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士升所說的加稅倒是將商業稅帶上了,而不是說單獨隻加農業稅,但這提議還是讓楊太後心生不悅。


    國庫稅銀不足……


    最近這段時間她雖說沒怎麽戶部運作,但這並不代表她不了解國庫庫銀的大概數兒。就算前不久因為遭受冰雹而動用了國庫,去了二十萬兩銀子,但也不算勞筋動骨,更別提還有租借了濠鏡澳、年八千萬銀子的租借費用。這八千萬銀子雖說對摺,隻去了一半的數入了國庫,但有它和已然超億的商業稅在,國庫會沒有銀子嗎,說國庫稅銀不足,這是糊弄鬼呢!


    楊太後驀然地眯起眼睛,厲眼如針狠狠的紮在了錢士升身上,不過楊太後並沒有開腔,而是抿緊了唇瓣,因為朱慈燐突然坐直了身體,麵色冷峻的說道。


    “國庫不足?朕記得法國駐濠鏡澳大使才剛剛上繳了今年的租借費用,朕隻送了三千萬兩入私庫,其餘五千萬兩皆歸國庫,怎麽會國庫庫銀不足以支付各地軍餉!別是你夥同親信私吞了國庫銀子、所以才這麽說的吧!”


    “陛下,臣之忠心可鑑日月、不能如此的汙衊臣啊!”錢士升匍匐在地,眼淚縱橫的開始述說自己的忠心:“國庫庫銀的的確確不足以支付各地軍餉,臣完全是出於公心、出於愛民才站出來說這事。”


    楊太後冷眼瞧了演技出眾的錢士升好一會兒,這才將視線投放到了老滑頭施鳳來的身上,開口道。“施卿你是戶部尚書又是內閣首輔,錢卿所說的事可是真的。”


    “娘娘,錢大人之所以會如此說,乃是越來越憂慮各地的擴軍,遼東共增加十萬軍人,各地增兵少者一萬、多則數幾萬、軍隊人數增多,所費軍餉必然也增加,所以支付完各地官軍的軍餉後,國庫庫銀的的確確會出現不足的問題。想來錢大人必是憂心這點,這才直言上奏娘娘、陛下增收賦稅!”


    施鳳來明顯又在和稀泥,果真不負老滑頭的綽號。


    楊太後冷哼一聲,沒有理會施鳳來,而是對著錢士升口出惡言道。“爾等東林黨人可真是噁心!”


    此言一出,滿朝譁然,錢士升以及朝堂上的其他東林黨人更是渾身顫抖,感到羞辱至極。看到他們如此,楊太後心中起了一種異樣的快感。她舔了舔唇瓣,語調高昂的道。


    “難道不是嗎,一個個口呼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實際上呢,卻借諷議朝政、評論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為富商巨賈爭利之實。對民生國泰視而不見,對征款賑災行為極力阻撓不說,還時不時的跳出來、以各種可笑的理由請求加稅,難道還不讓哀家、讓皇帝感到噁心嗎!


    對,哀家承認你們所說政事歸於六部,公論付之言官不錯,但如此做真的就能讓大明從此欣欣望治了嗎。說是一心一意為國為民,建議重視農業工商、取締礦稅,方才為體恤百姓。可你們東林黨人能否告訴哀家,體恤百姓是不斷加收農業稅,減免工商稅,免除礦稅嗎。哀家重工商稅輕農稅,你們就生怕會動了你們身後之人家族的利益,一個勁的叫囂、重商而輕農乃是滅國之道。你們能不能告訴哀家,糧乃立國之基,明明輕農稅是讓百姓們毫無後顧之憂的大力種糧,穩固大明的基石,怎麽到了你們口中就成了滅國之道了!


    哀家曾說過魏公雖為宦官、品行雖有瑕疵,但卻一心為國,算是忠心之人。當時你們也齊表示哀家說得沒錯,甚至提議給魏公修祠堂。結果魏公一死,你們東林黨就開始迫不及待叫囂讓清理閹黨。說施卿能力平庸、不堪為輔。


    哀家承認施愛卿能力不出眾,比不了你們滿肚子的才華,但哀家還是願意重用施卿,不願意重用你們。因為什麽,因為哀家放心施卿,不放心你們。你們口口聲聲說自己的一言一行皆為了這個哀家,但哀家卻從來沒有從你們的言行舉止中看出這點來。口口聲聲說愛國,卻不斷和其他黨派的人懟、不斷的上書奏言讓取消或者降低海外貿易稅、礦稅、鹽稅、茶葉稅等稅種的稅負,卻獨獨留了農稅不說取消、降低,反而不斷鼓吹加收。


    你們為了什麽別以為哀家心裏不清楚。哀家就噁心你們這種打著為國為民旗幟、做的卻都是泯滅良心的行為。”


    楊太後才懶得管堂下的這群文武百官臉色如何,也懶得管她所說的這些話傳開後,東林黨人的名聲會差到什麽地步。反正他們不是代表的百姓,而是江浙一代商人和地主豪強的利益。就算他們被天下的言語誅心而死、遺臭萬年又關她何事,就如她所說的那樣,楊太後清楚的明白著東林黨人之所以這麽做是為了什麽,說白了,不過是想讓大明的財政收入來源變得單一,從而如他們和他們身後之人的意,讓朝廷收稅隻能從普通的農民上收取、確保他們私人的利益。


    外公啊外公啊,當初你怎麽就沒有將東林黨一係全部連根拔起,以至於讓他們死灰復燃,以至於還想有掌控朝廷、讓朝廷成為他們一言堂的一天!


    這一次…


    嗬嗬……


    楊太後狠厲一笑,


    哀家定不會再放過他們存活於世間,寧願錯殺一千,也不願他們有一人繼續大義為表的做些噁心事兒。


    作者有話要說:  下午還有一更,o(* ̄︶ ̄*)o麽麽噠~


    ☆、第一百零六章


    所謂明亡於東林就是基於此, 東林黨人使得明末的財政收入來源更加單一, 使得朝廷的稅收來源更加依賴於普通的農民,再加上當時處於小冰河時期、各種天災不斷,造成了大量農民破產, 形成大量流民,直接導致了明末的農民大起義,以至於大明亡國,而後金那一撥人則趁機撿了便宜。


    宋之一朝,國力雖說羸弱,但國庫豐盈,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根據史書記載,那時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 海外貿易發達, 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因此宋朝時國內稅收最高時可達1.6億貫, 其中商稅就占了百分之七十。


    可以說農業稅從來不是賦稅中的大頭,更別提還有各種的礦產稅、鹽稅、茶葉稅。說真的,楊太後有時也搞不懂這些以東林黨人為首的士大夫們的想法。扯了為國為民的大旗, 好歹也要幹一兩件人事吧, 口頭上說得好聽, 結果所作所為利的皆是他們所在的利益圈。


    朱慈燐上台以來,楊太後之所以嚴密把控各種礦產、特別是鐵礦,為了什麽,還不是為了減少鐵礦流入關外數額, 真要是像崇禎一樣,被他們糊弄住了、取消的礦稅、放開了挖掘限度,不是給後金那群韃子提供更多兵器的原料、讓他們更加強大嗎。


    而鹽稅、茶稅 ……


    楊太後想到鹽稅時發出一聲冷笑,想到茶稅時又發出一聲冷笑。後世的人都知道,在古代最富的可是江淮一代的鹽商啊,一鬥富,一炫富,那是成百上千金直接往水裏丟,而茶商比之鹽商要窮一點,但個個財富也不容人小看。楊太後想著,弄死東林黨人這群血吸蟲後,也是時候整頓江淮一代的鹽政了,沒道理年年加大力度建鹽場曬鹽、結果鹽稅一年比一年數少,今年居然還跟茶稅持平了。這是打量著自己重心在軍政上、所以膽大包天想糊弄人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同人)當太後的這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瑟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瑟嫣並收藏(綜同人)當太後的這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