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清明上河圖密碼5:隱藏在千古名畫中的陰謀與殺局 作者:冶文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洞庭做承符已經幾年,從未領過知州親命的差事,心裏無比歡喜振奮,立即趕往了皇閣村。
然而,到了王家,見了王小槐,才說了兩句,便被王小槐打斷:“我不去!我是拱州人,和你們應天府有狗屁相幹?你們知州想把我當腳凳子,踩著我,去討皇上歡喜。你回去跟他說,讓他自家張開嘴,當個馬桶子,接在禦臀下頭,天天都能討皇上歡喜,嘻嘻……”說著,便抓起一把銀彈弓,跑去外頭玩耍了。
李洞庭頓時愣在那裏,此前他因公務,來過王家幾回,早就聽聞王小槐這驕縱的劣脾性,知道這孩童強拗不得。轉頭見管家老孫站在一旁,忙說:“孫老伯,如今王小相公恐怕隻聽得進您一人的話,您幫我勸勸他?”
老孫立即笑著搖頭:“他若不肯,我哪裏勸得動?便是老相公在,也說不得他。”
“王小相公恐怕還不明白,薦舉到皇上麵前,這是天大的榮耀哪!”
“他哪裏會不明白?他讀過的書,恐怕連狀元都及不上。這些道理,他四五歲時便已明白了,隻是他不肯,誰也奈何不得。”
李洞庭聽了,隻得沮喪而歸。走到半路,卻又停住了腳。這般回去,如何回稟?自己看看將滿三十,卻仍隻是個小小承符,比驢馬還賤累。除了那二十來畝田,連間自家住房都沒有,隻賃了那兩間窄屋存身。一對兒女眼瞧著一天大似一天,一碗飯已餵不飽了,衣裳也一年長一尺。這麽下去,如何應付得過?何況這又是知州親命的差事。
他想了許久,忽然想起那老孫話語間帶著些湘地口音,忙趕回家,順路買了幾根蘿蔔和藕,進到廚房,舀了半升秈糯米,用小磨盤碾起來。自從成了親,他從未做過廚活兒,他渾家見了,納悶至極,進來連聲問。他卻顧不得應答,隻叫渾家拿幾塊臘豆幹來,再燒一鍋水。米粉碾好後,他添水攪和成團。而後將豆幹、蘿蔔、藕都細細切碎,加入蔥韭薑末,足足添了些香油,拌成餡,裹進粉團,一個個排好在屜子上去蒸。這是湘地一道鄉食,名叫華容糰子,李洞庭是從他娘那裏學來的。有十來年,他們母子便是靠這華容糰子為生。
李洞庭父親原是洞庭湖邊湘陰商人,他三歲那年,父親帶了他母子,運了一船橘子來北地販賣,由於朝廷糧綱船阻滯,那些橘子爛在途中,他父親又得了急病,亡故在船上。他們母子兩個便流落在這應天府。
他娘典賣了僅有的幾樣頭麵首飾,賃了一間小房,每日蒸些華容糰子,挑去街市上賣,掙幾十文錢,辛苦過活。等李洞庭長到十一二歲,他娘說靠這華容糰子,哪裏夠成家立業?便盡力省出些錢,讓他跟著人學些書算,說做個公人或經紀都好,並給他取了“洞庭”這個學名。
雖然貧苦,李洞庭卻極少見他娘苦臉、生惱。望著他時,他娘眼裏始終含著些笑,又親又暖。每年有船運來洞庭橘,再貴他娘都要買一兩個給他吃,說莫忘了家鄉的甜。他要分給他娘吃,他娘卻笑著搖頭:“我自小早就吃厭了的。”
二十來歲,李洞庭終於投名被選中做吏人,他娘卻病倒在床,吃了許多藥,都絲毫不見效。臨終時,他娘已失了神誌,氣息微弱,念叨說:“兒啊,娘想嚐一口家鄉的橘子,一瓣也好啊……”他聽了,慌忙出去買,可那時才是五月間,哪裏尋橘子去?他娘亡故後幾個月,他才終於見到船商運來洞庭橘。他買了一大籃子,堆在娘墳前,跪在那裏,才說了一句“娘,吃橘子——”,便頓時哭出聲,伏在地上,號啕了許久。因此,他才托人從洞庭湖捎來一棵橘樹苗,小心培護了幾年,終於能讓娘在家鄉橘樹下安息。
他想那老孫也是湘人,自然念故懷鄉,因而想到了這華容糰子。蒸好後,他趁熱撿了幾個,放進漆木食盒裏,蓋緊包好,揣在懷裏,去租了頭驢子,急忙忙又趕到皇閣村。
老孫見了那熱騰騰糰子,果然欣喜無比,眼裏閃出淚花來,說已幾十年未聞這家鄉滋味。他趁機攀話敘舊,老孫家鄉與他家竟是鄰縣。說起那些洞庭風物,老孫果然動起思鄉之念。他忙將自己娘臨終想吃橘子那事講給老孫,並說:“孫老伯如今是放不下王小相公。若是王小相公進了京,麵了聖、得了封賜,便是官家近前的貴人,哪裏還要回這鄉裏居住?身邊自然有許多人小心伺候。孫老伯也可安心撒手,回家鄉去安度晚年……”
老孫聽了,果然動了心,不過仍有些猶豫。李洞庭便越加使力,每隔幾天,便蒸一籠糰子,又烹些家鄉菜餚,送去給老孫,不斷引動他鄉思鄉愁。那趙孔目不時催問,李洞庭卻既不敢急,又不敢懈怠。過了一個月,老孫心思漸漸鬆動,眼見要奏效。正月初,他又備了些鄉禮,去給老孫拜節,老孫卻說:“小相公已答應了拱州知州,由洪知州薦舉他去麵聖。”
李洞庭頓時挨了一悶棍,看老孫那神情,知道再說無益,憤沮之下,脫口丟出一句:“隻願你莫像我娘,到死連一瓣家鄉橘子都嚐不到!”
此事隻能告敗,他回應天府去稟報,那趙孔目聽了,氣恨半晌,連罵都不願罵他,隻一臉厭憎,朝他急擺了擺手。他忙小心退下,趙孔目在身後狠吐了一口痰。出來後,經人提醒,他才發覺,那口痰正吐在他後背上。
然而,到了王家,見了王小槐,才說了兩句,便被王小槐打斷:“我不去!我是拱州人,和你們應天府有狗屁相幹?你們知州想把我當腳凳子,踩著我,去討皇上歡喜。你回去跟他說,讓他自家張開嘴,當個馬桶子,接在禦臀下頭,天天都能討皇上歡喜,嘻嘻……”說著,便抓起一把銀彈弓,跑去外頭玩耍了。
李洞庭頓時愣在那裏,此前他因公務,來過王家幾回,早就聽聞王小槐這驕縱的劣脾性,知道這孩童強拗不得。轉頭見管家老孫站在一旁,忙說:“孫老伯,如今王小相公恐怕隻聽得進您一人的話,您幫我勸勸他?”
老孫立即笑著搖頭:“他若不肯,我哪裏勸得動?便是老相公在,也說不得他。”
“王小相公恐怕還不明白,薦舉到皇上麵前,這是天大的榮耀哪!”
“他哪裏會不明白?他讀過的書,恐怕連狀元都及不上。這些道理,他四五歲時便已明白了,隻是他不肯,誰也奈何不得。”
李洞庭聽了,隻得沮喪而歸。走到半路,卻又停住了腳。這般回去,如何回稟?自己看看將滿三十,卻仍隻是個小小承符,比驢馬還賤累。除了那二十來畝田,連間自家住房都沒有,隻賃了那兩間窄屋存身。一對兒女眼瞧著一天大似一天,一碗飯已餵不飽了,衣裳也一年長一尺。這麽下去,如何應付得過?何況這又是知州親命的差事。
他想了許久,忽然想起那老孫話語間帶著些湘地口音,忙趕回家,順路買了幾根蘿蔔和藕,進到廚房,舀了半升秈糯米,用小磨盤碾起來。自從成了親,他從未做過廚活兒,他渾家見了,納悶至極,進來連聲問。他卻顧不得應答,隻叫渾家拿幾塊臘豆幹來,再燒一鍋水。米粉碾好後,他添水攪和成團。而後將豆幹、蘿蔔、藕都細細切碎,加入蔥韭薑末,足足添了些香油,拌成餡,裹進粉團,一個個排好在屜子上去蒸。這是湘地一道鄉食,名叫華容糰子,李洞庭是從他娘那裏學來的。有十來年,他們母子便是靠這華容糰子為生。
李洞庭父親原是洞庭湖邊湘陰商人,他三歲那年,父親帶了他母子,運了一船橘子來北地販賣,由於朝廷糧綱船阻滯,那些橘子爛在途中,他父親又得了急病,亡故在船上。他們母子兩個便流落在這應天府。
他娘典賣了僅有的幾樣頭麵首飾,賃了一間小房,每日蒸些華容糰子,挑去街市上賣,掙幾十文錢,辛苦過活。等李洞庭長到十一二歲,他娘說靠這華容糰子,哪裏夠成家立業?便盡力省出些錢,讓他跟著人學些書算,說做個公人或經紀都好,並給他取了“洞庭”這個學名。
雖然貧苦,李洞庭卻極少見他娘苦臉、生惱。望著他時,他娘眼裏始終含著些笑,又親又暖。每年有船運來洞庭橘,再貴他娘都要買一兩個給他吃,說莫忘了家鄉的甜。他要分給他娘吃,他娘卻笑著搖頭:“我自小早就吃厭了的。”
二十來歲,李洞庭終於投名被選中做吏人,他娘卻病倒在床,吃了許多藥,都絲毫不見效。臨終時,他娘已失了神誌,氣息微弱,念叨說:“兒啊,娘想嚐一口家鄉的橘子,一瓣也好啊……”他聽了,慌忙出去買,可那時才是五月間,哪裏尋橘子去?他娘亡故後幾個月,他才終於見到船商運來洞庭橘。他買了一大籃子,堆在娘墳前,跪在那裏,才說了一句“娘,吃橘子——”,便頓時哭出聲,伏在地上,號啕了許久。因此,他才托人從洞庭湖捎來一棵橘樹苗,小心培護了幾年,終於能讓娘在家鄉橘樹下安息。
他想那老孫也是湘人,自然念故懷鄉,因而想到了這華容糰子。蒸好後,他趁熱撿了幾個,放進漆木食盒裏,蓋緊包好,揣在懷裏,去租了頭驢子,急忙忙又趕到皇閣村。
老孫見了那熱騰騰糰子,果然欣喜無比,眼裏閃出淚花來,說已幾十年未聞這家鄉滋味。他趁機攀話敘舊,老孫家鄉與他家竟是鄰縣。說起那些洞庭風物,老孫果然動起思鄉之念。他忙將自己娘臨終想吃橘子那事講給老孫,並說:“孫老伯如今是放不下王小相公。若是王小相公進了京,麵了聖、得了封賜,便是官家近前的貴人,哪裏還要回這鄉裏居住?身邊自然有許多人小心伺候。孫老伯也可安心撒手,回家鄉去安度晚年……”
老孫聽了,果然動了心,不過仍有些猶豫。李洞庭便越加使力,每隔幾天,便蒸一籠糰子,又烹些家鄉菜餚,送去給老孫,不斷引動他鄉思鄉愁。那趙孔目不時催問,李洞庭卻既不敢急,又不敢懈怠。過了一個月,老孫心思漸漸鬆動,眼見要奏效。正月初,他又備了些鄉禮,去給老孫拜節,老孫卻說:“小相公已答應了拱州知州,由洪知州薦舉他去麵聖。”
李洞庭頓時挨了一悶棍,看老孫那神情,知道再說無益,憤沮之下,脫口丟出一句:“隻願你莫像我娘,到死連一瓣家鄉橘子都嚐不到!”
此事隻能告敗,他回應天府去稟報,那趙孔目聽了,氣恨半晌,連罵都不願罵他,隻一臉厭憎,朝他急擺了擺手。他忙小心退下,趙孔目在身後狠吐了一口痰。出來後,經人提醒,他才發覺,那口痰正吐在他後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