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符點點頭,拾起軍報傳與眾人,“劉易之雖不通兵法,可吳繼戎倒是久在行伍,不可太過小視。當年我一手提拔他做了將軍,鎮守西北,他如今倒是去為劉易之賣命去了,我看劉易之答應他事成之後給他的官位不在四將軍之下。”
王晟道:“叛軍易平,隻是不知長安城中是否有內應。”
劉符一愣,“劉易之雖然被我流放,但其父頻陽侯仍保有爵位,留待長安……丞相是說……”
王晟接過話頭,“若頻陽侯在城內舉事,恐怕會釋放囚徒,打開府庫,挾持大臣。”
趙援皺眉道,“長安是國之根本,若如此,吾等皆無家可歸矣。”
“臣弟以為,廷尉非性疏之人,必不能教頻陽侯為此。”
劉符點點頭,“況且長安距金城太遠,劉易之連天水都拿不下來,我就是拿下上黨再回軍,他也未必能打到長安。若似此兩頭呼應,豈能成事?”
“憑劉卓的手段,再來十個也拿不下長安。”劉豪壓低聲音,“隻是不知宗室之人,是否有人想趁機……”他頓了一頓,沉聲道:“想趁機改天換日!”
這話原本也有人想到了,但一時都不好去說,這時被劉豪這個“宗室之人”率先說出來,眾人都鬆了口氣。
劉符冷冷一笑,“原先給的多,後來又收回來,他們不樂意,也是自然。當務之急,要穩住長安,再破叛軍,有魚跳出水麵,正好一網打盡。”
王晟道:“廷尉明於斷事,褚大夫也為骨鯁之臣,料來當可保長安無事。臣以為,為今之計,當先破叛軍,叛軍敗,則長安必定無事。”
劉符沉吟片刻,“此言有理,不如先破叛軍,斷了他們的念想,釜底抽薪。”他環視眾人,“誰能出征,為我平叛?”
眾將自然爭先出列,劉符在眾人之間看了一圈,正計較間,王晟也出列道:“臣隻需一萬人,必破此賊。”
劉符驚訝,“一萬?”這個數字從王晟口中說出來,讓他多少有些意外。
王晟侃侃道:“此賊易破。當留大軍圍上黨,上黨破城隻在旦夕,若教趙王看出端倪,用以激勵士卒,其必負隅頑抗,又要遷延時日。”
“那一萬人也太少了點。”要不是了解王晟,朱成幾乎都要以為他在說大話,不贊成道,“若是王上去,一萬人足夠了。要按丞相的打法……一萬人怎麽也有點少吧。”
劉豪在後麵扯了扯他袖子,朱成口快於心,這時候才意識到方才這話說得有些不妥,撓撓頭沒再吭聲。經過這次的伐趙一戰,眾將對王晟的用兵之道多少也已熟悉,朱成這話除去不好聽外,倒也並無錯誤。
王晟也不在意,對劉符道:“臣非妄言,其因有五。”
“其一,劉易之遷徙隴西,於今不過兩年,至於諸多大族,則不足兩年。如今其趁王上圍困上黨、難以抽身之際舉旗而作,必是倉促起兵,無粟米之積、武庫之備,不足成軍。其二,如軍報中所言,五萬人中多是世家族人,老幼不齊,平日不事生產,遑論其他,其雖有累萬之數,多為虛張聲勢。其三,劉易之欲窺神器,大族欲借其手而復起,二者各取所需,因利而聚,此臣所謂之‘軍之最下者’,雖一時嘯聚,久後必散。其四,方今我大雍境內百姓安居,人心效順,並無不臣之心,彼振臂一呼,自以為能得天下響應,何其妄也。其不過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雖起數萬之眾,覆敗已定於其始也。其五,天水城堅,難以攻破,即刻發兵,大軍一至,與天水守軍內外夾攻,取勝必速。”
“必欲破賊,當先發書於安定等郡,命其發援兵以牽製叛軍,稍解天水之圍;遣輕騎急行,賊必以前軍迎戰,此一戰先挫前軍銳氣,其後軍必一觸即潰。此烏合之眾,一勝則士氣大振,一敗則一蹶不振,但有一敗,則必不復勝;而後曉諭兵士,善加安撫,分而化之,使彼無戰心。如此,則二十日之內,必能破賊,以囚車收此狂悖之徒,送往長安,以警心懷異誌者,使其不敢妄動。”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好!”劉符胸膽開張,一拍案道:“就給你一萬人,破賊後即回長安。”他轉向朱成,“你為前鋒,凡大小軍務,皆取丞相進止,不可有違。”
王晟方才那一番話,聽得眾人汗毛直豎,朱成也覺胸襟大暢,高聲道:“臣領命!”
“傳令!”劉符站起身,“點精騎一萬,即刻發兵平叛。叛軍一應將領,必生致之。”
王晟慨然為諾道,“臣定不辱命。”
言罷,他轉身欲走,劉符卻叫住他,“丞相且慢,隨我至後帳中。”
眾將見劉符神情嚴肅,以為他對王晟有所密囑,待他二人進入後帳之後,便各自散了。他們卻不知道,軍帳方一落下,劉符就神情一變,眼巴巴地看著王晟道:“景桓,你要走啦……”
這基本上是一句廢話,但王晟一笑,也點點頭,答道:“臣為王上平叛。”
劉符總覺得王晟答應他之後,他應該幹點什麽,但真讓他幹點什麽,似乎又頗為躊躇。他盯著王晟,朝著他走近一步,“劉易之雖然草包,但畢竟有五萬人,景桓萬不可掉以輕心。”
王晟道:“叛軍易平,隻是不知長安城中是否有內應。”
劉符一愣,“劉易之雖然被我流放,但其父頻陽侯仍保有爵位,留待長安……丞相是說……”
王晟接過話頭,“若頻陽侯在城內舉事,恐怕會釋放囚徒,打開府庫,挾持大臣。”
趙援皺眉道,“長安是國之根本,若如此,吾等皆無家可歸矣。”
“臣弟以為,廷尉非性疏之人,必不能教頻陽侯為此。”
劉符點點頭,“況且長安距金城太遠,劉易之連天水都拿不下來,我就是拿下上黨再回軍,他也未必能打到長安。若似此兩頭呼應,豈能成事?”
“憑劉卓的手段,再來十個也拿不下長安。”劉豪壓低聲音,“隻是不知宗室之人,是否有人想趁機……”他頓了一頓,沉聲道:“想趁機改天換日!”
這話原本也有人想到了,但一時都不好去說,這時被劉豪這個“宗室之人”率先說出來,眾人都鬆了口氣。
劉符冷冷一笑,“原先給的多,後來又收回來,他們不樂意,也是自然。當務之急,要穩住長安,再破叛軍,有魚跳出水麵,正好一網打盡。”
王晟道:“廷尉明於斷事,褚大夫也為骨鯁之臣,料來當可保長安無事。臣以為,為今之計,當先破叛軍,叛軍敗,則長安必定無事。”
劉符沉吟片刻,“此言有理,不如先破叛軍,斷了他們的念想,釜底抽薪。”他環視眾人,“誰能出征,為我平叛?”
眾將自然爭先出列,劉符在眾人之間看了一圈,正計較間,王晟也出列道:“臣隻需一萬人,必破此賊。”
劉符驚訝,“一萬?”這個數字從王晟口中說出來,讓他多少有些意外。
王晟侃侃道:“此賊易破。當留大軍圍上黨,上黨破城隻在旦夕,若教趙王看出端倪,用以激勵士卒,其必負隅頑抗,又要遷延時日。”
“那一萬人也太少了點。”要不是了解王晟,朱成幾乎都要以為他在說大話,不贊成道,“若是王上去,一萬人足夠了。要按丞相的打法……一萬人怎麽也有點少吧。”
劉豪在後麵扯了扯他袖子,朱成口快於心,這時候才意識到方才這話說得有些不妥,撓撓頭沒再吭聲。經過這次的伐趙一戰,眾將對王晟的用兵之道多少也已熟悉,朱成這話除去不好聽外,倒也並無錯誤。
王晟也不在意,對劉符道:“臣非妄言,其因有五。”
“其一,劉易之遷徙隴西,於今不過兩年,至於諸多大族,則不足兩年。如今其趁王上圍困上黨、難以抽身之際舉旗而作,必是倉促起兵,無粟米之積、武庫之備,不足成軍。其二,如軍報中所言,五萬人中多是世家族人,老幼不齊,平日不事生產,遑論其他,其雖有累萬之數,多為虛張聲勢。其三,劉易之欲窺神器,大族欲借其手而復起,二者各取所需,因利而聚,此臣所謂之‘軍之最下者’,雖一時嘯聚,久後必散。其四,方今我大雍境內百姓安居,人心效順,並無不臣之心,彼振臂一呼,自以為能得天下響應,何其妄也。其不過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雖起數萬之眾,覆敗已定於其始也。其五,天水城堅,難以攻破,即刻發兵,大軍一至,與天水守軍內外夾攻,取勝必速。”
“必欲破賊,當先發書於安定等郡,命其發援兵以牽製叛軍,稍解天水之圍;遣輕騎急行,賊必以前軍迎戰,此一戰先挫前軍銳氣,其後軍必一觸即潰。此烏合之眾,一勝則士氣大振,一敗則一蹶不振,但有一敗,則必不復勝;而後曉諭兵士,善加安撫,分而化之,使彼無戰心。如此,則二十日之內,必能破賊,以囚車收此狂悖之徒,送往長安,以警心懷異誌者,使其不敢妄動。”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好!”劉符胸膽開張,一拍案道:“就給你一萬人,破賊後即回長安。”他轉向朱成,“你為前鋒,凡大小軍務,皆取丞相進止,不可有違。”
王晟方才那一番話,聽得眾人汗毛直豎,朱成也覺胸襟大暢,高聲道:“臣領命!”
“傳令!”劉符站起身,“點精騎一萬,即刻發兵平叛。叛軍一應將領,必生致之。”
王晟慨然為諾道,“臣定不辱命。”
言罷,他轉身欲走,劉符卻叫住他,“丞相且慢,隨我至後帳中。”
眾將見劉符神情嚴肅,以為他對王晟有所密囑,待他二人進入後帳之後,便各自散了。他們卻不知道,軍帳方一落下,劉符就神情一變,眼巴巴地看著王晟道:“景桓,你要走啦……”
這基本上是一句廢話,但王晟一笑,也點點頭,答道:“臣為王上平叛。”
劉符總覺得王晟答應他之後,他應該幹點什麽,但真讓他幹點什麽,似乎又頗為躊躇。他盯著王晟,朝著他走近一步,“劉易之雖然草包,但畢竟有五萬人,景桓萬不可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