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與你一樣都是跟著太宗登位的,在一起經歷過生與死,所以你願幫著劉濤而不是當局外人。”
“劉濤的事臣參與不多,給了他開了個小口罷了。劉濤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造化。”胡濙需要擺脫劉濤與他的關係。
“無礙。這次叫你來不是為了劉健康。朕時日無多,朕要求你胡濙待太子如同待太宗如同待朕一般。”
“皇上切莫如此說,您龍體快要恢復。不日即可上朝。”
宣帝沒有接胡濙的話,“劉健康是個大才可是不是誰都能駕馭得了,他隻服太宗,從未對朕低頭。朕多次想殺他,奈何總是下不了手,捨不得。朕走後你要替朕看著劉家,讓他為大明出力。讓他護我大明。”
皇上說出了這話,可是胡濙不敢多說一句,不敢胡亂搭話。
這裏的話多說多錯,胡濙不知皇上這話的真假,不知是不是皇上的試探。
“劉大人定會對大明忠心耿耿。”胡濙跪下磕頭。
“咳咳……”宣帝一陣咳嗽。“密切關注京城的一切。”
胡濙還有資格調動京城的錦衣衛。
“臣遵旨。”
朝中大臣都是些老狐狸,宣帝得要親自向太子交代朝中情況,讓太子提防哪些人,放心哪些人。
尚且年幼的太子對父皇的話記不是很了解,但還是努力將父皇的話刻在腦海裏,他相信總有一天他會明白的。
“……有楊榮、楊士奇、楊溥、胡濙、張輔在定能助你守住江山。皇兒,你要記住劉濤萬萬不能動,不到萬難時刻不可動用劉家人。”
“皇兒不明白,劉濤為何這般重要?”
劉濤是一隻老虎一匹狼,他想要的東西就會虎視眈眈,直到他得到為止。
“重金厚祿不能收買?”太子問。
“重金,他不屑;厚祿,他嫌不夠。貪無止境,得要防住。但也有好處。我們知道劉濤的需要,知道他的軟肋就能引誘他,收買他,利用他。待一切安置下來了,就可以拋棄他。咳咳……”
“如此說來,劉濤就是皇室的一把刀,即可傷外人又會傷自己。”
“隻要你善用,必定是皇兒的一大助手。劉濤可信,可大用,但不能長久用。得要重用他,還要不時敲打他,恩威並施才能讓皇兒你盡心用。切莫讓他離開京城,咳,咳咳……”
“皇上該休息了,太子明日在來吧!”內侍說。
太子見父皇艱難地喝下藥還一頭大汗,趕緊上前去幫父皇擦汗。“父皇可要好起來,皇兒還需您教導。”
太子伺候皇上睡下才離去。
太子貼身太監王振上前,“太子進去兩個時辰有餘,可是得到皇上的真傳了?”
太監王振是太子最信任的人。太子尊稱他一聲為“先生”。
太子想了想將皇上對他說的話一五一十告訴王振。
王振沉吟,“這般危險的人物還是不要留在京城的好!外傳聞劉濤暴虐,若不是曾與太宗一起打戰被念舊情,現今早該不在。不過這些都是外麵的傳聞。雜家知道的也不多,不知是真是假,還請太子親自定奪。”
“嗯。”太子對王振的信任,讓太子將王振的話聽進了八分。讓太子對劉濤的好好感消耗不少。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白日,皇帝召見皇太後。
“朕自知命不久矣,唯一放心不下祁鎮,他年幼,雖然祁鎮後族不強,但朝中大臣也不弱,請母後多照看一二。”
“皇兒莫要妄自菲薄,你定會好起來。”
宣帝對自己的病情很了解,外人是安慰不了他了!
“走前,孩兒要與母後說。切莫讓劉濤離開京城。若是蠻子打了進來,劉濤,與張輔能保住大明江山社稷。咳……咳。”
“快來人,皇上暈倒了。”太後慌了,怕了!
宣德十年宣帝朱瞻基駕崩,同月九歲的新帝朱祁鎮登基。
明朝的太子是幸福的,每一任太子都能登基做皇帝。明朝的皇帝是悲哀的,沒幾個是長命的。登位的人換了一個又一個,明朝的歷史隻有這麽長,倘若明朝的每一位皇帝多活三五年,明朝必定在歷史上大放異彩,超越漢唐也未嚐不可!
一位仁君在位的時間決定了這個國家存在的時間,一個國家能不能支撐二百年的歷史就看仁帝在位的時間!
可惜,始終惋惜,宣帝在位時間的短!
開國皇帝朱元璋是打天下的,身上自帶殺戮,天生的皇者氣息,文臣不敢多靠近,隻能供奉在神廟祭奠。朱棣喜好戰爭,最不喜辦事無力的純文臣。所以喜好寫書的文臣不喜寫太宗皇帝。
朱瞻基不同!朱瞻基駕崩後,大明各地紛紛上表,上書表仁帝朱瞻基是明君。一個文筆尚好的秀才都敢對先帝宣帝大讚特贊,敢再公開場合議論宣帝的政績!
群臣聯名上書冊表:洪熙元年到宣德十年是“仁宣之治”。
史上有幾人能得到“之治”二字!
宣帝在位就如同煙花,給人燦爛的驚嘆,卻又轉瞬即逝隻留下燦爛的記憶!
“整個大明都在為先帝表彰,證明先帝的確是明君,是該名流千史的好皇帝。”秦素蘭對劉濤說。
“先帝是不是明君自有歷史判斷。先帝能說是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他了解百姓生活,懂得百姓苦。”但與太宗比還是缺了些!
武將希望遇到主戰的皇帝,文臣希望見到聽他們諫言的仁皇帝。劉濤介於兩者之間。他不討厭打戰,但不想生活在一個常年打戰的地方。
劉濤能為太宗傷心,隻能為宣帝惋惜。
正文 三七二、劉濤辭官歸隱?
三七二、劉濤辭官歸隱?
英宗(新帝)登基第八個月便將他身邊的大太監王振任命為掌司禮監,掌司禮監是內監裏最高職位。一能掌管內外奏章,二能替代皇帝批紅。一個能批奏章的太監,權利能不大?
這位掌司禮監前不久被太皇太後下了馬威,見著內閣大臣都夾起他的尾巴。
“劉大人。”王振三十度鞠躬。
劉濤側身避開太監的鞠躬,誰的鞠躬都可以接受,就這太監的不能。當年靜女與牛先民留在宮裏的人告訴他,王振人心不足。正在秘密接觸外臣。
“王公公這是去哪?”
王振隻落後劉濤半步,“皇上命雜家到內閣去傳旨。”
王振與劉濤同到內閣,劉濤直接進門,而王振卻停留在外。王振一臉羞澀的表情,像是剛出閨門的大姑娘見到了心儀公子,畏縮站在門外不敢進門。
被晾在內閣的劉濤吃到第五杯茶水時,三公中的一人終於發現了王振。招呼王振進門招呼他坐。
“謝楊大人。”王振九十度鞠躬,非常的受寵若驚。“能與楊大人說上話真是雜家的福分,哪還敢坐下。”
王振的這些舉動讓劉濤收入眼底,“哼,隻有這位姓楊的才會認為這太監是個不錯的人。”
“劉濤的事臣參與不多,給了他開了個小口罷了。劉濤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造化。”胡濙需要擺脫劉濤與他的關係。
“無礙。這次叫你來不是為了劉健康。朕時日無多,朕要求你胡濙待太子如同待太宗如同待朕一般。”
“皇上切莫如此說,您龍體快要恢復。不日即可上朝。”
宣帝沒有接胡濙的話,“劉健康是個大才可是不是誰都能駕馭得了,他隻服太宗,從未對朕低頭。朕多次想殺他,奈何總是下不了手,捨不得。朕走後你要替朕看著劉家,讓他為大明出力。讓他護我大明。”
皇上說出了這話,可是胡濙不敢多說一句,不敢胡亂搭話。
這裏的話多說多錯,胡濙不知皇上這話的真假,不知是不是皇上的試探。
“劉大人定會對大明忠心耿耿。”胡濙跪下磕頭。
“咳咳……”宣帝一陣咳嗽。“密切關注京城的一切。”
胡濙還有資格調動京城的錦衣衛。
“臣遵旨。”
朝中大臣都是些老狐狸,宣帝得要親自向太子交代朝中情況,讓太子提防哪些人,放心哪些人。
尚且年幼的太子對父皇的話記不是很了解,但還是努力將父皇的話刻在腦海裏,他相信總有一天他會明白的。
“……有楊榮、楊士奇、楊溥、胡濙、張輔在定能助你守住江山。皇兒,你要記住劉濤萬萬不能動,不到萬難時刻不可動用劉家人。”
“皇兒不明白,劉濤為何這般重要?”
劉濤是一隻老虎一匹狼,他想要的東西就會虎視眈眈,直到他得到為止。
“重金厚祿不能收買?”太子問。
“重金,他不屑;厚祿,他嫌不夠。貪無止境,得要防住。但也有好處。我們知道劉濤的需要,知道他的軟肋就能引誘他,收買他,利用他。待一切安置下來了,就可以拋棄他。咳咳……”
“如此說來,劉濤就是皇室的一把刀,即可傷外人又會傷自己。”
“隻要你善用,必定是皇兒的一大助手。劉濤可信,可大用,但不能長久用。得要重用他,還要不時敲打他,恩威並施才能讓皇兒你盡心用。切莫讓他離開京城,咳,咳咳……”
“皇上該休息了,太子明日在來吧!”內侍說。
太子見父皇艱難地喝下藥還一頭大汗,趕緊上前去幫父皇擦汗。“父皇可要好起來,皇兒還需您教導。”
太子伺候皇上睡下才離去。
太子貼身太監王振上前,“太子進去兩個時辰有餘,可是得到皇上的真傳了?”
太監王振是太子最信任的人。太子尊稱他一聲為“先生”。
太子想了想將皇上對他說的話一五一十告訴王振。
王振沉吟,“這般危險的人物還是不要留在京城的好!外傳聞劉濤暴虐,若不是曾與太宗一起打戰被念舊情,現今早該不在。不過這些都是外麵的傳聞。雜家知道的也不多,不知是真是假,還請太子親自定奪。”
“嗯。”太子對王振的信任,讓太子將王振的話聽進了八分。讓太子對劉濤的好好感消耗不少。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白日,皇帝召見皇太後。
“朕自知命不久矣,唯一放心不下祁鎮,他年幼,雖然祁鎮後族不強,但朝中大臣也不弱,請母後多照看一二。”
“皇兒莫要妄自菲薄,你定會好起來。”
宣帝對自己的病情很了解,外人是安慰不了他了!
“走前,孩兒要與母後說。切莫讓劉濤離開京城。若是蠻子打了進來,劉濤,與張輔能保住大明江山社稷。咳……咳。”
“快來人,皇上暈倒了。”太後慌了,怕了!
宣德十年宣帝朱瞻基駕崩,同月九歲的新帝朱祁鎮登基。
明朝的太子是幸福的,每一任太子都能登基做皇帝。明朝的皇帝是悲哀的,沒幾個是長命的。登位的人換了一個又一個,明朝的歷史隻有這麽長,倘若明朝的每一位皇帝多活三五年,明朝必定在歷史上大放異彩,超越漢唐也未嚐不可!
一位仁君在位的時間決定了這個國家存在的時間,一個國家能不能支撐二百年的歷史就看仁帝在位的時間!
可惜,始終惋惜,宣帝在位時間的短!
開國皇帝朱元璋是打天下的,身上自帶殺戮,天生的皇者氣息,文臣不敢多靠近,隻能供奉在神廟祭奠。朱棣喜好戰爭,最不喜辦事無力的純文臣。所以喜好寫書的文臣不喜寫太宗皇帝。
朱瞻基不同!朱瞻基駕崩後,大明各地紛紛上表,上書表仁帝朱瞻基是明君。一個文筆尚好的秀才都敢對先帝宣帝大讚特贊,敢再公開場合議論宣帝的政績!
群臣聯名上書冊表:洪熙元年到宣德十年是“仁宣之治”。
史上有幾人能得到“之治”二字!
宣帝在位就如同煙花,給人燦爛的驚嘆,卻又轉瞬即逝隻留下燦爛的記憶!
“整個大明都在為先帝表彰,證明先帝的確是明君,是該名流千史的好皇帝。”秦素蘭對劉濤說。
“先帝是不是明君自有歷史判斷。先帝能說是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他了解百姓生活,懂得百姓苦。”但與太宗比還是缺了些!
武將希望遇到主戰的皇帝,文臣希望見到聽他們諫言的仁皇帝。劉濤介於兩者之間。他不討厭打戰,但不想生活在一個常年打戰的地方。
劉濤能為太宗傷心,隻能為宣帝惋惜。
正文 三七二、劉濤辭官歸隱?
三七二、劉濤辭官歸隱?
英宗(新帝)登基第八個月便將他身邊的大太監王振任命為掌司禮監,掌司禮監是內監裏最高職位。一能掌管內外奏章,二能替代皇帝批紅。一個能批奏章的太監,權利能不大?
這位掌司禮監前不久被太皇太後下了馬威,見著內閣大臣都夾起他的尾巴。
“劉大人。”王振三十度鞠躬。
劉濤側身避開太監的鞠躬,誰的鞠躬都可以接受,就這太監的不能。當年靜女與牛先民留在宮裏的人告訴他,王振人心不足。正在秘密接觸外臣。
“王公公這是去哪?”
王振隻落後劉濤半步,“皇上命雜家到內閣去傳旨。”
王振與劉濤同到內閣,劉濤直接進門,而王振卻停留在外。王振一臉羞澀的表情,像是剛出閨門的大姑娘見到了心儀公子,畏縮站在門外不敢進門。
被晾在內閣的劉濤吃到第五杯茶水時,三公中的一人終於發現了王振。招呼王振進門招呼他坐。
“謝楊大人。”王振九十度鞠躬,非常的受寵若驚。“能與楊大人說上話真是雜家的福分,哪還敢坐下。”
王振的這些舉動讓劉濤收入眼底,“哼,隻有這位姓楊的才會認為這太監是個不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