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也應該跟著北上,京師不需要留那麽多人。”
“我那些人都是跟著一個商鋪的,能調走那個?再說了以前的人都給子仁了,怎麽也得要給子明留些人。”“將來要是有個姐兒,還要給姐兒掙嫁妝,這些可不能給子仁了!”
這婦人算得可清楚了!不過,他對這樣分配感到滿意。
“子仁的事你不用操心,自會安排好。”
“可……”
“你那些藥給他裝上,隻要不是惡病就不會出事。”
劉濤說得對,秦素蘭匆匆去找藥,都沒注意身後人的黑臉。
看兒子比看他還重要,今晚某人有得熬了!
次日送子仁出門,秦素蘭才真正明白兒子已經長大!堅毅的眼神,肅穆的表麵,果斷髮出號令。
出城門,中間走的是官員以及官員家屬家丁丫鬟,外麵圍著的都是子仁的人。一隊人惟他命是從,都是身強力壯的漢子。子仁坐著高頭大馬走在最前麵。
秦素蘭站在城牆,迎著陽光目送兒子離開。“以前離開是為了讀書,現在離開真的離開了。一隻離開鳥巢的幼鳥!”
“哥哥好威武哦,我以後要比這威嚴上百倍,帶著天子令出征邊疆,馳騁沙場……啊!娘疼,爹,你就不管管?”子明踮起腳尖送著耳朵跟母親走。
“你這混小子翅膀都沒硬就敢說大話,回去罰抄兵書百遍,多練練字。”
“娘,該練字的人是你,我的字比你的好看多了。”
劉濤看子仁離去,心裏莫大欣慰,一個像他又他的兒子終於走向屬於自己的戰場!那裏一定很精彩。
子仁能忍,知道報仇,知道殺比留更方便,知道用外皮包住內心,知道計謀比砍刀更好用。子仁有整個家庭支撐走的路必定要比劉濤遠。
很多商隊跟在官府後麵,這樣安全許多,所以劉濤等人要等商隊出城才能駕動馬車。
秦素蘭掀起布角看外麵,“十成人走了兩成,街道會清閑些吧。”
劉濤拿起一本書豎起一腳頂著手臂,“少了五成才會感到清減。單走這些不明顯。”
“我們什麽時候走?那些銀子要帶走嗎?”
雖然劉濤賦閑在家三年,但三年也不白費,至少秦素蘭的私庫被他餵得越來越大,越來越滿。
正文 一百二十二、路是殺出來的
一百二十二、路是殺出來的
遷都完成後,原先的京師被稱為南京,北京作為明帝國新都城被確定下來,從此北京成為明朝首都,一直延續二百餘年。
除了從靖難之役過來的人,朝中沒有那位大人適應北方生活,朝中經常有大人請病假,這令陛下很是惱火。
一天夜裏皇宮突然發生大火,將正在修建的故宮的一角被燒幹淨,其中工部侍郎劉墉被葬火海。
朱棣一夜未睡,招來內閣大臣商議。
“陛下,如今晉中、陝西、遼東有蟲災,黃河泛濫一瀉千裏導致當地顆粒無收,還有江淮的水災,這些天災都是遷都的緣故啊!”
“陛下,天災年年有,今年特殊了些,是否傷了龍脈。”有一個說遷都是災害的。
“陛下,前麵說的都是外麵的事,為何甘泉宮無緣無故失火?這近身事不得不防。”
“這是上天給的提示,陛下不如去祭天問問。”
朱棣雖然夠狠夠絕,但畢竟是儒家生產出來的人物,鬼神一說早就刻入骨髓,什麽天怒什麽天罰,相信過半,根本沒想過自然的必然變化規律。所以朱棣有些慌亂。
朝堂上,朱棣陛下將情況一說,“諸位愛卿有何建議?”
朱棣陛下還沒說完就有大臣出列,朱棣先是一喜。
“陛下,這就是遷都的弊端,遷都勞財傷命讓戶部沒錢銀賑災。”
“自古以來都是定一方以安天下,而陛下不顧臣等阻撓一意孤行這是上蒼懲罰。”又一大臣出來,大臣們見有機會暢所欲言紛紛出來站隊。
“……太祖建國定南京後國泰明安,政治昌明,如今不過三朝,就民不聊生,生靈塗炭,我大明亡佚。”
“臣等誓死直諫,此地非旺地,請陛下回到南京。”
泱泱大國就沒幾個提出好建議的,絕大多數大臣都大定主意不在北京長久居住,勢要勸陛下回南京。
朝堂上的大臣難得得到機會,集體暢所欲言的痛陳遷都後的難事、壞事,請病假的大臣也不甘落後,紛紛上奏摺表心態。
“混帳東西,一個個廢物,蠢貨,榆木腦袋,目光短淺。”
宮殿裏傳出劈裏啪啦聲,朱棣陛下在砸東西泄憤。
“劉大人陛下還氣著呢,您還是請回吧。”公公沒給劉濤好臉色,其實公公沒給任何一位大臣好臉色,因為這些大臣都是來給陛下主子添堵的。
按說劉濤七品小官沒資格進入皇宮,但劉濤運氣好啊,他有鄭國公帶著有胡濙睜眼閉眼看著,所以劉濤站在宮殿大門外。
聽聲音暫歇,劉濤對公公說:“勞煩公公進去稟告陛下,健康是為陛下排憂解難來的。”
公公審視劉濤許久見劉濤並不願透露就半信半疑進去稟告,很快就出來帶劉濤進去。
“微臣劉濤拜見陛下。”
朱棣衣衫有些淩亂,頭髮滴著汗水,麵色沉無,比以前更威嚴,一眼能瞪死人。
“劉濤!好久沒見,朕都忘了你的存在。你活得還好嗎?”
“謝陛下關心,舒暢。”
朱棣諷刺一番,這個時候居然有下臣在他麵前說舒暢,嫌命長了吧。“沒有好法子,你下輩子再做人吧。”
“陛下,您永遠不會錯,之所以出現敵人是因為末將帶兵不力實力不濟,不能在陛下攻下山頭占領城鎮。陛下您隻需要坐在中帳指揮下令牌,末將拿令牌出戰,必為陛下斬下敵人頭顱。”
劉濤是跟朱棣從靖難之役過來的,也是好戰分子,知道陛下好戰,而且每戰必勝。所以劉濤用軍中語言和朱棣說話。一來討了陛下歡心,讓朱棣放下心中的成見,知道劉濤是站在陛下一邊的。二來,拉拉交情,是跟著陛下的老人了,信得過。
果然朱棣笑了,朱棣恍然大悟,朱棣不在惱怒大臣反對,反對也沒用,因為他是這個朝堂的唯一的主宰,這個大明的皇帝。反對的都是敵人,既然是敵人殺了就好。
“這些奏摺都陳說遷都的害處,並說之所以有天災都是遷都的造成的。健康,你說怎麽辦?”
“我家婦人曾經這樣教育子仁:做壞人難,做好人更難,要想活得長久就要做一個一手持刀一手拿銀子的好人。血能讓人害怕,銀子能讓膽小之人靠攏。砍一刀再給予些銀子,那人必定成為最忠誠的人,即使不是最忠誠的也是最能用的。”
朱棣心裏有了主意,對這番話倒是認同幾分。從衣襟上扯下一玉佩,扔到底麵上一奏摺上。劉濤意會。
“我那些人都是跟著一個商鋪的,能調走那個?再說了以前的人都給子仁了,怎麽也得要給子明留些人。”“將來要是有個姐兒,還要給姐兒掙嫁妝,這些可不能給子仁了!”
這婦人算得可清楚了!不過,他對這樣分配感到滿意。
“子仁的事你不用操心,自會安排好。”
“可……”
“你那些藥給他裝上,隻要不是惡病就不會出事。”
劉濤說得對,秦素蘭匆匆去找藥,都沒注意身後人的黑臉。
看兒子比看他還重要,今晚某人有得熬了!
次日送子仁出門,秦素蘭才真正明白兒子已經長大!堅毅的眼神,肅穆的表麵,果斷髮出號令。
出城門,中間走的是官員以及官員家屬家丁丫鬟,外麵圍著的都是子仁的人。一隊人惟他命是從,都是身強力壯的漢子。子仁坐著高頭大馬走在最前麵。
秦素蘭站在城牆,迎著陽光目送兒子離開。“以前離開是為了讀書,現在離開真的離開了。一隻離開鳥巢的幼鳥!”
“哥哥好威武哦,我以後要比這威嚴上百倍,帶著天子令出征邊疆,馳騁沙場……啊!娘疼,爹,你就不管管?”子明踮起腳尖送著耳朵跟母親走。
“你這混小子翅膀都沒硬就敢說大話,回去罰抄兵書百遍,多練練字。”
“娘,該練字的人是你,我的字比你的好看多了。”
劉濤看子仁離去,心裏莫大欣慰,一個像他又他的兒子終於走向屬於自己的戰場!那裏一定很精彩。
子仁能忍,知道報仇,知道殺比留更方便,知道用外皮包住內心,知道計謀比砍刀更好用。子仁有整個家庭支撐走的路必定要比劉濤遠。
很多商隊跟在官府後麵,這樣安全許多,所以劉濤等人要等商隊出城才能駕動馬車。
秦素蘭掀起布角看外麵,“十成人走了兩成,街道會清閑些吧。”
劉濤拿起一本書豎起一腳頂著手臂,“少了五成才會感到清減。單走這些不明顯。”
“我們什麽時候走?那些銀子要帶走嗎?”
雖然劉濤賦閑在家三年,但三年也不白費,至少秦素蘭的私庫被他餵得越來越大,越來越滿。
正文 一百二十二、路是殺出來的
一百二十二、路是殺出來的
遷都完成後,原先的京師被稱為南京,北京作為明帝國新都城被確定下來,從此北京成為明朝首都,一直延續二百餘年。
除了從靖難之役過來的人,朝中沒有那位大人適應北方生活,朝中經常有大人請病假,這令陛下很是惱火。
一天夜裏皇宮突然發生大火,將正在修建的故宮的一角被燒幹淨,其中工部侍郎劉墉被葬火海。
朱棣一夜未睡,招來內閣大臣商議。
“陛下,如今晉中、陝西、遼東有蟲災,黃河泛濫一瀉千裏導致當地顆粒無收,還有江淮的水災,這些天災都是遷都的緣故啊!”
“陛下,天災年年有,今年特殊了些,是否傷了龍脈。”有一個說遷都是災害的。
“陛下,前麵說的都是外麵的事,為何甘泉宮無緣無故失火?這近身事不得不防。”
“這是上天給的提示,陛下不如去祭天問問。”
朱棣雖然夠狠夠絕,但畢竟是儒家生產出來的人物,鬼神一說早就刻入骨髓,什麽天怒什麽天罰,相信過半,根本沒想過自然的必然變化規律。所以朱棣有些慌亂。
朝堂上,朱棣陛下將情況一說,“諸位愛卿有何建議?”
朱棣陛下還沒說完就有大臣出列,朱棣先是一喜。
“陛下,這就是遷都的弊端,遷都勞財傷命讓戶部沒錢銀賑災。”
“自古以來都是定一方以安天下,而陛下不顧臣等阻撓一意孤行這是上蒼懲罰。”又一大臣出來,大臣們見有機會暢所欲言紛紛出來站隊。
“……太祖建國定南京後國泰明安,政治昌明,如今不過三朝,就民不聊生,生靈塗炭,我大明亡佚。”
“臣等誓死直諫,此地非旺地,請陛下回到南京。”
泱泱大國就沒幾個提出好建議的,絕大多數大臣都大定主意不在北京長久居住,勢要勸陛下回南京。
朝堂上的大臣難得得到機會,集體暢所欲言的痛陳遷都後的難事、壞事,請病假的大臣也不甘落後,紛紛上奏摺表心態。
“混帳東西,一個個廢物,蠢貨,榆木腦袋,目光短淺。”
宮殿裏傳出劈裏啪啦聲,朱棣陛下在砸東西泄憤。
“劉大人陛下還氣著呢,您還是請回吧。”公公沒給劉濤好臉色,其實公公沒給任何一位大臣好臉色,因為這些大臣都是來給陛下主子添堵的。
按說劉濤七品小官沒資格進入皇宮,但劉濤運氣好啊,他有鄭國公帶著有胡濙睜眼閉眼看著,所以劉濤站在宮殿大門外。
聽聲音暫歇,劉濤對公公說:“勞煩公公進去稟告陛下,健康是為陛下排憂解難來的。”
公公審視劉濤許久見劉濤並不願透露就半信半疑進去稟告,很快就出來帶劉濤進去。
“微臣劉濤拜見陛下。”
朱棣衣衫有些淩亂,頭髮滴著汗水,麵色沉無,比以前更威嚴,一眼能瞪死人。
“劉濤!好久沒見,朕都忘了你的存在。你活得還好嗎?”
“謝陛下關心,舒暢。”
朱棣諷刺一番,這個時候居然有下臣在他麵前說舒暢,嫌命長了吧。“沒有好法子,你下輩子再做人吧。”
“陛下,您永遠不會錯,之所以出現敵人是因為末將帶兵不力實力不濟,不能在陛下攻下山頭占領城鎮。陛下您隻需要坐在中帳指揮下令牌,末將拿令牌出戰,必為陛下斬下敵人頭顱。”
劉濤是跟朱棣從靖難之役過來的,也是好戰分子,知道陛下好戰,而且每戰必勝。所以劉濤用軍中語言和朱棣說話。一來討了陛下歡心,讓朱棣放下心中的成見,知道劉濤是站在陛下一邊的。二來,拉拉交情,是跟著陛下的老人了,信得過。
果然朱棣笑了,朱棣恍然大悟,朱棣不在惱怒大臣反對,反對也沒用,因為他是這個朝堂的唯一的主宰,這個大明的皇帝。反對的都是敵人,既然是敵人殺了就好。
“這些奏摺都陳說遷都的害處,並說之所以有天災都是遷都的造成的。健康,你說怎麽辦?”
“我家婦人曾經這樣教育子仁:做壞人難,做好人更難,要想活得長久就要做一個一手持刀一手拿銀子的好人。血能讓人害怕,銀子能讓膽小之人靠攏。砍一刀再給予些銀子,那人必定成為最忠誠的人,即使不是最忠誠的也是最能用的。”
朱棣心裏有了主意,對這番話倒是認同幾分。從衣襟上扯下一玉佩,扔到底麵上一奏摺上。劉濤意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