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拔原武,斬臣、鎮等。
秋十月,西南夷寇益州郡,遣武威將軍劉尚討之。
越嶲太守任貴謀叛,十二月,劉尚襲貴,誅之。
是歲,復置函穀關都尉。
二十年夏四月庚辰,大司徒戴涉下獄死。
大司空竇融免。
劉秀一步步地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收縮著權利,掌控著一切。
他並不弄高祖那套漢室在功臣就在的那一套,而是刻意防範著功臣。
榮華富貴?
可以。
大傢夥跟著我賣了命才打下江山來的,當然可以。
不夠啊?
還要一起治天下?
不好意思啊。
來啊,大刀伺候。
功勳們雖覺得有點失落,但細想想還是小命和長久的富貴要緊,一個個都往下縮。
因此還不至於鬧出像高祖時功臣不得好死的怪圈,但也不是人人都能看得開的。
大司徒這位置實在太有誘惑力了,於是劉秀毫不客氣地挨個打壓。
伏湛因事罷官,韓歆因剛直去位,又被逼自殺,歐陽歙、戴涉皆因罪下獄而死。
到了這會,郭聖通不免慶幸起來。
幸好前世劉疆的太子太傅沒接這大司徒,否則下場更強。
可她想的明白,有什麽用?
六月庚寅,劉秀任廣漢太守蔡茂為大司徒,太僕朱浮為大司空。
壬辰,左中郎將劉隆為驃騎將軍,行大司馬事。
二十一年春正月,武威將軍劉尚破益州夷,平之。
夏四月,安定屬國胡叛,屯聚青山,遣將兵長史陳??9討平之。
秋,鮮卑寇遼東,遼東太守祭肜大破之。
小打小鬧的反叛聽的多了,郭聖通也習慣了。
但仍是覺得糟心,說不出來的糟心。
身居高位者的一舉一動,實在是牽連無辜百姓。
倘若平帝能爭氣點,哪還有這些七七八八的亂事?
建武二十二年冬十月壬子,大司空朱浮免。
癸醜,光祿勛杜林為大司空。
二十三年春正月,南郡蠻叛,遣武威將軍劉尚討破之,徙其種人於江夏。
夏五月丁卯,大司徒蔡茂薨。
秋八月丙戌,大司空杜林薨。
九月辛未,陳留太守玉況為大司徒。
冬十月丙申,太僕張純為大司空。
郭聖通聽這些消息也已經聽麻木了。
倒是二十四年冬十月,匈奴薁鞬日逐王比自立為南單於,於是分為南、北匈奴的消息讓她震驚了半晌。
匈奴內亂自然再好不過了,誰願意見天打仗?
即便是孝武帝應該也是不願意的。
因為,那是人。
是漢室子民。
郭聖通吸了口氣,又長長地吐出。
日子一天天平穩地往前滑去,她看著劉秀嚴苛宗室諸王及外戚,看著他擴大尚書台的權力,來削弱三公的權威,看著他廢除了執掌地方兵權的郡國都尉,以後又罷輕車、騎士、材官及樓船士等,她看著他一步步的,不慌不忙地集中權力,鞏固統治。
直到建武二十六年初作壽陵,將作大匠竇融上言園陵廣袤,無慮所用。
劉秀並不喜歡身後事辦得鋪張奢靡,因言“古者帝王之葬,皆陶人瓦器,木車茅馬,使後世之人不知其處。
太宗識終始之義,景帝能述遵孝道,遭天下反覆,而霸陵獨完受其福,豈不美哉!
今所製地不過二三頃,無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
他回去後還和郭聖通感慨:“是一卷竹蓆裹屍,還是六國雄兵陪葬,有什麽區別呢?
不如給疆兒多留下家財,才是我這個當父親的本分。”
說著說著,卻見郭聖通始終沒有反應。
正奇怪要拉她時,忽見她的眼淚啪嗒就往下落。
他立時哭笑不得:“這是幹什麽?隻是修,修就得好幾年。
再說了,又不是修好了我就得躺進去。”
她還是哭。
哭的迴腸盪氣。
他手足無措,隻能抱著她哄:“是,我是大了你十幾歲,但也沒事啊。
我去了不還有疆——”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郭聖通哽咽著打斷了:“不……不許……”
這一世,怎麽就這麽匆匆呢?
一晃,他竟然五十有六了,而她也有四十歲了。
真是太匆匆啊,太匆匆。
而偏偏他還不像從前的皇帝般追求長生不老,他對生死看的太透徹,覺得死了就是死了,沒有什麽必要好留戀的了。
但是,她怕。
她真的怕。
還會有來生嗎?
他們還會相遇嗎?
真的,她真的對前世釋懷了,
哪有人能做到十全十美?待誰都一點都不虧欠?
她就全然沒有對不起劉秀的嗎?
自然也是有的。
而命運,在愚弄過她一回後,給了她一次全新的人生。
原來,當初隻要多走那麽不經意的一步,命運就能天翻地覆。
可是,在此之前,誰能知道?誰能知道?
她抽泣著搖頭:“不許說……不許說這些不吉利的話……我要你萬壽無疆……”
他不懂她磅礴的情緒從何而來,但著實覺得窩心。
想想當初在真定王宮見到她時,她那般不願意嫁給他。
以致於他出征後,她來封信隻字都不問他怎麽樣了,隻說正事。
幸好,後來越來越好。
他們有了疆兒,有了輔兒,有了康兒,又有了鸞兒。
他想像不出來,生命還能完整幸福到什麽樣子。
所以,他真的不懼怕死亡。
這一輩子足夠了。
哪怕沒有來生,也夠了。
可她這麽一哭,哭的他心裏酸的不行,當即說不出話來了。
半晌才連連點頭道好。
此後,天子將政務分攤了一大半給太子劉疆,把更多的時間用來陪伴皇後。
中元二年,二月初四,皇後郭氏薨於長秋宮。
二月初五,帝崩於南宮前殿,年六十二。
遺詔曰:“朕無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製度,務從約省。刺史、二千石長吏皆無離城郭,無遣吏及因郵奏。”
後漢書在論及這位開國皇帝時贊曰:“炎正中微,大盜移國。
九縣飆回,三精霧塞。
人厭yin詐,神思反德。
光武誕命,靈貺自甄。
沉幾先物,深略緯文。
尋、邑百萬,貔虎為群。
長轂雷野,高鋒彗雲。
英威既振,新都**。
虔劉庸、代,紛紜梁、趙。
三河未澄,四關重擾。
神旌乃顧,遞行天討。
金湯失險,車書共道。
靈慶既啟,人謀鹹贊。
明明廟謨,赳赳雄斷。
於赫有命,係隆我漢。”
充分肯定了這位偃武修文,勵精圖治的開國皇帝,至於郭聖通後世史學家總要提一句貌美。
秋十月,西南夷寇益州郡,遣武威將軍劉尚討之。
越嶲太守任貴謀叛,十二月,劉尚襲貴,誅之。
是歲,復置函穀關都尉。
二十年夏四月庚辰,大司徒戴涉下獄死。
大司空竇融免。
劉秀一步步地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收縮著權利,掌控著一切。
他並不弄高祖那套漢室在功臣就在的那一套,而是刻意防範著功臣。
榮華富貴?
可以。
大傢夥跟著我賣了命才打下江山來的,當然可以。
不夠啊?
還要一起治天下?
不好意思啊。
來啊,大刀伺候。
功勳們雖覺得有點失落,但細想想還是小命和長久的富貴要緊,一個個都往下縮。
因此還不至於鬧出像高祖時功臣不得好死的怪圈,但也不是人人都能看得開的。
大司徒這位置實在太有誘惑力了,於是劉秀毫不客氣地挨個打壓。
伏湛因事罷官,韓歆因剛直去位,又被逼自殺,歐陽歙、戴涉皆因罪下獄而死。
到了這會,郭聖通不免慶幸起來。
幸好前世劉疆的太子太傅沒接這大司徒,否則下場更強。
可她想的明白,有什麽用?
六月庚寅,劉秀任廣漢太守蔡茂為大司徒,太僕朱浮為大司空。
壬辰,左中郎將劉隆為驃騎將軍,行大司馬事。
二十一年春正月,武威將軍劉尚破益州夷,平之。
夏四月,安定屬國胡叛,屯聚青山,遣將兵長史陳??9討平之。
秋,鮮卑寇遼東,遼東太守祭肜大破之。
小打小鬧的反叛聽的多了,郭聖通也習慣了。
但仍是覺得糟心,說不出來的糟心。
身居高位者的一舉一動,實在是牽連無辜百姓。
倘若平帝能爭氣點,哪還有這些七七八八的亂事?
建武二十二年冬十月壬子,大司空朱浮免。
癸醜,光祿勛杜林為大司空。
二十三年春正月,南郡蠻叛,遣武威將軍劉尚討破之,徙其種人於江夏。
夏五月丁卯,大司徒蔡茂薨。
秋八月丙戌,大司空杜林薨。
九月辛未,陳留太守玉況為大司徒。
冬十月丙申,太僕張純為大司空。
郭聖通聽這些消息也已經聽麻木了。
倒是二十四年冬十月,匈奴薁鞬日逐王比自立為南單於,於是分為南、北匈奴的消息讓她震驚了半晌。
匈奴內亂自然再好不過了,誰願意見天打仗?
即便是孝武帝應該也是不願意的。
因為,那是人。
是漢室子民。
郭聖通吸了口氣,又長長地吐出。
日子一天天平穩地往前滑去,她看著劉秀嚴苛宗室諸王及外戚,看著他擴大尚書台的權力,來削弱三公的權威,看著他廢除了執掌地方兵權的郡國都尉,以後又罷輕車、騎士、材官及樓船士等,她看著他一步步的,不慌不忙地集中權力,鞏固統治。
直到建武二十六年初作壽陵,將作大匠竇融上言園陵廣袤,無慮所用。
劉秀並不喜歡身後事辦得鋪張奢靡,因言“古者帝王之葬,皆陶人瓦器,木車茅馬,使後世之人不知其處。
太宗識終始之義,景帝能述遵孝道,遭天下反覆,而霸陵獨完受其福,豈不美哉!
今所製地不過二三頃,無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
他回去後還和郭聖通感慨:“是一卷竹蓆裹屍,還是六國雄兵陪葬,有什麽區別呢?
不如給疆兒多留下家財,才是我這個當父親的本分。”
說著說著,卻見郭聖通始終沒有反應。
正奇怪要拉她時,忽見她的眼淚啪嗒就往下落。
他立時哭笑不得:“這是幹什麽?隻是修,修就得好幾年。
再說了,又不是修好了我就得躺進去。”
她還是哭。
哭的迴腸盪氣。
他手足無措,隻能抱著她哄:“是,我是大了你十幾歲,但也沒事啊。
我去了不還有疆——”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郭聖通哽咽著打斷了:“不……不許……”
這一世,怎麽就這麽匆匆呢?
一晃,他竟然五十有六了,而她也有四十歲了。
真是太匆匆啊,太匆匆。
而偏偏他還不像從前的皇帝般追求長生不老,他對生死看的太透徹,覺得死了就是死了,沒有什麽必要好留戀的了。
但是,她怕。
她真的怕。
還會有來生嗎?
他們還會相遇嗎?
真的,她真的對前世釋懷了,
哪有人能做到十全十美?待誰都一點都不虧欠?
她就全然沒有對不起劉秀的嗎?
自然也是有的。
而命運,在愚弄過她一回後,給了她一次全新的人生。
原來,當初隻要多走那麽不經意的一步,命運就能天翻地覆。
可是,在此之前,誰能知道?誰能知道?
她抽泣著搖頭:“不許說……不許說這些不吉利的話……我要你萬壽無疆……”
他不懂她磅礴的情緒從何而來,但著實覺得窩心。
想想當初在真定王宮見到她時,她那般不願意嫁給他。
以致於他出征後,她來封信隻字都不問他怎麽樣了,隻說正事。
幸好,後來越來越好。
他們有了疆兒,有了輔兒,有了康兒,又有了鸞兒。
他想像不出來,生命還能完整幸福到什麽樣子。
所以,他真的不懼怕死亡。
這一輩子足夠了。
哪怕沒有來生,也夠了。
可她這麽一哭,哭的他心裏酸的不行,當即說不出話來了。
半晌才連連點頭道好。
此後,天子將政務分攤了一大半給太子劉疆,把更多的時間用來陪伴皇後。
中元二年,二月初四,皇後郭氏薨於長秋宮。
二月初五,帝崩於南宮前殿,年六十二。
遺詔曰:“朕無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製度,務從約省。刺史、二千石長吏皆無離城郭,無遣吏及因郵奏。”
後漢書在論及這位開國皇帝時贊曰:“炎正中微,大盜移國。
九縣飆回,三精霧塞。
人厭yin詐,神思反德。
光武誕命,靈貺自甄。
沉幾先物,深略緯文。
尋、邑百萬,貔虎為群。
長轂雷野,高鋒彗雲。
英威既振,新都**。
虔劉庸、代,紛紜梁、趙。
三河未澄,四關重擾。
神旌乃顧,遞行天討。
金湯失險,車書共道。
靈慶既啟,人謀鹹贊。
明明廟謨,赳赳雄斷。
於赫有命,係隆我漢。”
充分肯定了這位偃武修文,勵精圖治的開國皇帝,至於郭聖通後世史學家總要提一句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