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北齊大將盧迪投降南梁,被封為異姓王,他利用皇室的矛盾,挑動蠢蠢欲動的諸皇子,發動叛亂。叛亂過後,梁太宗活活氣死,皇室梁氏一族子嗣凋零,盧迪被腰斬,並誅九族。
嫡枝一脈隻剩下了年輕的九皇子和早已出家的謝安歌,九皇子登基稱帝,大封後宮。
在風雨飄搖的帝國中,法華寺如同一把巨傘為謝安歌遮風擋雨。
“方丈,師叔,九皇子派人來找師叔。”一個小沙彌急匆匆地跑來方丈室,額頭冒出了一點點細汗。
方丈室內十分儉樸素靜,裏麵隻有一老一小兩人。
“慧如,不必慌張。”臉上皺紋深深、笑容和藹的方丈安撫道,“將事情仔細說來。”
小沙彌喘了一會兒,才雙手合十,將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道來。
原來是新帝登基前還要將先帝下葬,如今皇室子嗣凋零,起靈摔盆時隻有新帝一人,場麵未免難看,因此請謝安歌回去奔喪。
方丈聽後,眯了眯眼睛,問道:“瞭然,你怎麽看呢?”
謝安歌在此世沒有名字,沒有姓氏,不上皇室玉碟,隻有法號瞭然,這時也不過五六歲,圓圓的腦袋,手裏拈著佛珠,神情很是淡然。
“佛曰: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心地觀經》有言,第一重恩,父母恩。第二重恩,眾生恩。第三重恩,國王恩。第四重恩,三寶恩。父母生我,予我身軀,今父親山崩,弟子自當一盡孝道。”
事實上,寡親緣的謝安歌甚至有理由懷疑,他是否是梁太宗的親生子,畢竟梁太宗都是五十多歲的人了。
不過,這事跟他的關係太緊密了,反而無法掐算,謝安歌幹脆地放下了,反正也並不要緊。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方丈口念佛號。
“師父,弟子先行一步。”
大凡皇帝葬禮,總是要極盡隆重奢華,出靈那天,法華寺的和尚必定是要到場的,方丈也不例外。
****
謝安歌收拾收拾行李,隨前來的官員和內侍前去皇宮守靈去了。
也許是被一連串的變故打擊到了,哪怕是即將要登上皇位,九皇子的神色還是一副十分疲憊憔悴的模樣。
見謝安歌來了,他笑了笑,溫和地道:“賢弟來了。”
“小僧見過九皇子。”謝安歌雙手合十,微微低頭行禮。
九皇子嘆氣:“你我骨肉至親,何必見外?”
“殿下,禮不可廢。”謝安歌平靜地道,抬起頭來看向九皇子。
九皇子有些不敢直視那雙仿佛洞察世間之事的眼睛,微微偏了視線,道:“賢弟有心即可,不必多禮。”
真是說的比唱的還好聽。
“謝殿下。”
也許是因為謝安歌已經出家,是方外之人,不太可能繼承皇位,對九皇子沒有威脅,所以在皇宮中的這段時間,謝安歌的待遇還不錯。
謝安歌就老老實實地守靈,念經祈福。
出靈那天,烏雲低垂,陰風陣陣。
引幡人高舉旗傘走在最前麵,接著是皇帝的鹵薄儀仗隊,有上千人之多,他們舉著各種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樣的紙紮或綢緞製作的“燒活”,浩浩蕩蕩,十分威風。
後麵是抬棺木的扛夫,他們身穿孝服,身強體壯,神情肅然。在棺木後麵是全副武裝的禁衛軍,然後才是文武百官和皇親國戚。1
送葬行列中,夾雜著大批和尚,他們以法華寺的方丈為首,身著僧衣,手持木魚,嘴裏念著《地藏經》和《金剛經》,為死者超度,在陰間開路。
整個送葬隊伍長達十幾裏,浩浩蕩蕩,陪葬品更是價值連城,充分體現了事死如事生的思想觀念。
路上,謝安歌看到了好幾個劇情中出現過的人物,虎背熊腰的大將軍,女主的舅舅們,以及女主的父親——沈誌誠。
沈誌誠生了一副好樣貌,嘴角微微挑起時,顯得痞帥痞帥的,有種風流而不下流的感覺,眼裏的雄心又為他增添了蓬勃的男子氣概,便顯得格外的撩撥少女心。
難怪大將軍的獨女會嫁給這個出身並不顯貴的沈誌誠。
謝安歌見了隻感嘆了一聲,並沒有放在心上。也許這一次見麵,以後就再難有交集了。
這種大型的葬禮真的是格外熬人。
皇帝下葬之後,參加葬禮的人通通瘦了好幾圈,九皇子走路都一步三搖,謝安歌看到好些大腹便便的官員腰帶都肥了。
一些年老的大臣更是暈倒了好幾個,太醫們隨時待命,嚴陣以待。
好在上個世界學了道術,所以謝安歌還能頂得住,隻是略瘦了些,並沒有傷到身子。
這個世界可能是由於天道壓製,謝安歌能發揮出來的力量不足全盛時期的一成,靈氣也不如上個世界充裕,這讓習慣了強大力量的他心生不適。
就像是一個人從平原地區來到珠穆朗瑪峰,氧氣一下子變得稀薄了,隻能慢慢地適應。
不過,從空間的書本看來,劇情中除了那些神出鬼沒的暗衛們,沒有出現過超自然力量,現在還能藉助大日、陽氣修煉純陽訣,多多少少給了謝安歌一些安慰。
掌握著熟悉的力量,就有了底氣。
謝安歌不求大權在握,不求榮華富貴,不求美人在懷,隻求不受限製,隻求掌握命運,隻求能自由地說不。
嫡枝一脈隻剩下了年輕的九皇子和早已出家的謝安歌,九皇子登基稱帝,大封後宮。
在風雨飄搖的帝國中,法華寺如同一把巨傘為謝安歌遮風擋雨。
“方丈,師叔,九皇子派人來找師叔。”一個小沙彌急匆匆地跑來方丈室,額頭冒出了一點點細汗。
方丈室內十分儉樸素靜,裏麵隻有一老一小兩人。
“慧如,不必慌張。”臉上皺紋深深、笑容和藹的方丈安撫道,“將事情仔細說來。”
小沙彌喘了一會兒,才雙手合十,將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道來。
原來是新帝登基前還要將先帝下葬,如今皇室子嗣凋零,起靈摔盆時隻有新帝一人,場麵未免難看,因此請謝安歌回去奔喪。
方丈聽後,眯了眯眼睛,問道:“瞭然,你怎麽看呢?”
謝安歌在此世沒有名字,沒有姓氏,不上皇室玉碟,隻有法號瞭然,這時也不過五六歲,圓圓的腦袋,手裏拈著佛珠,神情很是淡然。
“佛曰: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心地觀經》有言,第一重恩,父母恩。第二重恩,眾生恩。第三重恩,國王恩。第四重恩,三寶恩。父母生我,予我身軀,今父親山崩,弟子自當一盡孝道。”
事實上,寡親緣的謝安歌甚至有理由懷疑,他是否是梁太宗的親生子,畢竟梁太宗都是五十多歲的人了。
不過,這事跟他的關係太緊密了,反而無法掐算,謝安歌幹脆地放下了,反正也並不要緊。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方丈口念佛號。
“師父,弟子先行一步。”
大凡皇帝葬禮,總是要極盡隆重奢華,出靈那天,法華寺的和尚必定是要到場的,方丈也不例外。
****
謝安歌收拾收拾行李,隨前來的官員和內侍前去皇宮守靈去了。
也許是被一連串的變故打擊到了,哪怕是即將要登上皇位,九皇子的神色還是一副十分疲憊憔悴的模樣。
見謝安歌來了,他笑了笑,溫和地道:“賢弟來了。”
“小僧見過九皇子。”謝安歌雙手合十,微微低頭行禮。
九皇子嘆氣:“你我骨肉至親,何必見外?”
“殿下,禮不可廢。”謝安歌平靜地道,抬起頭來看向九皇子。
九皇子有些不敢直視那雙仿佛洞察世間之事的眼睛,微微偏了視線,道:“賢弟有心即可,不必多禮。”
真是說的比唱的還好聽。
“謝殿下。”
也許是因為謝安歌已經出家,是方外之人,不太可能繼承皇位,對九皇子沒有威脅,所以在皇宮中的這段時間,謝安歌的待遇還不錯。
謝安歌就老老實實地守靈,念經祈福。
出靈那天,烏雲低垂,陰風陣陣。
引幡人高舉旗傘走在最前麵,接著是皇帝的鹵薄儀仗隊,有上千人之多,他們舉著各種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樣的紙紮或綢緞製作的“燒活”,浩浩蕩蕩,十分威風。
後麵是抬棺木的扛夫,他們身穿孝服,身強體壯,神情肅然。在棺木後麵是全副武裝的禁衛軍,然後才是文武百官和皇親國戚。1
送葬行列中,夾雜著大批和尚,他們以法華寺的方丈為首,身著僧衣,手持木魚,嘴裏念著《地藏經》和《金剛經》,為死者超度,在陰間開路。
整個送葬隊伍長達十幾裏,浩浩蕩蕩,陪葬品更是價值連城,充分體現了事死如事生的思想觀念。
路上,謝安歌看到了好幾個劇情中出現過的人物,虎背熊腰的大將軍,女主的舅舅們,以及女主的父親——沈誌誠。
沈誌誠生了一副好樣貌,嘴角微微挑起時,顯得痞帥痞帥的,有種風流而不下流的感覺,眼裏的雄心又為他增添了蓬勃的男子氣概,便顯得格外的撩撥少女心。
難怪大將軍的獨女會嫁給這個出身並不顯貴的沈誌誠。
謝安歌見了隻感嘆了一聲,並沒有放在心上。也許這一次見麵,以後就再難有交集了。
這種大型的葬禮真的是格外熬人。
皇帝下葬之後,參加葬禮的人通通瘦了好幾圈,九皇子走路都一步三搖,謝安歌看到好些大腹便便的官員腰帶都肥了。
一些年老的大臣更是暈倒了好幾個,太醫們隨時待命,嚴陣以待。
好在上個世界學了道術,所以謝安歌還能頂得住,隻是略瘦了些,並沒有傷到身子。
這個世界可能是由於天道壓製,謝安歌能發揮出來的力量不足全盛時期的一成,靈氣也不如上個世界充裕,這讓習慣了強大力量的他心生不適。
就像是一個人從平原地區來到珠穆朗瑪峰,氧氣一下子變得稀薄了,隻能慢慢地適應。
不過,從空間的書本看來,劇情中除了那些神出鬼沒的暗衛們,沒有出現過超自然力量,現在還能藉助大日、陽氣修煉純陽訣,多多少少給了謝安歌一些安慰。
掌握著熟悉的力量,就有了底氣。
謝安歌不求大權在握,不求榮華富貴,不求美人在懷,隻求不受限製,隻求掌握命運,隻求能自由地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