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半的時候,韓啟昊已經能滿地跑了,韓國夫人漸漸抓不住他,他從龍椅上遛下來,在太和殿裏到處溜達,一會兒去扒拉禦前侍衛的刀,一會兒去揪有本上奏的大臣們的鬍子,一會兒跑台階旁邊拉屎尿尿。誰讓人家是皇帝陛下呢,也沒人敢拉下臉去管束他,韓國夫人一來拉扯,他便扭動小肩膀,表示不願意去龍椅上坐著,因為那對於一個不滿兩歲的孩子來說實在太無聊了!韓國夫人連哄帶騙的,皇帝陛下一個不高興,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咆哮朝堂。
不過真正讓皇帝不用上朝的,倒不是韓啟昊的這些豐功偉績,而是有那麽幾次,滿朝文武發現皇祖娘娘偶爾會扭過頭去低聲和韓國夫人交談,原因不明,時機不定,有時候大臣發言的內容很有爭議,朝堂下一堆人在說小話,皇祖便開始扭頭和韓國夫人也說起小話來。有時候大臣發言太過冗長,皇祖聽著明顯不耐煩了,她也不好打斷,便扭頭和韓國夫人小聲交流。她倆說什麽,大臣們都聽不清楚,但是她倆在說話,大臣們都能看見,有人向身側的禦前侍衛、司禮監、文書官打聽,結果他們也一概搖頭,皇祖和韓國夫人湊太近,說什麽別人都聽不見。
這都沒什麽,但是有那麽幾次,韓國夫人搖頭,然後皇祖點頭,轉身她就會駁回發言大臣的意見,韓國夫人點頭,然後皇祖也點頭,轉身她就會同意發言大臣的意見。
這就不行了。
本朝後宮幹政,都帶著皇帝坐到龍椅上了,這乃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是你韓國夫人算個什麽呢?竟然利用職務之便幹涉朝政,你連個乳娘都算不上,說白了就是抱孩子的。
豈有此理!
終於有大臣發難,說韓國夫人一直坐在那裏不妥,反正皇上現在自己會走路了,也不用人抱著來上朝了,甚至有人說皇上都快兩歲了,也該斷奶了,別沒事讓滿朝文武等著他吃完奶才來上朝。
很意外的,梁冠璟點頭表示贊成。自那一天起韓國夫人就不上朝了,皇帝自從沒人管束在太和殿揪人鬍子咆哮朝堂等等大鬧了幾次,終於被忍無可忍的皇祖一併收拾,一起提留著帶回幹清宮了。此後皇帝隻負責來接受群臣跪拜,喊完吾皇萬歲萬萬歲,他的任務就圓滿完成,這一天接下來的時間可以由韓國夫人抱著想去哪兒去哪兒了。
不過皇上沒有徹底斷奶,每天臨睡他還要到處找乳娘,不吃這一頓他是不肯睡的。
誰讓人家是皇帝呢,梁冠璟說吃到兩歲再斷吧,沒爹沒媽的孩子,怪可憐的。
大概是隔代親,梁冠璟與天順帝沒什麽母子緣,和貞化帝倒是有祖孫緣,隻要皇帝心情好,隨時可以到太和殿或者禦書房來轉悠,經常是大臣們跟皇祖商議湖廣的稅銀今年收少了,淮河的水患要拿多少銀子治理,皇帝陛下則坐在皇祖腿上巴茲巴茲地吃果子,或者爬到禦書房的桌子上,拿硃筆對著奏章亂塗亂畫。
若是有哪位大臣看見自己的奏章上有粗暴的批紅,不用擔憂也不用欣喜,那是皇帝陛下的手筆,代表什麽也沒有,不代表任何意思。
梁冠璟幾乎每天都要詢問西北的近況,或者跟大臣們商量怎麽處理西北的叛軍。
施肇達不戰不降,大有在西安當土皇帝的打算。
貞化元年,四月,春風拂麵,桃花盛開。
常清河帶著二十多萬的大軍與施肇達分道揚鑣,部隊開到山西,朝廷命楚遂良請常清河吃飯。
去年朝廷命楚遂良馳援京師,他等在太行山下沒出手,直到惠文帝下詔退位,他一看局勢已定準備進京向皇祖磕頭賠罪,說他救駕來遲。皇祖隻回了三個字:「不準來。」
這一次朝廷命楚遂良請客吃飯,這自然好辦,常清河跟他皆是地方上的駐軍守將,山西兵少但是富庶,遼東兵多但是窮苦,哥倆各有各的難處。哪裏知道酒過三巡,席上一言不合大打出手,楚遂良被殺,死得不明不白。
楚遂良沒打聽清楚,十多年前皇祖與常清河是一條戰壕裏打過仗的,至於兩人一起深入漠北的情誼就更沒有多少人知道了。他手裏握著皇祖的密旨,要他席上殺了常清河,他還以為機關算盡,手到擒來。
楚遂良殺了就殺了,常清河在山西換防,安插了不少親信,忙完這些,部隊又過太行,京師如臨大敵。
雖然常清河遞來的摺子一天一道,都說自己帶來的將士乃棄暗投明歸順貞化皇帝而來,士兵們遠離故土思鄉心切,隻想回家見老婆孩子。可是有施肇達兵變在前,誰知道他們在西安喝酒拜把子了沒有,萬一他是站在施肇達那一邊的,京城九門洞開就讓他進來,這怎麽行?
貞化帝頒了聖旨過去,部隊各回各位,西征以前從哪裏來,現在還回哪裏去,到舊部報到,若是舊部還在西安,沒關係,總之兩年前你人在哪裏,現在你還回哪裏,不許進京,不許入城,快滾快滾!當然,聖旨其實是梁冠璟頒布的。
常清河很識相,原地解散了二十萬大軍,讓手下的部將們把各自的兵全部帶回戍地,他自己隻留下當年帶去西北的一千多人,那些都是他的親信。
常清河這麽上道,皇祖放心了,皇帝放心了,滿朝文武都放心了。
常清河勞苦功高,當年擅離職守私自跑去西安,從而導致北地關防空虛,那日鬆輕易破居庸關,這樣的大罪,也就免了吧?
不過真正讓皇帝不用上朝的,倒不是韓啟昊的這些豐功偉績,而是有那麽幾次,滿朝文武發現皇祖娘娘偶爾會扭過頭去低聲和韓國夫人交談,原因不明,時機不定,有時候大臣發言的內容很有爭議,朝堂下一堆人在說小話,皇祖便開始扭頭和韓國夫人也說起小話來。有時候大臣發言太過冗長,皇祖聽著明顯不耐煩了,她也不好打斷,便扭頭和韓國夫人小聲交流。她倆說什麽,大臣們都聽不清楚,但是她倆在說話,大臣們都能看見,有人向身側的禦前侍衛、司禮監、文書官打聽,結果他們也一概搖頭,皇祖和韓國夫人湊太近,說什麽別人都聽不見。
這都沒什麽,但是有那麽幾次,韓國夫人搖頭,然後皇祖點頭,轉身她就會駁回發言大臣的意見,韓國夫人點頭,然後皇祖也點頭,轉身她就會同意發言大臣的意見。
這就不行了。
本朝後宮幹政,都帶著皇帝坐到龍椅上了,這乃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是你韓國夫人算個什麽呢?竟然利用職務之便幹涉朝政,你連個乳娘都算不上,說白了就是抱孩子的。
豈有此理!
終於有大臣發難,說韓國夫人一直坐在那裏不妥,反正皇上現在自己會走路了,也不用人抱著來上朝了,甚至有人說皇上都快兩歲了,也該斷奶了,別沒事讓滿朝文武等著他吃完奶才來上朝。
很意外的,梁冠璟點頭表示贊成。自那一天起韓國夫人就不上朝了,皇帝自從沒人管束在太和殿揪人鬍子咆哮朝堂等等大鬧了幾次,終於被忍無可忍的皇祖一併收拾,一起提留著帶回幹清宮了。此後皇帝隻負責來接受群臣跪拜,喊完吾皇萬歲萬萬歲,他的任務就圓滿完成,這一天接下來的時間可以由韓國夫人抱著想去哪兒去哪兒了。
不過皇上沒有徹底斷奶,每天臨睡他還要到處找乳娘,不吃這一頓他是不肯睡的。
誰讓人家是皇帝呢,梁冠璟說吃到兩歲再斷吧,沒爹沒媽的孩子,怪可憐的。
大概是隔代親,梁冠璟與天順帝沒什麽母子緣,和貞化帝倒是有祖孫緣,隻要皇帝心情好,隨時可以到太和殿或者禦書房來轉悠,經常是大臣們跟皇祖商議湖廣的稅銀今年收少了,淮河的水患要拿多少銀子治理,皇帝陛下則坐在皇祖腿上巴茲巴茲地吃果子,或者爬到禦書房的桌子上,拿硃筆對著奏章亂塗亂畫。
若是有哪位大臣看見自己的奏章上有粗暴的批紅,不用擔憂也不用欣喜,那是皇帝陛下的手筆,代表什麽也沒有,不代表任何意思。
梁冠璟幾乎每天都要詢問西北的近況,或者跟大臣們商量怎麽處理西北的叛軍。
施肇達不戰不降,大有在西安當土皇帝的打算。
貞化元年,四月,春風拂麵,桃花盛開。
常清河帶著二十多萬的大軍與施肇達分道揚鑣,部隊開到山西,朝廷命楚遂良請常清河吃飯。
去年朝廷命楚遂良馳援京師,他等在太行山下沒出手,直到惠文帝下詔退位,他一看局勢已定準備進京向皇祖磕頭賠罪,說他救駕來遲。皇祖隻回了三個字:「不準來。」
這一次朝廷命楚遂良請客吃飯,這自然好辦,常清河跟他皆是地方上的駐軍守將,山西兵少但是富庶,遼東兵多但是窮苦,哥倆各有各的難處。哪裏知道酒過三巡,席上一言不合大打出手,楚遂良被殺,死得不明不白。
楚遂良沒打聽清楚,十多年前皇祖與常清河是一條戰壕裏打過仗的,至於兩人一起深入漠北的情誼就更沒有多少人知道了。他手裏握著皇祖的密旨,要他席上殺了常清河,他還以為機關算盡,手到擒來。
楚遂良殺了就殺了,常清河在山西換防,安插了不少親信,忙完這些,部隊又過太行,京師如臨大敵。
雖然常清河遞來的摺子一天一道,都說自己帶來的將士乃棄暗投明歸順貞化皇帝而來,士兵們遠離故土思鄉心切,隻想回家見老婆孩子。可是有施肇達兵變在前,誰知道他們在西安喝酒拜把子了沒有,萬一他是站在施肇達那一邊的,京城九門洞開就讓他進來,這怎麽行?
貞化帝頒了聖旨過去,部隊各回各位,西征以前從哪裏來,現在還回哪裏去,到舊部報到,若是舊部還在西安,沒關係,總之兩年前你人在哪裏,現在你還回哪裏,不許進京,不許入城,快滾快滾!當然,聖旨其實是梁冠璟頒布的。
常清河很識相,原地解散了二十萬大軍,讓手下的部將們把各自的兵全部帶回戍地,他自己隻留下當年帶去西北的一千多人,那些都是他的親信。
常清河這麽上道,皇祖放心了,皇帝放心了,滿朝文武都放心了。
常清河勞苦功高,當年擅離職守私自跑去西安,從而導致北地關防空虛,那日鬆輕易破居庸關,這樣的大罪,也就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