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帶宮裏來了,不是相好是什麽?」梁冠璟揶揄。
韓允濃道:「橫豎我是有口難辯了,隨皇上怎麽想吧。他進宮也不是來找我的,是榮國夫人邀約,隻不過榮國夫人這會兒不知又去了哪裏,安公子正準備出宮,因是同窗,我們沿途巧遇,便說幾句話而已。」
「榮國夫人?」梁冠璟看一眼那少年,便猜了個七八分。
這少年看起來未滿二十,能去國子監讀書,想必是受了祖上封蔭的世家子弟,品階又沒有高到王公貴族的程度,不然便應該在南書房了。從南書房出來,也有去國子監的,不過那些王公子弟必然也是十分優秀,倘是學藝不精輕易也不願意去國子監丟人現眼。梁冠璟想到允清從南書房出來,雖然不十分優秀,按理也可以再去國子監繼續念書的,倒不如允濃,因得是女兒身,倒不必被逼著去就藩,小小年紀離家萬裏。允清從小沒吃過什麽苦,也不知人心險惡,到了封地別被地方上的財主惡吏欺負才好,一思及此,又不禁悲從中來。
梁冠璟這麽想的時候,那安公子卻是眉目流轉,不斷給皇帝送秋波。
這下連韓允濃都看不下去了,趕忙拉扯著安公子離開了禦花園。
這一年入冬的時候,梁冠璟終於緩過勁來,重新回到禦書房,跟蘇銘玥一起奮戰朝綱。
她當了幾年的皇帝,下麵有好拍馬屁的七品芝麻官上本,提議皇帝的生父生母,梁老將軍和董太君也應該趁著新年升一升品階了。公爵之位顯然屈就了,皇帝的父母自然是皇帝和皇後,再不濟也是太上皇和太上皇後。
梁冠璟知道這是上趕著來給自己和梁家二老拍馬屁的。
梁老公爺如今八十好幾,依然精神矍鑠,大有長命百歲的架勢。
梁冠璟便給他寫了一封信,問問他想要什麽樣的封號,結果當天回信就帶來了,信裏梁運城對著皇帝破口大罵,說她不好好打理朝政,有閑功夫瞎想這些東西?
「不許給我封皇帝的號,死了也不許追封!」
梁冠璟想給老爹爭一個名分,結果還被親爹罵了一頓,討了個沒趣,回頭她隻好在奏章裏又把那位七品芝麻官罵了一頓算是出氣。
關於這件事情,梁冠璟在韓國夫人麵前自省了一番,認為自己的確有點吃飽了撐的。新年的時候,麗景帝抖擻了精神,又重新投入了奮戰。如今四海太平,國泰民安,所謂打天下容易,守江山難,底下那些個忠忠奸奸的臣子們鬥來鬥去從未停歇,皇帝想打盹都不行,一打盹,天下就要生亂,一打盹,江山都未必保得住。後宮裏的那些如今看起來隻能算小打小鬧,登不上檯麵,朝堂宦海的權勢爭奪才是濁浪滔天,載入史冊的恢宏大戲,身為皇帝怎可掉以輕心?
第150章 舌戰群鴇
麗景帝登基以後, 陸陸續續頒布了很多法令, 諸如扶植織造業, 提高女織工月俸,減低賦稅,全家有一名織工可抵償徭役。原先織布的機器幾經改造, 如今一間作坊時常有幾十張織機,女工日夜不停,印染工藝也大大提升, 如今出口至波斯和南洋的布匹生絲每年以百萬匹計。尋常百姓也由原先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習慣,漸漸轉而年年要添置新衣。太-祖皇帝的時候對服飾品級製定了嚴格的律令,民間很多顏色和質地的料子不許用,如今麗景帝治下, 隻除了明黃和龍紋不可輕易織造, 其他漸漸放寬起來,商賈之流家財萬貫的,更是可勁兒往自己身上砸錢打扮了。
自女子科考以來,麗景三年的科考又作了新的調整,不光女子,農戶、軍戶等後代有識之士皆可參加考試。按太-祖皇帝時的規定, 三教九流自有定數, 入了五行賤籍更是永世不得翻身,也就是說你祖上若是殺豬的, 你以後隻能殺豬,殺雞殺羊都不歸你, 你祖上若是軍戶,子承父業,男丁成年必須在戍地從軍,戰時出征,非戰則墾田。久而久之各行各業沒了別的出路,自己的那一份工也不好好幹,橫豎幹得再遭也沒人辭退。當初太-祖皇帝初定天下,為了管好偌大一個華夏,這些律令很有其必要,如今時移世易,再這樣下去顯然不行。
梁冠璟知道太-祖皇帝的威望無人可及,她當初登基也是強調不改國號,以太-祖皇帝的祖製來壓人,現在貿然大改自是不行,所以隻好一點一點慢慢來,先動農戶商戶。四海之內地主富農不少,因祖上是農戶,以前都不願意好好讀書,隻安心種地,如今也有心思活絡的,讓孩子去念書識字,還有商戶本來就有不少花錢捐官的,如今還能用考的,自然讓子女好好讀書,省下那一大筆錢才是。一時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深入人心。
麗景四年,梁冠璟還想動一批人,但是這一次遭到了強烈的反對。
為什麽?她頒布法令普天之下男女隻得一夫一妻,若要納妾,需有卓越的功勳,若是妻子生不出來的,也不許休妻。
這樣就斷了不少人的後,突然之間很多男人都開始懷疑起髮妻不能生育,或者做妻子的自己怕生不出兒子來,被夫家嫌棄了。這條法令吵吵嚷嚷之後,形同廢紙。不過對於納妾的規定十分嚴苛了,必須登記造冊,有戶籍記錄,尋常百姓若非妻子不孕是不允許納妾的,官宦人家更是規定妻子過門五年而不孕才允許納妾,其他任何理由都不允許納妾。
這條法令下去,非但男人們怨聲載道,連女人們都很反對。自然,鄭國公主帶著蘇靜芝來宮裏閑話家常的時候也會提起,私下裏女人們其實很贊同麗景帝的做法,隻是不好明麵上說,顯得自己十分善妒似的,一點兒也不夠深明大義。
韓允濃道:「橫豎我是有口難辯了,隨皇上怎麽想吧。他進宮也不是來找我的,是榮國夫人邀約,隻不過榮國夫人這會兒不知又去了哪裏,安公子正準備出宮,因是同窗,我們沿途巧遇,便說幾句話而已。」
「榮國夫人?」梁冠璟看一眼那少年,便猜了個七八分。
這少年看起來未滿二十,能去國子監讀書,想必是受了祖上封蔭的世家子弟,品階又沒有高到王公貴族的程度,不然便應該在南書房了。從南書房出來,也有去國子監的,不過那些王公子弟必然也是十分優秀,倘是學藝不精輕易也不願意去國子監丟人現眼。梁冠璟想到允清從南書房出來,雖然不十分優秀,按理也可以再去國子監繼續念書的,倒不如允濃,因得是女兒身,倒不必被逼著去就藩,小小年紀離家萬裏。允清從小沒吃過什麽苦,也不知人心險惡,到了封地別被地方上的財主惡吏欺負才好,一思及此,又不禁悲從中來。
梁冠璟這麽想的時候,那安公子卻是眉目流轉,不斷給皇帝送秋波。
這下連韓允濃都看不下去了,趕忙拉扯著安公子離開了禦花園。
這一年入冬的時候,梁冠璟終於緩過勁來,重新回到禦書房,跟蘇銘玥一起奮戰朝綱。
她當了幾年的皇帝,下麵有好拍馬屁的七品芝麻官上本,提議皇帝的生父生母,梁老將軍和董太君也應該趁著新年升一升品階了。公爵之位顯然屈就了,皇帝的父母自然是皇帝和皇後,再不濟也是太上皇和太上皇後。
梁冠璟知道這是上趕著來給自己和梁家二老拍馬屁的。
梁老公爺如今八十好幾,依然精神矍鑠,大有長命百歲的架勢。
梁冠璟便給他寫了一封信,問問他想要什麽樣的封號,結果當天回信就帶來了,信裏梁運城對著皇帝破口大罵,說她不好好打理朝政,有閑功夫瞎想這些東西?
「不許給我封皇帝的號,死了也不許追封!」
梁冠璟想給老爹爭一個名分,結果還被親爹罵了一頓,討了個沒趣,回頭她隻好在奏章裏又把那位七品芝麻官罵了一頓算是出氣。
關於這件事情,梁冠璟在韓國夫人麵前自省了一番,認為自己的確有點吃飽了撐的。新年的時候,麗景帝抖擻了精神,又重新投入了奮戰。如今四海太平,國泰民安,所謂打天下容易,守江山難,底下那些個忠忠奸奸的臣子們鬥來鬥去從未停歇,皇帝想打盹都不行,一打盹,天下就要生亂,一打盹,江山都未必保得住。後宮裏的那些如今看起來隻能算小打小鬧,登不上檯麵,朝堂宦海的權勢爭奪才是濁浪滔天,載入史冊的恢宏大戲,身為皇帝怎可掉以輕心?
第150章 舌戰群鴇
麗景帝登基以後, 陸陸續續頒布了很多法令, 諸如扶植織造業, 提高女織工月俸,減低賦稅,全家有一名織工可抵償徭役。原先織布的機器幾經改造, 如今一間作坊時常有幾十張織機,女工日夜不停,印染工藝也大大提升, 如今出口至波斯和南洋的布匹生絲每年以百萬匹計。尋常百姓也由原先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習慣,漸漸轉而年年要添置新衣。太-祖皇帝的時候對服飾品級製定了嚴格的律令,民間很多顏色和質地的料子不許用,如今麗景帝治下, 隻除了明黃和龍紋不可輕易織造, 其他漸漸放寬起來,商賈之流家財萬貫的,更是可勁兒往自己身上砸錢打扮了。
自女子科考以來,麗景三年的科考又作了新的調整,不光女子,農戶、軍戶等後代有識之士皆可參加考試。按太-祖皇帝時的規定, 三教九流自有定數, 入了五行賤籍更是永世不得翻身,也就是說你祖上若是殺豬的, 你以後隻能殺豬,殺雞殺羊都不歸你, 你祖上若是軍戶,子承父業,男丁成年必須在戍地從軍,戰時出征,非戰則墾田。久而久之各行各業沒了別的出路,自己的那一份工也不好好幹,橫豎幹得再遭也沒人辭退。當初太-祖皇帝初定天下,為了管好偌大一個華夏,這些律令很有其必要,如今時移世易,再這樣下去顯然不行。
梁冠璟知道太-祖皇帝的威望無人可及,她當初登基也是強調不改國號,以太-祖皇帝的祖製來壓人,現在貿然大改自是不行,所以隻好一點一點慢慢來,先動農戶商戶。四海之內地主富農不少,因祖上是農戶,以前都不願意好好讀書,隻安心種地,如今也有心思活絡的,讓孩子去念書識字,還有商戶本來就有不少花錢捐官的,如今還能用考的,自然讓子女好好讀書,省下那一大筆錢才是。一時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深入人心。
麗景四年,梁冠璟還想動一批人,但是這一次遭到了強烈的反對。
為什麽?她頒布法令普天之下男女隻得一夫一妻,若要納妾,需有卓越的功勳,若是妻子生不出來的,也不許休妻。
這樣就斷了不少人的後,突然之間很多男人都開始懷疑起髮妻不能生育,或者做妻子的自己怕生不出兒子來,被夫家嫌棄了。這條法令吵吵嚷嚷之後,形同廢紙。不過對於納妾的規定十分嚴苛了,必須登記造冊,有戶籍記錄,尋常百姓若非妻子不孕是不允許納妾的,官宦人家更是規定妻子過門五年而不孕才允許納妾,其他任何理由都不允許納妾。
這條法令下去,非但男人們怨聲載道,連女人們都很反對。自然,鄭國公主帶著蘇靜芝來宮裏閑話家常的時候也會提起,私下裏女人們其實很贊同麗景帝的做法,隻是不好明麵上說,顯得自己十分善妒似的,一點兒也不夠深明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