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清明上河圖密碼5:隱藏在千古名畫中的陰謀與殺局 作者:冶文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軾《東坡易傳》
清明近午時,王盥站在香染街口那個書訟攤邊,瞧著那個人稱“趙判官”的疤臉訟師給人說訟案,眼睛卻一直瞅著大街西邊。
相絕陸青所言的那頂轎子過來時,他忙走過去,略略靠近那轎窗,眼睛不敢朝裏偷望,隻匆匆說出了陸青教的那句話。說完後,忙遠離了那轎子,前後雖然隻有片刻,他卻已經滿身大汗,大病初癒一般。
王盥比王盆小三歲,今年六十一歲,和那三兄弟一樣,在三槐王家大族中,作為偏房一支,頭頂上始終被壓著,從不能大聲出氣。
王盥的父親氣性強,自小刻苦攻書,卻屢試不中,靠恩蔭,得了個從九品將仕郎的散官官階,既無實職,也無祿錢。一生不得誌,盼著三個兒子能替自己掙些榮光,因而督教極嚴,寫字略錯一筆,便是一頓竹板。
王盥是家中長子,父親寄望最重。從三歲起,父親便親自教他讀書習字。王盥心思行動都有些慢,父親一瞪,便慌了神,因而屢屢出錯,不斷受責打,手心手背時常紅腫,卻連哭都不敢哭。學了三年,連一部《論語》都背不通暢,寫就更加吃力。父親大感失望,索性棄了他,轉而去教二子、三子。王盥自己也灰了心,從不敢想仕進。
王盥的母親生性溫懦,一切都依著丈夫,見丈夫不愛王盥,也便減了疼愛。對此,王盥從不敢有怨言,反倒滿心懷愧。但那時畢竟隻是個孩童,偶爾在外頭受了委屈,不敢讓父親知曉,便偷偷跟母親訴苦。然而母親聽了,從來都先是一句“千萬莫讓你爹知道”,接著便是一頓責備,難得聽到一句安慰。
在家沒有愛重,在外頭沒有依仗,王盥隻能靠忍讓。忍讓得久了,多不公都覺著應該。族中其他子弟還好,唯有王盆,事事都愛占先,同輩中,他又年紀最長,眾兄弟都爭不過,隻有讓著他。有一回,族裏照例給子弟分筆墨和紙,他們偏房的也在分例中,隻是略粗簡些。王盆自然先揀了最好的一份,王盥則總在最後。他抱著自己那摞紙、幾支筆和一袋墨丸,正望家裏走,突然被王盆攔住:“你讀書又不中用,要這些做什麽?分我一半。”
若是其他物事,王盥恐怕也讓了,但這文房父親最看重,每回分了,都要一一點數過,而後鎖在箱子裏,從不許損費半頁紙。因而,王盥死死抱緊,忙往家裏跑,卻被王盆一腳絆倒,懷裏的紙筆墨袋全都掉落。王盆順手抓了兩支筆、一疊紙便走,王盥幾乎哭起來,忙爬起來追上去討要,王盆卻不肯給,反倒誣他偷了自己的。王盥又急又憤,卻不知該如何爭辯,一把扯住王盆衣帶,伸手去奪,爭來奪去,將王盆衣帶扯破了。這時,兩人的母親全都聞聲趕出來,王盆的娘素來爭強,見兒子衣帶被扯破,頓時大罵王盥,連王盥母親也一起罵了進去。王盥母親一直有些怕她,隻能指著王盥責罵。王盥想解釋,胸口卻被屈憤塞住,眼淚頓時急湧出來。
正在這時,王盉、王盅的父親走了過來,這位二伯在他們這一房中最有威嚴,他高聲喝住:“這兩個孩子素來是哪等性情,你們做娘的難道不知?盆兒,把紙筆還給盥兒!為人莫要過分!”兩位母親都不敢再爭,王盆也隻得把紙筆還給了王盥。
回到家裏,王盥又被母親低聲責罵了一場。他低頭垂淚,不敢應聲,心裏卻從未這般委屈過。他默念二伯那句“為人莫要過分”,這是他頭一回知道世間有個“分”,也隱約明白,這“分”是一道瞧不見的線,諸事可讓,“分”卻不能讓、不該讓。隻是,這“分”究竟在何處,他卻有些想不明白。
不過,這之後,他常記著二伯這句話,遇到不公,若覺著過了“分”,再不一味忍讓,總要盡力試著分辯兩句。就算分辯不過,心裏也不像以往那般,視不公為當然。
那年元宵節,族裏分燈籠,王盥剛領到自家的兩隻,便遭王盆爭搶,弄壞了一隻。他母親冤罵了他一頓,又命他去二伯家討回自家銅盆。王盥拿了銅盆,剛出來,便見前頭廚婦來送元宵,說了句“你們各家自己分”,把那元宵桶擱在院門口便走了。這時王盆正好進來,看了那桶一眼,飛速奔往家裏。王盥知道王盆一定是去拿碗來搶元宵,便拎著銅盆走到那桶邊。
照規矩,王盆家是長房,分東西都是他家排頭,王盥起初並沒想搶先。可是,王盆抱了隻大瓷碗衝出來時,兇巴巴瞪向王盥,惡犬奪食一般。王盥被他這一瞪,頓時想起他做過的那些過分之事,心裏一陣憤起,賭氣先抓住了勺柄。王盆大惱,瞪眼齜牙就來搶。王盥極少與人爭執,更莫說打鬥。可那一刻,怒火沖頭,忘了一切,揮舞起銅盆、長勺,和王盆對打起來。王盆長他三歲,他一直有些怕,可那天動起手來,竟迅即占了上風,更意外發覺,打人竟如此解恨、痛快,因而越發忘了顧忌,狠命擊打王盆。每砸中一下,他心裏便像是大咬了一口雪甜鵝梨一般爽暢。
不過,親族們迅即趕了出來,將他兩人攔拽住。王盆羞怒之下,誤將元宵湯水潑到自己父親身上,挨了重罰。王盥也被父親在家裏打了二十竹板,喝令他一夜不許睡,罰抄三十遍《孝經》。以往,王盥被責罰時,心裏都極傷愧,這回卻全然不同。他一邊抄《孝經》,一邊聽著外頭王盆的慘叫聲,從沒覺得寫字竟會如此暢快。
清明近午時,王盥站在香染街口那個書訟攤邊,瞧著那個人稱“趙判官”的疤臉訟師給人說訟案,眼睛卻一直瞅著大街西邊。
相絕陸青所言的那頂轎子過來時,他忙走過去,略略靠近那轎窗,眼睛不敢朝裏偷望,隻匆匆說出了陸青教的那句話。說完後,忙遠離了那轎子,前後雖然隻有片刻,他卻已經滿身大汗,大病初癒一般。
王盥比王盆小三歲,今年六十一歲,和那三兄弟一樣,在三槐王家大族中,作為偏房一支,頭頂上始終被壓著,從不能大聲出氣。
王盥的父親氣性強,自小刻苦攻書,卻屢試不中,靠恩蔭,得了個從九品將仕郎的散官官階,既無實職,也無祿錢。一生不得誌,盼著三個兒子能替自己掙些榮光,因而督教極嚴,寫字略錯一筆,便是一頓竹板。
王盥是家中長子,父親寄望最重。從三歲起,父親便親自教他讀書習字。王盥心思行動都有些慢,父親一瞪,便慌了神,因而屢屢出錯,不斷受責打,手心手背時常紅腫,卻連哭都不敢哭。學了三年,連一部《論語》都背不通暢,寫就更加吃力。父親大感失望,索性棄了他,轉而去教二子、三子。王盥自己也灰了心,從不敢想仕進。
王盥的母親生性溫懦,一切都依著丈夫,見丈夫不愛王盥,也便減了疼愛。對此,王盥從不敢有怨言,反倒滿心懷愧。但那時畢竟隻是個孩童,偶爾在外頭受了委屈,不敢讓父親知曉,便偷偷跟母親訴苦。然而母親聽了,從來都先是一句“千萬莫讓你爹知道”,接著便是一頓責備,難得聽到一句安慰。
在家沒有愛重,在外頭沒有依仗,王盥隻能靠忍讓。忍讓得久了,多不公都覺著應該。族中其他子弟還好,唯有王盆,事事都愛占先,同輩中,他又年紀最長,眾兄弟都爭不過,隻有讓著他。有一回,族裏照例給子弟分筆墨和紙,他們偏房的也在分例中,隻是略粗簡些。王盆自然先揀了最好的一份,王盥則總在最後。他抱著自己那摞紙、幾支筆和一袋墨丸,正望家裏走,突然被王盆攔住:“你讀書又不中用,要這些做什麽?分我一半。”
若是其他物事,王盥恐怕也讓了,但這文房父親最看重,每回分了,都要一一點數過,而後鎖在箱子裏,從不許損費半頁紙。因而,王盥死死抱緊,忙往家裏跑,卻被王盆一腳絆倒,懷裏的紙筆墨袋全都掉落。王盆順手抓了兩支筆、一疊紙便走,王盥幾乎哭起來,忙爬起來追上去討要,王盆卻不肯給,反倒誣他偷了自己的。王盥又急又憤,卻不知該如何爭辯,一把扯住王盆衣帶,伸手去奪,爭來奪去,將王盆衣帶扯破了。這時,兩人的母親全都聞聲趕出來,王盆的娘素來爭強,見兒子衣帶被扯破,頓時大罵王盥,連王盥母親也一起罵了進去。王盥母親一直有些怕她,隻能指著王盥責罵。王盥想解釋,胸口卻被屈憤塞住,眼淚頓時急湧出來。
正在這時,王盉、王盅的父親走了過來,這位二伯在他們這一房中最有威嚴,他高聲喝住:“這兩個孩子素來是哪等性情,你們做娘的難道不知?盆兒,把紙筆還給盥兒!為人莫要過分!”兩位母親都不敢再爭,王盆也隻得把紙筆還給了王盥。
回到家裏,王盥又被母親低聲責罵了一場。他低頭垂淚,不敢應聲,心裏卻從未這般委屈過。他默念二伯那句“為人莫要過分”,這是他頭一回知道世間有個“分”,也隱約明白,這“分”是一道瞧不見的線,諸事可讓,“分”卻不能讓、不該讓。隻是,這“分”究竟在何處,他卻有些想不明白。
不過,這之後,他常記著二伯這句話,遇到不公,若覺著過了“分”,再不一味忍讓,總要盡力試著分辯兩句。就算分辯不過,心裏也不像以往那般,視不公為當然。
那年元宵節,族裏分燈籠,王盥剛領到自家的兩隻,便遭王盆爭搶,弄壞了一隻。他母親冤罵了他一頓,又命他去二伯家討回自家銅盆。王盥拿了銅盆,剛出來,便見前頭廚婦來送元宵,說了句“你們各家自己分”,把那元宵桶擱在院門口便走了。這時王盆正好進來,看了那桶一眼,飛速奔往家裏。王盥知道王盆一定是去拿碗來搶元宵,便拎著銅盆走到那桶邊。
照規矩,王盆家是長房,分東西都是他家排頭,王盥起初並沒想搶先。可是,王盆抱了隻大瓷碗衝出來時,兇巴巴瞪向王盥,惡犬奪食一般。王盥被他這一瞪,頓時想起他做過的那些過分之事,心裏一陣憤起,賭氣先抓住了勺柄。王盆大惱,瞪眼齜牙就來搶。王盥極少與人爭執,更莫說打鬥。可那一刻,怒火沖頭,忘了一切,揮舞起銅盆、長勺,和王盆對打起來。王盆長他三歲,他一直有些怕,可那天動起手來,竟迅即占了上風,更意外發覺,打人竟如此解恨、痛快,因而越發忘了顧忌,狠命擊打王盆。每砸中一下,他心裏便像是大咬了一口雪甜鵝梨一般爽暢。
不過,親族們迅即趕了出來,將他兩人攔拽住。王盆羞怒之下,誤將元宵湯水潑到自己父親身上,挨了重罰。王盥也被父親在家裏打了二十竹板,喝令他一夜不許睡,罰抄三十遍《孝經》。以往,王盥被責罰時,心裏都極傷愧,這回卻全然不同。他一邊抄《孝經》,一邊聽著外頭王盆的慘叫聲,從沒覺得寫字竟會如此暢快。