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寧平長公主進宮說與皇後,陛下又深知李通秉性才放其歸南陽。
李通走後,連著給賈復來了幾封信。
說陛下以柔治天下,心性寬仁。
如若賈復肯以功臣之身激流勇退,可保家族百年煊赫。
賈復雖是武將,卻是儒生出身。
李通說的道理他都懂,隻是身居高位代表的並不是一個人一家人的利益。
他說要退,無數人慌忙來勸阻。
這次年節,他拒絕一切拜訪,窩在府中一遍又一遍地寫請辭奏章。
卻不妨開年之後他呈上奏章後,陛下並不批回,而是直接下詔封他為膠東侯,食邑鬱秩、壯武、下密、即墨、梃、觀陽六縣。
詔書一下,群臣譁然,都道他賈復聖寵正隆。
他知道陛下留他和李通都是真留,可他思來想去還是決意再次請辭。
太史公曾言:“……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這話真似是專為開國功臣說的。
高祖時忌憚功臣們,逼的諸異性王不是起兵被殺就是被廢殺,功高蓋世如韓信都逃脫不了誅滅三族的結局。
鴻門宴上捨身護主的樊噲若不是因陳平保護和逢著高祖逝世,想必也逃脫不了身死族滅。
而陛下和善,深信柔能克剛,弱能製勝。
赤眉降後,陛下令馮異趁勢入關中。
有人密報與陛下,言馮異專製關中,斬長安令,威權至重,百姓歸心,號為“鹹陽王”。
陛下聞之,並不像霸王待範增自此就生了猜忌之心,而是叫把密信帶與馮異看。
馮異慌忙上書:“臣本諸生,遭遇受命之會,充備行伍,過蒙恩私,位大將,爵通侯,受任方麵,以立微功,皆自國家謀慮,愚臣無所能及。
臣伏自思惟:以詔來戰攻,每輒如意;時以私心斷決,未嚐不有悔。
國家獨見之明,久而益遠,乃知‘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當兵革始起,擾攘之時,豪傑競逐,迷惑千數。
臣以遭遇,託身聖明,在傾危溷餚之中,尚不敢過差,而況天下平定,上尊下卑,而臣爵位所蒙,巍巍不測乎?
誠冀以謹來,遂自終始。
見所示臣章,戰慄怖懼。
伏念明主知臣愚性,固敢因緣自陳。”
陛下見信後立時回道:“……將軍之於國家,義為君臣,恩猶父子。
何嫌何疑,而有懼意?”
其後果用之不疑,令馮異繼續南征北戰。
去歲冬十一月戊寅,吳漢、臧宮與公孫述戰於成都,大破後吳漢屠成都,夷述宗族及延岑等。
陛下聞信後,回護吳漢並不加罪於他,反倒責備劉尚沒有盡到勸阻的指責。
賈復相信他若真留在朝中,陛下也不會見疑於他。
但他仍是要固辭之。
有風吹來,稍去寒氣,拂落庭中鬆柏枝頭上的雪團,簌簌而下。
忽有一陣冷香幽幽而來,賈復抬眸望去,但見三五宮人抱了梅花瓶自那邊廊下而來。
見了他來,忙俯身見禮。
賈復點了點頭,並未說話。
等到殿內由宮人脫去狐毛披風時,他拉住趙昌海低聲問道:“陛下今日心情不暢?”
趙昌海眸中閃過訝然,卻並未瞞他,慡快認了:“也不知怎了,陛下是有些煩躁,都摔杯子罵了人。”
陛下涵養極佳,逢大事都不怎麽動怒。
摔杯子罵人,那已經是動了大怒了。
賈復頷首,表示心裏有數了,抬腳大步進了殿內。
寬敞明亮的殿內宮燈常明,寂靜無聲。
劉秀正俯首案間批覆奏章,聽了腳步聲也不問是誰,更不停筆,隻道:“來了?”
賈復躬身欲行禮,就聽劉秀又道:“君文,坐朕跟前來……”
賈復便碎步上前,坐在了劉秀下首,等著垂詢。
劉秀很快便批完了手中的奏章,抬起頭來:“有人跟你透風來是怎麽的?頭一次到朕跟前這麽規矩老實。”
他語中帶笑,但賈復想殿外的趙昌海想必額頭上都漫起一層冷汗了。
歷朝歷代,無論是什麽樣的皇帝,都無法容忍黃門和外臣串連,此乃大忌。
賈復笑了笑,不慌不忙地道:“臣見宮人把梅花瓶都抱了出來,就知道陛下隻怕心下煩悶。”
皇後懷孕後,陛下唯恐薰香不利胎兒,使宮人采四時之花熏殿。
後入冬後天氣寒冷,皇後不便外出,便留在了長秋宮中養身。
但陛下仍保留了用梅花鮮果熏殿的習慣,今日突地叫人挪走想比是心下不快。
可朝中近來沒有什麽大事,隻怕還是為私事所擾。
所以賈復並不追著要為陛下分憂,話到這裏也就作了罷。
劉秀聞言落拓一笑:“你這人啊,真是七竅玲瓏心。”
他今日一起來就覺得心下惶惶,仿佛要發生什麽大事似的。
極力引著自己不往這上麵想,卻仍是不管用。
這一天止不住地往殿外望,自己也不知等些什麽。
又打發了人去長秋宮問皇後好不好,回話說馬荻正陪著皇後說話,逗的皇後笑聲不斷。
嶽母說過,孕婦最怕的就是感懷憋氣,傷了孩子又傷了自己。
他為此特意吩咐馬荻入宮,如今看來效果果然不錯。
隻是,到底哪不對勁呢?
他深吸了口氣,望向賈復:“又來和朕請辭?”
還不等賈復點頭,他便斷然拒絕:“朕知卿心,卿也該知朕心才是。”
賈復笑了笑,拱手道:“臣知道陛下對臣再信任不過,隻是如今天下大定,臣也該放馬南山,好好陪陪內子兒女了。”
劉秀瞪他:“才多大年紀,就想享清福?”
賈復還是笑,“臣本就胸無大誌,久在朝堂隻覺得身心俱疲。”
劉秀慢慢擱了手中的筆:“朕明白你的顧慮,也明白你是為了讓我們君臣能相伴始終。
隻是,朕是真想你再多幫朕幾年。”
賈復不為所動,依舊堅持:“江山代有才人出,太學中學成的儒士已可為陛下所用了。”
劉秀見他如此執拗,隻得長嘆一聲:“那便如卿所願,去左右二將軍,免卿職。
但須進特進……”
他見賈復還欲爭執,便蹙眉道:“漢家自有製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
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這番話是孝宣帝從前訓誡太子劉奭的,說的是漢家治天下名儒實法。
如今劉秀重提此話,是在提醒賈復剛學成的儒士循規蹈矩、固守成規還不適合治國。
他是真希望賈復能再幫他幾年。
賈復心知推脫不了,又感動於陛下的由衷信任,當下到底痛快行禮謝恩:“臣謝陛下隆恩。”
劉秀唔了一聲,笑意浮現出來,滿意地道:“君文啊,朕是真需要你,就再辛苦你幾年。”
李通走後,連著給賈復來了幾封信。
說陛下以柔治天下,心性寬仁。
如若賈復肯以功臣之身激流勇退,可保家族百年煊赫。
賈復雖是武將,卻是儒生出身。
李通說的道理他都懂,隻是身居高位代表的並不是一個人一家人的利益。
他說要退,無數人慌忙來勸阻。
這次年節,他拒絕一切拜訪,窩在府中一遍又一遍地寫請辭奏章。
卻不妨開年之後他呈上奏章後,陛下並不批回,而是直接下詔封他為膠東侯,食邑鬱秩、壯武、下密、即墨、梃、觀陽六縣。
詔書一下,群臣譁然,都道他賈復聖寵正隆。
他知道陛下留他和李通都是真留,可他思來想去還是決意再次請辭。
太史公曾言:“……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這話真似是專為開國功臣說的。
高祖時忌憚功臣們,逼的諸異性王不是起兵被殺就是被廢殺,功高蓋世如韓信都逃脫不了誅滅三族的結局。
鴻門宴上捨身護主的樊噲若不是因陳平保護和逢著高祖逝世,想必也逃脫不了身死族滅。
而陛下和善,深信柔能克剛,弱能製勝。
赤眉降後,陛下令馮異趁勢入關中。
有人密報與陛下,言馮異專製關中,斬長安令,威權至重,百姓歸心,號為“鹹陽王”。
陛下聞之,並不像霸王待範增自此就生了猜忌之心,而是叫把密信帶與馮異看。
馮異慌忙上書:“臣本諸生,遭遇受命之會,充備行伍,過蒙恩私,位大將,爵通侯,受任方麵,以立微功,皆自國家謀慮,愚臣無所能及。
臣伏自思惟:以詔來戰攻,每輒如意;時以私心斷決,未嚐不有悔。
國家獨見之明,久而益遠,乃知‘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當兵革始起,擾攘之時,豪傑競逐,迷惑千數。
臣以遭遇,託身聖明,在傾危溷餚之中,尚不敢過差,而況天下平定,上尊下卑,而臣爵位所蒙,巍巍不測乎?
誠冀以謹來,遂自終始。
見所示臣章,戰慄怖懼。
伏念明主知臣愚性,固敢因緣自陳。”
陛下見信後立時回道:“……將軍之於國家,義為君臣,恩猶父子。
何嫌何疑,而有懼意?”
其後果用之不疑,令馮異繼續南征北戰。
去歲冬十一月戊寅,吳漢、臧宮與公孫述戰於成都,大破後吳漢屠成都,夷述宗族及延岑等。
陛下聞信後,回護吳漢並不加罪於他,反倒責備劉尚沒有盡到勸阻的指責。
賈復相信他若真留在朝中,陛下也不會見疑於他。
但他仍是要固辭之。
有風吹來,稍去寒氣,拂落庭中鬆柏枝頭上的雪團,簌簌而下。
忽有一陣冷香幽幽而來,賈復抬眸望去,但見三五宮人抱了梅花瓶自那邊廊下而來。
見了他來,忙俯身見禮。
賈復點了點頭,並未說話。
等到殿內由宮人脫去狐毛披風時,他拉住趙昌海低聲問道:“陛下今日心情不暢?”
趙昌海眸中閃過訝然,卻並未瞞他,慡快認了:“也不知怎了,陛下是有些煩躁,都摔杯子罵了人。”
陛下涵養極佳,逢大事都不怎麽動怒。
摔杯子罵人,那已經是動了大怒了。
賈復頷首,表示心裏有數了,抬腳大步進了殿內。
寬敞明亮的殿內宮燈常明,寂靜無聲。
劉秀正俯首案間批覆奏章,聽了腳步聲也不問是誰,更不停筆,隻道:“來了?”
賈復躬身欲行禮,就聽劉秀又道:“君文,坐朕跟前來……”
賈復便碎步上前,坐在了劉秀下首,等著垂詢。
劉秀很快便批完了手中的奏章,抬起頭來:“有人跟你透風來是怎麽的?頭一次到朕跟前這麽規矩老實。”
他語中帶笑,但賈復想殿外的趙昌海想必額頭上都漫起一層冷汗了。
歷朝歷代,無論是什麽樣的皇帝,都無法容忍黃門和外臣串連,此乃大忌。
賈復笑了笑,不慌不忙地道:“臣見宮人把梅花瓶都抱了出來,就知道陛下隻怕心下煩悶。”
皇後懷孕後,陛下唯恐薰香不利胎兒,使宮人采四時之花熏殿。
後入冬後天氣寒冷,皇後不便外出,便留在了長秋宮中養身。
但陛下仍保留了用梅花鮮果熏殿的習慣,今日突地叫人挪走想比是心下不快。
可朝中近來沒有什麽大事,隻怕還是為私事所擾。
所以賈復並不追著要為陛下分憂,話到這裏也就作了罷。
劉秀聞言落拓一笑:“你這人啊,真是七竅玲瓏心。”
他今日一起來就覺得心下惶惶,仿佛要發生什麽大事似的。
極力引著自己不往這上麵想,卻仍是不管用。
這一天止不住地往殿外望,自己也不知等些什麽。
又打發了人去長秋宮問皇後好不好,回話說馬荻正陪著皇後說話,逗的皇後笑聲不斷。
嶽母說過,孕婦最怕的就是感懷憋氣,傷了孩子又傷了自己。
他為此特意吩咐馬荻入宮,如今看來效果果然不錯。
隻是,到底哪不對勁呢?
他深吸了口氣,望向賈復:“又來和朕請辭?”
還不等賈復點頭,他便斷然拒絕:“朕知卿心,卿也該知朕心才是。”
賈復笑了笑,拱手道:“臣知道陛下對臣再信任不過,隻是如今天下大定,臣也該放馬南山,好好陪陪內子兒女了。”
劉秀瞪他:“才多大年紀,就想享清福?”
賈復還是笑,“臣本就胸無大誌,久在朝堂隻覺得身心俱疲。”
劉秀慢慢擱了手中的筆:“朕明白你的顧慮,也明白你是為了讓我們君臣能相伴始終。
隻是,朕是真想你再多幫朕幾年。”
賈復不為所動,依舊堅持:“江山代有才人出,太學中學成的儒士已可為陛下所用了。”
劉秀見他如此執拗,隻得長嘆一聲:“那便如卿所願,去左右二將軍,免卿職。
但須進特進……”
他見賈復還欲爭執,便蹙眉道:“漢家自有製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
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這番話是孝宣帝從前訓誡太子劉奭的,說的是漢家治天下名儒實法。
如今劉秀重提此話,是在提醒賈復剛學成的儒士循規蹈矩、固守成規還不適合治國。
他是真希望賈復能再幫他幾年。
賈復心知推脫不了,又感動於陛下的由衷信任,當下到底痛快行禮謝恩:“臣謝陛下隆恩。”
劉秀唔了一聲,笑意浮現出來,滿意地道:“君文啊,朕是真需要你,就再辛苦你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