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征皺起眉,王晟頓了一頓,似乎在打量著他的神情,接著又繼續道:“先王在時,曾言要將軍先去北境歷練,而後再去熟悉水戰、訓練水軍,以備伐梁之戰。如今兩年之期已滿,我欲委將軍赴淮南操習水軍,將軍可有異議?”
他搬出劉符來,劉征果然神色一變,抱拳道:“劉征願往!”
王晟微微頷首,“望將軍莫再意氣用事,未及奉命,不得擅動。”
劉征點點頭,不與他多言,與王晟換過符節後便自去了。王晟在後麵瞧著他的背影,輕輕嘆了口氣。
這把寶劍如今當真磨得利了,但能用他之人卻已不在,不知對大雍而言是福是禍。
王晟回到屋中,一伏到案邊,便連白天黑夜都不知了。邊嵩從夜色中走入,悄無聲息地出現在門口,燈燭那鵝黃色的光映亮他半邊身子。
他身為羽林,平日裏嗓門亮得很,這時候卻下意識地放輕了聲音,“丞相,該就寢了。”前些日子王晟忙得幾乎腳不沾地,邊嵩雖有王命在身,卻也掂得清輕重緩急,如今王典已畢,眾臣各安其位,他自然也不例外。
王晟又落了幾筆,才抬起頭來,許是伏案久了,他眯著眼睛看了一陣,才看清來人的臉。
“是邊將軍啊,”王晟又低頭寫起來,一麵寫一麵道:“如今正是非常之時,事務繁多,當以國事為重,先前定的那些規矩就免了罷。”
邊嵩站著不動,“末將隻是奉先王之命,不敢私自變易。”
先王一死,連子嗣都被人殺害,何況隻是一道口諭。王晟蘸了墨,頭也不抬道:“將軍明日起不必來我這裏了,本該調你去刑部,但眼下羽林軍正在重組,”他換了個口氣,“還需將軍臨危受命,擔當大任。”
誰知邊嵩卻是一塊油鹽不進的石頭,仍堅持道:“感謝丞相提攜,但末將身上已負王命,不敢照從。”
王晟擱下筆,總算抬起頭來,似乎認真地看了他一眼。他站起身,走到邊嵩麵前,指著他腰間木牌道:“可否將此牌取下與我一觀?”
邊嵩順從地取下,將木牌舉起,放到王晟麵前。
“先王將國家大事一併託付於我,予我臨事決斷之權,將軍須知,方才我是在宣布朝廷調度,而非在與將軍商量。何況——”王晟說完,沉默片刻,緩緩抬起手指著木牌上麵“如符親至”四個字,嘆息般地問道:“如今先王可還會親至麽?”
邊嵩不出聲,鐵塔般的漢子,忽然雙肩一抖。王晟順勢從他手裏接過木牌,“將軍明日起便去赴任罷,至於這牌子……”王晟嘴角動動,似乎是在微笑,“我倒想要向將軍討來,還望將軍不吝割愛。”
邊嵩沉默良久,終於抱拳應道:“末將遵命。”說罷,他便轉身走出屋外,夜色如同漆黑的大雨,淋在他身上,轉瞬間便將他吞沒。
屋裏就又隻剩下王晟一個人了。燭火照在那方尋常的小木牌上,在幾個歪歪扭扭的刻字旁拉出長長的尾巴,王晟將拇指放上去,沿著字的脈絡輕輕撫過,他摸得很慢,每一個字都要摸上很久。
如符親至。
他忽然一把將木牌攥在手裏,猛地彎下腰去,脊背顫抖起來。他沒有發出一點聲音,隻是無聲地抖著。夜色靜謐,風吹過草木,遠處的蟲鳴聲輕輕淺淺地響起,暗淡的燭光將他弓著的背影拉得好長。片刻後,他又緩緩直起身來,似乎已恢復如常。
王晟捏著這方木牌回到案邊,將上麵收拾幹淨,隻留下幾封奏疏,攤開來擺在案上。這是群臣所擬的諡號,他要從中選出一個,作為劉符從今往後的名號。
桓、明、宣、襄、元、昭……
二十年前,他懷著一腔滾沸的熱血,為自己取了名和字,從此投身於熊熊的烈火與滾滾的波濤之中。二十年後,他又要重新再起一個名字,為這烈火滾過的餘燼與大水衝過的洪痕親手蓋棺。
保大定功、威強恢遠、闢土斥境、拓地開封——
就諡“武”吧,他想,王上會喜歡的。
次日起,王晟以天子年幼,遂代為攝政,總攬國事。
新王登位,雍國卻並未從此穩定下來。這個以劉符的個人威信建立起來的龐大王國,終於隨著劉符之死而搖搖欲墜,行將四分五裂。
梁預在建康稱帝的消息引得朝野一片譁然,群情激奮之下,大家卻都心知肚明,朝廷此時根本無暇他顧。果然,五月,代州叛亂。六月,廬州叛亂。九月,青州叛亂。戰火在瘡痍未復的北方大地上重新燃起,叛亂的規模不大,卻如同在紙上燒出洞來,如果放任不管,這洞便會越來越大,直到燒盡這一整張紙。
王晟坐鎮長安,居中調遣,快馬整日往來於長安城外,這中間既有朝廷文牒,也有朝臣密信。外患未彌,朝中又暗流湧動,雍國儼然成了一灘渾水。澄清宇內、整頓朝綱,於王晟而言並不是什麽難事,他卻中心憂急,不得安坐——長江以南,還有大片的國土尚未統一,偌大的國家,還有無數的事情等著他去做,他現在卻不得不將生命消磨在這些事情上麵。
但他還能活多久呢?
不過事情總要一件件地做好,他是強毅之人,壁立千仞,總還要猱身而上。他內撫朝臣,外調軍馬,不過十二月底,最後一處叛亂便終於平定。
他搬出劉符來,劉征果然神色一變,抱拳道:“劉征願往!”
王晟微微頷首,“望將軍莫再意氣用事,未及奉命,不得擅動。”
劉征點點頭,不與他多言,與王晟換過符節後便自去了。王晟在後麵瞧著他的背影,輕輕嘆了口氣。
這把寶劍如今當真磨得利了,但能用他之人卻已不在,不知對大雍而言是福是禍。
王晟回到屋中,一伏到案邊,便連白天黑夜都不知了。邊嵩從夜色中走入,悄無聲息地出現在門口,燈燭那鵝黃色的光映亮他半邊身子。
他身為羽林,平日裏嗓門亮得很,這時候卻下意識地放輕了聲音,“丞相,該就寢了。”前些日子王晟忙得幾乎腳不沾地,邊嵩雖有王命在身,卻也掂得清輕重緩急,如今王典已畢,眾臣各安其位,他自然也不例外。
王晟又落了幾筆,才抬起頭來,許是伏案久了,他眯著眼睛看了一陣,才看清來人的臉。
“是邊將軍啊,”王晟又低頭寫起來,一麵寫一麵道:“如今正是非常之時,事務繁多,當以國事為重,先前定的那些規矩就免了罷。”
邊嵩站著不動,“末將隻是奉先王之命,不敢私自變易。”
先王一死,連子嗣都被人殺害,何況隻是一道口諭。王晟蘸了墨,頭也不抬道:“將軍明日起不必來我這裏了,本該調你去刑部,但眼下羽林軍正在重組,”他換了個口氣,“還需將軍臨危受命,擔當大任。”
誰知邊嵩卻是一塊油鹽不進的石頭,仍堅持道:“感謝丞相提攜,但末將身上已負王命,不敢照從。”
王晟擱下筆,總算抬起頭來,似乎認真地看了他一眼。他站起身,走到邊嵩麵前,指著他腰間木牌道:“可否將此牌取下與我一觀?”
邊嵩順從地取下,將木牌舉起,放到王晟麵前。
“先王將國家大事一併託付於我,予我臨事決斷之權,將軍須知,方才我是在宣布朝廷調度,而非在與將軍商量。何況——”王晟說完,沉默片刻,緩緩抬起手指著木牌上麵“如符親至”四個字,嘆息般地問道:“如今先王可還會親至麽?”
邊嵩不出聲,鐵塔般的漢子,忽然雙肩一抖。王晟順勢從他手裏接過木牌,“將軍明日起便去赴任罷,至於這牌子……”王晟嘴角動動,似乎是在微笑,“我倒想要向將軍討來,還望將軍不吝割愛。”
邊嵩沉默良久,終於抱拳應道:“末將遵命。”說罷,他便轉身走出屋外,夜色如同漆黑的大雨,淋在他身上,轉瞬間便將他吞沒。
屋裏就又隻剩下王晟一個人了。燭火照在那方尋常的小木牌上,在幾個歪歪扭扭的刻字旁拉出長長的尾巴,王晟將拇指放上去,沿著字的脈絡輕輕撫過,他摸得很慢,每一個字都要摸上很久。
如符親至。
他忽然一把將木牌攥在手裏,猛地彎下腰去,脊背顫抖起來。他沒有發出一點聲音,隻是無聲地抖著。夜色靜謐,風吹過草木,遠處的蟲鳴聲輕輕淺淺地響起,暗淡的燭光將他弓著的背影拉得好長。片刻後,他又緩緩直起身來,似乎已恢復如常。
王晟捏著這方木牌回到案邊,將上麵收拾幹淨,隻留下幾封奏疏,攤開來擺在案上。這是群臣所擬的諡號,他要從中選出一個,作為劉符從今往後的名號。
桓、明、宣、襄、元、昭……
二十年前,他懷著一腔滾沸的熱血,為自己取了名和字,從此投身於熊熊的烈火與滾滾的波濤之中。二十年後,他又要重新再起一個名字,為這烈火滾過的餘燼與大水衝過的洪痕親手蓋棺。
保大定功、威強恢遠、闢土斥境、拓地開封——
就諡“武”吧,他想,王上會喜歡的。
次日起,王晟以天子年幼,遂代為攝政,總攬國事。
新王登位,雍國卻並未從此穩定下來。這個以劉符的個人威信建立起來的龐大王國,終於隨著劉符之死而搖搖欲墜,行將四分五裂。
梁預在建康稱帝的消息引得朝野一片譁然,群情激奮之下,大家卻都心知肚明,朝廷此時根本無暇他顧。果然,五月,代州叛亂。六月,廬州叛亂。九月,青州叛亂。戰火在瘡痍未復的北方大地上重新燃起,叛亂的規模不大,卻如同在紙上燒出洞來,如果放任不管,這洞便會越來越大,直到燒盡這一整張紙。
王晟坐鎮長安,居中調遣,快馬整日往來於長安城外,這中間既有朝廷文牒,也有朝臣密信。外患未彌,朝中又暗流湧動,雍國儼然成了一灘渾水。澄清宇內、整頓朝綱,於王晟而言並不是什麽難事,他卻中心憂急,不得安坐——長江以南,還有大片的國土尚未統一,偌大的國家,還有無數的事情等著他去做,他現在卻不得不將生命消磨在這些事情上麵。
但他還能活多久呢?
不過事情總要一件件地做好,他是強毅之人,壁立千仞,總還要猱身而上。他內撫朝臣,外調軍馬,不過十二月底,最後一處叛亂便終於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