下手,可他卻還孤孤零零、幹幹淨淨。我今天罷了他的相,明天朝臣找我吵一頓,後天再吵一頓,一月之後,聲音就小了;半年、一年、五年之後,可能就無人再提此事。罷免了他,確實能翻出些水花,可隻是聲音響罷了,於我全無一絲威脅,所以我才能全心全意地信任於他,危急之時連軍權都敢交到他手上——你也知道,給他軍權,他可是不需朋黨就能拿捏我的性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