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觀世音菩薩”的話,“阿彌陀佛”不由得眉頭一皺。
祂愈發感覺到“觀世音菩薩”有問題,不像是以前的樣子。
現在回想起來,從孫悟空離開西方“極樂世界”的那一刻起,“觀世音菩薩”的表現就一直比較奇怪。
之前離開西方“極樂世界”前往中央“娑婆世界”,也沒有跟“阿彌陀佛”打聲招呼,完全是擅自行動。
雖然“觀世音菩薩”在佛教之中也是獨當一麵的至高神,但是不管是從家庭關係還是從屬關係,搞這麽大的事情之前,祂正常來說還是會提前知會“阿彌陀佛”一聲。
今天的“觀世音菩薩”肯定不正常!
於是“阿彌陀佛”悄悄地向“大勢至菩薩”確認,“不眴今天是不是有些不對勁?你有何發現?”
“大勢至菩薩”這才趕緊把今天所有的異常情況都告訴對方,主要就是“觀世音菩薩”分身在中央“娑婆世界”變節的事情。
兩人私下一合計,頓時得出一個可怕的結論——“觀世音菩薩”被何洛控製了!
剛才把祂傳送進中央“娑婆世界”的那束白光,很顯然來自於瘋狂樂園。
因為隻有這種可能性,祂才能如此輕鬆地進駐中央“娑婆世界”,拿下敘事所有權。
“大勢至菩薩”意識到這一點之後,趕緊建議道:“要不要我把這個情況向諸神佛說明?免得祂們對我們有誤會。”
“阿彌陀佛”卻製止了祂,“不可!此事完全是我們的猜測,暫時沒有實證。”
“大勢至菩薩”不解道:“可是祂的所作所為明顯有問題不是嗎?”
“阿彌陀佛”看了一眼自己的二兒子尼摩太子,語重心長地說道:“在事情還未有定論之前,切莫妄下結論!”
“我們若是直接對外宣布‘觀世音菩薩’被‘若何’控製,丟人的隻能是我們‘西方三聖’!”
“再者,此言一出,不眴可就萬劫不複了……”
“你看,祂的一言一行固然可疑,但至少沒有背叛我們不是嗎?”
“而且中央‘娑婆世界’現在掌握在祂的手中,就相當於在我們的手中,對我爭奪佛主之位有利而無害!”
說到底,“阿彌陀佛”不是不知道“觀世音菩薩”的問題,而是舍不得現在這種局麵給自己帶來的好處。
相比於何洛控製“觀世音菩薩”給“阿彌陀佛”拉仇恨、搞分裂,“觀世音菩薩”掌握中央“娑婆世界”帶給“阿彌陀佛”的好處要多得多。
隻要“觀世音菩薩”不明確翻臉背叛佛教,“阿彌陀佛”就舍不得放棄這個名義上的好處。
在佛主之位的競爭者當中,“未來佛”彌勒顯然是墊底的存在,人言輕微,說話根本沒人理會。
“藥師琉璃光如來”也很尷尬,除了兩個兒子“日光菩薩”與“月光菩薩”之外,支持者甚少。
真正有競爭力的對手,隻剩下法身佛“毗盧遮那佛”一個人。
“毗盧遮那佛”除了背靠佛教密宗之外,還獲得了喬達摩?悉達多的嫡傳弟子們的支持,可以說是人脈最強。
但是隻要“毗盧遮那佛”無法入主中央“娑婆世界”,便永遠無法成為正統佛主。
久而久之,人心浮動。
喬達摩?悉達多的嫡傳弟子們作為顯宗核心,與密宗諸神佛曆來不和,危難之時尚能抱團取暖,一旦到了和平時期雙方矛盾就會凸顯。
到了那個時候,“毗盧遮那佛”能否一碗水端平,就成了大問題。
端不平,喬達摩?悉達多的嫡傳弟子們就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冷落,自然就會想要另投明主。
但是端平了也不是什麽好事,密宗諸神佛會覺得“毗盧遮那佛”喜新厭舊,為了拉攏新人而損壞老部下的利益。
說到底,教義不同的派係之間的矛盾難以彌合,就算“釋迦摩尼佛”在世的時候也搞不定。
確切地說,就算喬達摩?悉達多死而複生,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派係眾多,教義不同就是佛教的死穴!
當初佛教為了吸納更多的信徒,不惜入鄉隨俗,迎合不同文化背景的凡人,導致了這個隱患早早被埋下。
除非佛教舍得放棄現在的地盤,回歸最原始的佛教教義,才能根除這個問題。
但是真那樣做的話,佛教的實力必然嚴重受損,還不如現在這樣。
現在雖然佛教內部各派係存在爭權奪利,但至少在對外擴張上目標是一致的。
自古以來,侵略擴張是舒緩內部矛盾的最佳手段。
現有的利益不夠分配,各方無法滿足,那就把盤子做大,讓所有派係都能獲得更多好處。
一旦這樣一個勢力失去了繼續擴張的能力,內部矛盾就會被激發,並且愈演愈烈。
比如現代社會某地球的燈塔國就是如此。
當世界整體和平已久,其他國家尋求共同發展時,燈塔國國內的內部矛盾就被激化出來。
極右的白人至上保守民粹勢力,與號稱包容實則是為了獲得更多廉價勞動力的白左勢力,之間的利益不可調和。
內戰遲早要爆發!
燈塔國的上一次內戰——南北戰爭,本質上也是民粹勢力與白左的對抗,美名其曰解放黑奴,實則是白左想要爭奪民粹勢力手中的勞動力。
在佛教這邊,內部矛盾遠比地球上的燈塔國更加複雜,更加難以調和。
“阿彌陀佛”絕對不擔心喬達摩?悉達多的嫡傳弟子們會融入到密宗裏去。
“毗盧遮那佛”收留喬達摩?悉達多的嫡傳弟子們的後果,隻能是兩大派係的紛爭讓祂陷入無盡的內耗。
不得不說喬達摩?悉達多是很有手段的,祂把自己一分為三,報身佛“盧舍那佛”化身天道守護佛教,法身佛“毗盧遮那佛”管理密宗,應身佛“釋迦摩尼佛”管理顯宗並擔任佛主。
除此之外,又把顯宗劃分給“橫三世佛”管理,盡可能地調和各派係之間的矛盾。
並且在何洛橫空出世之前,佛教一直保持著擴張態勢,有足夠的利益來滿足各個派係的需求。
但是這一切隨著何洛參與的“神之八考”都變了,佛教不但失去了擴張能力,反而被壓縮了生存空間。
於是所有矛盾都在這一刻爆發出來。
祂愈發感覺到“觀世音菩薩”有問題,不像是以前的樣子。
現在回想起來,從孫悟空離開西方“極樂世界”的那一刻起,“觀世音菩薩”的表現就一直比較奇怪。
之前離開西方“極樂世界”前往中央“娑婆世界”,也沒有跟“阿彌陀佛”打聲招呼,完全是擅自行動。
雖然“觀世音菩薩”在佛教之中也是獨當一麵的至高神,但是不管是從家庭關係還是從屬關係,搞這麽大的事情之前,祂正常來說還是會提前知會“阿彌陀佛”一聲。
今天的“觀世音菩薩”肯定不正常!
於是“阿彌陀佛”悄悄地向“大勢至菩薩”確認,“不眴今天是不是有些不對勁?你有何發現?”
“大勢至菩薩”這才趕緊把今天所有的異常情況都告訴對方,主要就是“觀世音菩薩”分身在中央“娑婆世界”變節的事情。
兩人私下一合計,頓時得出一個可怕的結論——“觀世音菩薩”被何洛控製了!
剛才把祂傳送進中央“娑婆世界”的那束白光,很顯然來自於瘋狂樂園。
因為隻有這種可能性,祂才能如此輕鬆地進駐中央“娑婆世界”,拿下敘事所有權。
“大勢至菩薩”意識到這一點之後,趕緊建議道:“要不要我把這個情況向諸神佛說明?免得祂們對我們有誤會。”
“阿彌陀佛”卻製止了祂,“不可!此事完全是我們的猜測,暫時沒有實證。”
“大勢至菩薩”不解道:“可是祂的所作所為明顯有問題不是嗎?”
“阿彌陀佛”看了一眼自己的二兒子尼摩太子,語重心長地說道:“在事情還未有定論之前,切莫妄下結論!”
“我們若是直接對外宣布‘觀世音菩薩’被‘若何’控製,丟人的隻能是我們‘西方三聖’!”
“再者,此言一出,不眴可就萬劫不複了……”
“你看,祂的一言一行固然可疑,但至少沒有背叛我們不是嗎?”
“而且中央‘娑婆世界’現在掌握在祂的手中,就相當於在我們的手中,對我爭奪佛主之位有利而無害!”
說到底,“阿彌陀佛”不是不知道“觀世音菩薩”的問題,而是舍不得現在這種局麵給自己帶來的好處。
相比於何洛控製“觀世音菩薩”給“阿彌陀佛”拉仇恨、搞分裂,“觀世音菩薩”掌握中央“娑婆世界”帶給“阿彌陀佛”的好處要多得多。
隻要“觀世音菩薩”不明確翻臉背叛佛教,“阿彌陀佛”就舍不得放棄這個名義上的好處。
在佛主之位的競爭者當中,“未來佛”彌勒顯然是墊底的存在,人言輕微,說話根本沒人理會。
“藥師琉璃光如來”也很尷尬,除了兩個兒子“日光菩薩”與“月光菩薩”之外,支持者甚少。
真正有競爭力的對手,隻剩下法身佛“毗盧遮那佛”一個人。
“毗盧遮那佛”除了背靠佛教密宗之外,還獲得了喬達摩?悉達多的嫡傳弟子們的支持,可以說是人脈最強。
但是隻要“毗盧遮那佛”無法入主中央“娑婆世界”,便永遠無法成為正統佛主。
久而久之,人心浮動。
喬達摩?悉達多的嫡傳弟子們作為顯宗核心,與密宗諸神佛曆來不和,危難之時尚能抱團取暖,一旦到了和平時期雙方矛盾就會凸顯。
到了那個時候,“毗盧遮那佛”能否一碗水端平,就成了大問題。
端不平,喬達摩?悉達多的嫡傳弟子們就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冷落,自然就會想要另投明主。
但是端平了也不是什麽好事,密宗諸神佛會覺得“毗盧遮那佛”喜新厭舊,為了拉攏新人而損壞老部下的利益。
說到底,教義不同的派係之間的矛盾難以彌合,就算“釋迦摩尼佛”在世的時候也搞不定。
確切地說,就算喬達摩?悉達多死而複生,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派係眾多,教義不同就是佛教的死穴!
當初佛教為了吸納更多的信徒,不惜入鄉隨俗,迎合不同文化背景的凡人,導致了這個隱患早早被埋下。
除非佛教舍得放棄現在的地盤,回歸最原始的佛教教義,才能根除這個問題。
但是真那樣做的話,佛教的實力必然嚴重受損,還不如現在這樣。
現在雖然佛教內部各派係存在爭權奪利,但至少在對外擴張上目標是一致的。
自古以來,侵略擴張是舒緩內部矛盾的最佳手段。
現有的利益不夠分配,各方無法滿足,那就把盤子做大,讓所有派係都能獲得更多好處。
一旦這樣一個勢力失去了繼續擴張的能力,內部矛盾就會被激發,並且愈演愈烈。
比如現代社會某地球的燈塔國就是如此。
當世界整體和平已久,其他國家尋求共同發展時,燈塔國國內的內部矛盾就被激化出來。
極右的白人至上保守民粹勢力,與號稱包容實則是為了獲得更多廉價勞動力的白左勢力,之間的利益不可調和。
內戰遲早要爆發!
燈塔國的上一次內戰——南北戰爭,本質上也是民粹勢力與白左的對抗,美名其曰解放黑奴,實則是白左想要爭奪民粹勢力手中的勞動力。
在佛教這邊,內部矛盾遠比地球上的燈塔國更加複雜,更加難以調和。
“阿彌陀佛”絕對不擔心喬達摩?悉達多的嫡傳弟子們會融入到密宗裏去。
“毗盧遮那佛”收留喬達摩?悉達多的嫡傳弟子們的後果,隻能是兩大派係的紛爭讓祂陷入無盡的內耗。
不得不說喬達摩?悉達多是很有手段的,祂把自己一分為三,報身佛“盧舍那佛”化身天道守護佛教,法身佛“毗盧遮那佛”管理密宗,應身佛“釋迦摩尼佛”管理顯宗並擔任佛主。
除此之外,又把顯宗劃分給“橫三世佛”管理,盡可能地調和各派係之間的矛盾。
並且在何洛橫空出世之前,佛教一直保持著擴張態勢,有足夠的利益來滿足各個派係的需求。
但是這一切隨著何洛參與的“神之八考”都變了,佛教不但失去了擴張能力,反而被壓縮了生存空間。
於是所有矛盾都在這一刻爆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