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你滿眼睛都寫著想親我,”劉符解釋道:“就幫你省事兒了。”
王晟一笑,捏了捏劉符的手。劉符卻輕輕拍了拍他的肚子,扶著他肩膀,讓他坐了起來,“我約了陳潛和秦恭一起議事,時間差不多了。”
王晟整了整衣冠,“王上是為伐齊之事?”
“不錯,”劉符站起來,“你隨我一起去紫宸殿罷。”
陳潛趕來時,劉符等人早已在等著了,他忙告罪入座,劉符笑道:“陳大人身上帶著股香氣,現在才什麽時辰?可真是好興致啊。”
陳潛忙擺擺手,避開他這句,“臣誤了時間,萬死萬死!”
劉符也就不打趣他了,反正在座之人,無論是王晟還是秦恭,都不是能給他的笑話捧場的。他於是收起笑來,“既然光祿大夫到了,咱們就開始吧。前將軍,你先說。”
“是。”秦恭應道,“我大雍攻下趙國之後,齊國為避我鋒芒,便從開封遷都至徐州,居全國之中。齊國東臨大海,南接長江,隻有西、北兩路與我接壤,可以進軍。如今我大雍兵力遠勝齊國,臣以為當兩路齊發,徐徐蠶食,合圍徐州。”
“如今大勢將定,他周發就是遷都到東海的海島上又有什麽用……”劉符先嘲了一句,“徐徐蠶食,和奇兵突襲,孰高孰低?”
“不知王上如何突襲?”
劉符答:“發兩軍於西、北兩麵佯攻,牽製齊軍,另選精兵突襲徐州,徐州城小,數十日即可攻破,若擒周發,齊軍便可不戰而潰,倒能少折損些兵馬。”
秦恭沉吟片刻,“一穩一險,各有優劣吧。”
“兵法雲:佚而勞之。”陳潛忽然道:“王上何不在齊國西、北各駐一軍,分兵襲擾齊國邊境?先從一側攻擊,齊國必發大軍去救,待其一至,便撤回人馬,稍稍引退,使另一側出擊,齊軍必又要掉頭去救。如此幾次之後,齊軍轉戰千裏,疲於奔命,已成疲敝之卒,再與之戰,必能大破。”
“好!”劉符眼睛一亮,“好、好……待其疲敝,隻令一軍將其拖住,另一軍去直插齊都,大事可成!”他笑道:“陳愛卿平日總以文士自居,我看愛卿於兵道也很通透啊。”
陳潛笑道:“王上謬讚了。臣是通於‘術’,並非通於‘道’,如王上與前將軍這般,才可說是通於兵道。”
劉符大笑,承了這句恭維,“好了,議定大略,還需再定細節。”他命人展開地圖,起身站在地圖旁,沉吟片刻後道:“我意,西路攻滎陽,北路攻壽張,諸位以為齊國會作何反應,當真會乖乖兩線作戰麽?”
“王上,臣以為齊國若要應對,有上、中、下三策。”議到細節處,王晟終於開口道:“上策,分兵於各城固守。如此一來,我軍若要一城一地、徐徐蠶食,必定曠日持久,損傷元氣;若我軍繞過城池,奇襲徐州,其又可從後切斷我軍糧道。中策,率大軍與我野戰,憑河道固守。齊國水係豐富,即便齊軍一時難以抵擋我軍,也可且戰且退,若每一後退,便趕在我軍至前把斷河道,臨水列陣,我軍強攻,也會頗多損失。下策,不發大軍,固守徐州。齊國國境綿長,難以設防,隻有化線為點,方可守住。若其如此,我可對徐州圍而不打,先取其餘城池,待取下齊地之後,徐州不破也降。臣以為,齊國應對之法,料來當無出其外。”
劉符頷首,盯著地圖又看了一陣,“那諸位以為,周發會取哪一策?”
陳潛笑道:“必是中策。”
“哦?”劉符轉過身去,“如此肯定,卻是為何?”
陳潛侃侃道:“齊王起於市井,既無大誌,又無遠謀,僅能見眼前得失。上策雖好,卻散兵在外,一時之間難以調集,若徐州傾危,恐怕援救不急,齊王不敢弄險,此策雖有百利,但有此一害,齊王定不能取。然其卻頗有智量,定知若取下策,無異於坐以待斃,臣料其當不會為此。上策太險、下策不能久持,故齊王必取中策。”
劉符看向王晟,王晟道:“臣也贊同光祿大夫所言。”
劉符撫掌嘆道:“有諸公為我廟算於先,何愁不勝!”他在地圖前走了兩圈,“若齊國取中策,方才所議疲兵之計便可行了。好……好!”
“既是佯攻,臣以為不必等到來年開春再用兵——”王晟說著,忽然聽見門口有響動,幾人都朝門口看去,見到一個羽林軍打扮的兵士站在門外,垂首抱拳,告了一聲罪,卻未說明來意。秦恭與陳潛都頗有些疑惑,按說他們議事,外麵必有衛士把守,以防有人偷聽泄密,但這人居然能直接進來,不知是何來頭。
王晟見了來人,不禁默默偏過頭去。
“這麽快就到時間了?”劉符笑笑,對王晟道:“丞相,你該走了,人家來接你了。”
王晟勉強笑道:“王上,時間還早罷?”
劉符心道,你不願分我一半,難道我自己還不能搶來一半麽?聽王晟此言,哪裏會附和著說早。劉符扶著王晟站起來,不容拒絕地拉著他朝門外走去,將他交到邊嵩手中,不厭其煩地交代道:“已是戌時末了,不早了。你回去之後,公文不得再動,服下一帖藥,炒熱了粗鹽在下腹處敷滿半個時辰,期間熱水燙腳一刻鍾,搓揉腳心一刻鍾。這些都不勞你操心,我派去的羽林們自會都打點好。”
王晟一笑,捏了捏劉符的手。劉符卻輕輕拍了拍他的肚子,扶著他肩膀,讓他坐了起來,“我約了陳潛和秦恭一起議事,時間差不多了。”
王晟整了整衣冠,“王上是為伐齊之事?”
“不錯,”劉符站起來,“你隨我一起去紫宸殿罷。”
陳潛趕來時,劉符等人早已在等著了,他忙告罪入座,劉符笑道:“陳大人身上帶著股香氣,現在才什麽時辰?可真是好興致啊。”
陳潛忙擺擺手,避開他這句,“臣誤了時間,萬死萬死!”
劉符也就不打趣他了,反正在座之人,無論是王晟還是秦恭,都不是能給他的笑話捧場的。他於是收起笑來,“既然光祿大夫到了,咱們就開始吧。前將軍,你先說。”
“是。”秦恭應道,“我大雍攻下趙國之後,齊國為避我鋒芒,便從開封遷都至徐州,居全國之中。齊國東臨大海,南接長江,隻有西、北兩路與我接壤,可以進軍。如今我大雍兵力遠勝齊國,臣以為當兩路齊發,徐徐蠶食,合圍徐州。”
“如今大勢將定,他周發就是遷都到東海的海島上又有什麽用……”劉符先嘲了一句,“徐徐蠶食,和奇兵突襲,孰高孰低?”
“不知王上如何突襲?”
劉符答:“發兩軍於西、北兩麵佯攻,牽製齊軍,另選精兵突襲徐州,徐州城小,數十日即可攻破,若擒周發,齊軍便可不戰而潰,倒能少折損些兵馬。”
秦恭沉吟片刻,“一穩一險,各有優劣吧。”
“兵法雲:佚而勞之。”陳潛忽然道:“王上何不在齊國西、北各駐一軍,分兵襲擾齊國邊境?先從一側攻擊,齊國必發大軍去救,待其一至,便撤回人馬,稍稍引退,使另一側出擊,齊軍必又要掉頭去救。如此幾次之後,齊軍轉戰千裏,疲於奔命,已成疲敝之卒,再與之戰,必能大破。”
“好!”劉符眼睛一亮,“好、好……待其疲敝,隻令一軍將其拖住,另一軍去直插齊都,大事可成!”他笑道:“陳愛卿平日總以文士自居,我看愛卿於兵道也很通透啊。”
陳潛笑道:“王上謬讚了。臣是通於‘術’,並非通於‘道’,如王上與前將軍這般,才可說是通於兵道。”
劉符大笑,承了這句恭維,“好了,議定大略,還需再定細節。”他命人展開地圖,起身站在地圖旁,沉吟片刻後道:“我意,西路攻滎陽,北路攻壽張,諸位以為齊國會作何反應,當真會乖乖兩線作戰麽?”
“王上,臣以為齊國若要應對,有上、中、下三策。”議到細節處,王晟終於開口道:“上策,分兵於各城固守。如此一來,我軍若要一城一地、徐徐蠶食,必定曠日持久,損傷元氣;若我軍繞過城池,奇襲徐州,其又可從後切斷我軍糧道。中策,率大軍與我野戰,憑河道固守。齊國水係豐富,即便齊軍一時難以抵擋我軍,也可且戰且退,若每一後退,便趕在我軍至前把斷河道,臨水列陣,我軍強攻,也會頗多損失。下策,不發大軍,固守徐州。齊國國境綿長,難以設防,隻有化線為點,方可守住。若其如此,我可對徐州圍而不打,先取其餘城池,待取下齊地之後,徐州不破也降。臣以為,齊國應對之法,料來當無出其外。”
劉符頷首,盯著地圖又看了一陣,“那諸位以為,周發會取哪一策?”
陳潛笑道:“必是中策。”
“哦?”劉符轉過身去,“如此肯定,卻是為何?”
陳潛侃侃道:“齊王起於市井,既無大誌,又無遠謀,僅能見眼前得失。上策雖好,卻散兵在外,一時之間難以調集,若徐州傾危,恐怕援救不急,齊王不敢弄險,此策雖有百利,但有此一害,齊王定不能取。然其卻頗有智量,定知若取下策,無異於坐以待斃,臣料其當不會為此。上策太險、下策不能久持,故齊王必取中策。”
劉符看向王晟,王晟道:“臣也贊同光祿大夫所言。”
劉符撫掌嘆道:“有諸公為我廟算於先,何愁不勝!”他在地圖前走了兩圈,“若齊國取中策,方才所議疲兵之計便可行了。好……好!”
“既是佯攻,臣以為不必等到來年開春再用兵——”王晟說著,忽然聽見門口有響動,幾人都朝門口看去,見到一個羽林軍打扮的兵士站在門外,垂首抱拳,告了一聲罪,卻未說明來意。秦恭與陳潛都頗有些疑惑,按說他們議事,外麵必有衛士把守,以防有人偷聽泄密,但這人居然能直接進來,不知是何來頭。
王晟見了來人,不禁默默偏過頭去。
“這麽快就到時間了?”劉符笑笑,對王晟道:“丞相,你該走了,人家來接你了。”
王晟勉強笑道:“王上,時間還早罷?”
劉符心道,你不願分我一半,難道我自己還不能搶來一半麽?聽王晟此言,哪裏會附和著說早。劉符扶著王晟站起來,不容拒絕地拉著他朝門外走去,將他交到邊嵩手中,不厭其煩地交代道:“已是戌時末了,不早了。你回去之後,公文不得再動,服下一帖藥,炒熱了粗鹽在下腹處敷滿半個時辰,期間熱水燙腳一刻鍾,搓揉腳心一刻鍾。這些都不勞你操心,我派去的羽林們自會都打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