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義關,戍邊府中


    房間裏站著兩個武將,一個是炎黃軍第三衛統領劉回,另一個則是戰狼軍的一把手張獻忠。


    張獻忠手底下能撐住場子的武將著實沒有兩個,因此他便是親自帶兵來此。


    雨化田早就聽聞過北部關外的戰狼軍,隻是他沒想到這凶名赫赫的戰狼軍居然也是屬於武陽王的。


    而炎黃軍他卻是從未聽過,但城內那支萬人的火器營就是屬於炎黃軍,足以看出炎黃軍有多可怕。


    但最讓雨化田感到忌憚的卻還是武陽王,這位號稱天下第一紈絝的王爺,到底有多底牌是旁人不知道的?


    就連東廠對這些事情都是知之甚少,藏得太深了啊...


    他可是親眼看到那三萬草原雄兵被打得丟盔卸甲,那場麵就算做夢也想不到。


    李兆並沒有將這些回避雨化田,因為他知道雨化田此人的秉性,隻要能壓得住他,那雨化田就會是一把順手的刀。


    高忠賢將雨化田送到自己身邊來,無疑也是看重了這一點。


    一來是想通過雨化田拉近李兆和東廠之間的關係,同時也是在向李兆示好,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在高忠賢看來,武陽王是最像陛下的皇子,一個雨化田根本不可能逃得出武陽王的五指山。


    李兆將一封手信交給劉回:“將消息傳回西北,讓嶽將軍率兵十萬南下,前往大理,你將火器營留下一半,先率第三衛的兵馬趕赴大理,暗中潛伏在涪江北麵。”


    “末將領命”


    劉回接過手信,恭敬的拱拱手,接著便離去。


    雖然燕王此番造反入關的過程已經和原著中不同,原著中燕王確實是從靖義關大軍入關,眼下因為自己的出現,已經導致事情的走向開始偏頗。


    但對於李兆來說最需要忌憚的依然不是燕王,而是老二...別人不知道,他可是知道,老二在大唐的蜀國,也就是大理境內,從八年前開始就在暗中豢養私兵,名曰玄甲軍。


    足足有三十萬之眾的玄甲軍,可以說老二將手上的資源中八成都投入到了玄甲軍身上。


    而老二也正是靠著這一支玄甲軍才真正問鼎了天子之位。


    燕王入關之事,李兆並不能阻止,哪怕是將炎黃軍和戰狼軍全部調到靖義關,也頂多隻有六成半的把握,在李兆看來,隻要低於九成九,那都是不穩妥的,他絕不會做沒有把握的事情。


    原因很簡單,在這個世界上,隻要走錯一步,那就是萬劫不複...


    而且燕王入關也不見得就完全是壞事,至少在原著中,燕王造反是被平叛了的,早點解決這個隱患也是好事。


    李兆眼下最關注的還是老二的動向,而藏在大理的玄甲軍就是他必須要留意的一柄利劍。


    “張獻忠,在靖義關留下兩萬戰狼軍,你率領四萬兵馬隨本王南下。”


    “末將領命。”


    張獻忠當即領命退下。


    越是了解自家這位主子,張獻忠越是覺得這位主子讓人看不透,張獻忠隱隱覺得,自己的主子才是最有希望成為大唐皇帝的人...


    而張獻忠現在對李兆的忠心程度自然不言而喻,在張獻忠看來,隻要跟著這位主子,那自己遲早有一天也能成為大唐青史留名的武勳。


    雨化田一邊給李兆的杯中斟茶,一邊開口小聲問道:“王爺,此番南下要去何地?”


    李兆的手指敲打著桌案,片刻之後笑了笑。


    “去平叛...”


    草原三部打入關內的事情很快便傳到了臨安城,同一時間漢陽府也打著清理朝綱的名義造反。


    這件事情明眼人都看懂了,燕王反了...隻是沒人料到燕王會在這個時候造反。


    僅僅半個月時間,燕王所率領的五十萬大軍便是長驅南下,趁著朝廷來不及應對,連續奪下兩州之地,兩州的地方州軍形同虛設,根本擋不住五十萬大軍的鐵蹄。


    麵對接連的失利,朝堂上一時間人心惶惶...


    原本眾人以為陛下會調用西南邊軍勤王平叛,結果吐蕃在這個時候突然發難,三十萬吐蕃大軍直接壓在西南邊境上,這一下西南邊軍便是動彈不得。


    很明顯吐蕃的那位藏王也是嗅到了風聲,這是故意而為之。


    但不管吐蕃是不是真的要對大唐用兵,沒人敢去賭,更不敢調用西南邊軍。


    至於北部邊軍,麵對西涼的威脅就更加不能隨意調動,當然這些官員猜不到,如今的西涼是完全不可能在跟大唐開戰了。


    如今看來能用的就隻剩下西北邊軍。


    雖然朝堂上議論紛紛,但李明乾卻一直保持著處變不驚的態度。


    甚至從得知燕王造反的消息之後,李明乾就開始深居養心殿,連朝會都停罷了。


    至於調兵遣將的旨意更是完全沒有,就連謝東陽幾個內閣大臣也是見不到李明乾,不少人都以為陛下已經聖心大亂。


    謝東陽等人隻能用盡辦法穩定住朝野的局勢,在謝東陽看來,陛下絕不是會因為一個藩王造反就會失了方寸的君王,哪怕燕王是陛下的親弟弟,陛下也絕不會心慈手軟。


    內閣之中


    來來往往的官員穿梭在廊道上,來自各地的奏折如同潮水一般。


    尤其是關於燕王造反的折子,那更是多如鴻毛,不出意外,都是壞消息。


    蘇文璋無奈的放下奏折,歎了口氣:“燕王造反,就連另外三州都鬧出了造反的事情,雖然是流民起義不足為懼,但在這個節骨眼,卻也是麻煩事啊。”


    史遷平靜的批閱著折子,不斷的在上麵勾畫。


    “流民起義,讓地方州軍去鎮壓便行,眼下最麻煩的還是燕王,再打兩州之地可是就直逼臨安城了。”


    燕王確實是個不折不扣的梟雄,他並沒有一鼓作氣的朝著臨安城殺來。


    而是一路上穩紮穩打,占領一州之地便停下休整,將一州之地徹底掌控之後才繼續發兵。


    如此一來哪怕是吃了敗仗,他也有所依仗,不會徹底陷入絕境。


    張居正並未搭話,隻是不斷的將折子批複完丟到一邊,大部分的折子都被他丟進了竹簍裏。


    這些折子都是無足輕重,或者說眼下管不了的事情。


    他早在前線軍報送到臨安之前便收到李兆的書信,對於燕王造反的事情也是早有心理準備。


    而李兆給他的命令也很簡單,那就是穩定住朝野的局勢,尤其是盯緊老二的動向。


    雖然張居正不知道李兆為何會如此重視李禹,但他向來不會多問,隻要是李兆的吩咐,張居正都會不折不扣的執行。


    至於來勢洶洶的燕王,在張居正看來依然在自家主子的掌控之內,他不會去做多餘的事情。


    謝東陽咳嗽了兩聲,用鑷子夾了兩塊木炭丟進爐子裏。


    “陛下雖未下旨,但是我等還是得做點什麽,將四州之地的州軍先調往湖州,至少先拖住燕王南下的時間。”


    其他三人皆是點頭。


    謝東陽喃喃的開口道:“陛下啊,您到底在謀劃什麽?”


    他能感覺得到,陛下是想要借燕王這次造反達成其他目的,陛下看似不動聲色,但其實早已經在落子了,隻是沒人知道陛下的聖心如何。


    養心殿中,李明乾正在逗弄著竹筒裏的蛐蛐,自從遣散了後宮之後,李明乾的業餘活動實在太少了。


    “高忠賢,你看朕這隻天威大將軍如何?”


    高忠賢笑著恭維道:“陛下這隻天威大將軍真是英姿颯爽啊。”


    隻要李明乾不提及朝野之事,哪怕如今已經是危急存亡的時候,高忠賢向來也不會主動開口,這就是當奴才的本分。


    李明乾放下手中的竹簽子,將竹筒放到一旁,接著揉了揉脖頸。


    神色平靜的開口道:“傳朕旨意,讓沐斌率領駐守臨安的十萬西南邊軍,北上平叛。”


    此話一出,連向來穩重的高忠賢都不禁愣了愣。


    駐守臨安的西南邊軍一旦調走,那豈不是讓臨安陷入了危險的境地?


    “他們想要這天下,朕便給他們一個機會,不過這些人的膽子太小了,如果朕不放下點誘餌,他們就不敢動手。”


    李明乾露出一抹笑意:“你傳旨的時候盡可能的顯得慌亂一些,對外就說朕病了...”


    “奴才遵旨。”


    高忠賢當即神色嚴肅的退出養心殿。


    李明乾看著桌案上放著的書信,足足有十幾封,這些都是李兆用鷹隼送來的書信。


    這裏麵自然是提及了燕王造反,也有李兆的應對之策。


    不過李明乾卻並不打算按照兒子的謀劃來做事...


    李明乾皺著的眉頭微微舒緩,蕭瑟的秋風將李明乾的鬢角吹起,顯得有些蒼老。


    “我兒啊,如果老爹能一次性把這些人都殺掉,你應該就能平安無事的活完這一世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屯兵百萬!什麽!朕不是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烤魚加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烤魚加麵並收藏屯兵百萬!什麽!朕不是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