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困局和破局
屯兵百萬!什麽!朕不是太子? 作者:烤魚加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金夏雲州梁越關,二十萬金夏大軍盤踞於此,與此同時還有十萬騎兵在馳援的路上。
西涼在丟失一州之地後,察可烈金當即調整了戰術,避免急功近利的進攻,倚靠占據的剩下一州與金夏形成對峙的局麵。
原本西涼平推式的猛攻,最後硬是被那位金夏的武安君拖成了拉鋸戰。
而這種局麵也正是白起希望看到的,因為金夏的紙麵實力說白了完全不及西涼的一半,想要在正麵戰場上取勝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也隻能是劍走偏鋒。
白起最初的急行軍突襲西涼後方,就是為了打亂西涼的進攻節奏,在西涼首尾不相照應的時候,再調集重兵將西涼大軍攔腰斬斷,趁對方還未反應過來,將一州失地奪回,接著便可以憑借流沙河和西涼維持住僵局。
西涼雖兵力強盛 ,但戰線過長,如果短時間內拿不下金夏,如此耗下去,那金夏勢必就會占據優勢,到時候甚至不用在正麵戰場上取得勝利,便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讓涼莽鐵騎盡數退兵。
原本白起的布局已經落完棋子,在白起看來就算大遼不派兵增援金夏,也已經沒有後顧之憂。
但就在五日前,一支來自大唐的軍隊突然出現在金夏的東南邊關,十萬大軍在兩日之內便拿下金夏東南的兩座關隘,這一下便是讓白起措手不及,白起如何想不通大唐為何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對金夏開戰。
畢竟大唐和西涼是死對頭,削弱西涼的實力,這對於大唐來說應該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而大唐現在做的事情,倒像是在有意幫助西涼,甚至像是兩國之間的合謀...
更讓白起心存忌憚的,其實並不是這支十萬人的大軍,而是統率這支軍隊的人...大唐淮陰侯,韓信...
如果說當今天下還有幾個人能讓白起忌憚,那韓信絕對是首屈一指的那一個。
在原本的情報中,白起得知韓信剛剛率兵平定了大唐西南的吐蕃之亂,沒想到居然現在又出現在了金夏,這簡直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正麵有涼莽鐵騎虎視眈眈,背後又有大唐淮陰侯帶著三大營在捅刀子,就算是白起也感到了空前的壓力。
畢竟這天下最讓人膽寒的軍隊莫過於西涼的涼莽鐵騎和大唐的三大營...
半月以來從未主動發起進攻的金夏大軍,在這一日天光還未亮之前,梁越關突然擂響了戰鼓。
十二萬大軍兵分三路,從流沙河三處不同的地方對西涼發起進攻,其中以率領四萬金夏大戟士的蒙恬最為勇猛。
金夏大戟士並不是騎兵,而是重甲步兵,但大戟士皆是由武者所組成,再加上尤其是善於軍陣,堪稱是能以一敵十的存在,即便是涼莽鐵騎號稱衝陣無敵,一旦被大戟士的軍陣包圍,那也是十死無生。
蒙恬此人並非是金夏的武將,而是隨白起一同來到金夏的大唐人士,聽說在從軍之前是個屢試不第的書生,不過蒙恬雖然科舉不太行,但在武道和兵法上卻是擅長,這像是老天爺明明讓你有一雙踢進世界杯的腳,你非要去打籃球。
此戰在寅時突然發起,西涼大軍完全沒料到金夏會在這個時候主動出擊,畢竟大唐的三大營已經攻下金夏兩座關隘,這個時候金夏應該更加畏戰才是。
察可烈金為了讓士兵喘口氣,這兩日還特意下令讓三分之一的士兵在營中休沐,卻是沒想到金夏大軍會突然發難,甚至是出動了金夏最為精銳的大戟士。
金夏兵分三路,實際上隻有蒙恬率領的大戟士是紮心窩子的刀,而其他兩支兵馬雖然聲勢更加浩大,但不過是是雷聲大雨點小,隻是為了分化西涼的兵力部署。
這一戰,蒙恬所率領的大戟士重創西涼近兩萬騎兵,甚至差點就要打到西涼的中軍大營。
但就在金夏要進一步高歌猛進之時,蒙恬卻是毫不猶豫的率領大戟士撤去,直接就打道回府退回梁越關,倒不像是打了勝仗,反而像是吃了敗仗,這一下察可烈金也是搞得一頭霧水,啥意思?你主動要來跟我拚命,然後你扇了我兩巴掌就跑了?
實際上蒙恬本身就不想退兵的,畢竟都快打到中軍大營了,說不準運氣好就能直接扭轉戰局。
但白起的軍令就是隻可進攻半日,半日之後不管取得多大的優勢都必須要退回梁越關。
此後蒙恬本以為西涼不會咽下這口氣,勢必會大軍壓上來攻城,結果卻是和白起預料的一樣,察可烈金不僅沒有率兵來襲,反而是加固了防禦,完全沒有要動手的樣子,算是徹底的偃旗息鼓了。
在白起看來,若是金夏畏敵不戰,察可烈金反而是趁此機會搶占先機,反而是金夏主動挑起戰火,會讓察可烈金懷疑金夏是不是要先與西涼大軍拚命,這樣一來西涼的大軍消耗過大,到時候若是大唐再轉頭來圍攻西涼,就會讓大唐坐收漁翁之利,如此一來察可烈金忌憚大唐的三大營,便會據守不出。
不得不說白起此番的算計是十分成功的,不然金夏就會陷入腹背受敵的處境。
但以此方法也頂多是拖延時間,除非將一方的困境徹底擺脫,不然金夏這盤棋依然還是死棋,隻是多走一步和少走一步的區別。
金夏東南第二道關隘防線,東鵬城。
不足兩萬的金夏兵力,在麵對大唐三大營長達十二時辰不停歇的攻勢之下,已經是士氣銳減,按照韓信的估算,不出半日,東鵬城便會被攻破。
按照韓信一貫的兵法習慣,在連續攻城之後,三大營並沒有繼續高強度的作戰,反而是開始圍城,以此消磨城內守軍原本就消耗得見底的士氣,如此便可以最小的代價將城池拿下。
東鵬城內的城尉府中,一個中年男人穿著一襲藍袍端坐在太師椅上,身邊站著一個正在吃糖葫蘆的小男孩。
他的出現,讓城中的守將重新煥發了鬥誌。
察可烈金也沒想到,在麵前西涼大軍隨時可能壓境的情況下,白起居然會選擇離開梁越關,出現在了瀕臨失守的東鵬城。
雖然白起沒有帶來一兵一卒,僅僅是帶著一個小孩子,但同樣是讓這些金夏將士信心大增,畢竟這位可是靠著懸殊的兵力將西涼大軍擊退的人,在這些人看來,大唐此番派出的兵力遠不如西涼,隻要有武安君在,那東鵬城便算是有救了。
但其實在白起淡然的神情之下,他的內心絲毫不敢有一點的鬆懈,甚至比起麵對西涼大軍之時更加謹慎,畢竟城外大軍之中的人不是察可烈金,而是韓信...如果西涼的統帥換成是韓信,白起是斷不敢讓蒙恬主動挑起戰火。
如果不是眼下金夏已經再無其他兵力可以調動,白起也不會選擇隻身前來東鵬城。
“去城頭上看看吧。”
白起牽起小男孩的手便朝著屋外走去,一眾將士皆是低著頭跟在後麵。
小男孩將竹簽子上最後一顆糖葫蘆吃進嘴裏,邊吃邊說道:“爹,是不是打不贏了?咱們大唐肯定比西涼厲害,金夏這些人打不贏也是正常的。”
小男孩完全不顧及臉麵的一番話,說得身後的一眾金夏將士隻得是裝作沒聽見,臉上掛著苦澀的神情。
小祖宗,你說話能不能稍微留點麵子...我們可都是金夏人啊...
白起一把將小男孩抱起來,接著便登上了城頭,看著城頭上這些負傷的金夏士兵,白起沒有露出絲毫憐憫的神色,畢竟他本來就不是金夏的人。
眼看白起走到城樓邊上,一名金夏將領連忙上前道:“武安君還需當心暗箭和火器...”
白起抬起手示意對方退下,目光平靜的眺望著數裏外的大唐營帳。
小男孩認真的看向白起:“爹,這座城,守得住嗎?”
白起露出一抹慈愛的笑容:“並非不可破敵,隻是少不了要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釜底抽薪不得已而為之...我倒樂意跟淮陰侯過兩招。”
西涼在丟失一州之地後,察可烈金當即調整了戰術,避免急功近利的進攻,倚靠占據的剩下一州與金夏形成對峙的局麵。
原本西涼平推式的猛攻,最後硬是被那位金夏的武安君拖成了拉鋸戰。
而這種局麵也正是白起希望看到的,因為金夏的紙麵實力說白了完全不及西涼的一半,想要在正麵戰場上取勝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也隻能是劍走偏鋒。
白起最初的急行軍突襲西涼後方,就是為了打亂西涼的進攻節奏,在西涼首尾不相照應的時候,再調集重兵將西涼大軍攔腰斬斷,趁對方還未反應過來,將一州失地奪回,接著便可以憑借流沙河和西涼維持住僵局。
西涼雖兵力強盛 ,但戰線過長,如果短時間內拿不下金夏,如此耗下去,那金夏勢必就會占據優勢,到時候甚至不用在正麵戰場上取得勝利,便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讓涼莽鐵騎盡數退兵。
原本白起的布局已經落完棋子,在白起看來就算大遼不派兵增援金夏,也已經沒有後顧之憂。
但就在五日前,一支來自大唐的軍隊突然出現在金夏的東南邊關,十萬大軍在兩日之內便拿下金夏東南的兩座關隘,這一下便是讓白起措手不及,白起如何想不通大唐為何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對金夏開戰。
畢竟大唐和西涼是死對頭,削弱西涼的實力,這對於大唐來說應該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而大唐現在做的事情,倒像是在有意幫助西涼,甚至像是兩國之間的合謀...
更讓白起心存忌憚的,其實並不是這支十萬人的大軍,而是統率這支軍隊的人...大唐淮陰侯,韓信...
如果說當今天下還有幾個人能讓白起忌憚,那韓信絕對是首屈一指的那一個。
在原本的情報中,白起得知韓信剛剛率兵平定了大唐西南的吐蕃之亂,沒想到居然現在又出現在了金夏,這簡直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正麵有涼莽鐵騎虎視眈眈,背後又有大唐淮陰侯帶著三大營在捅刀子,就算是白起也感到了空前的壓力。
畢竟這天下最讓人膽寒的軍隊莫過於西涼的涼莽鐵騎和大唐的三大營...
半月以來從未主動發起進攻的金夏大軍,在這一日天光還未亮之前,梁越關突然擂響了戰鼓。
十二萬大軍兵分三路,從流沙河三處不同的地方對西涼發起進攻,其中以率領四萬金夏大戟士的蒙恬最為勇猛。
金夏大戟士並不是騎兵,而是重甲步兵,但大戟士皆是由武者所組成,再加上尤其是善於軍陣,堪稱是能以一敵十的存在,即便是涼莽鐵騎號稱衝陣無敵,一旦被大戟士的軍陣包圍,那也是十死無生。
蒙恬此人並非是金夏的武將,而是隨白起一同來到金夏的大唐人士,聽說在從軍之前是個屢試不第的書生,不過蒙恬雖然科舉不太行,但在武道和兵法上卻是擅長,這像是老天爺明明讓你有一雙踢進世界杯的腳,你非要去打籃球。
此戰在寅時突然發起,西涼大軍完全沒料到金夏會在這個時候主動出擊,畢竟大唐的三大營已經攻下金夏兩座關隘,這個時候金夏應該更加畏戰才是。
察可烈金為了讓士兵喘口氣,這兩日還特意下令讓三分之一的士兵在營中休沐,卻是沒想到金夏大軍會突然發難,甚至是出動了金夏最為精銳的大戟士。
金夏兵分三路,實際上隻有蒙恬率領的大戟士是紮心窩子的刀,而其他兩支兵馬雖然聲勢更加浩大,但不過是是雷聲大雨點小,隻是為了分化西涼的兵力部署。
這一戰,蒙恬所率領的大戟士重創西涼近兩萬騎兵,甚至差點就要打到西涼的中軍大營。
但就在金夏要進一步高歌猛進之時,蒙恬卻是毫不猶豫的率領大戟士撤去,直接就打道回府退回梁越關,倒不像是打了勝仗,反而像是吃了敗仗,這一下察可烈金也是搞得一頭霧水,啥意思?你主動要來跟我拚命,然後你扇了我兩巴掌就跑了?
實際上蒙恬本身就不想退兵的,畢竟都快打到中軍大營了,說不準運氣好就能直接扭轉戰局。
但白起的軍令就是隻可進攻半日,半日之後不管取得多大的優勢都必須要退回梁越關。
此後蒙恬本以為西涼不會咽下這口氣,勢必會大軍壓上來攻城,結果卻是和白起預料的一樣,察可烈金不僅沒有率兵來襲,反而是加固了防禦,完全沒有要動手的樣子,算是徹底的偃旗息鼓了。
在白起看來,若是金夏畏敵不戰,察可烈金反而是趁此機會搶占先機,反而是金夏主動挑起戰火,會讓察可烈金懷疑金夏是不是要先與西涼大軍拚命,這樣一來西涼的大軍消耗過大,到時候若是大唐再轉頭來圍攻西涼,就會讓大唐坐收漁翁之利,如此一來察可烈金忌憚大唐的三大營,便會據守不出。
不得不說白起此番的算計是十分成功的,不然金夏就會陷入腹背受敵的處境。
但以此方法也頂多是拖延時間,除非將一方的困境徹底擺脫,不然金夏這盤棋依然還是死棋,隻是多走一步和少走一步的區別。
金夏東南第二道關隘防線,東鵬城。
不足兩萬的金夏兵力,在麵對大唐三大營長達十二時辰不停歇的攻勢之下,已經是士氣銳減,按照韓信的估算,不出半日,東鵬城便會被攻破。
按照韓信一貫的兵法習慣,在連續攻城之後,三大營並沒有繼續高強度的作戰,反而是開始圍城,以此消磨城內守軍原本就消耗得見底的士氣,如此便可以最小的代價將城池拿下。
東鵬城內的城尉府中,一個中年男人穿著一襲藍袍端坐在太師椅上,身邊站著一個正在吃糖葫蘆的小男孩。
他的出現,讓城中的守將重新煥發了鬥誌。
察可烈金也沒想到,在麵前西涼大軍隨時可能壓境的情況下,白起居然會選擇離開梁越關,出現在了瀕臨失守的東鵬城。
雖然白起沒有帶來一兵一卒,僅僅是帶著一個小孩子,但同樣是讓這些金夏將士信心大增,畢竟這位可是靠著懸殊的兵力將西涼大軍擊退的人,在這些人看來,大唐此番派出的兵力遠不如西涼,隻要有武安君在,那東鵬城便算是有救了。
但其實在白起淡然的神情之下,他的內心絲毫不敢有一點的鬆懈,甚至比起麵對西涼大軍之時更加謹慎,畢竟城外大軍之中的人不是察可烈金,而是韓信...如果西涼的統帥換成是韓信,白起是斷不敢讓蒙恬主動挑起戰火。
如果不是眼下金夏已經再無其他兵力可以調動,白起也不會選擇隻身前來東鵬城。
“去城頭上看看吧。”
白起牽起小男孩的手便朝著屋外走去,一眾將士皆是低著頭跟在後麵。
小男孩將竹簽子上最後一顆糖葫蘆吃進嘴裏,邊吃邊說道:“爹,是不是打不贏了?咱們大唐肯定比西涼厲害,金夏這些人打不贏也是正常的。”
小男孩完全不顧及臉麵的一番話,說得身後的一眾金夏將士隻得是裝作沒聽見,臉上掛著苦澀的神情。
小祖宗,你說話能不能稍微留點麵子...我們可都是金夏人啊...
白起一把將小男孩抱起來,接著便登上了城頭,看著城頭上這些負傷的金夏士兵,白起沒有露出絲毫憐憫的神色,畢竟他本來就不是金夏的人。
眼看白起走到城樓邊上,一名金夏將領連忙上前道:“武安君還需當心暗箭和火器...”
白起抬起手示意對方退下,目光平靜的眺望著數裏外的大唐營帳。
小男孩認真的看向白起:“爹,這座城,守得住嗎?”
白起露出一抹慈愛的笑容:“並非不可破敵,隻是少不了要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釜底抽薪不得已而為之...我倒樂意跟淮陰侯過兩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