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赴西南
屯兵百萬!什麽!朕不是太子? 作者:烤魚加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元宵慶典在太和殿外的廣場上盛大召開,元宵節這一天的熱鬧程度更是遠超年節之時,整個臨安城都沉寂在喜慶的氛圍之中。
李明乾聽聞這些商賈和地主捐獻了一千多萬兩銀子,糧食更是多達兩千萬多斤,也是龍顏大悅。
但慶典期間更是親自接見了排名前十的捐獻大戶,對於這些商賈和地主來說,這簡直就是無上的榮耀。
而那些沒能擠進前十的人則是暗自悔恨,甚至在下定了決心 ,如果明年還有這種機會,就算是砸鍋賣鐵也要擠進前十!
眼下所籌集的糧餉別說是平定西南局勢了,若是將這些糧餉全部都支給西南邊軍,隻怕是黔國公和韓信都會忍不住帶兵直接打進吐蕃國內。
朝中文武官員皆是再次感歎武陽王不愧是財神爺,居然短時間內靠著一場宴會就解決了幾十萬大軍的糧餉,而且還是超額完成了任務,放眼朝堂內外,還有誰能辦到這種事情。
雖然還是有不少人在暗中指責李兆不遵禮法,居然讓這些不入流的商賈進宮,簡直是有辱朝廷顏麵。
但這些人表麵自然不敢說一個微詞,畢竟前不久才有一個禦史言官在酒樓喝醉後批判了武陽王幾句,結果半個時辰內就被錦衣衛抓進了詔獄,雖然最後還是被放出來,但那名禦史言官卻是主動遞上了辭呈,表示自己年紀大了要回家養老,實際上這個禦史言官也才三十出頭...
朝堂上對李兆褒貶不一,但民間百姓對於李兆則是發自內心的敬重,甚至有不少人已經將李兆當成了未來的儲君。
不過這些對於李兆來說並沒有任何影響,外人的評價從來都不是左右李某人辦事的方向。
畢竟咱們李某人以前可是天下第一紈絝皇子,已經是一片廢墟了,又何懼塌房,反而是因為此前的人設,導致現在李兆哪怕是做一點好事,那便可以起到成倍的反襯效果,更何況阿裏商行賑濟流民可是做了實打實的事情,這些事情都是被百姓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慶典過後,亦是年節完全結束,朝廷便是在臨安城外的皇城大營中進行了出征儀式。
大唐皇帝親自到場替前往西南的三大營將士進行了親切的問候,並且舉辦了聲勢浩大的閱兵儀式。
對於這個時代的士兵來說,皇帝無疑是至高的存在,出征之前能親眼看到天子,能聽到天子的祝福,那更是無與倫比的榮耀。
由韓信所率領的十萬大軍在當天便一刻不停的開赴西南,從臨安前往西南並沒有水路,因此也隻能是全靠陸地行軍,即便是全速行軍,那也至少得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才能進入西南地界。
皇城大營外,數千名金吾衛駐守在四周,李明乾在高忠賢的攙扶下從校場內走出來,身後還跟著一眾的文武百官。
就在李明乾準備登上馬車回宮之時,突然又停下了腳步,微微皺眉。
心道,怎麽感覺缺了點什麽東西?
李明乾的臉色一下子黑下來,朝身後的高忠賢問道:“老九呢?”
高忠賢其實早就發現武陽王不見了蹤影,不過卻是不敢提及,雖然他害怕陛下,但同時也怕得罪武陽王啊。
與其主動開口,還不如裝作什麽都不知道,兩頭都不得罪...
高忠賢愣了愣,不得不說這老太監的演技還是十分在線,完全就是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樣。
“恩?對啊,你們這些狗奴才,看見武陽王了嗎?”
一眾太監皆是尷尬的搖頭,即便是看到過,也根本不敢吱聲。
李明乾無奈的撫著額頭,其實早在幾天前,李兆就曾與他提及過,他想要去一趟西南。
李兆此番去西南並不是擔心吐蕃入侵,而是想要打探消息,打探關於老二的消息...雖然李兆認為老二不可能投靠吐蕃,更不可能將大軍安置在吐蕃境內,但萬事沒有絕對,如果沒有親自去確認一番,李兆終究是放心不下。
可以說這個世界上唯一還能讓李某人忌憚的事情,那也就隻剩下李禹這個原著的天命男主角了。
李明乾在聽完李兆的安排之後,當然是一百個不樂意,眼下一切都才剛剛走上正軌,他可不願意自己的親兒子再次以身犯險。
哪怕西南那邊有黔國公和韓信坐鎮,局勢比起當初的西北好了不止一點,但李明乾依舊是不放心。
而且老爺子在離開臨安城返回道宗之前,還專門叮囑了李明乾,若是再讓他的大孫子身處險境,那自己這個大唐皇帝的屁股就保不住了,最慘的結果是恐怕以後隻能坐輪椅了。
李明乾完全不懷疑自己的老爹有這個行動能力,上一世張太清就沒少動手,這一世更是有了大宗師的本事,那動起手來那簡直更加離譜...
謝東陽等人走到馬車前,皆是聽到了李明乾剛才那番話,亦是猜到了發生了什麽事情。
其實他們倒是習慣了李兆的做事風格,而且不知道為什麽,就連謝東陽都覺得,雖然武陽王做事情亂來,但不得不承認,每一次所帶來的結果都是出人意料的。
甚至這幾位內閣大臣都覺得,如果武陽王能去西南,那此次吐蕃之亂就更加無憂了。
謝東陽上前拱手道:“陛下,武陽王吉人自有天相,此番西南有六十萬大軍,再加上淮陰侯所率領的三大營十萬大軍,況且後方的糧餉亦是充裕,絕不會出現任何差池。”
李明乾微微皺眉的看了謝東陽一眼,這一眼頓時嚇得謝東陽又往後退了兩步,臉色尷尬的露出苦笑。
這老家夥當真是不會拍馬屁說好話,要不是看在他有點治國本事的份上,朕真想明天就讓他回家去種地。
張居正當即開口說道:“陛下,如若不然,現在召集金吾衛去將王爺追回來,不過,通往西南的官道也就隻有三條,王爺恐怕已經走遠了,此時派兵去攔截也晚了。”
比起謝東陽,張居正自然是會說話得多,這種時候皇上需要的是安慰嗎?其實不是,皇上需要的是一個說服自己的理由和借口。
李明乾微妙的笑了笑,朝張居正點點頭:“張愛卿說得對啊,倒是來不及了,罷了,既然他想去,那便由著他去吧...”
說罷李明乾便是轉身進了馬車,數百名宮內的太監宮女亦是隨行在馬車左右,儀仗浩浩蕩蕩的折返回城。
馬車上的李明乾閉著眼睛,習慣性的用手指敲打著桌案。
其實作為李兆的親生老爹,李明乾怎麽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是什麽性格,不管自己怎麽攔著,這家夥總會想出一百種方法離開臨安城 ,與其把這家夥圈在自己身邊,還不如讓他去做想做的事情。
看似是李兆成功從皇城大營裏脫身,但實際上也是李明乾故意為之。
不過眼下西南的局勢確實在朝廷的掌控之中,這也是李明乾放走李兆的主要原因。
“他娘的...就像是上一世這臭小子偷偷跑出去跟女同學約會,他以為隱瞞得很好,殊不知是老子看著他下的樓,還故意在他兜裏塞了兩百塊錢...那可是老子的私房錢啊...”
馬車裏並沒有其他人,但李明乾還是自言自語的嘀咕了一陣...
“高忠賢...”
“奴才在...”
“把番子撒到北邊去,往最北邊撒...”
與此同時的臨安城太平園中。
雖然李兆此時已經不在府中,但秦思思還是習慣性的在書房裏替李兆收拾書稿。
平日裏李兆經常會胡亂的記下很多雜亂無章的書稿,畢竟李兆的記憶有限,隻想起什麽就寫點什麽。
而秦思思則是會幫李兆盡量將書稿整理成冊,畢竟隻有在李兆寫東西的時候才會獨自一人,而秦思思這個時候守在李兆的身邊,才感覺這個世界上隻剩下她和李兆兩個人,哪怕是兩人沒有任何交流,但秦思思卻是最喜歡這個時候。
將筆墨歸置到一處,秦思思突然臉色痛苦的扭曲了一下,接著捂住胸口緩了口氣。
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腹部,臉上流露出一抹淡然的笑意。
“等你父王回來,不知道來不來得及見到你第一麵...”
李明乾聽聞這些商賈和地主捐獻了一千多萬兩銀子,糧食更是多達兩千萬多斤,也是龍顏大悅。
但慶典期間更是親自接見了排名前十的捐獻大戶,對於這些商賈和地主來說,這簡直就是無上的榮耀。
而那些沒能擠進前十的人則是暗自悔恨,甚至在下定了決心 ,如果明年還有這種機會,就算是砸鍋賣鐵也要擠進前十!
眼下所籌集的糧餉別說是平定西南局勢了,若是將這些糧餉全部都支給西南邊軍,隻怕是黔國公和韓信都會忍不住帶兵直接打進吐蕃國內。
朝中文武官員皆是再次感歎武陽王不愧是財神爺,居然短時間內靠著一場宴會就解決了幾十萬大軍的糧餉,而且還是超額完成了任務,放眼朝堂內外,還有誰能辦到這種事情。
雖然還是有不少人在暗中指責李兆不遵禮法,居然讓這些不入流的商賈進宮,簡直是有辱朝廷顏麵。
但這些人表麵自然不敢說一個微詞,畢竟前不久才有一個禦史言官在酒樓喝醉後批判了武陽王幾句,結果半個時辰內就被錦衣衛抓進了詔獄,雖然最後還是被放出來,但那名禦史言官卻是主動遞上了辭呈,表示自己年紀大了要回家養老,實際上這個禦史言官也才三十出頭...
朝堂上對李兆褒貶不一,但民間百姓對於李兆則是發自內心的敬重,甚至有不少人已經將李兆當成了未來的儲君。
不過這些對於李兆來說並沒有任何影響,外人的評價從來都不是左右李某人辦事的方向。
畢竟咱們李某人以前可是天下第一紈絝皇子,已經是一片廢墟了,又何懼塌房,反而是因為此前的人設,導致現在李兆哪怕是做一點好事,那便可以起到成倍的反襯效果,更何況阿裏商行賑濟流民可是做了實打實的事情,這些事情都是被百姓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慶典過後,亦是年節完全結束,朝廷便是在臨安城外的皇城大營中進行了出征儀式。
大唐皇帝親自到場替前往西南的三大營將士進行了親切的問候,並且舉辦了聲勢浩大的閱兵儀式。
對於這個時代的士兵來說,皇帝無疑是至高的存在,出征之前能親眼看到天子,能聽到天子的祝福,那更是無與倫比的榮耀。
由韓信所率領的十萬大軍在當天便一刻不停的開赴西南,從臨安前往西南並沒有水路,因此也隻能是全靠陸地行軍,即便是全速行軍,那也至少得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才能進入西南地界。
皇城大營外,數千名金吾衛駐守在四周,李明乾在高忠賢的攙扶下從校場內走出來,身後還跟著一眾的文武百官。
就在李明乾準備登上馬車回宮之時,突然又停下了腳步,微微皺眉。
心道,怎麽感覺缺了點什麽東西?
李明乾的臉色一下子黑下來,朝身後的高忠賢問道:“老九呢?”
高忠賢其實早就發現武陽王不見了蹤影,不過卻是不敢提及,雖然他害怕陛下,但同時也怕得罪武陽王啊。
與其主動開口,還不如裝作什麽都不知道,兩頭都不得罪...
高忠賢愣了愣,不得不說這老太監的演技還是十分在線,完全就是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樣。
“恩?對啊,你們這些狗奴才,看見武陽王了嗎?”
一眾太監皆是尷尬的搖頭,即便是看到過,也根本不敢吱聲。
李明乾無奈的撫著額頭,其實早在幾天前,李兆就曾與他提及過,他想要去一趟西南。
李兆此番去西南並不是擔心吐蕃入侵,而是想要打探消息,打探關於老二的消息...雖然李兆認為老二不可能投靠吐蕃,更不可能將大軍安置在吐蕃境內,但萬事沒有絕對,如果沒有親自去確認一番,李兆終究是放心不下。
可以說這個世界上唯一還能讓李某人忌憚的事情,那也就隻剩下李禹這個原著的天命男主角了。
李明乾在聽完李兆的安排之後,當然是一百個不樂意,眼下一切都才剛剛走上正軌,他可不願意自己的親兒子再次以身犯險。
哪怕西南那邊有黔國公和韓信坐鎮,局勢比起當初的西北好了不止一點,但李明乾依舊是不放心。
而且老爺子在離開臨安城返回道宗之前,還專門叮囑了李明乾,若是再讓他的大孫子身處險境,那自己這個大唐皇帝的屁股就保不住了,最慘的結果是恐怕以後隻能坐輪椅了。
李明乾完全不懷疑自己的老爹有這個行動能力,上一世張太清就沒少動手,這一世更是有了大宗師的本事,那動起手來那簡直更加離譜...
謝東陽等人走到馬車前,皆是聽到了李明乾剛才那番話,亦是猜到了發生了什麽事情。
其實他們倒是習慣了李兆的做事風格,而且不知道為什麽,就連謝東陽都覺得,雖然武陽王做事情亂來,但不得不承認,每一次所帶來的結果都是出人意料的。
甚至這幾位內閣大臣都覺得,如果武陽王能去西南,那此次吐蕃之亂就更加無憂了。
謝東陽上前拱手道:“陛下,武陽王吉人自有天相,此番西南有六十萬大軍,再加上淮陰侯所率領的三大營十萬大軍,況且後方的糧餉亦是充裕,絕不會出現任何差池。”
李明乾微微皺眉的看了謝東陽一眼,這一眼頓時嚇得謝東陽又往後退了兩步,臉色尷尬的露出苦笑。
這老家夥當真是不會拍馬屁說好話,要不是看在他有點治國本事的份上,朕真想明天就讓他回家去種地。
張居正當即開口說道:“陛下,如若不然,現在召集金吾衛去將王爺追回來,不過,通往西南的官道也就隻有三條,王爺恐怕已經走遠了,此時派兵去攔截也晚了。”
比起謝東陽,張居正自然是會說話得多,這種時候皇上需要的是安慰嗎?其實不是,皇上需要的是一個說服自己的理由和借口。
李明乾微妙的笑了笑,朝張居正點點頭:“張愛卿說得對啊,倒是來不及了,罷了,既然他想去,那便由著他去吧...”
說罷李明乾便是轉身進了馬車,數百名宮內的太監宮女亦是隨行在馬車左右,儀仗浩浩蕩蕩的折返回城。
馬車上的李明乾閉著眼睛,習慣性的用手指敲打著桌案。
其實作為李兆的親生老爹,李明乾怎麽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是什麽性格,不管自己怎麽攔著,這家夥總會想出一百種方法離開臨安城 ,與其把這家夥圈在自己身邊,還不如讓他去做想做的事情。
看似是李兆成功從皇城大營裏脫身,但實際上也是李明乾故意為之。
不過眼下西南的局勢確實在朝廷的掌控之中,這也是李明乾放走李兆的主要原因。
“他娘的...就像是上一世這臭小子偷偷跑出去跟女同學約會,他以為隱瞞得很好,殊不知是老子看著他下的樓,還故意在他兜裏塞了兩百塊錢...那可是老子的私房錢啊...”
馬車裏並沒有其他人,但李明乾還是自言自語的嘀咕了一陣...
“高忠賢...”
“奴才在...”
“把番子撒到北邊去,往最北邊撒...”
與此同時的臨安城太平園中。
雖然李兆此時已經不在府中,但秦思思還是習慣性的在書房裏替李兆收拾書稿。
平日裏李兆經常會胡亂的記下很多雜亂無章的書稿,畢竟李兆的記憶有限,隻想起什麽就寫點什麽。
而秦思思則是會幫李兆盡量將書稿整理成冊,畢竟隻有在李兆寫東西的時候才會獨自一人,而秦思思這個時候守在李兆的身邊,才感覺這個世界上隻剩下她和李兆兩個人,哪怕是兩人沒有任何交流,但秦思思卻是最喜歡這個時候。
將筆墨歸置到一處,秦思思突然臉色痛苦的扭曲了一下,接著捂住胸口緩了口氣。
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腹部,臉上流露出一抹淡然的笑意。
“等你父王回來,不知道來不來得及見到你第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