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這些人的助力,她梁冠璟當不上這個皇帝。
趙大人思忖良久,又道:「微臣發現皇上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謙虛!」
麗景帝嗬嗬笑著,不知道怎麽的就覺得他這馬屁拍得過分了,自那次以後麗景帝回去約莫還讓韓國夫人吹了枕邊風,便對趙大人漸漸疏遠,反而對著相貌醜陋的馬文正和顏悅色起來。朝裏若有彈劾馬大人的,麗景帝還會袒護,輕則斥罵,重則廷杖罷官,搞得一向對皇帝冷言冷語的馬大人都不好意思起來。
都說聖意難測,今上還是個女人,女人心海底針,那女帝的心思就更難猜了。
總之,為朝廷賣力幹活就好,光會拍馬屁不幹活是肯定沒有出路的,馬屁一個沒拍好,皇帝還會突然就不喜歡你了,哪怕你依然兢兢業業幹活,俸祿也沒有少,然而人家就是不愛多看你一眼了,沒事還找由頭罵罵你撒氣,這日子可怪難受的。
麗景帝在位二十七年,滿朝文武在其治下提心弔膽地過日子,雖沒有殺身之禍,一朝榮辱,旦夕之間,並不輕鬆愉快。有人說,隻有當官的日子不好過,老百姓才有好日子過,這話大概也是有點兒道理的,麗景帝退位離開京城時,全城百姓夾道相送,盛況空前,而且皇帝是坐著華麗的車輦離開的,並非出殯去皇陵下葬,所以大家都是高高興興的,便是有嚎哭者,也是捨不得女帝就此退位。
麗景二十七年,時年六十七歲的梁冠璟退位,皇位傳給了長公主韓允濃,公主監國七年,時年四十,登基的年紀正好與麗景帝登基同一年。
韓允濃改年號為鳳啟,史書上並沒有對這個年號的來歷有過多記載,隻說皇帝自己定的。當時有大臣最初提出來的年號是「鳳起」,韓允濃認為「鳳啟」二字更好,如今國泰民安,四海昇平,「啟」字有啟發,啟迪之意,不是女帝要崛起,起事,而是女帝於萬民應該有更大的責任心和引領之意。
韓允濃登基時,國庫殷實,百姓富餘,尤其軍備上火銃火槍火炮已經武裝各軍,水師船堅炮利。經過三年的籌備,鳳啟四年,帝國開始前後八年多的北伐,徹底平定西夏、瓦剌、韃靼、蒙古、女真各部,統一了北方,將遼闊的國土全部劃入版圖,並取消進貢,與南朝各州一樣建製,數百萬漢民遷居北地,與當地人朝夕相處,共結連理,在之後的幾十年時間裏,華夏進入了民族大融合時期。
說到北伐的成功,不得不提起退位近三十年的貞化帝韓啟昊,雖然他當皇帝的時候還是個奶娃娃,自己毫無知覺,後來又當了十幾年的皇太子,到十八歲還鬧著不想當皇帝,最後成功被廢。
很多當時的朝中大臣乃至於民間百姓都覺得他被廢是麗景帝的主意,自己是身不由己的,然而跟他後來所建立的功勳比起來,後世相信了他的誠意,並一致認為,他是真心不想當皇帝的,他要是當了皇帝,那帝國的命運還不知道會被如何改寫。
簡而言之,貞化帝不適合當皇帝,他更適合當皇帝手裏的利器。
正是韓啟昊的帶領下,帝國的軍事裝備進入了劃時代的領域,早於世界各國數百年之久,在熱-兵-器麵前,刀槍劍戟瞬間土崩瓦解,灰飛煙滅,任你再強的武林高手,也敵不過一發突然激射而出的子彈。也是韓啟昊,讓「科技」這個詞深入人心,到鳳啟末年時,舉國上下已經不興「重文輕武」,而是言必「科技興國」,國子監將術科和技科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四書五經都是迂腐文人賣弄的東西,八股都要作廢了。新思潮,新學派層出不窮,黨爭鬧得厲害了,還至女帝不得不動用武力和政令來約束,並出台一係列相關的變法控製局麵。
鑑於麗景帝六十七歲退位,鳳啟二十七年,韓允濃也宣布退位。
不僅如此,她的三個兒女並沒有即位,而是在工場實業、文化藝術、戰略戰術、開闢新航路等方麵作出了傑出貢獻,這三人與韓啟昊被後世並稱帝國四傑。
那麽是誰繼承了皇位呢?這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鳳啟二十年,韓允濃依照麗景帝的遴選辦法,決定在宗室內通過考試來選舉出新一任的皇帝,不久後她又頒布詔書,候選人從原來的韓姓宗室擴展至文武百官及世家子弟。隻要你是有識之士,隻要你想當這個皇帝,隻要你能說服大家推選你當皇帝,那麽你來參加考試吧!
內閣可以重組,五軍由你號令,但是你不能當一輩子皇帝,帝位更不能世襲。有效期不再是漫長的二十七年,最多六十七歲退位,看你什麽時候即位,出名要趁早,英雄出少年!百官可以彈劾皇帝,幹得不好會被轟下台,
一個人要有資歷,能受百官擁戴,四十歲即位基本是不可能的。
權欲是最誘人的妖魔,一係列的變法、改革乃至於黨派鬥爭,武裝革命在所難免。
隻是這些事情,麗景帝梁冠璟和韓國夫人都已經看不到了,遵照皇帝的遺願,她們雙雙合葬於南宮皇陵,與武瞾不同,麗景帝的墓碑上刻了她的生卒年,旁邊是韓國夫人的生卒年,與武瞾相似,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功過評論。
有人說,麗景帝跟成宗皇帝早就沒有感情了,武瞾臨終還是希望與夫君合葬,而麗景帝的陵墓與燕郊皇陵遠隔千裏,絕對是老死不相往來的態度。她也是歷代皇帝當中,唯一身為女性,而又與女性合葬的奇葩,身後留下的風流韻事不計其數,為後世百姓津津樂道。
趙大人思忖良久,又道:「微臣發現皇上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謙虛!」
麗景帝嗬嗬笑著,不知道怎麽的就覺得他這馬屁拍得過分了,自那次以後麗景帝回去約莫還讓韓國夫人吹了枕邊風,便對趙大人漸漸疏遠,反而對著相貌醜陋的馬文正和顏悅色起來。朝裏若有彈劾馬大人的,麗景帝還會袒護,輕則斥罵,重則廷杖罷官,搞得一向對皇帝冷言冷語的馬大人都不好意思起來。
都說聖意難測,今上還是個女人,女人心海底針,那女帝的心思就更難猜了。
總之,為朝廷賣力幹活就好,光會拍馬屁不幹活是肯定沒有出路的,馬屁一個沒拍好,皇帝還會突然就不喜歡你了,哪怕你依然兢兢業業幹活,俸祿也沒有少,然而人家就是不愛多看你一眼了,沒事還找由頭罵罵你撒氣,這日子可怪難受的。
麗景帝在位二十七年,滿朝文武在其治下提心弔膽地過日子,雖沒有殺身之禍,一朝榮辱,旦夕之間,並不輕鬆愉快。有人說,隻有當官的日子不好過,老百姓才有好日子過,這話大概也是有點兒道理的,麗景帝退位離開京城時,全城百姓夾道相送,盛況空前,而且皇帝是坐著華麗的車輦離開的,並非出殯去皇陵下葬,所以大家都是高高興興的,便是有嚎哭者,也是捨不得女帝就此退位。
麗景二十七年,時年六十七歲的梁冠璟退位,皇位傳給了長公主韓允濃,公主監國七年,時年四十,登基的年紀正好與麗景帝登基同一年。
韓允濃改年號為鳳啟,史書上並沒有對這個年號的來歷有過多記載,隻說皇帝自己定的。當時有大臣最初提出來的年號是「鳳起」,韓允濃認為「鳳啟」二字更好,如今國泰民安,四海昇平,「啟」字有啟發,啟迪之意,不是女帝要崛起,起事,而是女帝於萬民應該有更大的責任心和引領之意。
韓允濃登基時,國庫殷實,百姓富餘,尤其軍備上火銃火槍火炮已經武裝各軍,水師船堅炮利。經過三年的籌備,鳳啟四年,帝國開始前後八年多的北伐,徹底平定西夏、瓦剌、韃靼、蒙古、女真各部,統一了北方,將遼闊的國土全部劃入版圖,並取消進貢,與南朝各州一樣建製,數百萬漢民遷居北地,與當地人朝夕相處,共結連理,在之後的幾十年時間裏,華夏進入了民族大融合時期。
說到北伐的成功,不得不提起退位近三十年的貞化帝韓啟昊,雖然他當皇帝的時候還是個奶娃娃,自己毫無知覺,後來又當了十幾年的皇太子,到十八歲還鬧著不想當皇帝,最後成功被廢。
很多當時的朝中大臣乃至於民間百姓都覺得他被廢是麗景帝的主意,自己是身不由己的,然而跟他後來所建立的功勳比起來,後世相信了他的誠意,並一致認為,他是真心不想當皇帝的,他要是當了皇帝,那帝國的命運還不知道會被如何改寫。
簡而言之,貞化帝不適合當皇帝,他更適合當皇帝手裏的利器。
正是韓啟昊的帶領下,帝國的軍事裝備進入了劃時代的領域,早於世界各國數百年之久,在熱-兵-器麵前,刀槍劍戟瞬間土崩瓦解,灰飛煙滅,任你再強的武林高手,也敵不過一發突然激射而出的子彈。也是韓啟昊,讓「科技」這個詞深入人心,到鳳啟末年時,舉國上下已經不興「重文輕武」,而是言必「科技興國」,國子監將術科和技科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四書五經都是迂腐文人賣弄的東西,八股都要作廢了。新思潮,新學派層出不窮,黨爭鬧得厲害了,還至女帝不得不動用武力和政令來約束,並出台一係列相關的變法控製局麵。
鑑於麗景帝六十七歲退位,鳳啟二十七年,韓允濃也宣布退位。
不僅如此,她的三個兒女並沒有即位,而是在工場實業、文化藝術、戰略戰術、開闢新航路等方麵作出了傑出貢獻,這三人與韓啟昊被後世並稱帝國四傑。
那麽是誰繼承了皇位呢?這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鳳啟二十年,韓允濃依照麗景帝的遴選辦法,決定在宗室內通過考試來選舉出新一任的皇帝,不久後她又頒布詔書,候選人從原來的韓姓宗室擴展至文武百官及世家子弟。隻要你是有識之士,隻要你想當這個皇帝,隻要你能說服大家推選你當皇帝,那麽你來參加考試吧!
內閣可以重組,五軍由你號令,但是你不能當一輩子皇帝,帝位更不能世襲。有效期不再是漫長的二十七年,最多六十七歲退位,看你什麽時候即位,出名要趁早,英雄出少年!百官可以彈劾皇帝,幹得不好會被轟下台,
一個人要有資歷,能受百官擁戴,四十歲即位基本是不可能的。
權欲是最誘人的妖魔,一係列的變法、改革乃至於黨派鬥爭,武裝革命在所難免。
隻是這些事情,麗景帝梁冠璟和韓國夫人都已經看不到了,遵照皇帝的遺願,她們雙雙合葬於南宮皇陵,與武瞾不同,麗景帝的墓碑上刻了她的生卒年,旁邊是韓國夫人的生卒年,與武瞾相似,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功過評論。
有人說,麗景帝跟成宗皇帝早就沒有感情了,武瞾臨終還是希望與夫君合葬,而麗景帝的陵墓與燕郊皇陵遠隔千裏,絕對是老死不相往來的態度。她也是歷代皇帝當中,唯一身為女性,而又與女性合葬的奇葩,身後留下的風流韻事不計其數,為後世百姓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