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什麽?”


    在直播的攝像頭轉向一個火箭的時候。


    眾人都被震驚住了。


    大,太大了。


    巨大無比。


    不隻是直播間的人震驚,就是早有準備的楊竹海和楊糯米都震驚的無法言說。


    “這太大。”


    楊竹海看向陪同的天舟人。


    對方露出職業微笑。


    “這是我們正在實驗的巨型火箭。”


    “是來為登陸月球服務的。”


    “這是實驗型火箭。”


    “直徑10.6米,高80米。”


    “目前實驗失敗八次,成功一次。”


    “距離最後定型還很遠。”


    “而且配套的貨運飛船,載人飛船,綜合性飛船,都還沒有研究成功。”


    “而且我們有意打造一款配套的航天飛機類型可重複性飛船。”


    “用來運貨物,用來運燃料,甚至等到技術成熟後,用來運人。”


    “所以光配套,我們可能就要研究六個類型的飛船。”


    “這是一個比較長遠的目標。”


    “火箭隻是一個開始而已。”


    載人飛船的難度,是非常大的。


    而且越大越難。


    越大需要解決的問題越多。


    比如越大,再入大氣的動能越大,隻靠減速傘,已經很難有效完成減速。


    這就需要設計更複雜的減速功能。


    這是設計航天飛機的初衷之一,它可以有效完成減速和回收。


    這些配套的研究,將會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一開始這大玩意,隻能作為貨運來用。


    等到真正能夠用來運人了,不知道等到猴年馬月了。


    但是楊竹海和楊糯米不知道啊。


    他們隻覺得這火箭也太大了。


    這能運多少東西啊。


    “用這火箭,豈不是一次就能運一個空間站上去?”


    “如果運旅館,那就是直徑十米的旅館啊,那得住多少人。”


    “這是用來進行月球移民的吧?”


    “現在的航天活動根本用不上。”


    “等到可以開足馬力用上的時候,不知道多少年以後了。”


    楊糯米異想天開。


    “這火箭不會是用來建造,那種可以旋轉產生人工重力的大空間站吧。”


    “有了人工重力,那航天員是不是就可以長久駐留空間了?”


    “如果我用來進行火星登陸,是不是更好?”


    你別說,她的想法不是一點道理沒有的,相反,還很有道理。


    天舟的人詫異了一下,想了想。


    “你這想法,我記下了,回去就和我們的同事說一下。”


    “也許巨型火箭研究成功後,我們有更多的事情來做。”


    “如果這種長途移民飛船真的實用的話,未來的火星,金星,水星探測,可能會舒適很多。”


    “我們人類,長久進行無重力生活,會造成航天病。”


    “在回到地麵的時候,會很危險。”


    “如果旋轉人工重力係統能夠實現,則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這對我們長時間進行太空駐留很重要。”


    “這會成為我們建造太空工廠的重要支撐。”


    直播間的人。


    “越來越過分了,他還真認真想了。”


    “不會吧,不會太空時代真的要來臨了吧。”


    “太空工廠都整上來了,越說越離譜了。”


    “我感覺最適合建造工廠的地方應該是在月球,地球不合適。”


    “太空工廠應該主要為太空探索服務,比如將製造太空飛船的工廠搬到月球,我們就可以大規模製造宇宙飛船了,這樣比從藍星上運過去,要便宜的多。”


    “等到太空電梯製造出來了,藍星上空的太空工廠才有意義。”


    “關鍵是不往回運貨,怎麽產生利潤啊,沒有利潤,新的大航海動力在哪裏?怎麽支持它持續發展。”


    “大家不要忘了,大航海的發生根本原因是利益,沒有利益,誰會如此投入?”


    “利益的話,我感覺核聚變燃料氦3,會是重要的利益點。”


    “隻要核聚變技術獲得突破,人類的核聚變燃料需求,就會爆發式增長,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到來,讓我們對電能的需求越來越高,氦3將是未來的重要支持。”


    “另外月背的低溫,是超導體的完美應用場景,如果建成超導算力中心,對科學探索的重要性,將會是無比巨大的。”


    “另外,月球還有用之不竭的太陽能,正好為算力中心供電。”


    “再把機器人技術投放在月球,雙方賦能,可以為月球開發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雖然帶回來成本高昂,但是我們人類可以出去啊。”


    “當我們走出地球時,每一艘宇宙飛船都是天文數字的財富。”


    “是啊,如果人類走出藍星那,那藍星外創造的一切,都將是難以估量的財富。”


    “尤其是在太空競爭下,地外造物帶來的利潤是會非常驚人的。”


    “這一切的前提是,月球工廠的建立。”


    “我不認為天舟有可能做到。”


    “是不是傻,天舟還在搞太空旅遊啊,這是一個細水長流的事情。”


    “我是說如果啊,如果核聚變真的成了,天舟每年從月球運回十噸氦3,值多少錢?”


    “應該值600億美金左右吧。”


    “這些錢夠不夠天舟用來持續投入?”


    “應該夠吧。”


    “但是前期投入太大啊,在月球建造工廠,成本可能超過萬億美金。”


    “完全得不償失。”


    “蠢,一旦占據氦3最豐富的地區,它可以開發幾百年,前期投入是大,但是後期利潤更大啊。”


    “我打個岔,你們預估的成本是現在的成本。”


    “人家天舟登月,然後開始建設,這已經是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後的事情了。”


    “未來我們可能紅警基地車都造出來了,隻要把基地車發射過去,就不用管了,人家可以自己發展。”


    “你們認為的不可能,可能在未來是很簡單的技術。”


    “你們看現在的3d打印技術多猛,未來十年,可能萬物都可打印了。”


    “再帶個機器人,人家自己組裝自己。”


    “這種事情如果真的可以實現,那可就是倍增效應了。”


    “什麽問題解決不了?成本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低非常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開局:我媳婦188會太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刀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刀鋒並收藏四合院開局:我媳婦188會太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