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這個丞相,劃掉,這個太原府尹像不像要出去旅行把你和爸爸扔家裏、臨行之前對著你爸爸絮絮叨叨的你媽媽x
太原尹:臨走前我有一本書要給你,一定要仔細閱讀。
劉景(接過來一看):《王上的養殖手冊》
第90章
“嬸嬸,劉符來了!”
劉符一身素服,到了劉豪府上,又脫去上衣,露出脊背來,手裏執著一根荊條,見了吳氏便“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劉景在他身後,雖未脫去上衣,卻也隨他一起跪下。右將軍府的下人見王上跪在了地上,自然不敢站著,忙也紛紛跪下了,一時之間,整個院中跪成一片。
整座右將軍府一片白色,吳氏穿著喪服,整張臉上隻有眼睛是紅彤彤的,見狀驚道:“蠻小子,你這是做什麽?”
劉符向前膝行幾步,撲到吳氏腳下,兩手舉起荊條托在頭頂,“嬸嬸,叔父殉國,咎由劉符一人,劉符今日任你處置!”
吳氏從劉符手中接過荊條,然後猛地擲在地上,怒斥道:“你叔父捨身而死,豈是為了讓你一個堂堂男兒作今日之態的?快起來!”
劉符跪在地上,仰起頭,愣愣地看著她。
吳氏見狀更氣,兩道細眉豎起來,厲聲喝道:“你給我起來!”
劉符被她吼得一個哆嗦,忙一個骨碌爬了起來。劉景更是從沒見過這樣的場麵,從小劉符帶著他到叔叔家玩的時候,嬸嬸每次都被劉符哄得合不攏嘴、找不著北,他都不知道嬸嬸還有這樣一麵,一時間仍愣在原地沒有動作。吳氏的目光掃過他,劉景後背的汗毛猛地一豎,他下意識地乖乖站了起來。
“把上衣穿上。”吳氏又道。
劉符乖乖照做,三兩下就穿好衣服,然後衣冠整齊地垂首站在一旁。吳氏帶著他們哥倆去裏屋坐下,看了劉符一陣,忽然開口道:“蠻小子,你和嬸嬸說實話,你叔父究竟是因何而死的?”
劉符看著案上的白水,喉結上下滾動兩下,“叔父是因我一人而死。”
見吳氏看著自己,劉符又道:“嬸嬸也知道,這幾年我大雍一直在攻打趙國,但趙地實在險峻,趙人又悍勇,朝廷怕拖得久了,所以不斷朝北麵增兵,想要速戰速決。為了北麵戰場,我從襄陽抽走了三萬人馬,隻給叔父剩了兩萬。”
吳氏點點頭,“這個你叔父也同我講了。”
“去年我打趙國的時候,襄陽就被圍了,那時候襄陽糧草、箭矢都很充足,我就沒有當一回事兒,想著南梁要不了多久就會退回去了。可沒想到我陷在北麵回不去,南梁不僅沒退兵,反而還在襄陽增兵,後來襄陽城的情況就急轉直下。全怪我一心想吃掉趙國,襄陽告急也沒有退兵,還讓叔父再堅守兩月,才有了現在之事……”
吳氏又問:“那他們說,那時候丞相拒不發援兵,又是怎麽一回事?”這些日子前來弔唁的人多,幾乎踏破了門檻,不斷有人找她議論此事。她聽說了王晟因為此事被貶往外地,被削去了相位,但稱呼一時還改不過來,仍是下意識地稱他為丞相。
劉符搖搖頭,“全國近二十萬人都在我手裏,長安隻有三萬守軍,要防備突厥,和梁軍突襲。我不派一兵一卒,反而讓王景桓發國都守衛去救,他不發兵也在情理之中,此事怪不得他。”
劉景看了劉符一眼,然後又默不作聲地低下頭。他這個王兄說來也奇怪,王晟走的時候,無論自己怎麽勸,他說什麽都不去送,可現在王晟走了,他怕有心人從嬸嬸這裏做王晟的文章,就又把襄陽陷落的責任全都攬在自己身上,把王晟摘得幹幹淨淨。
劉符艱澀道:“叔父之死,是怪我太貪心、太大意了……”
吳氏偏過頭去,捂住嘴哽咽了兩聲,眼淚像泉水一樣地湧了出來。劉符兩手攥成拳頭,“侄兒身為雍王,無法以身謝罪,所以……所以帶來荊條,嬸嬸若是心裏有氣、心裏怨我、恨我,隨便怎麽打,劉符絕不吭一聲,隻有一條,不能打死了,侄兒畢竟……”
吳氏忍不住哭出聲來,捶了劉符肩膀一下,抬手捂住他的嘴,哽咽道:“蠻小子,你說這話,是在拿刀紮嬸嬸的心啊!”
“我覺得丞相應當發兵,他若發兵,定能救下我爹。”
一個聲音突然冷不丁響起,劉符扭頭看去,見到一個矮個子少年,正是劉征。劉符皺眉斥道:“小孩子插什麽話,你懂兵法麽?”
劉征走上前來,坐到劉符旁邊,聞言認真地點了點頭,“你教過我兵法,我當然懂了。”
劉景搖搖頭,“梁軍有八萬人,即便消耗巨大,到最後也還剩下五萬餘人,長安城隻有三萬兵卒,如何能救?”
劉征十分輕蔑地看了他一眼,“難道必須人數多於對方才能打贏嗎?”
劉景被他噎住,一時間無話可說,頗為無奈地看向劉符。劉符問:“那你說,如何去救?”
“梁軍得知我們去救,必定想要圍城打援,這樣一來,就會放鬆對襄陽的圍困,分兵去埋伏於道路。丞相隻需也分兵兩路,一路誘敵,一路直插襄陽,圍困襄陽的梁軍必定措手不及,這時再與襄陽守軍內外夾攻,定可大破梁軍。雖不能全殲,也可以衝進城中,與城內守軍會合。若是有上萬人在城內堅守,怎麽可能堅持不到你回師救援呢?”
看這個丞相,劃掉,這個太原府尹像不像要出去旅行把你和爸爸扔家裏、臨行之前對著你爸爸絮絮叨叨的你媽媽x
太原尹:臨走前我有一本書要給你,一定要仔細閱讀。
劉景(接過來一看):《王上的養殖手冊》
第90章
“嬸嬸,劉符來了!”
劉符一身素服,到了劉豪府上,又脫去上衣,露出脊背來,手裏執著一根荊條,見了吳氏便“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劉景在他身後,雖未脫去上衣,卻也隨他一起跪下。右將軍府的下人見王上跪在了地上,自然不敢站著,忙也紛紛跪下了,一時之間,整個院中跪成一片。
整座右將軍府一片白色,吳氏穿著喪服,整張臉上隻有眼睛是紅彤彤的,見狀驚道:“蠻小子,你這是做什麽?”
劉符向前膝行幾步,撲到吳氏腳下,兩手舉起荊條托在頭頂,“嬸嬸,叔父殉國,咎由劉符一人,劉符今日任你處置!”
吳氏從劉符手中接過荊條,然後猛地擲在地上,怒斥道:“你叔父捨身而死,豈是為了讓你一個堂堂男兒作今日之態的?快起來!”
劉符跪在地上,仰起頭,愣愣地看著她。
吳氏見狀更氣,兩道細眉豎起來,厲聲喝道:“你給我起來!”
劉符被她吼得一個哆嗦,忙一個骨碌爬了起來。劉景更是從沒見過這樣的場麵,從小劉符帶著他到叔叔家玩的時候,嬸嬸每次都被劉符哄得合不攏嘴、找不著北,他都不知道嬸嬸還有這樣一麵,一時間仍愣在原地沒有動作。吳氏的目光掃過他,劉景後背的汗毛猛地一豎,他下意識地乖乖站了起來。
“把上衣穿上。”吳氏又道。
劉符乖乖照做,三兩下就穿好衣服,然後衣冠整齊地垂首站在一旁。吳氏帶著他們哥倆去裏屋坐下,看了劉符一陣,忽然開口道:“蠻小子,你和嬸嬸說實話,你叔父究竟是因何而死的?”
劉符看著案上的白水,喉結上下滾動兩下,“叔父是因我一人而死。”
見吳氏看著自己,劉符又道:“嬸嬸也知道,這幾年我大雍一直在攻打趙國,但趙地實在險峻,趙人又悍勇,朝廷怕拖得久了,所以不斷朝北麵增兵,想要速戰速決。為了北麵戰場,我從襄陽抽走了三萬人馬,隻給叔父剩了兩萬。”
吳氏點點頭,“這個你叔父也同我講了。”
“去年我打趙國的時候,襄陽就被圍了,那時候襄陽糧草、箭矢都很充足,我就沒有當一回事兒,想著南梁要不了多久就會退回去了。可沒想到我陷在北麵回不去,南梁不僅沒退兵,反而還在襄陽增兵,後來襄陽城的情況就急轉直下。全怪我一心想吃掉趙國,襄陽告急也沒有退兵,還讓叔父再堅守兩月,才有了現在之事……”
吳氏又問:“那他們說,那時候丞相拒不發援兵,又是怎麽一回事?”這些日子前來弔唁的人多,幾乎踏破了門檻,不斷有人找她議論此事。她聽說了王晟因為此事被貶往外地,被削去了相位,但稱呼一時還改不過來,仍是下意識地稱他為丞相。
劉符搖搖頭,“全國近二十萬人都在我手裏,長安隻有三萬守軍,要防備突厥,和梁軍突襲。我不派一兵一卒,反而讓王景桓發國都守衛去救,他不發兵也在情理之中,此事怪不得他。”
劉景看了劉符一眼,然後又默不作聲地低下頭。他這個王兄說來也奇怪,王晟走的時候,無論自己怎麽勸,他說什麽都不去送,可現在王晟走了,他怕有心人從嬸嬸這裏做王晟的文章,就又把襄陽陷落的責任全都攬在自己身上,把王晟摘得幹幹淨淨。
劉符艱澀道:“叔父之死,是怪我太貪心、太大意了……”
吳氏偏過頭去,捂住嘴哽咽了兩聲,眼淚像泉水一樣地湧了出來。劉符兩手攥成拳頭,“侄兒身為雍王,無法以身謝罪,所以……所以帶來荊條,嬸嬸若是心裏有氣、心裏怨我、恨我,隨便怎麽打,劉符絕不吭一聲,隻有一條,不能打死了,侄兒畢竟……”
吳氏忍不住哭出聲來,捶了劉符肩膀一下,抬手捂住他的嘴,哽咽道:“蠻小子,你說這話,是在拿刀紮嬸嬸的心啊!”
“我覺得丞相應當發兵,他若發兵,定能救下我爹。”
一個聲音突然冷不丁響起,劉符扭頭看去,見到一個矮個子少年,正是劉征。劉符皺眉斥道:“小孩子插什麽話,你懂兵法麽?”
劉征走上前來,坐到劉符旁邊,聞言認真地點了點頭,“你教過我兵法,我當然懂了。”
劉景搖搖頭,“梁軍有八萬人,即便消耗巨大,到最後也還剩下五萬餘人,長安城隻有三萬兵卒,如何能救?”
劉征十分輕蔑地看了他一眼,“難道必須人數多於對方才能打贏嗎?”
劉景被他噎住,一時間無話可說,頗為無奈地看向劉符。劉符問:“那你說,如何去救?”
“梁軍得知我們去救,必定想要圍城打援,這樣一來,就會放鬆對襄陽的圍困,分兵去埋伏於道路。丞相隻需也分兵兩路,一路誘敵,一路直插襄陽,圍困襄陽的梁軍必定措手不及,這時再與襄陽守軍內外夾攻,定可大破梁軍。雖不能全殲,也可以衝進城中,與城內守軍會合。若是有上萬人在城內堅守,怎麽可能堅持不到你回師救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